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废镍合金的电化学溶解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郭华军 曹雁冰 +3 位作者 李新海 王志兴 彭文杰 张明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2-45,共4页
采用电化学溶解法对含Co、Cu、Fe等杂质的废镍合金在硫酸中的溶解过程进行了研究。采用EDTA络合滴定法分析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了溶液中镍及杂质金属离子的含量。研究了电流密度、硫酸浓度、电解液温度、电解时间及电解方式等对电... 采用电化学溶解法对含Co、Cu、Fe等杂质的废镍合金在硫酸中的溶解过程进行了研究。采用EDTA络合滴定法分析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了溶液中镍及杂质金属离子的含量。研究了电流密度、硫酸浓度、电解液温度、电解时间及电解方式等对电化学溶解的影响。得到废镍合金电化学溶解的优化工艺条件为阳极电流密度200A m2、硫酸浓度1.25mol L、温度40℃,采用方波脉冲电流电解。稳定电化学溶解时的主要技术指标为槽电压0.8~1.0V,电流效率90.8%,每吨镍直流单耗为800~1015kW·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溶解 槽电压 电流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分胁迫过程中的渗透调节物质及其研究进展 被引量:39
2
作者 郭华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5期7750-7753,7760,共5页
渗透调节是植物体在水分胁迫条件下的主要适应方式之一,在植物抗旱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综述了渗透调节物质的种类、作用机理及关键作用,比较了抗旱植物与不抗旱植物渗透调节物质之间的差别,进一步阐明了渗透调节在植物抗旱过程中的... 渗透调节是植物体在水分胁迫条件下的主要适应方式之一,在植物抗旱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综述了渗透调节物质的种类、作用机理及关键作用,比较了抗旱植物与不抗旱植物渗透调节物质之间的差别,进一步阐明了渗透调节在植物抗旱过程中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胁迫 渗透调节物质 抗旱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陆梁隆起古构造恢复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郭华军 刘庆成 《西部探矿工程》 CAS 2008年第8期116-118,共3页
研究了准噶尔盆地陆梁地区的9个层段:三叠系(T1b、T2k、T3b)、侏罗系(J1b、J1s、J2x、J2t)、白垩系(K1、K2)。在对盆地井资料处理的基础上,做出了9个层段的古构造图。通过对这些图件的研究,从古构造分析的角度分析该区研究层位特别是克... 研究了准噶尔盆地陆梁地区的9个层段:三叠系(T1b、T2k、T3b)、侏罗系(J1b、J1s、J2x、J2t)、白垩系(K1、K2)。在对盆地井资料处理的基础上,做出了9个层段的古构造图。通过对这些图件的研究,从古构造分析的角度分析该区研究层位特别是克拉玛依组底界的构造演化史。隆起构造是盆地内的大型正向构造单元,是油气聚集的主要场所,通过隆起演化研究细致地刻画出不同时期隆起的状态、规模和地质结构特点,从而描述出这些关键时期的隆起的构造单元油气聚集单元与可能的油气聚集带。其中陆梁隆起侏罗系的生、储、盖组合发育良好,可成为盆地有利的勘探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陆梁隆起 古构造演化 油气聚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城轨网络化运营安全管理探索与思考 被引量:7
4
作者 郭华军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2年第23期65-66,共2页
目前,天津城市轨道交通已经由单线运营转换为四条线的联网运营,逐步实现网络化运营局面,如何有效应对网络化运营安全管理的新形势、新挑战,这对于运营管理者来说是个重要问题,笔者结合多年运营安全管理实际经验,分析了天津城市轨道交通... 目前,天津城市轨道交通已经由单线运营转换为四条线的联网运营,逐步实现网络化运营局面,如何有效应对网络化运营安全管理的新形势、新挑战,这对于运营管理者来说是个重要问题,笔者结合多年运营安全管理实际经验,分析了天津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形势,研究了网络化运营安全保障措施,为天津地铁网络化运营安全管理提供了参考依据,对于其他地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有充分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津 城市轨道交通 网络化运营 安全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均匀成核法表面包覆氧化铝的尖晶石LiMn_2O_4研究 被引量:26
