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脂肪球膜的结构特性及其体内代谢研究进展
1
作者 杨柳 陈庆学 +5 位作者 马新明 唐宏伟 张康勇 王增博 郭增旺 李柏良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92-302,共11页
母乳是婴儿生长发育最安全、最完美的天然食物。乳脂肪球膜(milk fat globule membrane,MFGM)作为母乳中最重要的成分之一,以3层膜状结构包裹在天然乳脂肪球外部,这种独特的结构和组成不仅维持了乳液本身的稳定性,还在婴儿的消化和代谢... 母乳是婴儿生长发育最安全、最完美的天然食物。乳脂肪球膜(milk fat globule membrane,MFGM)作为母乳中最重要的成分之一,以3层膜状结构包裹在天然乳脂肪球外部,这种独特的结构和组成不仅维持了乳液本身的稳定性,还在婴儿的消化和代谢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了MFGM的组成和结构的特异性,并综述了健康婴儿在口腔、胃和肠中依赖于几种酶的对MFGM的连续消化作用,详细描述了MFGM与多种酶相互作用机制,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脂肪球膜 组成 结构 婴儿 体内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酸沉对大豆分离蛋白品质的影响
2
作者 时玉强 马军 +3 位作者 李顺秀 赵洪兵 王兴煜 郭增旺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7-51,共5页
为了拓宽大豆分离蛋白的应用范围,降低大豆分离蛋白中大豆异黄酮的含量,考察了高温酸沉对大豆分离蛋白品质的影响。分析了不同酸沉温度下,大豆分离蛋白中主要大豆异黄酮类物质含量的变化,大豆乳清中粗蛋白质含量及固形物含量的变化,大... 为了拓宽大豆分离蛋白的应用范围,降低大豆分离蛋白中大豆异黄酮的含量,考察了高温酸沉对大豆分离蛋白品质的影响。分析了不同酸沉温度下,大豆分离蛋白中主要大豆异黄酮类物质含量的变化,大豆乳清中粗蛋白质含量及固形物含量的变化,大豆分离蛋白水合蓝光白度的变化,以及大豆分离蛋白凝胶值的变化。结果表明:酸沉温度从70℃升高到85℃,大豆异黄酮总量降低了43.84%,其中大豆苷、染料木苷含量分别降低了88.76%、83.95%,黄豆黄苷降到了检出限以下,而大豆苷元、染料木素含量分别提高了72.51%和143.47%,黄豆黄素的含量变化不显著;随酸沉温度升高,大豆乳清中的粗蛋白质含量和固形物含量不断降低,与酸沉温度70℃时相比,酸沉温度85℃时粗蛋白质含量降低了25.12%,固形物含量降低了6.34%;随酸沉温度升高,大豆分离蛋白的水合蓝光白度不断增加且增速不断提高,与酸沉温度70℃时相比,酸沉温度85℃时水合蓝光白度增加了26.83%;随酸沉温度升高,大豆分离蛋白的凝胶值不断降低,与酸沉温度70℃时相比,酸沉温度85℃时凝胶值降低了57.02%。综上,高温酸沉可有效控制大豆分离蛋白中大豆异黄酮的含量,提高大豆分离蛋白的水合蓝光白度和回收率,对开发低异黄酮含量的婴幼儿产品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分离蛋白 高温酸沉 大豆异黄酮 大豆乳清 蓝光白度 凝胶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微型大豆皮水不溶性膳食纤维理化及吸附特性 被引量:41
3
作者 郭增旺 马萍 +4 位作者 刁静静 李朝阳 全志刚 满永刚 张丽萍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6-112,共7页
为提高大豆皮中水不溶性膳食纤维的利用率,本研究采用气流粉碎得到不同粒度的超微型大豆皮水不溶性膳食纤维,分别测定了超微型大豆皮水不溶性膳食纤维的体积平均粒径、比表面积、持水力、持油力、黏度曲线、阳离子交换能力等理化性质,... 为提高大豆皮中水不溶性膳食纤维的利用率,本研究采用气流粉碎得到不同粒度的超微型大豆皮水不溶性膳食纤维,分别测定了超微型大豆皮水不溶性膳食纤维的体积平均粒径、比表面积、持水力、持油力、黏度曲线、阳离子交换能力等理化性质,同时分析了处理后的水不溶性膳食纤维对油脂、胆固醇、胆酸盐、葡萄糖和重金属的吸附能力。结果表明:体积平均粒径为16.24μm的大豆皮水不溶性膳食纤维其持水力、持油力分别达到2.31、5.27 g/g,比61.21μm的提高了1.07、2.53 g/g;黏度和阳离子交换能力也有了显著性改变;超微粉碎改性大豆皮水不溶性膳食纤维对油脂、胆固醇、胆酸盐、葡萄糖和重金属的吸附能力有明显增强,在体积平均粒径为28.27μm和40.17μm时吸附能力较高。超微粉碎对大豆皮水不溶性膳食纤维的理化和吸附特性均有明显改良作用,这为大豆皮的深加工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皮 膳食纤维 超微粉碎 理化性质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燥工艺对鱼油微胶囊结构和品质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8
