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装有气流导向装置的网格圈式集聚纺数值模拟与实验验证
1
作者 宋凯莉 郭明瑞 高卫东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4-41,共8页
为优化集聚纺集聚区的气流状态,通过在集聚区安装一个气流导向装置来改变流场分布,以增强气流作用效果。为提高研究效率,量化分析流场参数,借助ANSYS Fluent软件对集聚区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将网格圈加入数值模拟模型,优化了仿真参数,得... 为优化集聚纺集聚区的气流状态,通过在集聚区安装一个气流导向装置来改变流场分布,以增强气流作用效果。为提高研究效率,量化分析流场参数,借助ANSYS Fluent软件对集聚区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将网格圈加入数值模拟模型,优化了仿真参数,得到更准确的集聚区气流分布规律。通过对比气流在集聚区的集聚有效面积,探索负压大小和气流导向装置对集聚区平行于罗拉轴向的气流速度分量的影响,并对结果进行纺纱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负压的增大和气流导向装置均可增大集聚区的集聚有效面积,面积增大幅度分别为34.49%和62.16%;纱线性能方面,线密度越大,气流导向装置的提升效果越好,纺制29.2 tex棉纱时,与无导向装置相比,毛羽(≥3 mm)减少了28.9%,断裂强度提升了7.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聚纺 数值模拟 气流导向装置 气流分析 纱线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段彩纱饰纱牵伸力与段彩结构的关系探讨
2
作者 杨帆 季承 +1 位作者 郭明瑞 高卫东 《棉纺织技术》 CAS 2025年第1期75-79,共5页
针对目前只能通过观察与测量段彩纱成纱结构来指导纺纱工艺调整,对饰纱须条牵伸过程中的动态受力特征了解不足的问题,构建了一套具备在线测试牵伸力的纺纱试验平台。通过在线测试段彩纱纺制时断续喂入饰纱过程中须条牵伸力变化情况,并... 针对目前只能通过观察与测量段彩纱成纱结构来指导纺纱工艺调整,对饰纱须条牵伸过程中的动态受力特征了解不足的问题,构建了一套具备在线测试牵伸力的纺纱试验平台。通过在线测试段彩纱纺制时断续喂入饰纱过程中须条牵伸力变化情况,并结合对应成纱段彩结构,建立饰纱断续喂入过程中须条牵伸力与成纱段彩结构的相互关系,为调整纺纱工艺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对纺纱工艺进行调整,分析了牵伸力对段彩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后区罗拉隔距对段彩纱彩节长度和饰纱须条牵伸力起主要作用,较小的后区罗拉隔距有利于控制彩节长度,但此时牵伸力负荷较大,后区罗拉隔距需要平衡彩节长度偏差与牵伸力的相互关系折中选取;随着后区牵伸倍数的增大,彩节长度先减小后增大,牵伸力先增大后减小,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通过调整后区牵伸倍数来降低牵伸系统负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段彩纱 动态牵伸 牵伸力 纱线结构 罗拉隔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阻式浆纱回潮率测试仪的误差分析与校准
3
作者 魏瑶 王文聪 +2 位作者 王静安 郭明瑞 高卫东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5-82,共8页
