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岩复合地层盾构地中对接法刀盘拆卸不完全拱压力计算
1
作者 陈星欣 何明高 +1 位作者 施文城 郭力群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652-2660,共9页
采用“相向掘进、地中对接、弃壳解体”的盾构地中对接法时,确保刀盘拆机后临空面稳定性是安全对接的关键。依托青岛盾构对接工程,通过COMSOL Multiphysics建立数值模型,基于主应力矢量流线偏转和各向应力变化确定盾构地中对接段压力拱... 采用“相向掘进、地中对接、弃壳解体”的盾构地中对接法时,确保刀盘拆机后临空面稳定性是安全对接的关键。依托青岛盾构对接工程,通过COMSOL Multiphysics建立数值模型,基于主应力矢量流线偏转和各向应力变化确定盾构地中对接段压力拱主拱圈范围,并通过考虑大主应力不完全偏转和内摩擦角不完全调用推导上覆围岩压力计算公式。结果表明:盾构对接段沿隧道轴向的大主应力未见矢量流线成拱,沿隧道径向的成拱效应更为显著。由于拱顶存在松动区域,内边界并未与隧道上边沿重合,而是向上发展至拱顶一定高度,压力拱两侧边界倾斜向上,主拱圈整体呈现为盆状。对比不完全拱的大主应力实际偏转情况发现圆弧、线性、抛物线形拱迹线均高估了大主应力偏转角度,导致侧压力系数偏大,计算上覆围岩压力时偏于不安全,调用内摩擦角则随着距拱顶距离的减小而增大,通过数值模型计算和理论分析得出在压力拱作用下临空面荷载下降为初始围压的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对接 不完全拱 上覆压力 拱迹线 偏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土地层盾构地中对接法孔压扰动规律研究
2
作者 王彪 陈星欣 +2 位作者 尹清锋 郭力群 何明高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535-549,共15页
在软土地层中应用盾构地中对接法能大大缩短长隧道施工周期,但先、后行盾构施工在盾构对接段产生的超静孔隙水压力会影响土体应力状态和地层稳定性。建立软土地层盾构地中对接法的流固耦合模型,在时间方面,分析了盾构地中对接横断面上... 在软土地层中应用盾构地中对接法能大大缩短长隧道施工周期,但先、后行盾构施工在盾构对接段产生的超静孔隙水压力会影响土体应力状态和地层稳定性。建立软土地层盾构地中对接法的流固耦合模型,在时间方面,分析了盾构地中对接横断面上不同距离的超静孔隙水压力时间分布;在空间方面,分析了先、后行盾构施工引起的超静孔隙水压力纵向分布,以及盾构对接施工过程引起的超静孔隙水压力横断面分布。另外,分析了盾构地中对接施工对孔隙水压力的扰动规律,并进行施工参数分析。结果表明:完成盾构对接时,盾构施工对拱顶扰动范围最大,侧边次之,底部最小;后行盾构施工对开挖面前方的超静孔隙水压力影响范围是先行盾构施工的1.5倍,其值大约为3.4倍的隧道直径;当分层土体的渗透性差异过大时,会出现超静孔隙水压力突变的情况;在盾构地中对接施工过程中,先行盾构施工阶段产生的扰动影响要远大于后行盾构,至对接位置时,先行盾构对拱顶产生的孔压扰动指标是后行盾构的2倍左右;对接点处未进行注浆加固时,建议先、后行盾构在距对接点2D(D为隧道外径)前,将掌子面支护力减小至0.8倍标准掌子面支护力,或在先行盾构到达对接点前进行超前注浆加固,以减小盾构对接施工过程的扰动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土地层 盾构对接 超静孔隙水压力 扰动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统一强度理论的条带煤柱设计 被引量:23
3
作者 郭力群 彭兴黔 蔡奇鹏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563-1567,共5页
现有条带煤柱设计方法偏于保守,急需更合理有效的条带煤柱设计方法,以提高条带开采的煤炭采出率。基于统一强度理论,建立了合理考虑中间主应力影响的条带煤柱极限强度公式,进而将其应用于条带煤柱屈服宽度和留设宽度的解析计算,并与Wil... 现有条带煤柱设计方法偏于保守,急需更合理有效的条带煤柱设计方法,以提高条带开采的煤炭采出率。基于统一强度理论,建立了合理考虑中间主应力影响的条带煤柱极限强度公式,进而将其应用于条带煤柱屈服宽度和留设宽度的解析计算,并与Wilson公式以及广义SMP准则的拓展结果进行比较,得出中间主应力、煤层黏聚力和内摩擦角的影响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所得统一计算式是一系列有序解的集合,具有广泛的理论意义;中间主应力、煤层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对条带煤柱设计影响显著,应充分考虑中间主应力效应和煤层强度参数变化;Wilson公式结果过于保守,广义SMP准则结果是本文统一强度理论结果的一个线性逼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带煤柱 统一强度理论 极限强度 屈服宽度 留设宽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条带煤柱设计的强度准则效应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郭力群 蔡奇鹏 彭兴黔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77-782,共6页