5
作者 王志兴 邢志军 +2 位作者 李新海 郭华军 彭文杰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790-794,共5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尖晶石LiMn2O4,以非均匀成核方式对其进行包覆氧化铝的表面处理.通过XRD、SEM、粒度分析等技术对表面处理前后的LiMn2O4进行表征,分析了表面处理前后LiMn2O4物理特性的变化,并结合电化学性能测试,研究了表面处理工艺...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尖晶石LiMn2O4,以非均匀成核方式对其进行包覆氧化铝的表面处理.通过XRD、SEM、粒度分析等技术对表面处理前后的LiMn2O4进行表征,分析了表面处理前后LiMn2O4物理特性的变化,并结合电化学性能测试,研究了表面处理工艺对LiMn2O4电化学容量与循环性能的影响.未经表面处理的LiMn2O4在1C倍率下初期放电容量为86.5mA·h·g-1,50次循环充放电后容量衰减26.3%.表面包覆0.5%、1%(w)氧化铝的LiMn2O4在1C倍率下的初期放电容量分别为96.0、80.1mA·h·g-1,经过50次循环后,容量分别降低7.0%、5.6%.实验结果表明,表面处理后的LiMn2O4循环性能显著提高,而且随着氧化物含量的增加,循环性能增强,但放电容量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尖晶石 锰酸锂 表面处理 非均匀成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化焙烧法处理宜春锂云母矿提取锂钾的研究 被引量:28
6
作者 伍习飞 尹周澜 +2 位作者 李新海 王志新 郭华军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95-98,共4页
采用氯气作氯化剂氯化焙烧江西宜春锂云母矿提取锂、钾,研究了氯化焙烧温度、时间及添加剂对锂云母氯化效率的影响,并采用XRD对焙烧后物料进行了物相分析。结果表明:以氯气处理锂云母,氯化焙烧温度为850℃,时间为3 h时,锂、钾的提取率... 采用氯气作氯化剂氯化焙烧江西宜春锂云母矿提取锂、钾,研究了氯化焙烧温度、时间及添加剂对锂云母氯化效率的影响,并采用XRD对焙烧后物料进行了物相分析。结果表明:以氯气处理锂云母,氯化焙烧温度为850℃,时间为3 h时,锂、钾的提取率分别为92.49%和71.06%;XRD结果表明,焙烧后物料主要物相为LiAl(SiO3)2、SiO2、KCl、NaCl、K(Si3Al)O8。当添加与锂云母质量比为0.7的氧化钙后,物料的熔点明显提高,900℃下氯化焙烧30 min时,锂的浸出率为92.5%,钾的提取率提高到96.7%。添加氧化钙焙烧后浸出渣主要物相为Ca0.65Na0.35(Al1.65Si2.35O8)、CaF2、Si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焙烧 氯化剂 氯气 锂云母 提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MnPO_4的合成与性能 被引量:15
7
作者 常晓燕 王志兴 +4 位作者 李新海 匡琼 彭文杰 郭华军 张云河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249-1252,共4页
对反应物与中间产物进行球磨,采用固相反应法分别在600℃和800℃合成了掺碳的橄榄石型LiMnPO4.通过XRD表征样品的晶体结构,采用SEM观察样品的微观形貌,利用电化学手段测试样品的充放电性能.结果表明,在对反应物球磨24h、中间产物球磨12... 对反应物与中间产物进行球磨,采用固相反应法分别在600℃和800℃合成了掺碳的橄榄石型LiMnPO4.通过XRD表征样品的晶体结构,采用SEM观察样品的微观形貌,利用电化学手段测试样品的充放电性能.结果表明,在对反应物球磨24h、中间产物球磨12h的条件下,在600℃烧结的样品含有杂相和烧结密实的大块状物.而在800℃下烧结可形成纯橄榄石结构的LiMnPO4,但颗粒较大.上述两种样品的电化学测试表明,它们难以充放电.而在反应物球磨36h、中间产物球磨24h的条件下,600℃烧结得到物相较纯,样品的粒径小且均匀,约100~200nm,首次放电容量接近100mAh·g-1.本研究表明,反应物或中间产物的混合程度以及烧结温度的选择是获得具有可逆充放电性能的纯橄榄石结构LiMnPO4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橄榄石结构 锂锰复合氧化物 合成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粘结剂对C-LiFePO_4/石墨电池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8
作者 刘云建 李新海 +5 位作者 郭华军 王志兴 胡启阳 彭文杰 杨勇 梁如福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1-35,共5页