4
作者 江连洲 王朝云 +8 位作者 古力那孜·买买提努 巨欢欢 郭增旺 綦玉曼 李杨 齐宝坤 左锋 范志军 王中江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6-92,共7页
以易氧化、热敏性强、光敏性强的深海鱼油作为芯材,以大豆分离蛋白和磷脂酰胆碱作为壁材,采用超声技术制备纳米乳液,并通过喷雾干燥、真空冷冻干燥、微波干燥3种干燥工艺制备微胶囊,进一步研究干燥方式对鱼油微胶囊的结构、理化特性和... 以易氧化、热敏性强、光敏性强的深海鱼油作为芯材,以大豆分离蛋白和磷脂酰胆碱作为壁材,采用超声技术制备纳米乳液,并通过喷雾干燥、真空冷冻干燥、微波干燥3种干燥工艺制备微胶囊,进一步研究干燥方式对鱼油微胶囊的结构、理化特性和产品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喷雾干燥法制备的深海鱼油微胶囊产品微观结构致密,呈球形颗粒,无油滴聚集现象,粒径小,溶解度较好,包埋率可达95.54%,且氧化稳定性和热稳定性能较好;真空冷冻干燥和微波干燥鱼油微胶囊结构不规则,表面有孔状结构,表面含油率高,包埋率分别为86.70%和74.28%,有一定的油滴聚集现象,粒径较大,溶解度差;喷雾干燥、真空冷冻干燥、微波干燥制备的鱼油微胶囊在胃液中游离脂肪酸释放率分别为20.03%、25.98%、75.91%,在肠液中游离脂肪酸释放率分别为78.73%、71.78%、22.91%。体外模拟消化实验表明,喷雾干燥工艺制备的鱼油微胶囊在胃液中游离脂肪酸释放率较低,但可以较好地在肠液中释放。由此可知,喷雾干燥工艺制备的鱼油微胶囊产品性能要优于其他两种干燥工艺,这为微胶囊产品的干燥工艺以及应用评价体系的构建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油 微胶囊 干燥工艺 结构 产品特性 理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花芸豆肽修复H2O2对HepG2细胞的氧化应激损伤 被引量:19
5
作者 马萍 程天赋 +3 位作者 郭增旺 周义 王欣 曹冬梅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75-182,共8页
目的:研究紫花芸豆肽(Phaseolus vulgaris peptides,PVPs)对H2O2诱导的HepG2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epG2细胞,实验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正常培养24 h后加2 mmol/L H2O2刺激1 h)以及PVPs低、中、高剂量组(分... 目的:研究紫花芸豆肽(Phaseolus vulgaris peptides,PVPs)对H2O2诱导的HepG2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epG2细胞,实验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正常培养24 h后加2 mmol/L H2O2刺激1 h)以及PVPs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用50、100、200μg/mL PVPs处理24 h后,加2 mmol/L H2O2刺激1 h),采用水溶性四唑盐法(WST-1法)检测细胞增殖率,流式细胞仪检测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胞内抗氧化物酶系活力,Western blot法检测凋亡蛋白表达量。结果:PVPs能缓解H2O2导致的HepG2细胞生长抑制,降低胞内ROS、丙二醛水平,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并且下调p53、Caspase-3蛋白表达量。结论:PVPs对H2O2引起的HepG2细胞氧化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能抑制凋亡蛋白的表达,同时可以调节细胞的氧化还原系统、清除胞内ROS、提高胞内抗氧化物酶系的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芸豆肽 氧化应激 抗氧化物酶系 凋亡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米糠黄酮对H2O2致HepG2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0