为了实时监测浆纱质量,现代浆纱机大多配有浆纱回潮率测试仪。测试仪基于电阻法来测试浆纱回潮率,由于受到原纱、浆纱生产以及外界环境的影响,浆纱回潮率的实际检测通常存在一定误差。为了实现浆纱回潮率的精准检测,仿照浆纱机片纱运行... 为了实时监测浆纱质量,现代浆纱机大多配有浆纱回潮率测试仪。测试仪基于电阻法来测试浆纱回潮率,由于受到原纱、浆纱生产以及外界环境的影响,浆纱回潮率的实际检测通常存在一定误差。为了实现浆纱回潮率的精准检测,仿照浆纱机片纱运行状态,搭建了一套片纱回潮率测试装置。通过对浆纱回潮率影响因素进行合理化假设,构建了纱线线密度、覆盖系数、环境相对湿度、测试回潮率与真实回潮率的数学模型,提出了一种电阻法检测浆纱回潮率的纠偏方法,并验证了该数学模型的有效性。使用该方法纠偏后,测试回潮率误差减小了24.8%,说明该纠偏模型可以用于阐明纱线线密度、覆盖系数、环境相对湿度及真实回潮率对测试回潮率的影响关系,并且能有效提高浆纱回潮率的检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纱线回潮率 纱线线密度 环境相对湿度 覆盖系数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锭数码纺粗纱喂入位置对混色纱表面显色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郭明瑞 杨瑞华 +2 位作者 周建 薛元 高卫东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0-35,41,共7页
针对三通道环锭数码纺纱技术纺制混色纱时,三色粗纱喂入位置影响成纱颜色效果的问题,提出一种测量粗纱不同喂入位置对纤维在混色纱表面分布面积比(即显色比)的方法。采用2黑、1白3根粗纱,改变白色粗纱喂入位置纺制等比例的混色纱,以白... 针对三通道环锭数码纺纱技术纺制混色纱时,三色粗纱喂入位置影响成纱颜色效果的问题,提出一种测量粗纱不同喂入位置对纤维在混色纱表面分布面积比(即显色比)的方法。采用2黑、1白3根粗纱,改变白色粗纱喂入位置纺制等比例的混色纱,以白色粗纱作为示踪对象,黑色粗纱作为背景对象,借助数码显微镜对黑白混色纱连续采样,并用Mat Lab处理图像,得到单张图像中白色纤维像素点数量,即白色纤维面积;改变白色粗纱的喂入位置,采用图像法计算得到其在左、中、右喂入位置的显色比。结果表明,Z捻向纱白色纤维在左、中、右喂入位置的显色比为约为36.84%、30.95%、32.21%,S捻向纱约为32.09%、31.00%、36.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锭数码纺 混色纱 喂入位置 显色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有限元法的纺纱胶圈用涤棉混纺骨架线性能研究
5
作者 林奕妍 郭明瑞 高卫东 《棉纺织技术》 2025年第2期28-34,共7页
为更好地了解纺纱胶圈用骨架线破坏过程,缓解普通胶圈在高速纺纱受力轧断频繁、纺纱质量波动明显的现象,采用有限元法对不同混纺比的涤棉骨架线机械结构进行仿真,运用ABAQUS软件建立涤棉股线的三维模型,模拟骨架线轴向受拉应力分布和变... 为更好地了解纺纱胶圈用骨架线破坏过程,缓解普通胶圈在高速纺纱受力轧断频繁、纺纱质量波动明显的现象,采用有限元法对不同混纺比的涤棉骨架线机械结构进行仿真,运用ABAQUS软件建立涤棉股线的三维模型,模拟骨架线轴向受拉应力分布和变形量变化,验证了仿真模拟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优选纺纱胶圈用骨架线的最佳混纺比,并对所纺制股线强伸性、回弹性、蠕变性、热收缩性进行测试。结果表明:T/C 75/2513.1 tex×3股线断裂强力大于1000 cN,断裂伸长率小于15%,强伸性、回弹性、蠕变性和热收缩性符合胶圈骨架线要求,综合性能较为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纺纱胶圈骨架线 涤棉混纺纱线 混纺比 有限元法 强伸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色变换段彩纱成纱原理及其共混段长度与强度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7
6
作者 郭明瑞 李沛赢 +1 位作者 孙丰鑫 高卫东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0-35,共6页