采用商品化的LiFePO4作为原料,对比水系粘结剂和油性粘结剂(PVDF)对LiFePO4电池初始放电容量、循环性能,倍率性能和内阻的影响。利用XRD对循环后的电池正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油性粘结剂体系中LiFePO4的容量较高,首次放电容量达到1... 采用商品化的LiFePO4作为原料,对比水系粘结剂和油性粘结剂(PVDF)对LiFePO4电池初始放电容量、循环性能,倍率性能和内阻的影响。利用XRD对循环后的电池正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油性粘结剂体系中LiFePO4的容量较高,首次放电容量达到124mA·h/g,且循环性能较好,200次循环容量保持率为96.3%。发现水性粘结剂电池循环后LiFePO4结构变化较大。水性粘结剂的倍率性能良好,1C(C为充放电倍率)容量是0.1C的92.2%,而对于油性粘结剂,1C容量是0.1C的85.5%;水性体系中电极界面阻抗要小于油性体系中的界面阻抗,并且水性粘结剂电池的内阻要小于油性粘结剂的内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FEPO4 粘结剂 循环性能 倍率性能 交流阻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CoO_2的形貌与结构对其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9
9
作者 彭文杰 李新海 +2 位作者 王云燕 王志兴 郭华军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22-227,共6页
研究了对电极界面状态有重要影响的LiCoO2物理参数如粒径分布、比表面积及表面形貌等对LiCoO2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粒径及比表面积对LiCoO2电极的容量循环稳定性及电压循环稳定性有较大的影响;适宜的粒径分布有助于提高LiCoO... 研究了对电极界面状态有重要影响的LiCoO2物理参数如粒径分布、比表面积及表面形貌等对LiCoO2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粒径及比表面积对LiCoO2电极的容量循环稳定性及电压循环稳定性有较大的影响;适宜的粒径分布有助于提高LiCoO2电极的循环稳定性,过大的比表面积会使电极循环稳定性急剧下降;随着晶块尺寸的减小,LiCoO2材料在大电流下的放电性能得到改善;在优化条件下合成的LiCoO2样品具有最佳的高倍率性能、较高的容量及电压循环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COO2 形貌 结构 电化学性能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合成条件对LiCoO_2结构与形貌的影响 被引量:10
10
作者 彭文杰 李新海 +2 位作者 王云燕 王志兴 郭华军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9-64,共6页
研究了热处理制度、气氛以及原料等合成条件对LiCoO2结构形貌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温时LiCoO2的生长呈现各向异性并有层状结构外露,易出现烧结、晶粒长大的现象;提高氧分压有利于减小LiCoO2晶粒及颗粒粒径,还可抑制颗粒之间的团聚。... 研究了热处理制度、气氛以及原料等合成条件对LiCoO2结构形貌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温时LiCoO2的生长呈现各向异性并有层状结构外露,易出现烧结、晶粒长大的现象;提高氧分压有利于减小LiCoO2晶粒及颗粒粒径,还可抑制颗粒之间的团聚。提出了以两段连续烧成法合成LiCoO2的工艺,简化了合成工艺,解决了低温下反应速度慢,高温下易烧结而难控制粒径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合成条件 LICOO2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热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V级锂离子电池用橄榄石型LiMnPO_4的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10
11
作者 张宝 常晓燕 +5 位作者 王志兴 李新海 杨志 郭永兴 郭华军 彭文杰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60-964,共5页
对反应物与中间产物进行球磨,采用固相反应法在600℃合成了掺碳的橄榄石型LiMnPO4。通过XRD表征样品的晶体结构,采用SEM观察样品的微观形貌,利用电化学手段测试样品的充放电性能,并对样品进行交流阻抗和扩散系数的测定。研究结果表明,... 对反应物与中间产物进行球磨,采用固相反应法在600℃合成了掺碳的橄榄石型LiMnPO4。通过XRD表征样品的晶体结构,采用SEM观察样品的微观形貌,利用电化学手段测试样品的充放电性能,并对样品进行交流阻抗和扩散系数的测定。研究结果表明,得到的样品物相较纯,粒径小(100~200nm)且分布均匀,首次放电容量接近100mA.h.g-1,但样品循环容量衰减快,大电流放电性能较差。通过对样品的交流阻抗测试发现,电化学反应阻抗随放电的进行而不断增大,说明材料的荷电量越高,界面电化学反应速度越快。扩散系数的测量结果表明,充电态和放电态的扩散系数分别1.2×10-12和5×10-13cm2.s-1,表明晶格中锂离子的浓度越高,越容易脱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LIMNPO4 橄榄石 正极材料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间相炭微球的粒径对其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12