6
作者 郭增旺 樊乃境 +5 位作者 田海芝 滕飞 李萌 李杨 王中江 江连洲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59-165,共7页
目的:研究小米糠黄酮对H2O2致HepG2细胞氧化损伤的修复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实验分为正常组、氧化应激模型组以及小米糠黄酮低、中、高剂量组,测定小米糠黄酮对H2O2诱导构建氧化应激损伤模型的细胞增殖率、胞内活性氧水平、抗氧化物酶系... 目的:研究小米糠黄酮对H2O2致HepG2细胞氧化损伤的修复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实验分为正常组、氧化应激模型组以及小米糠黄酮低、中、高剂量组,测定小米糠黄酮对H2O2诱导构建氧化应激损伤模型的细胞增殖率、胞内活性氧水平、抗氧化物酶系和凋亡蛋白表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米糠黄酮显著缓解H2O2对HepG2造成的细胞生长抑制(P<0.05),显著降低胞内活性氧和丙二醛的水平(P<0.05),显著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P<0.05),并且显著下调bax、p53、Caspase-3凋亡蛋白的表达量(P<0.05)。小米糠黄酮对H2O2致HepG2氧化应激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和抑制细胞凋亡通路蛋白的表达,调控细胞的氧化还原系统、清除胞内活性氧水平、提高胞内抗氧化酶系的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米糠黄酮 氧化应激 抗氧化物酶系 凋亡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胆多糖的结构表征及其体外免疫活性 被引量:9
7
作者 曹荣安 徐秀丽 +4 位作者 苗家尉 郭增旺 李良玉 贾建 王长远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68-173,共6页
对龙胆多糖的结构和生物活性进行研究,采用甲基化分析多糖的链接方式。结果表明,龙胆多糖中存在(→1)末端和(1→5)-链接的呋喃阿拉伯糖基、(1→4)-链接的吡喃半乳糖基,同时也存在其他含量比较少的糖基和分支。龙胆多糖中糖醛酸是以(1→... 对龙胆多糖的结构和生物活性进行研究,采用甲基化分析多糖的链接方式。结果表明,龙胆多糖中存在(→1)末端和(1→5)-链接的呋喃阿拉伯糖基、(1→4)-链接的吡喃半乳糖基,同时也存在其他含量比较少的糖基和分支。龙胆多糖中糖醛酸是以(1→4)-链接的半乳糖醛酸方式存在,对龙胆多糖的生物活性起着重要的作用。龙胆多糖可以促进RAW264.7细胞增殖并产生NO,而且NO的产生是通过一氧化氮合成酶mRNA上调实现的,同时龙胆多糖可以上调细胞因子COX-2和TNF-α的mRNA表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胆 多糖 结构 免疫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种芸豆蛋白的理化与功能特性分析 被引量:13
8
作者 郭增旺 陆涛 +3 位作者 瞿东杨 韩闯 王志辉 张丽萍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99-204,共6页
以紫花芸豆、白芸豆、黑芸豆、红芸豆等4种芸豆为研究对象,分别提取4种云豆的蛋白质,从研究4种杂豆蛋白的理化性质和功能特性(乳化性、凝胶性、持水性、持油性)入手,四种芸豆蛋白的理化与功能特性分析。四种芸豆在相同的提取条件下,所... 以紫花芸豆、白芸豆、黑芸豆、红芸豆等4种芸豆为研究对象,分别提取4种云豆的蛋白质,从研究4种杂豆蛋白的理化性质和功能特性(乳化性、凝胶性、持水性、持油性)入手,四种芸豆蛋白的理化与功能特性分析。四种芸豆在相同的提取条件下,所得到的蛋白纯度存在差异,其中黑芸豆的蛋白纯度最高,达到了77.54%。四种芸豆蛋白均为全价蛋白,其中8种必需氨基酸的比例均显著高于大豆蛋白及国家标准。四种芸豆蛋白的吸油性、吸水性、乳化性、发泡性等都具有一定的差异,其中乳化性、吸水、吸油性和凝胶性等性能比较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芸豆蛋白 氨基酸测定 理化性质 凝胶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大豆磷脂对豆粉结构和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王喜波 梁亚茹 +6 位作者 杨朔 郭增旺 江连洲 范志军 王中江 滕飞 李杨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2-58,共7页
