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精神自觉:文化转型下中国人自我困境的突破 被引量:1
1
作者 郭斯萍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8-66,共9页
人类个体作为一个具有精神追求的自我意识生命,不能仅仅依赖于生物功能、社会关系来界定自我,也不能只有宗教的精神性路径。代表古今中外人类文明最先进的精神性内容,应该体现在大部分社会成员的个体自我成长中。否则社会就会变成丛林,... 人类个体作为一个具有精神追求的自我意识生命,不能仅仅依赖于生物功能、社会关系来界定自我,也不能只有宗教的精神性路径。代表古今中外人类文明最先进的精神性内容,应该体现在大部分社会成员的个体自我成长中。否则社会就会变成丛林,人种就会退化。因此,在文化转型过程中,当代中国人要传承人类最优秀的文明成果,以精神自觉为突破,解决个人自我发展的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自觉 文化转型 中国人自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性:中西方心理学体系结合的对象问题 被引量:13
2
作者 郭斯萍 陈四光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10-117,共8页
近30年前出版的中国心理学史教材,舍人文主义而取科学主义的研究范式,使得中国古代心理学史的研究形成了前所未有的悖论:一方面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源自完全与西方科学文化异质的伦理文化,另一方面却坚持科学主义心理学的研究模型。潘菽... 近30年前出版的中国心理学史教材,舍人文主义而取科学主义的研究范式,使得中国古代心理学史的研究形成了前所未有的悖论:一方面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源自完全与西方科学文化异质的伦理文化,另一方面却坚持科学主义心理学的研究模型。潘菽教授避开了科学主义心理学的研究困境,提出了判断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是否具有科学性的方法——"一致性原则",即检验该思想是否合乎人的心理实际。西方心理学一向重视研究认知,而不重视情感的研究。现代西方心理学开始大力研究以情感为核心的精神心理活动,这个转向为解决中西方心理学体系结合的对象问题提供了很好的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致性原则 中西方心理学体系 精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心理过程的分类与心理学的科学体系——兼论中国传统心理学的地位 被引量:10
3
作者 郭斯萍 陈四光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1-86,共6页
潘菽教授认为西方心理学体系存在"知/意"不平衡的问题。潘菽教授提出的心理过程的"知/意二分"理论,对未来的心理学科学体系提出了"知/意"平衡的要求。另外,人与动物的心理差距源于根本不同的遗传基因,人... 潘菽教授认为西方心理学体系存在"知/意"不平衡的问题。潘菽教授提出的心理过程的"知/意二分"理论,对未来的心理学科学体系提出了"知/意"平衡的要求。另外,人与动物的心理差距源于根本不同的遗传基因,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差异则主要是由各自不同的对象关系及由此形成的不同文化所造成的。西方文化偏重于人对物的关系,发展出以认知为研究主线的心理过程体系;中国文化则相反,偏重于人对人的关系,形成以意向为研究主线的心理过程思想。要建立知意平衡的心理学科学体系,就必须在以认知过程为研究主线的西方心理学的理论成果基础上,重视并加强对以意向过程为思考重点的中国传统心理学思想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意二分 知意平衡 对象关系 心理学科学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性:个体成长的源动力——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本土思考 被引量:10
4
作者 郭斯萍 马娇阳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AS 2014年第1期6-13,126,共8页
精神性已经成为心理学研究的新热点,从精神性的定义到精神性的测量,心理学者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精神性已从宗教研究中脱离出来,成为人格的重要维度之一。精神性与自我有着密切的联系。精神性的发展可以促进个体自我认知能力发展并促进个... 精神性已经成为心理学研究的新热点,从精神性的定义到精神性的测量,心理学者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精神性已从宗教研究中脱离出来,成为人格的重要维度之一。精神性与自我有着密切的联系。精神性的发展可以促进个体自我认知能力发展并促进个体超越自我局限。作为个体最高层次发展的需要,精神性既是人性本质的发展结果,又受到环境和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随着文化因素在心理学研究中重要性的显现,精神性研究也开始凸显其文化烙印。目前精神性的研究仍以西方特别是美国文化人群为主要范本,中国人独特的传统文化背景与其精神性发展有相辅相成之关联,故中国人的精神性研究应在汲取西方研究成就的基础上进行本土化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性 自我 本土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中西方心理学体系结合的方法问题——兼论“中国心理学史”研究的困境与改革 被引量:3
5
作者 郭斯萍 陈四光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4-100,共7页
