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质油精制前后热稳定性和热分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郭晓亚 颜涌捷 +1 位作者 李庭琛 任铮伟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70-274,300,共6页
采用TGA-DTA联用测定生物质油的热失重曲线,用Achar微分法和Coats-Redfern积分法计算了挥发和热分解的活化能,并结合Satava法和Bagchi法确定热分解机理函数,得到了生物质油精制前后的非等温动力学方程。推断出热分解过程分别为三级反应... 采用TGA-DTA联用测定生物质油的热失重曲线,用Achar微分法和Coats-Redfern积分法计算了挥发和热分解的活化能,并结合Satava法和Bagchi法确定热分解机理函数,得到了生物质油精制前后的非等温动力学方程。推断出热分解过程分别为三级反应和三维扩散3D反应,动力学方程分别为dα/dt=0.5Ae-E/RT(1-α)3和dα/dt=1.5Ae-E/RT(1-α)4/3[(1-α)-1/3-1]-1。实验表明,精制后的生物质油较精制前挥发的活化能降低了很多而热解活化能提高了很多,相应地,精制后的生物质油的挥发性和热稳定性都提高了很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油 活化能 机理函数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油催化裂解精制中催化剂上焦炭前身物的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郭晓亚 颜涌捷 +1 位作者 李庭琛 任铮伟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34-536,共3页
采用热重、红外、核磁等分析手段,对生物质油催化裂解精制中使用的催化剂HZSM-5上的焦炭前身物进行了表征。沉积在催化剂表面上的焦炭前身物主要是短链饱和烃类化合物,沸点在200°C以下;催化剂内部的结焦前身物主要为芳香族碳氢化合... 采用热重、红外、核磁等分析手段,对生物质油催化裂解精制中使用的催化剂HZSM-5上的焦炭前身物进行了表征。沉积在催化剂表面上的焦炭前身物主要是短链饱和烃类化合物,沸点在200°C以下;催化剂内部的结焦前身物主要为芳香族碳氢化合物,这些化合物的沸程为350~650°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炭前身物 生物质油 催化裂解 HZSM-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油精制中催化剂的应用及进展 被引量:12
3
作者 郭晓亚 颜涌捷 任铮伟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06-212,共7页
回顾了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生物质油精制中各种催化剂的应用 ,并对各种催化剂的性能进行了比较 ,尤其是对催化裂解中催化剂的选择、制备、使用、再生和催化效果进行了详细的综述和比较。探讨了生物质油的精制机理 。
关键词 生物质油 精制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屑微波辐照裂解制备生物油工艺及产物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郭晓亚 郑勇 +1 位作者 周波 郑建飞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2-85,共4页
利用微波技术,以离子液体为微波吸收介质,对木屑进行低温裂解制取生物油,裂解获得的液体产物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将离子液体进行分离。对原料与吸收剂离子液体的比例、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微波裂解最佳的工艺条件... 利用微波技术,以离子液体为微波吸收介质,对木屑进行低温裂解制取生物油,裂解获得的液体产物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将离子液体进行分离。对原料与吸收剂离子液体的比例、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微波裂解最佳的工艺条件为:原料木屑与吸收剂离子液体质量比为3∶4,反应时间30 min,反应温度473 K,生物油收率21.22%。反应获得的生物油的组成采用FTIR,GCMS测试技术进行了分析,并采用氧气氛下的TGA曲线分析评价其燃烧性。结果表明,生物油的主要成分是带有含氧官能团的苯酚类、醛类、酮类等芳香族环状化合物。TGA结果表明,生物油具有较好的燃烧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屑 微波 生物油 超临界CO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油精制前后燃烧性能比较 被引量:6
5
作者 郭晓亚 颜涌捷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76-479,486,共5页
对生物质喷动流化床快速裂解油进行催化裂解精制,在氧气气氛,不同升温速率下对精制前后的生物质油和精制油进行TG-DTA分析,对生物质油精制前后的燃烧性能和动力学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精制后比精制前挥发所需能量降低了10.02kJ/m... 对生物质喷动流化床快速裂解油进行催化裂解精制,在氧气气氛,不同升温速率下对精制前后的生物质油和精制油进行TG-DTA分析,对生物质油精制前后的燃烧性能和动力学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精制后比精制前挥发所需能量降低了10.02kJ/mol;燃烧活化能由原来的173.64kJ/mol降低到80.95kJ/mol,这说明精制后的精制油大大降低了燃烧所需的活化能,提高了油的可燃性,使得生物质油更容易燃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油 精制 燃烧性 活化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向喷动流化床生物质快速裂解制液体燃料 被引量:11