以生物酶法制油得到的大豆水解液为原料制备豆粉,研究添加改性大豆磷脂对豆粉结构(粒度和比表面积、扫描电镜结构、粒径分布、光学显微镜变化)、理化(分散性、润湿性、沉淀系数、堆积密度、干物质溶解指数(dry matter solubility index,... 以生物酶法制油得到的大豆水解液为原料制备豆粉,研究添加改性大豆磷脂对豆粉结构(粒度和比表面积、扫描电镜结构、粒径分布、光学显微镜变化)、理化(分散性、润湿性、沉淀系数、堆积密度、干物质溶解指数(dry matter solubility index,DSI)、乳化活性、乳化稳定性)和感官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添加改性大豆磷脂的质量分数为0.6%时,豆粉颗粒平均粒径较小,比表面积较大,微观结构颗粒较小且有干瘪状颗粒,溶液粒径分布较均一,液滴分散均匀且溶液稳定,这表明添加改性大豆磷脂可以显著影响豆粉的结构特性;添加0.6%改性大豆磷脂的豆粉与未添加改性大豆磷脂的豆粉相比,润湿时间和分散时间分别减少了24.5 s和30 s,沉淀系数减小了0.008,堆积密度减小了0.16 g/mL,DSI提高了12.87%,这表明添加0.6%的改性大豆磷脂显著改善了豆粉的理化性质。研究结果为生物酶法水解液的开发利用和改性大豆磷脂在豆粉行业的应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大豆磷脂 生物酶法 豆粉 结构 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对小麦中毒死蜱农药残留测定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冯镇 刘馨 +6 位作者 张震 任双鹤 郭增旺 郭亚男 殷东 郭丽媛 王中江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71-277,共7页
研究了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化学计量法建立小麦中毒死蜱农药残留鉴定模型。采用喷洒法制备具有不同毒死蜱残留量的小麦样品,采集样品的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并建立因子化法、欧氏距离法的定性预测模型和偏最小二乘法的定量预测模型。结... 研究了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化学计量法建立小麦中毒死蜱农药残留鉴定模型。采用喷洒法制备具有不同毒死蜱残留量的小麦样品,采集样品的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并建立因子化法、欧氏距离法的定性预测模型和偏最小二乘法的定量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因子化法较欧氏距离法的定性判别率更高,构建条件的特征波段为5543.68~4643.72、7582.43~6510.28 cm^(−1),预处理方式为二阶导数+矢量归一化+5点平滑,判别率可达96%;偏最小二乘定量判别模型构建条件的特征波段范围为5543.68~4643.72、7582.43~6510.28 cm^(−1),预处理方式为消除常数偏移量,主成分数为7,交叉验证系数(R^(2))达到99.46、交叉验证均方残差(RMSECV)达到1.15,实际值与预测值相关性良好,最低检测限为1 mg/kg,能够实现对小麦毒死蜱农药残留量的准确判定。以上结果表明,利用因子化法建立的定性分析模型的判别率高达96%,能够实现对小麦毒死蜱农药残留的定性分析鉴定,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可以实现定量分析鉴定且重现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小麦 毒死蜱 欧式距离法 因子化法 偏最小二乘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米黑色素微波辅助提取工艺优化 被引量:12
11
作者 马萍 郭希娟 郭增旺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29-231,共3页