作者 张宝 郭华军 +2 位作者 李新海 王志兴 彭文杰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43-447,共5页
采用X射线衍射、粒径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BET比表面积分析及电化学方法研究了粒径对中间相炭微球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粒径的增加,中间相炭微球的堆积密度增大,比表面积减小;中间相炭微球电极的充电容量和不可逆容量减... 采用X射线衍射、粒径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BET比表面积分析及电化学方法研究了粒径对中间相炭微球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粒径的增加,中间相炭微球的堆积密度增大,比表面积减小;中间相炭微球电极的充电容量和不可逆容量减小,可逆容量与首次充放电效率增加;以中间相炭微球为负极制成063448型锂离子电池的放电容量随着中间相炭微球平均粒径的增大而增加,不可逆容量减少;以平均粒径为19.09μm的中间相炭微球为负极制成的电池放电容量为838mA·h,首次充放电效率为87.29%,循环100次后的容量保持率为9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中间相炭微球 结构 负极 粒径 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驱体掺杂-常温球磨还原制备Ti^(4+)掺杂LiFePO_4 被引量:9
13
作者 伍凌 王志兴 +4 位作者 李新海 李灵均 郑俊超 郭华军 刘久清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88-293,共6页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掺Ti4+前驱体FePO4·2H2O,并以乙二酸为还原剂,与Li2CO3反应在常温下球磨合成LiFePO4前驱混合物,后经热处理得橄榄石型LiFePO4。用SEM,XRD,EIS和恒流充放电等对样品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3%(摩尔分数)Ti4+掺杂...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掺Ti4+前驱体FePO4·2H2O,并以乙二酸为还原剂,与Li2CO3反应在常温下球磨合成LiFePO4前驱混合物,后经热处理得橄榄石型LiFePO4。用SEM,XRD,EIS和恒流充放电等对样品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3%(摩尔分数)Ti4+掺杂的LiFePO4拥有最优的电化学性能,该样品在0.1C,1C和2C倍率下的初始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50,130和125mA·h/g,在1C倍率下循环100次后的放电比容量高达133mA·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FEPO4 前驱体 Ti4+掺杂 球磨 常温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间相炭微球的结构对其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3
14
作者 王红强 李新海 +2 位作者 郭华军 郭永兴 彭文杰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40-143,共4页
为了研究不同结构的炭微球对其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用聚合法以煤焦油为原料在添加和不添加炭黑的条件下制备中间相炭微球,用高倍扫描电镜观察了它们的形貌和结构,并且研究了它们作为锂离子电池炭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不... 为了研究不同结构的炭微球对其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用聚合法以煤焦油为原料在添加和不添加炭黑的条件下制备中间相炭微球,用高倍扫描电镜观察了它们的形貌和结构,并且研究了它们作为锂离子电池炭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不添加炭黑的条件下得到"地球仪"型结构;对于这种结构的中间相炭微球,锂离子容易脱嵌,首次放电容量可达298.0mA·h·g-1,不可逆容量达48.5mA·h·g-1,但循环寿命短;而添加炭黑时得到层状混合结构,这种结构的中间相炭微球首次放电容量较小,为288mA·h·g-1,不可逆容量相对较大,为81.3mA·h·g-1,但衰减慢,循环寿命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相炭微球 负极材料 锂离子电池 容量 结构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CoO_2电极中锂离子的扩散性能 被引量:6