条带开采广泛应用于深部煤层,合理的条带煤柱尺寸对提高煤炭采出率和保护地表地貌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总结平面应变状态下Wilson准则、Mohr-Coulomb(M-C)准则、广义Matsuoka-Nakai(M-N)准则、广义Lade-Duncan(L-D)准则和外接圆Dr... 条带开采广泛应用于深部煤层,合理的条带煤柱尺寸对提高煤炭采出率和保护地表地貌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总结平面应变状态下Wilson准则、Mohr-Coulomb(M-C)准则、广义Matsuoka-Nakai(M-N)准则、广义Lade-Duncan(L-D)准则和外接圆Drucker-Prager(D-P)准则等5种强度准则的统一表达式,进而建立条带煤柱的极限强度、屈服宽度和留设宽度的统一计算公式,探究条带煤柱设计的强度准则效应,并得出煤层黏聚力和内摩擦角的影响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建立的统一计算式涵盖文献已有解,且应用非常方便;条带煤柱设计的强度准则效应显著,Wilson准则和M-C准则的结果过于保守,外接圆D-P准则应用需谨慎,应优先选用广义M-N准则或广义L-D准则;煤层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对条带煤柱设计的影响明显,应充分考虑煤层的强度参数变化。该研究结果可为条带煤柱的合理设计与施工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带煤柱 强度准则效应 极限强度 屈服宽度 留设宽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间距下相邻基坑相互影响数值分析 被引量:17
5
作者 郭力群 程玉果 陈亚军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2-96,共5页
采用小应变硬化土(HSS)土体本构模型,建立同步开挖间距为1~8倍基坑开挖深度的相邻基坑有限元模型.考虑固渗耦合,分析不同基坑间距对坑间土堤沉降、支护桩弯矩和位移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相邻基坑间距小于等于4倍基坑开挖深度时... 采用小应变硬化土(HSS)土体本构模型,建立同步开挖间距为1~8倍基坑开挖深度的相邻基坑有限元模型.考虑固渗耦合,分析不同基坑间距对坑间土堤沉降、支护桩弯矩和位移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相邻基坑间距小于等于4倍基坑开挖深度时,相互影响较强,需考虑相邻基坑施工引起的共同沉降,可采用有限土压力理论来对支护结构进行受力变形分析,减小桩径和配筋;间距大于4倍基坑开挖深度时,相互影响较弱,坑间土堤变形接近独立基坑,对支护结构的内力及变形影响也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坑 小应变硬化土模型 土体本构 开挖深度 支护结构 数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支撑基坑群开挖相互影响的三维数值分析 被引量:11
6
作者 郭力群 程玉果 +1 位作者 陈亚军 徐芳超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11-716,共6页
通过Z-Soil岩土三维分析软件,以小应变硬化土(hardening soil model with small strain stiffness,HSS)模型为基础,建立地连墙与内支撑联合支护的群体基坑开挖的三维数值模型.对基坑土体的的竖向位移以及地连墙的变形和受力进行了分析,... 通过Z-Soil岩土三维分析软件,以小应变硬化土(hardening soil model with small strain stiffness,HSS)模型为基础,建立地连墙与内支撑联合支护的群体基坑开挖的三维数值模型.对基坑土体的的竖向位移以及地连墙的变形和受力进行了分析,讨论了基坑间距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临坑的开挖使紧邻的坑间土堤沉降增加约1倍,使群坑周边沉降增加约10%;先开挖的基坑支护结构受力、变形增大,后续开挖的基坑的地连墙顶会向先开挖基坑方向产生整体侧移,基坑间距越近,影响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基坑 相互影响 小应变硬化土模型 数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纵波垂直入射层状非线性节理岩体的半数值时域解 被引量:3