优化黑米黑色素微波辅助提取的工艺参数。运用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试验,研究微波作用时间、乙醇浓度、料液比(黑米∶乙醇溶液)对黑米黑色素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乙醇浓度和料液比对提取率有显著影响,其中对试验结果影响最大的因... 优化黑米黑色素微波辅助提取的工艺参数。运用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试验,研究微波作用时间、乙醇浓度、料液比(黑米∶乙醇溶液)对黑米黑色素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乙醇浓度和料液比对提取率有显著影响,其中对试验结果影响最大的因素是乙醇浓度,其次是料液比,微波作用时间对提取效果影响最小,在乙醇浓度为80%,料液比为1∶18(m∶V),微波作用时间为94s的条件下进行提取,黑米黑色素得率达到4.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米 黑色素 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化水法提取燕麦麸皮蛋白工艺参数的研究及分子量测定 被引量:2
12
作者 郭增旺 陆涛 +3 位作者 韩闯 张顺 王凯凯 张丽萍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93-199,共7页
以三层混合的燕麦麸皮为原料进行试验,采取燕麦麸蛋白提取率和纯度为检测指标,探讨比较磁化水结合碱提酸沉方法和蒸馏水结合碱提酸沉方法对燕麦麸蛋白的提取效果,并且采用单因素试验结合三元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试验进行优化工艺参数。实... 以三层混合的燕麦麸皮为原料进行试验,采取燕麦麸蛋白提取率和纯度为检测指标,探讨比较磁化水结合碱提酸沉方法和蒸馏水结合碱提酸沉方法对燕麦麸蛋白的提取效果,并且采用单因素试验结合三元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试验进行优化工艺参数。实验结果表明:磁化水法提取燕麦麸皮蛋白效果优于蒸馏水;响应面法优化磁化水法提取的工艺技术参数为:料液比为16∶1,p H为10,提取温度为36℃,浸出时间为1h,通过磁化水结合碱提酸沉法得到的燕麦麸蛋白的提取率为71.06%,纯度为75.28%,比蒸馏水法的提取率提高20.8%,纯度提高13.7%。应用SDS-PAGE凝胶电泳测定燕麦麸蛋白的分子量。研究结果表明:分子量分别介于31.9ku^39.3ku和20.3ku^22.5ku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麸皮蛋白 磁化水 碱提酸沉 提取 分子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酶分段水解制备燕麦麸蛋白肽工艺优化及抗炎活性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于笛 周伟 +3 位作者 马萍 迟治平 郭增旺 张丽萍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18年第8期157-165,共9页
建立燕麦麸蛋白双酶分段水解的最佳工艺条件,并初步从细胞水平探究其水解产物的抗炎活性。采用燕麦麸蛋白为原料,以水解度为测定指标,通过单因素结合正交试验优化水解工艺。在最佳工艺条件基础上,采用WST-1法检测细胞增殖,ELISA法检测... 建立燕麦麸蛋白双酶分段水解的最佳工艺条件,并初步从细胞水平探究其水解产物的抗炎活性。采用燕麦麸蛋白为原料,以水解度为测定指标,通过单因素结合正交试验优化水解工艺。在最佳工艺条件基础上,采用WST-1法检测细胞增殖,ELISA法检测细胞因子的分泌量。结果发现:在胰蛋白酶添加量7%、pH10、温度50℃、时间4.5 h;碱性蛋白酶添加量11%、pH 9、温度50℃、时间2.5 h的工艺条件下,水解度达到43.62%。在50~200μg/mL范围内,燕麦麸皮肽对LPS诱导的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能降低胞外促炎性因子IL-1α和IL-6的分泌水平,且呈现量效关系,这表明双酶水解工艺可以显著提高燕麦麸皮肽的水解度,并且水解得到的燕麦麸皮肽具有一定的抗炎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麸蛋白肽 双酶水解 水解 抗炎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酶分段水解制备紫花芸豆肽工艺优化及抗氧化测定 被引量:9