为纺制恒线密度双色变换段彩纱,找出双色变换段彩纱共混段长度、强度的影响因素及规律,采用双通道环锭纺技术纺制双色变换段彩纱。分析了双色变换段彩纱共混段的成纱机制。同时,借助纱线连续采集装置采集连续纱线图片,结合人工识别,测... 为纺制恒线密度双色变换段彩纱,找出双色变换段彩纱共混段长度、强度的影响因素及规律,采用双通道环锭纺技术纺制双色变换段彩纱。分析了双色变换段彩纱共混段的成纱机制。同时,借助纱线连续采集装置采集连续纱线图片,结合人工识别,测出双色变换段彩纱共混段长度。研究了后区牵伸倍数和粗纱喂入提前量对共混段长度及强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共混段长度随着粗纱喂入提前量的增大而增大,随着后区牵伸的增大略有减小;共混段强度随着粗纱喂入提前量增大而增大,本文实验条件下,后区牵伸倍数从1.1增大至2.3,共混段强度最大值出现在后区牵伸倍数为1.7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色变换段彩纱 共混段 牵伸分配 粗纱喂入提前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通道环锭纺单区牵伸纺制段彩竹节纱的方法及其特点 被引量:3
7
作者 郭明瑞 高卫东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1-26,33,共7页
针对现有环锭纺细纱机纺制段彩竹节纱,饰纱须条受双区牵伸作用,存在段彩竹节复合片段长度波动较大,彩节形态稳定性差,影响织物产品花式效果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单区牵伸的两通道纺纱装置纺制段彩竹节纱新方法,并解析双区牵伸、单区牵伸... 针对现有环锭纺细纱机纺制段彩竹节纱,饰纱须条受双区牵伸作用,存在段彩竹节复合片段长度波动较大,彩节形态稳定性差,影响织物产品花式效果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单区牵伸的两通道纺纱装置纺制段彩竹节纱新方法,并解析双区牵伸、单区牵伸纺纱方法对段彩竹节纱复合片段成纱的影响因素及规律。借助纱线图像连续采集装置,对段彩竹节纱复合片段的特征参数进行测量与分析。结果表明:基于单区牵伸两通道环锭纺的段彩竹节纱,其段彩竹节片段长度稳定性和段彩竹节形态均优于双区牵伸环锭纺段彩竹节纱,20 mm短片段段彩竹节的长度变异系数由30.5%降低至16.3%,80 mm的中长片段段彩竹节的长度变异系数由10.1%降低至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纺纱 双区牵伸 单区牵伸 两通道环锭纺 段彩竹节纱 花式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涤皮芯结构粗纱参数对其细纱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郭明瑞 顾银华 高卫东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7-62,共6页
为探究皮芯粗纱参数对粗纱—细纱两步法纺制棉/涤皮芯结构短纤纱的外观形貌及性能的影响,研究皮芯粗纱纺纱工艺、粗纱定量、粗纱捻度,以及芯纤维含量等因素对棉/涤皮芯结构短纤纱的芯纤维外露比例和纱线性能的影响规律。并借助图像处理... 为探究皮芯粗纱参数对粗纱—细纱两步法纺制棉/涤皮芯结构短纤纱的外观形貌及性能的影响,研究皮芯粗纱纺纱工艺、粗纱定量、粗纱捻度,以及芯纤维含量等因素对棉/涤皮芯结构短纤纱的芯纤维外露比例和纱线性能的影响规律。并借助图像处理技术,实现了芯纤维外露比例的定量化测试。结果表明:当粗纱工序输出须条宽度由10.2 mm增至16.3 mm,皮芯粗纱中芯纤维束偏心度由26.5%降低至19.2%,细纱芯纤维外露比例降低11.3%(29.2 tex)和12.3%(19.4 tex);粗纱定量增大或捻系数减小,芯纤维外露比例降低;芯纤维涤纶含量由15%增加至25%,芯纤维外露比例增加35.6%(29.2 tex)和30.5%(19.4 te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芯结构短纤纱 芯纤维含量 芯纤维外露比例 粗纱 细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锭数码纺纱线特征参数及其对织物外观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郭明瑞 高卫东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41-45,共5页