7
作者 郭力群 俞缙 +2 位作者 张亚洲 蔡燕燕 彭兴黔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158-165,共8页
基于改进的节理弹性非线性法向变形本构关系,建立可描述纵波垂直入射层状非线性节理岩体的波传播位移不连续模型,结合一维波动方程特征线法推导层状非线性节理岩体透射波质点速度半数值时域解。利用该解建立差分格式并编写计算程序,通... 基于改进的节理弹性非线性法向变形本构关系,建立可描述纵波垂直入射层状非线性节理岩体的波传播位移不连续模型,结合一维波动方程特征线法推导层状非线性节理岩体透射波质点速度半数值时域解。利用该解建立差分格式并编写计算程序,通过参数研究初步探求弹性纵波在层状非线性节理处的传播过程及特征,着重分析节理条数N、无量纲节理间距ζ、变形非线性系数ξ、入射波最大振幅vinc与频率f等因素对透射系数|TIMP|、透射波能量比etra、首波波形畸变和时间延迟Tdel产生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节理条数增加和变形非线性系数增大,|TIMP|、etra减小,Tdel增大;随着节理间距增大,|TIMP|、etra、Tdel均先增大后减小并最终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岩体 纵波 节理间距 位移不连续模型 非线性系数 半数值时域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复堆卸载下被动桩土相互作用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郭力群 梁墨 陈福全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69-578,共10页
利用有限元方法,探求长期反复堆卸载过程中桩土相互作用的应力应变情况.研究堆卸载过程中被动桩与土体不同时刻的水平位移、变形、沉降、孔隙水压力变化,以及桩身弯矩等对反复荷载下桩土相互作用的规律,通过改变不同的条件来判断影响桩... 利用有限元方法,探求长期反复堆卸载过程中桩土相互作用的应力应变情况.研究堆卸载过程中被动桩与土体不同时刻的水平位移、变形、沉降、孔隙水压力变化,以及桩身弯矩等对反复荷载下桩土相互作用的规律,通过改变不同的条件来判断影响桩土相互作用的因素.结果表明:土体在反复堆卸载下不同于静力荷载的应力应变表现,在每个堆卸载过程后,都有不可恢复的残余应变,中间还伴随着超孔隙水压力的累积与消散,桩对土体侧移有很好的遮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动桩 反复堆卸载 有限元法 超孔隙水压力 残余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傍山软基高填方路堤边坡稳定性及加固效果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郭力群 戴俊涛 +1 位作者 陈亚军 彭兴黔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年第3期89-93,共5页
以福建省某路基工程傍山软基高填方路堤边坡为例,采用有限元软件GeoStudio,结合极限平衡法和有限元法,对该路堤边坡的稳定性进行动态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在评价傍山软基高填方路堤边坡稳定性上是有效的,尤其是当安全系数临近1.0时,可... 以福建省某路基工程傍山软基高填方路堤边坡为例,采用有限元软件GeoStudio,结合极限平衡法和有限元法,对该路堤边坡的稳定性进行动态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在评价傍山软基高填方路堤边坡稳定性上是有效的,尤其是当安全系数临近1.0时,可以结合有限元模拟的应变变形更准确地判断路堤边坡稳定性,为今后类似路堤边坡工程的稳定性评价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傍山软基高填方 路堤边坡稳定性 有限元法 极限平衡法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频振动贯入灌注桩套管土塞效应的数值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郭力群 王磊 陈福全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7-54,共8页