14
作者 马萍 郭增旺 +3 位作者 迟志平 程天赋 侯越 徐清莹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18年第2期166-176,共11页
研究紫花芸豆蛋白双酶分段水解的最佳工艺及产物的抗氧化特性。以水解度和抗氧化能力为测定指标,筛选酶种类及双酶组合方式,采用正交实验优化双酶分段水解工艺参数,提高紫花芸豆肽的水解度和抗氧化能力。最终确定胰蛋白酶+碱性蛋白酶分... 研究紫花芸豆蛋白双酶分段水解的最佳工艺及产物的抗氧化特性。以水解度和抗氧化能力为测定指标,筛选酶种类及双酶组合方式,采用正交实验优化双酶分段水解工艺参数,提高紫花芸豆肽的水解度和抗氧化能力。最终确定胰蛋白酶+碱性蛋白酶分段水解为最佳水解工艺,参数为胰蛋白酶添加量7%、pH 10、温度50℃、时间4.5 h;碱性蛋白酶添加量7%、pH 9、温度60℃、时间3 h,水解度达到58.58%;对水解产物进行抗氧化性分析得到:当水解时间分别为6.5 h、7.0 h时,抑制脂质过氧化能力、超氧阴离子清除能力达到最大为46.53%、44.25%。结果均表明胰蛋白酶+碱性蛋白酶双酶分段水解工艺能显著提高紫花芸豆肽的水解度和抗氧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芸豆肽 双酶水解 水解度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腹部脂肪甲酯化工艺研究及其脂肪酸组成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于笛 周伟 +3 位作者 迟治平 李朝阳 郭增旺 张丽萍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18年第9期92-100,共9页
以三黄鸡腹部脂肪为原料,利用超声微波协同法提取其总油脂,研究鸡腹部油脂的甲酯化工艺及对其进行组分分析。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脂肪酸甲酯转化率为指标,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和响应面分析法,研究醇油体积比、KOH添加量、反应... 以三黄鸡腹部脂肪为原料,利用超声微波协同法提取其总油脂,研究鸡腹部油脂的甲酯化工艺及对其进行组分分析。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脂肪酸甲酯转化率为指标,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和响应面分析法,研究醇油体积比、KOH添加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鸡腹部油脂甲酯化工艺的影响,建立试验工艺参数与转化率之间的数学模型,确立最佳甲酯化工艺技术参数;并采用气质联用仪分析其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鸡腹部油脂甲酯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醇油体积比8.2∶1、KOH添加量1.45%、反应温度77℃、反应时间2.19 h,在此条件下脂肪酸油脂转化率为93.02%;通过气质检测分析出鸡腹部脂肪中含有17种脂肪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为67.37%,且主要成分为油酸和亚油酸,并且还含有一定量的亚麻酸以及花生四烯酸,这表明鸡腹部脂肪具有极佳的保健营养价值和极高的开发利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腹部脂肪 甲酯化 响应面法 脂肪酸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溶性豆渣纤维对豆渣蛋白乳液特性的影响
16
作者 王中江 郭亚男 +5 位作者 刘双奇 李柏良 张震 刘军 冯镇 郭增旺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0-48,共9页
