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移植年限对巨柏幼苗生长的影响
1
作者 郭新路 次仁卓嘎 +3 位作者 王玉婷 万艳玲 张晨龙 辛福梅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0-146,共7页
为研究巨柏移植苗在不同移植年限下生长状况的差异,以生长5 a生巨柏幼苗为试验材料,设计1 a生移植(1-4苗)和2 a生移植(2-3苗)2个处理,测定其生长、光合及根系指标。在同一温室环境、密度(撒播)和株行距20×20 cm的条件下,分2批移植... 为研究巨柏移植苗在不同移植年限下生长状况的差异,以生长5 a生巨柏幼苗为试验材料,设计1 a生移植(1-4苗)和2 a生移植(2-3苗)2个处理,测定其生长、光合及根系指标。在同一温室环境、密度(撒播)和株行距20×20 cm的条件下,分2批移植至棚外同一块试验田中,在试验田内完成对巨柏移植苗的生长、光合测量及根系的取样工作。结果显示:(1)1 a生移植苗在苗高、地径及生物量方面均显著优于2 a生移植苗。具体而言,1-4苗的苗高为203.18 cm,地径为34.16 mm,生物量为3.83 g,分别约为2-3苗的1.69、1.96、1.68倍。(2)1-4苗的光合能力也更强,其光饱和点为1517.63μmol·m^(-2)·s^(-1),最大净光合速率为12.53μmol·m^(-2)·s^(-1),均高于2-3苗(1408.15μmol·m^(-2)·s^(-1)和9.78μmol·m^(-2)·s^(-1))。(3)在根系指标方面,1-4苗同样表现优异,其根系长度、表面积、体积、生物量以及组织密度均优于2-3苗,显示出更发达的根系结构,有助于吸收更多的水分和养分,促进幼苗的生长。(4)巨柏移植苗在不同移植年限下根系指标差异明显,1-4苗的根系长度、表面积、体积、生物量以及组织密度均优于2-3苗。可得结论,巨柏幼苗1 a生时移植比2 a生时移植更有利于苗木移植后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 巨柏 移植年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不同种源大果圆柏群落特征差异性研究
2
作者 谢欢欢 王玉婷 +3 位作者 万艳玲 郭新路 张晨龙 辛福梅 《高原农业》 2024年第4期376-385,共10页
本研究以西藏大果圆柏自然分布区内的15个天然群落作为调查样地,运用单因素显著性方差分析及Pearson相关性分析方法,探究不同种源大果圆柏群落特征的差异性及与其生境环境因子的相关性,揭示地理-气候因子对大果圆柏生长的影响。研究结... 本研究以西藏大果圆柏自然分布区内的15个天然群落作为调查样地,运用单因素显著性方差分析及Pearson相关性分析方法,探究不同种源大果圆柏群落特征的差异性及与其生境环境因子的相关性,揭示地理-气候因子对大果圆柏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种源大果圆柏天然群落郁闭度、树高、胸径、南北冠幅、东西冠幅、结实层、枝条生长及比叶重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部分种源间差异未达到显著性水平,其中郁闭度、冠幅、比叶重种源间的差异最大。郁闭度的变动范围较大,为0.16~0.82,其中那曲比如县羊秀种源的郁闭度最大,察雅县王卡种源最小且与其他重要差异极显著;树高变幅范围为2.17~6.8 m,中亦种源的树高最小,察雅县王卡种源的树高最大;胸径的变化幅度为3.65~39.98 cm,其中索县亚拉种源的胸径最小,浪卡子种源的胸径最大;比叶重的变动范围为439.85~732.33 g·m^(-2),其中浪卡子的比叶重伟大,亚拉种源的比叶重最小。(2)不同种群特征指标对经纬度、海拔及气候因子的响应强度不同,郁闭度、物种丰富度、枝条生长及比叶重受气候因素影响较大,树木生长形态指标受海拔影响较大。郁闭度与纬度呈显著正相关(R=0.333),物种丰富度与年均温呈极显著负相关(R=-0.423),与无霜期呈显著正相关(R=0.356);树高、冠幅与年均降水量呈显著负相关(R=-0.211、-0.201、-0.345),树高、胸径、冠幅、结实层与海拔均呈显著正相关(R=0.179、0.197、0.238、0.237、0.180);主枝当年生长量、侧枝基径与年均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R=0.441,0.210),与无霜期呈显著负相关(R=-0.296、-0.308);侧枝当年生长量与年日照时长呈显著正相关(R=0.1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不同种源 大果圆柏 种群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小梁Micro-CT图像形态计量学参数计算方法综述 被引量:13
3
作者 刘蓉 郭新路 +1 位作者 张亚坤 王永轩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37-246,共10页
骨质疏松症是骨科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研究发现,除骨密度(骨量)改变的因素外,骨小梁的结构变化也是患病的重要影响因素。骨小梁形态计量学分析是研究骨小梁结构形态变化的一种重要方法。基于骨小梁的Micro-CT图像介绍部分骨小梁形态学... 骨质疏松症是骨科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研究发现,除骨密度(骨量)改变的因素外,骨小梁的结构变化也是患病的重要影响因素。骨小梁形态计量学分析是研究骨小梁结构形态变化的一种重要方法。基于骨小梁的Micro-CT图像介绍部分骨小梁形态学参数的计算方法,主要包括骨小梁各向异性、连通性、结构模型指数以及纹理等不同特征,同时列举部分相关研究实例,总结上述形态学参数的适用性以及优缺点,为更加有效地评价骨质疏松状态以及药物治疗效果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骨小梁 形态计量学 图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