近30年前出版的中国心理学史教材,舍人文主义而取科学主义的心理学研究范式,形成了两种研究模式。一种以科学主义心理学的概念体系作为挖掘与整合的主要框架,使得中国古代心理学史的研究停留在外在逻辑水平。另一种是潘菽教授言传身行... 近30年前出版的中国心理学史教材,舍人文主义而取科学主义的心理学研究范式,形成了两种研究模式。一种以科学主义心理学的概念体系作为挖掘与整合的主要框架,使得中国古代心理学史的研究停留在外在逻辑水平。另一种是潘菽教授言传身行的科学性原则。潘菽避开了科学主义心理学的研究困境,认为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是否具有科学性,应该检验其是否合乎人的心理实际,是否有助于破解当代心理学的问题与提高心理学的科学性。中国心理学史的改革必须坚持潘菽教授的科学性原则,以开放的学科视角,兼容科学与人文范式,并蓄各种研究方法,才能发展出体现中国文化内在逻辑原则的心理学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心理学史 科学性原则 心理学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化:我国心理学的挑战与机遇 被引量:10
6
作者 郭斯萍 《心理学探新》 CSSCI 2000年第4期12-16,共5页
现代主流心理学的源头主要是西方传统文化背景下的近代科学 ,其学科危机亦主要是由于盲目借鉴西方近代科学的人性观以及方法论所致。我国心理学要想摆脱这样的困境 ,就必须加强文化分析的方法 ,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吸取有价值的思想 ,开辟... 现代主流心理学的源头主要是西方传统文化背景下的近代科学 ,其学科危机亦主要是由于盲目借鉴西方近代科学的人性观以及方法论所致。我国心理学要想摆脱这样的困境 ,就必须加强文化分析的方法 ,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吸取有价值的思想 ,开辟一条新的发展道路 ,即心理学的中国化之路。这样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科学 学科危机 文化分析方法 心理学的中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仁者何以不忧?——试论儒家伦理与心身健康 被引量:5
7
作者 郭斯萍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11-119,共9页
精神性是人类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它可以存在于宗教组织中,也可以在宗教组织之外。研究表明,精神性能促进人的心身健康及寿命。儒家认为人的心身健康和伦理是互相影响的,认为"圣贤必不害心疾",即道德高尚的人是不会患心... 精神性是人类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它可以存在于宗教组织中,也可以在宗教组织之外。研究表明,精神性能促进人的心身健康及寿命。儒家认为人的心身健康和伦理是互相影响的,认为"圣贤必不害心疾",即道德高尚的人是不会患心理疾病的。《礼记·大学》中说"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即认为人的德行有利于身体。自古以来儒家就推崇"孔颜之乐",提出"智者乐,仁者寿"、"仁者无忧"、"乐以忘忧"等等命题,充分论述了儒家伦理与心身健康的正相关。儒家伦理文化中这些丰富的精神性思想是中国人精神性发展的宝贵财富,对于解决现代人由于精神性缺失所造成的疾患大有裨益。本文基于现代精神性和认知神经科学的相关研究成果论证了儒家伦理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性 儒家伦理 心身健康 认知神经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的三重性与人的创造力——创造力的一种新理论模式 被引量:1
8
作者 郭斯萍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3期63-68,共6页
自然界因人的介入而呈现三重性:想象世界、对象世界和客体世界,其中客体世界成为人的创造对象。创造力便是往返沟通对象世界与客体世界的能力。
关键词 创造对象 想象世界 对象世界 客体世界 可逆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心"到"精神"——程朱理学与荣格之自我意识比较
9
作者 郭斯萍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68-73,共6页
程朱理学有一个鲜明特色,就是特别强调精神自我,认为精神自我高于生物自我,不仅视为天理,而且视为人性的本质。刘师培曾说过:所谓理学就是伦理学加心理学。我们可以进一步说,理学所谓心理学是与现代心理学有很大不同的心理学,是探讨个... 程朱理学有一个鲜明特色,就是特别强调精神自我,认为精神自我高于生物自我,不仅视为天理,而且视为人性的本质。刘师培曾说过:所谓理学就是伦理学加心理学。我们可以进一步说,理学所谓心理学是与现代心理学有很大不同的心理学,是探讨个人的精神自我的发展规律的心理学,即精神自我心理学。程朱理学的精神自我心理学的贡献主要表现为对精神自我的结构从内容与功能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提出了创造性思想。现代心理学应该总结这份宝贵的遗产,为心理学的科学化作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朱理学 自我意识 荣格 自我心理学 道心 人心 心二元论 知觉 虚明 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乐”——中国人的主观幸福感与传统文化中的幸福观 被引量:87
10
作者 曾红 郭斯萍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986-994,共9页
中国人的幸福感重视人际与集体的和谐,重视精神的感受。这样的幸福感特点很大程度上受传统文化中幸福观的影响。儒、道、佛三大流派各有自己独特的幸福观:儒家既承认父母俱存、兄弟无故的现实感性之乐,又强调追求仁义的理性之乐;道家提... 中国人的幸福感重视人际与集体的和谐,重视精神的感受。这样的幸福感特点很大程度上受传统文化中幸福观的影响。儒、道、佛三大流派各有自己独特的幸福观:儒家既承认父母俱存、兄弟无故的现实感性之乐,又强调追求仁义的理性之乐;道家提倡超越现实的顺应自然之乐和祸福相依的幸福观;佛家则讲求进入涅槃和普渡众生之乐。各家在追求理想人格、追求审美的过程中,各自发展又互相融合,形成对中国人幸福感影响深远的三大幸福观:(1)不以个人情感为重点而代之以人际关系和社会和谐的集体主义幸福观;(2)幸福感与道德感、审美感相连;(3)追求理性之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观幸福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14名大学生健康坚韧性分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陈栩 郭斯萍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475-476,共2页