本文探究不溶性豆渣纤维(IOF)对豆渣蛋白(SOP)乳液性能的影响。以葵花籽油为油相,研究不同浓度的IOF(0.25 wt%、0.50 wt%、0.75 wt%和1.00 wt%)对SOP乳液微观结构、界面活性、乳化性和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IOF浓度的升高,SOP/IO... 本文探究不溶性豆渣纤维(IOF)对豆渣蛋白(SOP)乳液性能的影响。以葵花籽油为油相,研究不同浓度的IOF(0.25 wt%、0.50 wt%、0.75 wt%和1.00 wt%)对SOP乳液微观结构、界面活性、乳化性和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IOF浓度的升高,SOP/IOF乳液的粒径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激光共聚焦表明乳液液滴变化呈现相同趋势,ζ-电位绝对值呈现升高趋势,界面蛋白含量和浓度呈现增大趋势,流变指标的变化表明剪切稀化的趋势在加强,且高浓度的IOF能显著增强SOP乳液的长期储存稳定性、耐酸稳定性及耐盐稳定性,这为IOF在蛋白乳液凝胶体系中的进一步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溶性豆渣纤维 豆渣蛋白 乳化特性 乳液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微波协同萃取紫丁香叶总黄酮工艺及其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5
17
作者 周伟 于笛 +4 位作者 迟治平 马萍 郭增旺 宋洋 张丽萍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18年第8期111-119,共9页
采用响应面法优化紫丁香叶总黄酮的超声微波协同提取工艺,并研究其稳定性。在单因素的试验基础上,应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和响应面分析法,研究超声微波时间、乙醇浓度、料液比、微波功率对紫丁香叶总黄酮提取量的影响,建立试验工艺参... 采用响应面法优化紫丁香叶总黄酮的超声微波协同提取工艺,并研究其稳定性。在单因素的试验基础上,应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和响应面分析法,研究超声微波时间、乙醇浓度、料液比、微波功率对紫丁香叶总黄酮提取量的影响,建立试验工艺参数与提取量之间的数学模型,确立最佳提取工艺;并通过测定温度、光照和食品添加剂对黄酮提取液吸光度值的影响,研究其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超声微波协同萃取紫丁香叶总黄酮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超声微波时间为1.01 h,乙醇浓度为82%,料液比为1∶16 g/mL,微波功率为560 W,超声功率为300 W,此时提取量为70.62 mg/g;紫丁香叶黄酮在60℃下、避光和氯化钠、蔗糖及葡萄糖的环境中稳定性良好,高温、光照、紫外线、维生素C和柠檬酸对其具有一定的破坏作用,故紫丁香叶黄酮应在加工和储藏过程中避免高温、紫外光照射及与维生素C和柠檬酸同时加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丁香叶 黄酮 超声微波协同萃取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解对豆腐干凝胶结构和理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9
18
作者 陈凡凡 滕飞 +5 位作者 韩松 吴长玲 周艳 郭增旺 王中江 李杨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3-30,共8页
为研究酶解对豆腐干凝胶结构和理化特性的影响,采用风味蛋白酶酶解豆浆,对浆液表面疏水性、巯基含量和二硫键含量,以及豆腐干质构、微观结构、水分状态、保水性、消化和感官特性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未经酶解的浆液相比,酶解30 ... 为研究酶解对豆腐干凝胶结构和理化特性的影响,采用风味蛋白酶酶解豆浆,对浆液表面疏水性、巯基含量和二硫键含量,以及豆腐干质构、微观结构、水分状态、保水性、消化和感官特性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未经酶解的浆液相比,酶解30 min的浆液表面疏水性和二硫键含量分别提高了1 904.5和0.18μmol/g;随着酶解时间的延长,豆腐干的感官特性明显得到改善,且在酶解时间30 min时,感官评分达到最高;与未经酶解处理的豆腐干相比,酶解处理后豆腐干的微观结构紧密均一,硬度、弹性、咀嚼性、凝聚性和回复力也得到相对改善,且在酶解时间为30 min,持水性和体外消化速率分别提高9.29%和9.00%,失水率降低0.2%。酶解能促进浆液的巯基含量和表面疏水性升高,进而影响豆腐干凝胶结构的致密性和感官特性。研究为豆腐干的品质改性和酶解技术在豆制品的应用提供了前期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腐干 酶解 质构特性 微观结构 水分状态 持水性 体外消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改性对高粱抗性淀粉结构和理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4
