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友爱论:共和主义的解释 被引量:3
1
作者 黄梦晓 郭峻赫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6-63,共8页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友爱论为如何实现公民团结,揭示了一条既非共同体主义也非个人主义的制度性路径。当代学界对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友爱论的解读主要有两种进路:具有共同体主义倾向的研究者将政治友爱解读为德性友爱,表现为基于公共善共识...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友爱论为如何实现公民团结,揭示了一条既非共同体主义也非个人主义的制度性路径。当代学界对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友爱论的解读主要有两种进路:具有共同体主义倾向的研究者将政治友爱解读为德性友爱,表现为基于公共善共识基础上的团结友爱;具有个人主义倾向的研究者将政治友爱解读为利益友爱,表现为基于契约关系互惠互利的公民合作。实际上,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友爱论背后蕴含了一套制度性供给与安排。政治友爱的前提是公民享有自由和平等身份地位的政治统治这一制度性境况,可以概念化为一种免于他人恣意支配的非支配境况。这种制度性境况指向的是共和政体,一种将冲突和分歧中的人们带到良性和审议的政治生活的制度性安排。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友爱对于协调当代强调个人自主的自由主义与强调公共善的社群主义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里士多德 政治友爱 共和主义 德性友爱 利益友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