关键词 健康坚韧性 横断面调查 大学生 控制 承诺 挑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论心理学的历史反思与时代担当(笔会) 被引量:5
12
作者 乐国安 彭运石 +7 位作者 郭斯萍 高申春 高峰强 贾林祥 汪凤炎 阎书昌 舒跃育 陈巍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7年第2期1-26,共26页
理论心理学研究在整个心理学的发展中具有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我国的理论心理学也曾经历经辉煌、成果丰硕。但如今,相较于心理学的各实证研究领域而言,我国理论心理学的发展并不尽如人意。当前在心理学界普遍存在着重实证研究、轻理... 理论心理学研究在整个心理学的发展中具有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我国的理论心理学也曾经历经辉煌、成果丰硕。但如今,相较于心理学的各实证研究领域而言,我国理论心理学的发展并不尽如人意。当前在心理学界普遍存在着重实证研究、轻理论研究的倾向。“理论心理学”遭到来自“科学心理学”的质疑甚至否定。本刊特邀请10位理论心理学专家,回顾了理论心理学的历史,直面当前理论心理学的“困惑”与“危机”,并为今后的理论心理学研究提供思路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心理学 困惑 反思 时代担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思考 被引量:6
13
作者 余仙平 陈四光 +1 位作者 郭斯萍 余琳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36-38,共3页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就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性质特点、课程模式、课程评价以及课程教学时数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为有效提升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 高校 心理健康教育 课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易感人格的工作记忆特征对药物成瘾的调节机制 被引量:9
14
作者 曾红 郭斯萍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20-426,共7页
药物成瘾是指持续使用成瘾药物,出现耐受性和戒断症状并严重阻碍正常社会功能的精神疾病。工作记忆在调节药物成瘾行为中扮演了中心角色:在神经易感性和易感人格特质基础上,低工作记忆容量导致危险决策和去抑制性,进而影响寻求药物和复... 药物成瘾是指持续使用成瘾药物,出现耐受性和戒断症状并严重阻碍正常社会功能的精神疾病。工作记忆在调节药物成瘾行为中扮演了中心角色:在神经易感性和易感人格特质基础上,低工作记忆容量导致危险决策和去抑制性,进而影响寻求药物和复吸行为。目前的研究基于已经产生成瘾的个体,无法区别神经易感性、人格特质以及工作记忆缺陷是药物成瘾的原因还是结果;而且,仅从认知角度研究药物成瘾的原因,会忽视该行为受多个因素影响的事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成瘾 工作记忆 决策 抑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问卷的编制及思考 被引量:9
15
作者 吴旻 谢世艳 郭斯萍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27-132,共6页
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3所大学高校900名大学生,经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后,探索本土化的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结构,并编制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问卷。大学生心理资本包括自我效能、乐观、希望、韧性、宽恕、亲社会6个维... 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3所大学高校900名大学生,经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后,探索本土化的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结构,并编制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问卷。大学生心理资本包括自我效能、乐观、希望、韧性、宽恕、亲社会6个维度。该问卷共有22个项目,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分半信度、重测信度,结构效度、校标效度。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问卷可作为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的测量工具,开发、培育更多本土化、积极性的潜在心理资本,是心理资本未来的研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极心理资本 大学生 问卷编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性之知”的认知思想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陈四光 郭斯萍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0-13,共4页