15
作者 彭文杰 李新海 +2 位作者 王云燕 王志兴 郭华军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68-572,共5页
为使锂离子电池在较高的充、放电倍率下满足动力型电源的需要,对LiCoO2中锂离子的扩散性能进行了理论推导及试验测定。以球状电极模型对LiCoO2电极进行了处理,在简化的假设条件下,推导出LiCoO2电极的扩散电流表达式,并可求得锂离子在LiC... 为使锂离子电池在较高的充、放电倍率下满足动力型电源的需要,对LiCoO2中锂离子的扩散性能进行了理论推导及试验测定。以球状电极模型对LiCoO2电极进行了处理,在简化的假设条件下,推导出LiCoO2电极的扩散电流表达式,并可求得锂离子在LiCoO2电极中的固相扩散系数DLi+。研究结果表明:I对t-1/2在10~150s表现出很好的线性关系,与理论分析结果相符合;不同晶粒大小的LiCoO2样品扩散系数有很大差别,相差1个数量级以上;锂离子扩散动力学特征是由LiCoO2的晶粒尺寸决定的,与其粒径分布、比表面积及表面形貌等参数基本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COO2电极 锂离子电池 晶粒尺寸 扩散性 扩散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柠檬酸钠溶液中镍电结晶机制 被引量:8
16
作者 李超群 李新海 +1 位作者 王志兴 郭华军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797-2803,共7页
采用循环伏安和计时电流法研究柠檬酸钠溶液中镍在玻碳电极上电结晶初期阶段的行为。研究结果表明:镍的电结晶经历了晶核形成过程且符合Scharitker-Hill三维成核/生长机制,在低过电位下,镍结晶按三维连续成核/生长方式进行;在高过电位下... 采用循环伏安和计时电流法研究柠檬酸钠溶液中镍在玻碳电极上电结晶初期阶段的行为。研究结果表明:镍的电结晶经历了晶核形成过程且符合Scharitker-Hill三维成核/生长机制,在低过电位下,镍结晶按三维连续成核/生长方式进行;在高过电位下,镍结晶遵循瞬时成核/生长机制。沉积过电位增加,成核时间缩短,晶核数密度增大,生长速率增加,在2种成核/生长机制下镍离子的扩散系数分别为(1.63±0.48)×10-7和(1.07±0.09)×10-6cm2/s;柠檬酸钠对镍垂直于基体表面的生长速率有阻碍作用,增大硫酸镍质量浓度对生长速率有一定促进作用,但溶液中柠檬酸钠和硫酸镍质量浓度变化并不改变镍电结晶过程的成核/生长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结晶 镍沉积 柠檬酸盐溶液 玻碳电极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离子导体Li_3V_2(PO_4)_3包覆LiFePO_4的结构和性能 被引量:7
17
作者 张晓萍 郭华军 +3 位作者 李新海 王志兴 彭文杰 伍凌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36-242,共7页
通过机械活化将快离子导体Li3V2(PO4)3包覆在LiFePO4表面,制备了性能优异的复合正极材料9LiFePO4@Li3 V2(PO4)3.用XRD,SEM,HRTEM,EDS和电化学测试等手段研究了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包覆后的材料含有橄榄石结构的LiFePO4、单斜... 通过机械活化将快离子导体Li3V2(PO4)3包覆在LiFePO4表面,制备了性能优异的复合正极材料9LiFePO4@Li3 V2(PO4)3.用XRD,SEM,HRTEM,EDS和电化学测试等手段研究了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包覆后的材料含有橄榄石结构的LiFePO4、单斜晶系的Li3V2(PO4)3和正交晶系的Li3PO4;LiFe-PO4颗粒表面包覆了一层Li3 V2(PO4)3,且部分V3+进入LiFePO4晶格内部,使其晶格参数减小,包覆后的LiFePO4的交换电流密度和锂离子扩散系数均提高了1个数量级.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包覆后的LiFePO4的倍率性能及循环性能都得到显著改善,在1C和2C倍率下,包覆后的LiFePO4的首次放电比容量较包覆前分别提高了34.09%和78.97%,经15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分别提高了27.77%和65.54%;并且5C时容量为121.379 mA.h/g(包覆前LiFePO4在5C下几乎没有容量),循环350次后的容量保持率高达94.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LIFEPO4 LI3V2(PO4)3 快离子导体 包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合成LiFePO_4/C正极材料及其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6