为明晰基于环锭数码纺纱技术特点所纺数码纺纱线的特征分类,以及对后道织物结构与外观效果的影响,通过分析两通道全二级牵伸数码纺技术原理,纺制一系列变化线密度和混纺比的多类变纱。数码纺纱线的特征参数可定义为:基准线密度、周期长... 为明晰基于环锭数码纺纱技术特点所纺数码纺纱线的特征分类,以及对后道织物结构与外观效果的影响,通过分析两通道全二级牵伸数码纺技术原理,纺制一系列变化线密度和混纺比的多类变纱。数码纺纱线的特征参数可定义为:基准线密度、周期长度、混纺比(线密度)变化区间、周期内片段数(或片段变化梯度)。通过对数码纺纱线及其织物分析得到:混纺比(线密度)的变化区间越大,段彩(竹节)效应越强;周期长度决定织物横条的宽度,周期越长,横条越宽;一个周期中包含的片段数量多少对织物段彩(竹节)效应强弱有一定的影响,片段数量增多,段彩(竹节)效应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锭数码纺 纱线 混纺比 线密度 段彩效应 竹节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环锭纺的数码纺纱方法 被引量:36
10
作者 高卫东 郭明瑞 +3 位作者 薛元 杨瑞华 王鸿博 周建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44-48,共5页
为扩展环锭纺纱产品种类,通过对环锭纺细纱机后罗拉机械结构的创新设计,并借助程序控制的伺服电动机驱动,使后罗拉控制纤维喂入由单一钳口变为多个钳口,且各钳口的喂入速度单独可调,从而实现多根粗纱以不同速度的异步喂入,纺成的细纱具... 为扩展环锭纺纱产品种类,通过对环锭纺细纱机后罗拉机械结构的创新设计,并借助程序控制的伺服电动机驱动,使后罗拉控制纤维喂入由单一钳口变为多个钳口,且各钳口的喂入速度单独可调,从而实现多根粗纱以不同速度的异步喂入,纺成的细纱具有线密度和纤维混纺比例可以沿长度方向变化的特点(这种纺纱方法称为数码纺纱)。在构建三通道粗纱数码纺纱系统的基础上,以色纺为例,给出了数码纱品种的分类方法,并就混色纱、渐变纱、段彩纱、竹节纱、彩节纱和双变纱6类产品的变化特征作了分析。数码纺纱方法在加工柔性和品种多样化方面显示出特有优势和发展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码纺纱 后罗拉速度 异步牵伸 混纺比 线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码转杯纺成纱原理及其纱线特点 被引量:19
11
作者 杨瑞华 薛元 +3 位作者 郭明瑞 王鸿博 周建 高卫东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32-35,共4页
为开发新颖的纱线品种,提高纱线生产效率,提出数码转杯纺成纱方法并介绍其原理,对成纱色彩特点进行研究。数码转杯纺采用3组分异步喂入的方式,纤维通过分梳辊的梳理和混合,在转杯内离心力作用下再次混合并凝聚成须条,经加捻后成纱,再由... 为开发新颖的纱线品种,提高纱线生产效率,提出数码转杯纺成纱方法并介绍其原理,对成纱色彩特点进行研究。数码转杯纺采用3组分异步喂入的方式,纤维通过分梳辊的梳理和混合,在转杯内离心力作用下再次混合并凝聚成须条,经加捻后成纱,再由引纱罗拉导出形成特种纱线。该工艺过程可随机调控转杯纺成纱的线密度及混纺比,生产多种混合均匀的混色纱和混纺纱品种。分别纺制了混色纱、变色纱、段彩纱、竹节纱、彩节纱和双变纱等典型数码纱,并对其色彩特点进行分析,总体来说数码转杯纱不同颜色的单纤维混合均匀,纱线颜色柔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码转杯纺 纱线结构参数 色纺纱 混纺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通道数码细纱机纺制竹节纱的原理及其性能 被引量:7
12
作者 魏晓婷 薛元 +2 位作者 郭明瑞 张继东 高卫东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39-43,共5页