"德性之知"是张载提出的重要概念,其内涵是通过一定的途径实现对天人合一境界的体悟。张载试图用德性之知来论证儒家伦理的合理性。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分别用格物致知和涵养本心的修养工夫来实现德性之知。从心理学的角度分... "德性之知"是张载提出的重要概念,其内涵是通过一定的途径实现对天人合一境界的体悟。张载试图用德性之知来论证儒家伦理的合理性。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分别用格物致知和涵养本心的修养工夫来实现德性之知。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程朱与陆王的工夫论,可知其内在机制与宗教信仰相似。它通过强化人们对天理的信念,最终达到对天人合一境界的体悟。德性之知具有如下认知特点:首先,它是一种为理学思想服务的认知,其次,其内在机制与宗教心理相类似,最后,它的实现需要体和悟两个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性之知 格物致知 涵养本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方法论诠释学对中国心理学史研究原则的启示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四光 郭斯萍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05-109,共5页
中国心理学史研究的外在逻辑原则难以适应中国心理学史发展的要求,从文化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研究中国心理学史应该坚持内在逻辑原则。但是,如何使用内在逻辑原则进行中国心理学史研究呢?本文认为,方法论诠释学强调通过解释技术来正确理... 中国心理学史研究的外在逻辑原则难以适应中国心理学史发展的要求,从文化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研究中国心理学史应该坚持内在逻辑原则。但是,如何使用内在逻辑原则进行中国心理学史研究呢?本文认为,方法论诠释学强调通过解释技术来正确理解文本中的意义,特别是强调通过检验整体与部分是否矛盾来确定诠释是否正确、合理。这样的解释技术可以应用到中国心理学史研究的内在逻辑原则中,并可加强其可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法论诠释学 中国心理学史 外在逻辑原则 内在逻辑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何以为贵:中国古代人贵论思想的现代认知科学考察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昌 郭斯萍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4-100,共7页
人贵论思想,即认为天地万物以人为贵,这是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中的一种主要理论。两千多年来,古代思想家们对人何以为贵分别给出了得气说、直立说、劳动说、群聚说、情感说、语言说、智慧说、道德说等多种不同的解释。本文基于现代认知... 人贵论思想,即认为天地万物以人为贵,这是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中的一种主要理论。两千多年来,古代思想家们对人何以为贵分别给出了得气说、直立说、劳动说、群聚说、情感说、语言说、智慧说、道德说等多种不同的解释。本文基于现代认知科学关于思维、情绪、语言等心理的动物实验和观察分析,对人贵论的各种观点进行了考察,认为只有道德和信仰才使人为贵得以成立,论证了孟子以及宋明理学关于人兽之辩的深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贵论 认知科学 中国心理学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民族心理的投射与个体人格的温床——论中国心理学史研究的新思路 被引量:8
19
作者 郭斯萍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3期5-8,共4页
文化的结构具有显著的二重性,即表层型态结构与深层心理结构的有机结合。这便决定了新兴的中国心理学史只有对中国文化的深层心理内容进行自觉而系统的研究,才可能获得蓬勃不衰的生命力。
关键词 文化 二重结构 外在逻辑原则 内在逻辑原则 中国心理学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韩非政治心理思想初探
20
作者 郭斯萍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2期76-79,共4页
韩非(约公元前280—233年),战国末期的哲学家、思想家,法家杰出的代表人物.出身于先秦韩国皇室,与李斯同为荀子的学生.当时秦国已成统一之势,战国六雄已是强驽之末,积弱的韩国更是不堪一击.韩非死时离其祖国的灭亡不过三年,离秦始皇统... 韩非(约公元前280—233年),战国末期的哲学家、思想家,法家杰出的代表人物.出身于先秦韩国皇室,与李斯同为荀子的学生.当时秦国已成统一之势,战国六雄已是强驽之末,积弱的韩国更是不堪一击.韩非死时离其祖国的灭亡不过三年,离秦始皇统一中国不过十二年.他曾上书韩王、提出变法图强的主张,但未被采纳.韩非虽具有过人的政治才华,此时却也无力回天.加上他有口吃的毛病,于是便退而著书,从理论上进一步阐发革新政治的重要性.他的著作传到秦国,秦始皇看到后赞叹不已,甚至说:“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后来竟以武力胁迫韩王派韩非去泰国.不久,被李斯、姚贾诬陷,毒死狱中.其著作保存在《韩非子》一书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思想 韩非子 “术” 政治 “法” 法治思想 生产关系 雇佣关系 马基雅维里 战国末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