为探讨大直径灌注桩套管在高频振动贯入时管端土塞效应的形成机理,采用三维颗粒离散元法进行了数值仿真分析,研究了贯入过程中套管内、外土颗粒的位移、速率与接触应力、土塞高度、孔隙率和土体剪应力的变化.仿真结果表明:高频激振力越... 为探讨大直径灌注桩套管在高频振动贯入时管端土塞效应的形成机理,采用三维颗粒离散元法进行了数值仿真分析,研究了贯入过程中套管内、外土颗粒的位移、速率与接触应力、土塞高度、孔隙率和土体剪应力的变化.仿真结果表明:高频激振力越大,套管贯入深度越大,相应地管内土塞高度也越大,且超孔隙水压波动的最大幅度和幅值越大;土塞上部孔隙率较大,下部土体较密实.在高频振动贯入过程中,套管端沉入处的超孔隙水压幅值最大,同一时刻土塞内的超孔隙水压随深度增大;管内土颗粒在振动开始时以较小幅度上移;套管端部颗粒接触数目随贯入深度和振动频率的增大而增多,且接触应力和土体剪应力比其他区域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振动 套管 土塞效应 颗粒离散元法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诱发各向异性的花岗岩残积土硬化土模型参数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郭力群 黄耀星 程玉果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01-204,共4页
通过花岗岩残积土在原位有效自重应力下的固结(简称K0固结)排水三轴剪切试验和三向等压固结排水三轴剪切试验,分析诱发各向异性状态对花岗岩残积土硬化土模型(HS模型)参数的影响,并探讨K0固结排水三轴剪切试验所得HS模型参数在花岗岩残... 通过花岗岩残积土在原位有效自重应力下的固结(简称K0固结)排水三轴剪切试验和三向等压固结排水三轴剪切试验,分析诱发各向异性状态对花岗岩残积土硬化土模型(HS模型)参数的影响,并探讨K0固结排水三轴剪切试验所得HS模型参数在花岗岩残积土基坑工程数值分析中的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诱发各向异性对花岗岩残积土HS模型参数产生影响,诱发各向异性状态下的花岗岩残积土HS模型参数应用于实际基坑工程的数值分析可获得更加准确的预测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发各向异性 硬化土模型 K0固结 花岗岩残积土 基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深基坑桩锚加固支护结构力学特性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郭力群 陈亚军 徐芳超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6-90,共5页
运用Zsoil有限元软件建立桩锚支护延深开挖基坑数值模型,对加固支护结构连梁的节点连接形式、截面尺寸、支护平台宽度、二级支护桩的桩径和桩间距以及嵌入比等影响因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连梁节点连接形式,支护平台宽度对控制延深开挖... 运用Zsoil有限元软件建立桩锚支护延深开挖基坑数值模型,对加固支护结构连梁的节点连接形式、截面尺寸、支护平台宽度、二级支护桩的桩径和桩间距以及嵌入比等影响因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连梁节点连接形式,支护平台宽度对控制延深开挖基坑支护结构的受力和变形有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深开挖 加固支护结构 力学特性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工格栅加筋垫层用于处理特殊地基 被引量:5
13
作者 郭力群 马时冬 《岩土工程技术》 2005年第3期109-112,共4页
某地两幢拟建于软土地基上的建筑物,原设计均采用PHC管桩基础。在桩基施工过程中分别发现软基中有大量孤石和条石(古码头遗址),桩基无法施工。经多方论证,最后采用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配合土工格栅加筋垫层的处理方案。其中一幢建筑已竣... 某地两幢拟建于软土地基上的建筑物,原设计均采用PHC管桩基础。在桩基施工过程中分别发现软基中有大量孤石和条石(古码头遗址),桩基无法施工。经多方论证,最后采用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配合土工格栅加筋垫层的处理方案。其中一幢建筑已竣工,经现场荷载试验和沉降观测检验,地基承载力和沉降完全满足工程要求,且降低了造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地基 土工格栅加筋垫层地基 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 特殊地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邻桩锚基坑开挖变形相互影响数值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郭力群 房敏安 +1 位作者 徐芳超 黄晨亮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37-743,共7页