为探究竹节倍率、竹节长度及竹节间距对多彩竹节纱性能的影响规律,提出一种基于三通道数码环锭细纱机利用单通道、双通道和三通道3种喂入方式纺制竹节纱的纺纱方法,分别采用4种竹节倍率(1.5、2.0、2.5、3.0)、3种竹节长度(5.1、7.2、9.3... 为探究竹节倍率、竹节长度及竹节间距对多彩竹节纱性能的影响规律,提出一种基于三通道数码环锭细纱机利用单通道、双通道和三通道3种喂入方式纺制竹节纱的纺纱方法,分别采用4种竹节倍率(1.5、2.0、2.5、3.0)、3种竹节长度(5.1、7.2、9.3 cm)、相同竹节间距,纺制基纱线密度为27.8 tex的纯棉多彩竹节纱,并对纱线的外观参数和强伸性进行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竹节纱的竹节实际长度大于理论值,竹节实际间距和竹节实际倍率小于理论值;竹节倍率不变,随着竹节长度的增加,竹节实际长度与理论长度的偏差量不变,且竹节纱的强力逐渐减小;竹节长度不变,随着竹节倍率的增大,竹节长度接近理论值,且竹节纱的强力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节纱 三通道数码纺纱 竹节倍率 竹节长度 纱线强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混色纱纹理信息的纬编针织物模拟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继东 薛元 +3 位作者 张杰 郭明瑞 魏晓婷 高卫东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48-154,共7页
为研究数码混色纱纬编针织物的外观色彩及纹影的模拟方法,利用图像处理技术对采集的图像进行平滑去噪,得到剔除细节的模糊图像,在Lab空间下运用彩色图像硬聚类算法对平滑后的图像进行聚类分割,得到混色纱主体图像,获取其左右的边界和中... 为研究数码混色纱纬编针织物的外观色彩及纹影的模拟方法,利用图像处理技术对采集的图像进行平滑去噪,得到剔除细节的模糊图像,在Lab空间下运用彩色图像硬聚类算法对平滑后的图像进行聚类分割,得到混色纱主体图像,获取其左右的边界和中心线信息;然后在经典的Pierce线圈模型的基础上,利用混色纱主体图像的廓线信息完成由纱线到线圈圈弧和圈柱的映射;最终根据不同组织的圈弧和圈柱的覆盖关系,得到基本纬编针织物组织。结果表明,提出的纱线映射线圈算法,通过织物组织结构及密度可模拟混色纱纬编织物的混色色彩及外观纹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色纱 图像处理 纹理映射 线圈模型 织物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三通道数码纺的色彩渐变纱性能 被引量:9
14
作者 顾燕 薛元 +2 位作者 高卫东 杨瑞华 郭明瑞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62-67,共6页
针对国内外对色彩渐变纱研究还很少,且生产工艺无法实现对纱线表面颜色和分段长度的精准控制等问题,研究了三通道数码环锭细纱机数字化牵伸调控纱线混纺比的机制,对3个通道喂入的品红、黄、青3根粗纱实施梯度牵伸,纺制具有色相、明度、... 针对国内外对色彩渐变纱研究还很少,且生产工艺无法实现对纱线表面颜色和分段长度的精准控制等问题,研究了三通道数码环锭细纱机数字化牵伸调控纱线混纺比的机制,对3个通道喂入的品红、黄、青3根粗纱实施梯度牵伸,纺制具有色相、明度、纯度渐变等特征的色彩渐变纱,并试纺了27.76 tex以10%为梯度可实现品红-黄-青3色循环的色彩渐变纱,研究了该色彩渐变纱的外观形貌、条干及拉伸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通过三通道数码环锭细纱机的梯度牵伸调控了品红、黄、青3色纤维混纺比沿纱线长度方向的梯度匹配,实现了色彩沿纱线长度方向渐变效果;色彩渐变纱大比例纺制段由于牵伸状况不良导致断裂强力、条干与纯纺色纱相比稍有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彩渐变纱 数码环锭纺纱 梯度渐变 混纺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尺度下数码纱仿真方法 被引量:1
15
作者 韩要宾 张杰 +5 位作者 潘如如 周建 高卫东 郭明瑞 薛元 杨瑞华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50-155,共6页