6
作者 陈明强 颜涌捷 +2 位作者 任铮伟 李庭琛 郭晓亚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43-147,174,共6页
在冷模试验得到的优化的结构参数基础上,建立了一套生物质最大处理量为5kg/h的导向管喷动流化床生物质裂解反应器。反应在常压和440~520°C进行,以木屑为生物质原料,二氧化碳和氮气为喷动气或流化气,沙子为流化介质。结果表明该喷... 在冷模试验得到的优化的结构参数基础上,建立了一套生物质最大处理量为5kg/h的导向管喷动流化床生物质裂解反应器。反应在常压和440~520°C进行,以木屑为生物质原料,二氧化碳和氮气为喷动气或流化气,沙子为流化介质。结果表明该喷动流化床反应器可用于生物质的快速裂解。在400~480°C,液体产率随温度增加而上升,高于480°C时,二次反应的加剧又导致液体产品产率下降。固体和气体的产率则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喷动气和流化气流量的增加均强化了反应器内的传热,并使生物质初始裂解产物的停留时间减少,二次反应进行程度减弱。在适当的裂解条件下液体产率可达73.2%,此时气体和焦的产率分别为12.8%和14.0%。所得液体产品为单一相液体,含水约30%,可用于燃烧。与流化床相比,喷动流化床作为生物质快速裂解反应器可明显提高液体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快速裂解 喷动流化床 液体燃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辐射交联聚丙烯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发泡 被引量:6
7
作者 李小虎 程勇 +2 位作者 周路路 王谋华 郭晓亚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27-131,共5页
为了提高直链型聚丙烯(PP)的发泡性能,选用三烯丙基异氰脲酸酯(TAIC)为交联剂与PP共混热压成PP片材,用伽玛射线对PP片材进行辐射改性。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发泡技术对不同TAIC含量和不同吸收剂量PP片材进行发泡研究。结果表明,TAIC的质... 为了提高直链型聚丙烯(PP)的发泡性能,选用三烯丙基异氰脲酸酯(TAIC)为交联剂与PP共混热压成PP片材,用伽玛射线对PP片材进行辐射改性。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发泡技术对不同TAIC含量和不同吸收剂量PP片材进行发泡研究。结果表明,TAIC的质量分数为0.5%~2%时,PP较为适宜发泡。当TAIC质量分数为2%(PP2)时,辐射交联增加了PP2的交联度,降低了PP2的熔体流动速率,提高了PP2的发泡性能。PP2片材吸收剂量为10 k Gy时,交联最为充分,此时PP2发泡的性能较好(泡沫的泡孔尺寸分布均匀,体积膨胀率为15)。在相同的发泡条件下,辐照改性PP2的泡孔直径大小随吸收剂量的增加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交联 三烯丙基异氰脲酸酯 聚丙烯 超临界二氧化碳 发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次第春风:纪念丰子恺诞辰125周年论文集》评介
8
作者 郭晓亚 《美育学刊》 2024年第4期I0007-I0007,共1页
原定于2020年5月召开的第四届丰子恺研究国际学术会议因受疫情影响而取消,这本《次第春风:纪念丰子恺诞辰125周年论文集》的出版弥补了会议未能召开的缺憾并以此作为丰子恺诞辰125周年的纪念。
关键词 丰子恺 论文集 国际学术会议 周年 诞辰 春风 纪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含量对以水滑石为前驱体的Cu/Co/Mn/Al催化剂高级醇合成性能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2
9
作者 廖珮懿 张辰 +5 位作者 张丽君 杨彦章 钟良枢 郭晓亚 王慧 孙予罕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672-1680,共9页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铜钴摩尔比(0,0.1,0.5,1.0,2.0)的Cu/Co/Mn/Al层状结构催化剂并考察了其在合成气制混合醇反应中的催化性能,采用N_2物理吸脱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铜钴摩尔比(0,0.1,0.5,1.0,2.0)的Cu/Co/Mn/Al层状结构催化剂并考察了其在合成气制混合醇反应中的催化性能,采用N_2物理吸脱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氢气程序升温还原(H_2-TPR),热重分析(TG)和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等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适当的铜钴摩尔比可以增大催化剂的比表面积,提高催化剂的还原性能,并能形成较规整的层状结构从而提供更均一分散的合成醇活性位,从而提高催化活性和醇选择性。当铜钴摩尔比为0.5时,得到最高的醇时空产率(STY)和醇质量选择性,分别为0.071 g?g^(-1)?h^(-1)和35.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级醇合成 水滑石前驱体 Cu/Co/Mn/Al催化剂 铜钻摩尔比 合成气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邦加密流量分类中的细粒度防御方法