18
作者 张宝 李新海 +2 位作者 朱炳权 王志兴 郭华军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05-508,共4页
以FeSO4·7H2O,NH4H2PO4和H2O2为初始原料,通过液相沉淀制得前驱体FePO4·2H2O,然后通过碳热还原得到LiFePO4/C。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分析结果表明:将FePO4·2H2O,Li2CO3与炭黑球磨2h后再在Ar气气氛、500℃下煅烧10h... 以FeSO4·7H2O,NH4H2PO4和H2O2为初始原料,通过液相沉淀制得前驱体FePO4·2H2O,然后通过碳热还原得到LiFePO4/C。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分析结果表明:将FePO4·2H2O,Li2CO3与炭黑球磨2h后再在Ar气气氛、500℃下煅烧10h能得到无其他杂相的LiFePO4/C材料,反应剩余的碳黑分布在LiFePO4颗粒之间,阻碍LiFePO4颗粒团聚,并有利于提高其电子导电率;制得的LiFePO4/C的粒径为0.3~0.4μm,且具有良好的循环性能;以0.1C倍率电流放电的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34.2mA·h/g,1C倍率下的放电比容量为104mA·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FEPO4/C 液相沉淀 碳热还原 前驱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_(0.45)Co_(0.10)Mn_(0.45)O_2的合成及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7
19
作者 张宝 张明 +3 位作者 李新海 王志兴 郭华军 彭文杰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5-79,共5页
以Li2CO3和Ni-Co-Mn三元系氧化物为原料,在空气中通过固相反应制备LiNi0.45Co0.10Mn0.45O2。研究反应条件对产物结构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SEM)表征样品的形貌,用粒度分析、振实密度和比表面测定等手段比较不同合成条件对产物性能的影响... 以Li2CO3和Ni-Co-Mn三元系氧化物为原料,在空气中通过固相反应制备LiNi0.45Co0.10Mn0.45O2。研究反应条件对产物结构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SEM)表征样品的形貌,用粒度分析、振实密度和比表面测定等手段比较不同合成条件对产物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n(Li)/n(M)不同时合成的产物性能差别很大,较适宜的n(Li)/n(M)为1.4/1;球磨可以提高产物的振实密度和比表面,并且对改善材料电化学性能有显著影响,在2.75~4.25 V电压范围内LiNi0.45Co0.10Mn0.45O2首次放电比容量达到125.9 mA.h/g,50次循环后放电比容量为128.7 mA.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LiNi0.45Co0.10Mn0.45O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锰酸锂电池循环性能的改进 被引量:5
20
作者 刘云建 李新海 +5 位作者 郭华军 王志兴 胡启阳 彭文杰 杨勇 梁如福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97-901,共5页
采用商品化的LiMn2O4和石墨作为正负极材料制作锰酸锂电池,并利用XRD和SEM表征LiMn2O4原料的结构和形貌。研究不同正负极料量比对电池性能的影响,对各个料量比电池循环之后的正极进行XRD分析。研究结果表明:LiMn2O4容量随着正负极料量... 采用商品化的LiMn2O4和石墨作为正负极材料制作锰酸锂电池,并利用XRD和SEM表征LiMn2O4原料的结构和形貌。研究不同正负极料量比对电池性能的影响,对各个料量比电池循环之后的正极进行XRD分析。研究结果表明:LiMn2O4容量随着正负极料量比的增大而增大,最高达到106 mA.h/g,而电池的循环性能随着正负极料量比的减小而改善,正负极料量比为2.35时,170次循环后电池容量保持率为87.3%,并且在循环过程中,电池循环性能随着循环的进行而改善;循环后的LiMn2O4晶胞发生收缩,LiMn2O4的结构稳定性提高,并且其晶胞收缩程度随着正负极料量比的减小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锰酸锂 极片设计 循环性能 晶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