以两个相邻桩锚支护的基坑工程为实例,基于小应变硬化土(HSS)模型,通过Z Soil岩土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数值计算模型,分析相邻基坑开挖对基坑变形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相邻桩锚基坑开挖明显减小排桩桩顶水平位移、排桩深层水平位移、坑间... 以两个相邻桩锚支护的基坑工程为实例,基于小应变硬化土(HSS)模型,通过Z Soil岩土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数值计算模型,分析相邻基坑开挖对基坑变形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相邻桩锚基坑开挖明显减小排桩桩顶水平位移、排桩深层水平位移、坑间土体深层水平位移和坡顶水平位移,对于桩顶水平位移的影响最为显著;相邻桩锚基坑开挖也增大坑间地表沉降,产生的沉降接近两个单坑引起的沉降叠加,最大沉降位置出现在两基坑的正中央;相邻桩锚基坑的支护设计宜考虑相邻基坑开挖的影响,宜以变形不超过单坑开挖产生的水平位移为控制基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邻基坑 桩锚支护 基坑变形 HSS模型 Z-Soil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喷桩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的原型测试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郭力群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2期161-164,共4页
通过对泉州市安吉路软基试验段实测 ,探讨粉喷桩复合地基的桩土应力比n和地基沉降的变化规律 .结果表明 ,n值随荷载增大而增大 ,但又随沉降增大而减小 ,而且工程实测的n值略显偏小 .导致n值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复合地基变形较大和上部桩... 通过对泉州市安吉路软基试验段实测 ,探讨粉喷桩复合地基的桩土应力比n和地基沉降的变化规律 .结果表明 ,n值随荷载增大而增大 ,但又随沉降增大而减小 ,而且工程实测的n值略显偏小 .导致n值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复合地基变形较大和上部桩间土为模量较大的填砂 ,桩、砂的变形模量接近 .鉴于前述原因 ,重要工程中利用实测桩土应力比计算复合地基沉降合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喷桩 复合地基 桩土应力比 原型测试 地基沉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泵站基坑开挖监测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郭力群 《西部探矿工程》 CAS 2005年第1期30-32,共3页
根据某泵站基坑围护结构的设计计算结果和现场监测结果,对基坑围护结构的侧向位移设计计算值和实测值进行了比较,分析了围护结构的工作状态,说明围护结构设计应充分考虑周围环境条件的变化和经济效益,并阐明现场监测工作的重要性。
关键词 基坑监测 侧向位移 设计计算值 实测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侧限软基堆载与真空-堆载预压效果比较 被引量:1
17
作者 郭力群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3期280-283,共4页
泉州市安吉路软基段的中间主车道路基采用排水固结法处理 ,两侧非机动车道下的管沟地基采用粉喷桩复合地基处理 .通过对试验路段的地基总沉降、分层沉降、孔隙水压力等实测资料的分析 ,比较堆载预压法和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法 ,及其在有侧... 泉州市安吉路软基段的中间主车道路基采用排水固结法处理 ,两侧非机动车道下的管沟地基采用粉喷桩复合地基处理 .通过对试验路段的地基总沉降、分层沉降、孔隙水压力等实测资料的分析 ,比较堆载预压法和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法 ,及其在有侧限条件下的处理效果 .分析结果表明 ,在有侧限情况下 ,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法比堆载预压法的加固效果要好 ,但对工期不紧、非超软地基或存在强透水层地基的城市道路软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法 堆载预压法 有侧限软基 处理效果 城市道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盾构地中对接法超前注浆扩散及堵水效果研究