19
作者 迟治平 刁静静 +2 位作者 张丽萍 郭增旺 曲柳青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18年第9期158-163,共6页
为提高高粱淀粉的利用率,本研究以白高粱为原料,采用微波改性技术处理高粱淀粉,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meter,FTIR)扫描电镜等仪器测定微波处理前后高粱淀粉的结构变化,同时考察微波处理前后高粱... 为提高高粱淀粉的利用率,本研究以白高粱为原料,采用微波改性技术处理高粱淀粉,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meter,FTIR)扫描电镜等仪器测定微波处理前后高粱淀粉的结构变化,同时考察微波处理前后高粱淀粉溶解性和抗酶解特性等理化指标,以期得出微波改性处理对高粱淀粉构效关系的影响。结构分析结果得出,经微波处理获得的高粱淀粉与原淀粉相比,微观结构发生了显著改变,经处理后淀粉分子呈现不规则、具有较大粒径的微观结构、比表面积增大,但不会引起淀粉化学官能团的改变,属于物理变性;从理化特性分析,经微波改性处理后高粱淀粉的溶解度降低,抗酶解性增强。这表明微波技术对高粱淀粉的结构特征和理化特征均有明显的改良作用,为高粱的深加工和抗性高粱淀粉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淀粉 微波辐射 制备 理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流空化对大豆11S球蛋白结构和功能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解长远 王中江 +3 位作者 郭增旺 翟宇玉 滕飞 李杨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57-65,共9页
以大豆11S球蛋白为研究对象,探究射流空化处理时间对不同质量浓度大豆11S球蛋白结构(荧光光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表面疏水性以及羰基、巯基和二硫键含量)与功能特性(溶解度、乳化特性、起泡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射流空化处理下,... 以大豆11S球蛋白为研究对象,探究射流空化处理时间对不同质量浓度大豆11S球蛋白结构(荧光光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表面疏水性以及羰基、巯基和二硫键含量)与功能特性(溶解度、乳化特性、起泡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射流空化处理下,2 g/100 mL与5 g/100 mL大豆11S球蛋白的荧光最大吸收波长(λmax)随处理时间的延长呈先红移后蓝移的趋势,荧光强度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5 g/100 mL大豆11S球蛋白λmax均大于2 g/100 mL;2 g/100 mL大豆11S球蛋白中α-螺旋与β-折叠转变为β-转角,在处理末期,β-转角向α-螺旋转变,无规卷曲结构相对含量在处理过程中变化不明显;5 g/100 mL大豆11S球蛋白中α-螺旋、β-折叠与β-转角转变为无规卷曲结构,在处理末期,无规卷曲和β-转角向α-螺旋和β-折叠转变;两种质量浓度的大豆11S球蛋白表面疏水性、羰基与游离巯基含量均随处理时间的延长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二硫键含量呈现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11S球蛋白的溶解度、乳化特性与起泡特性均得到明显改善,且5 g/100 mL大豆11S球蛋白与2 g/100 mL大豆11S球蛋白相比,结构和功能特性的变化更明显。结果表明:射流空化技术可改变大豆11S球蛋白的结构,进而改善其溶解、起泡和乳化特性,且5 g/100 mL大豆11S球蛋白的展开与聚集程度更明显,功能特性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流空化 大豆11S球蛋白 结构 功能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