为解决因配色复杂多变,数码纱外观难以直观预测的问题,提出基于纤维单元的模拟方法,用于实现数码纱外观的仿真。依据纤维原料颜色数值,构建纤维级别的纹理模型;根据纺纱工艺参数计算数码纱上的区域色块参数,构建色块排列模型;利用不同... 为解决因配色复杂多变,数码纱外观难以直观预测的问题,提出基于纤维单元的模拟方法,用于实现数码纱外观的仿真。依据纤维原料颜色数值,构建纤维级别的纹理模型;根据纺纱工艺参数计算数码纱上的区域色块参数,构建色块排列模型;利用不同组分纤维间渐变规律,同时结合光照模型仿真亮度信息构建颜色渐变模型;采集真实数码纱的直径数据,仿真纱线的直径形态。实验中分别保持颜色和组分不变,模拟出不同组分和颜色的数码纱。结果证明所提出的纱线仿真方法可较快地模拟出数码纱的外观,并且与实际数码纱的外观视觉十分接近,为数码纱的设计开发以及织物仿真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码纱 纤维单元 色块排列 纹理模型 直径形态 光照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织造状态下的浆纱耐磨性能测试方法 被引量:1
16
作者 郭敏 高卫东 +2 位作者 朱博 刘建立 郭明瑞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46-50,共5页
针对现有纱线耐磨测试仪因测试工况较织造状态存在较大差异,难以满足浆纱耐磨性能测试的问题,为提高浆纱耐磨性能的测试水平,设计了一种模拟织造状态的浆纱耐磨测试仪器:JN-01浆纱耐磨测试仪。该仪器由送经机构、卷取机构、开口机构、... 针对现有纱线耐磨测试仪因测试工况较织造状态存在较大差异,难以满足浆纱耐磨性能测试的问题,为提高浆纱耐磨性能的测试水平,设计了一种模拟织造状态的浆纱耐磨测试仪器:JN-01浆纱耐磨测试仪。该仪器由送经机构、卷取机构、开口机构、打纬机构和纱线张力自适应调节机构组成,可以保持测试过程中纱线张力恒定和负载的稳定性。在实际测试纱线耐磨寿命的基础上,探讨了样本数对测试结果的影响,确定以5组共50根浆纱为实验样本。分别在JN-01浆纱耐磨测试仪和LFY-109A型电脑纱线耐磨仪上,通过3种线密度原纱和浆纱的耐磨寿命测试,验证了JN-01浆纱耐磨测试仪测试结果的稳定性。结果表明,该浆纱耐磨测试仪可以满足测试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织造 浆纱 耐磨性能 纱线张力 开口动程 筘座摆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给湿装置改善环锭纺成纱毛羽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沛赢 郭明瑞 高卫东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8-112,共5页
为减少成纱毛羽,在环锭纺细纱机前钳口与导纱钩之间加装接触式给湿装置,对出三角区后的低捻段纤维须条给湿。借助高速摄影拍摄纱线与导纱轮接触所产生的水雾三角区长度发现,导纱轮直径越大,水雾三角区长度越长。通过测试一落纱平均耗水... 为减少成纱毛羽,在环锭纺细纱机前钳口与导纱钩之间加装接触式给湿装置,对出三角区后的低捻段纤维须条给湿。借助高速摄影拍摄纱线与导纱轮接触所产生的水雾三角区长度发现,导纱轮直径越大,水雾三角区长度越长。通过测试一落纱平均耗水量,纱线细度相同条件下,随导纱轮直径增大,耗水量增多;同时,纱线细度增大也会增加纺纱耗水量。在上述条件下进行纺纱试验并测试成纱毛羽,14.6 tex精梳棉管纱3 mm及以上有害毛羽较普通环锭纺降低了35.9%,19.5 tex精梳棉纱有害毛羽降低了41.1%。14.6 tex精梳棉管纱络筒后3 mm及以上有害毛羽较普通环锭纺筒纱降低了41.6%。结果表明,对环锭纺须条给湿可大幅度减少成纱有害毛羽,从而提高纱线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锭纺 须条 给湿装置 成纱毛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液着色涡流纱与不同捻系数环锭纱的颜色匹配 被引量:1
18
作者 金佳冰 卢雨正 +2 位作者 傅佳佳 郭明瑞 张鑫 《服装学报》 CAS 2019年第6期484-489,共6页