10
作者 曾勇 郭晓亚 +2 位作者 马佰和 刘志宏 马建峰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7-164,共8页
为了避免异常流量对联邦加密流量分类模型造成危害,研究者们提出了多种鲁棒算法和防御方案。已有方法通过移除异常模型的所有流量来提高鲁棒性。但这种清除节点所有流量的方法是一种粗粒度的防御方法。粗粒度的防御会造成正常流量损失... 为了避免异常流量对联邦加密流量分类模型造成危害,研究者们提出了多种鲁棒算法和防御方案。已有方法通过移除异常模型的所有流量来提高鲁棒性。但这种清除节点所有流量的方法是一种粗粒度的防御方法。粗粒度的防御会造成正常流量损失和防御过当的问题。为避免上述问题,结合协作式联邦加密流量分类框架,提出清除异常流量的一种细粒度防御方法。该方法首先通过高效划分异常节点的本地数据集来缩小异常流量的搜索范围,实现细粒度定位异常节点的流量;然后在模型聚合时通过清除异常流量来降低正常流量损失,实现细粒度防御,解决防御过当问题。实验结果表明,与已有防御方案相比,提出的细粒度防御方法可以在不影响准确率的前提下,显著提高模型检测效率。所提出的细粒度防御方法检测准确率可以达到约91.4%,且检测效率与已有方法相比提高了约3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密流量分类 联邦学习 异常检测 细粒度防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辐照技术与固体废弃物资源化 被引量:1
11
作者 郑勇 郭晓亚 《节能与环保》 2008年第7期25-27,共3页
介绍我国固体废弃物的分布处理现状及存在问题,对辐射技术在污泥、建筑垃圾及高分子固体垃圾等方面废弃物资源化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探讨了辐射技术在固体废弃物资源化方面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辐射 固体废弃物 资源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钻孔水射流冲击破煤岩特性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高亚斌 向鑫 +1 位作者 郭晓亚 韩培壮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51-59,85,共10页
钻孔水射流增透技术是目前最具发展潜力的一类煤矿智能化瓦斯抽采技术,为了在智能化设计中明确技术参数,针对钻孔环境下水射流的冲击破煤岩特性和机制,分析了影响钻孔水射流破煤岩性能的关键参数,探讨了接触面形状对钻孔水射流破煤岩特... 钻孔水射流增透技术是目前最具发展潜力的一类煤矿智能化瓦斯抽采技术,为了在智能化设计中明确技术参数,针对钻孔环境下水射流的冲击破煤岩特性和机制,分析了影响钻孔水射流破煤岩性能的关键参数,探讨了接触面形状对钻孔水射流破煤岩特性的影响规律,提出了水射流的多层级冲击破煤岩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水射流冲击钻孔形成的破碎深度、破碎直径和破坏时长较冲击平面时分别浅43%、大30%和多1.3倍;水射流对煤岩体的破坏效果是外部射流冲击载荷(动载)和内部孔隙压力载荷(静载)共同作用结果;钻孔内水射流对煤岩体的破坏形式以动静载结合作用为主,射流冲击应力更易传导到煤岩体内部,造成更多裂隙通道,产生更优的卸压增透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射流 钻孔 卸压增透 破煤岩 智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钻孔水射流冲击对瓦斯抽采的影响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高亚斌 韩培壮 +2 位作者 郭晓亚 向鑫 王飞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9-25,共7页
基于水射流的钻孔增透技术是增加煤层透气性、提高瓦斯抽采率的有效途径,然而目前关于钻孔水射流冲击对瓦斯抽采的影响特性尚不明确。针对该问题,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水射流在钻孔壁面的流场特性和压力特性,分析了水射流冲击对钻孔... 基于水射流的钻孔增透技术是增加煤层透气性、提高瓦斯抽采率的有效途径,然而目前关于钻孔水射流冲击对瓦斯抽采的影响特性尚不明确。针对该问题,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水射流在钻孔壁面的流场特性和压力特性,分析了水射流冲击对钻孔周围煤体应力的影响,并对普通钻孔和水射流冲击钻孔的瓦斯抽采特性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钻孔内水射流喷出后,以较小的发散角进行发散流动,轴心速度为速度峰值,冲击到钻孔壁面后形成一个"圆台"区,该区域水流速度较低;水射流冲击钻孔过程中,存在出口压力集中区、接触面压力集中区、壁面压力集中区3个压力集中区域,钻孔壁面压力随水射流冲击压力增大而增大;水射流冲击钻孔对周围煤体应力分布影响存在应力骤减阶段和应力增强、恢复阶段,且煤体应力变化程度与冲击压力呈正相关关系;水射流冲击钻孔与普通钻孔抽采时,钻孔周围煤体内瓦斯压力均随时间推移由钻孔向煤体内部逐渐减小,但水射流冲击钻孔可显著提高钻孔抽采范围和抽采率,且水射流冲击压力越大,对钻孔抽采的影响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斯抽采 钻孔增透 水射流冲击钻孔 水射流冲击特性 煤体压力 煤层瓦斯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