18
作者 陈星欣 陈雨洁 +3 位作者 何明高 郭力群 杨智麟 谭华亮 《土木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2期108-114,共7页
采用“相向掘进、地中对接、弃壳解体”的盾构地中对接法时,防止拆机后临空面涌水是确保安全对接的关键。依托某盾构对接工程,通过Darcy两相流方程探究超前注浆浆液扩散形式和扩散范围,并依据浆液扩散范围对不同断裂带与对接点间距条件... 采用“相向掘进、地中对接、弃壳解体”的盾构地中对接法时,防止拆机后临空面涌水是确保安全对接的关键。依托某盾构对接工程,通过Darcy两相流方程探究超前注浆浆液扩散形式和扩散范围,并依据浆液扩散范围对不同断裂带与对接点间距条件下的涌水量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单管注浆时浆液体积分数以管口为中心向四周呈球形迅速衰减,扩散圈外围的体积分数偏小,难以形成有效的堵水圈;通过增加注浆管和合理设置管间距,初始以球形各自扩散的浆液逐渐交叠在一起形成统一的胶囊状扩散圈,交叠区域的浆液填充率得到大幅提升。另外,地中对接点与断裂带的间距在20m以内对注浆前涌水量影响较为明显,但经过超前注浆后不同间距条件下的涌水量基本一致。最后,将计算结果应用于实际工程,取得了良好的堵水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对接 Darcy两相流 超前注浆 涌水量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载路径对粗粒土非共轴性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8
19
作者 蔡燕燕 俞缙 +1 位作者 余海岁 郭力群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17-1122,共6页
采用空心圆柱扭转仪,对Portaway砂进行排水试验,研究粗颗粒砂土主应力和主应变增量的非共轴性,以及应力路径(历史)对砂土非共轴性的影响规律。试验分两个系列,系列1中试件在排水固结后直接沿着固定的主应力方向进行加载,系列2中试件在... 采用空心圆柱扭转仪,对Portaway砂进行排水试验,研究粗颗粒砂土主应力和主应变增量的非共轴性,以及应力路径(历史)对砂土非共轴性的影响规律。试验分两个系列,系列1中试件在排水固结后直接沿着固定的主应力方向进行加载,系列2中试件在排水固结后先进行轴向压缩,再沿着与系列1同样的加载路径剪切。试验进一步验证了颗粒材料的非共轴特性。试验结果显示:非共轴度与材料的加载方向密切相关,加载历史对于非共轴度有一定的影响;随着试件接近破坏状态,主应力和主应变增量趋于共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共轴 粗粒土 空心圆柱扭转仪 排水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断层错动诱发单桩破坏及避让距离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蔡奇鹏 吴宏伟 +1 位作者 陈星欣 郭力群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20-726,共7页
历次地震实例表明基岩断层错动诱发建筑桩基破坏,针对桩基础的近断层破坏机理认识不足。采用土工离心机试验,研究正断层错动引起上覆砂土中单桩基础的破坏。试验详细量测单桩及土体变形,监测桩身轴力及弯矩随基岩错动量的变化规律。试... 历次地震实例表明基岩断层错动诱发建筑桩基破坏,针对桩基础的近断层破坏机理认识不足。采用土工离心机试验,研究正断层错动引起上覆砂土中单桩基础的破坏。试验详细量测单桩及土体变形,监测桩身轴力及弯矩随基岩错动量的变化规律。试验数据表明,当错动量为0.4 m时,单桩与桩周土体协同变形,桩顶出现显著位移。随着错动量增加,上覆土体变形集中于破裂带,使得桩顶位移显著减少。该破裂带在基岩和土体的交界面上偏离基岩错动方向,与水平面呈80°方向发展至地表,并在单桩靠近断层上盘一侧地表出露。上覆砂土变形可分为静止区、剪切区和刚体位移区。当单桩位于剪切区附近,桩身受弯变形使得桩顶向上盘一侧倾斜。针对正断层错动,单桩在下盘一侧和上盘一侧离开基岩断层线的安全避让距离分别为15 m和10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心机模拟 单桩 正断层 避让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