选用蓝色涤纶纤维纺制了线密度为36.90 tex的环锭纱和涡流纱,环锭纱捻系数设置为280,320,360,400,440。将涡流纱和环锭纱织成1+1罗纹的针织小样,采用Datacolor测色,绘制光谱反射率曲线及色差图,并对L,a,b数据进行直线拟合。结果表明:捻... 选用蓝色涤纶纤维纺制了线密度为36.90 tex的环锭纱和涡流纱,环锭纱捻系数设置为280,320,360,400,440。将涡流纱和环锭纱织成1+1罗纹的针织小样,采用Datacolor测色,绘制光谱反射率曲线及色差图,并对L,a,b数据进行直线拟合。结果表明:捻系数为440的环锭纱与涡流纱的颜色匹配度较好,色差最小,且织物顶破强力接近。两种纱线之间存在色差的主要原因为纱线表面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液着色纤维 涡流纱 环锭纱 捻系数 色差 纱线表面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锭纺棉/涤短纤皮芯纱的皮芯层捻度分布
19
作者 江文杰 郭明瑞 高卫东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8-66,共9页
为发挥两组分短纤维复合结构纱的性能优势,开发了一种基于环锭细纱机的新型短纤皮芯纱纺制方法。该方法的核心在于采用同轴异径前罗拉替换传统前罗拉,从而实现在环锭细纱机上一步法纺制短纤皮芯纱。通过理论分析根据纺纱三角区几何形状... 为发挥两组分短纤维复合结构纱的性能优势,开发了一种基于环锭细纱机的新型短纤皮芯纱纺制方法。该方法的核心在于采用同轴异径前罗拉替换传统前罗拉,从而实现在环锭细纱机上一步法纺制短纤皮芯纱。通过理论分析根据纺纱三角区几何形状,计算出皮芯纱的皮层捻度。同时,通过长丝模拟示踪法和图像技术,测量了皮芯纱的皮层和芯层捻度,并分别构建了皮层和芯层捻度与设定捻度的关系模型。此外,还研究了皮芯比例和捻度对纱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芯层捻度与细纱机设定捻度呈线性正相关;皮层捻度与设定捻度呈二次函数关系,同时皮层捻度的改变会影响纱线紧密度;在相同捻度下,棉/涤短纤皮芯纱的强伸性优于纯棉环锭纱,且皮芯纱的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随着捻度和芯纤维占比的增加而增加;增加捻度和芯纤维占比有利于皮芯纱条干的改善;皮芯纱的有害毛羽随着捻度的增加而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纤皮芯纱 异速输出 纺纱技术 皮层捻度 芯层捻度 复合结构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经纱分段测试法的织机速度优化
20
作者 王艳芳 王晓敏 +2 位作者 郭明瑞 卢雨正 高卫东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2-46,共5页
为探究织造过程中经纱的可织性能变化,将织机上经纱分为后梁至停经片区、停经片至综丝区和综丝至织口区3个区段,分别测试3段经纱的强伸性、耐磨性和毛羽,分析织造过程中织机上各段经纱可织性的变化,并采用以上经纱分段测试法对不同织机... 为探究织造过程中经纱的可织性能变化,将织机上经纱分为后梁至停经片区、停经片至综丝区和综丝至织口区3个区段,分别测试3段经纱的强伸性、耐磨性和毛羽,分析织造过程中织机上各段经纱可织性的变化,并采用以上经纱分段测试法对不同织机速度下的经纱性能进行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相比后梁至停经片区经纱,停经片至综丝区经纱断裂强度下降小于5%,耐磨性下降约15%,毛羽增加约10%。综丝至织口区经纱断裂强度下降小于5%,耐磨性下降约25%,短毛羽增加约15%,长毛羽增加约5%。随着织机速度的提高,经纱的各项性能指标呈下降趋势,且织机速度为750 r/min时,纱线性能下降比较显著,因此,对于该品种织机速度的设定不宜超过700 r/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纱 可织性 分段测试法 织机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