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种花色黄芩花青素合成酶基因(ANS)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1
作者 尹鑫 管仁伟 +7 位作者 张翠翠 赵一伍 冉志芳 赵秋晨 孙新茹 王淑 林慧彬 郭凤丹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26,共8页
花青素合成酶(anthocyanidin synthase,ANS)在花青素合成途径中将无色花青素催化合成有色花青素。本研究通过RT-PCR方法,从蓝紫花、玫红花、白花黄芩中克隆得到ANS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分别命名为SbANS-b、SbANS-r、SbANS-w。经序列比对,... 花青素合成酶(anthocyanidin synthase,ANS)在花青素合成途径中将无色花青素催化合成有色花青素。本研究通过RT-PCR方法,从蓝紫花、玫红花、白花黄芩中克隆得到ANS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分别命名为SbANS-b、SbANS-r、SbANS-w。经序列比对,SbANS-b、SbANS-r和SbANS-w在第16、194、242、331、875、945、947 bp处存在碱基差异,其编码的SbANS-B、SbANS-R和SbANS-W蛋白存在3个氨基酸差异。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三个SbANS蛋白均属于无色花青素双加氧酶样蛋白超家族,定位在细胞质中,具有典型2OGFeⅡ_Oxy蛋白保守结构域,还含有DHQ-2结合位点、MES/抗坏血酸结合位点、铁离子结合位点、2OG结合位点、DHQ-1结合位点等。ANS系统发育树显示,黄芩与芡欧鼠尾草的ANS聚在一个分支,亲缘关系最近,与大豆、拟南芥等物种的ANS亲缘关系次之。基因表达结果显示,SbANS基因在蓝紫花黄芩中整体表达水平最高。随着花的发育,蓝紫花黄芩SbANS基因表达量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玫红花黄芩SbANS基因表达量呈现逐步升高的趋势,白花黄芩SbANS基因表达量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蓝紫花和玫红花黄芩各花发育阶段间SbANS的表达量差异极显著。本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不同花色黄芩中SbANS基因功能差异、揭示黄芩花色变异的分子机理提供重要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 花色 花青素合成酶 基因克隆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EC1等转录因子基因在花生小种子突变体种子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分析
2
作者 朱秀瑾 郭凤丹 +2 位作者 夏晗 赵传志 侯蕾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16,共7页
花生突变体ssm1与其对照亲本鲁花11号(LH11)相比,种子皱缩变小,百仁重、单株生产力和含油量显著降低。为了探究导致该突变体种子变小且含油量降低的原因,本试验研究了种子发育关键转录因子基因LCE1等在突变体ssm1及其对照LH11合子受精... 花生突变体ssm1与其对照亲本鲁花11号(LH11)相比,种子皱缩变小,百仁重、单株生产力和含油量显著降低。为了探究导致该突变体种子变小且含油量降低的原因,本试验研究了种子发育关键转录因子基因LCE1等在突变体ssm1及其对照LH11合子受精及种子发育不同阶段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AhLEC1在花生未受精子房(DBP0)时期表达量较低,且在ssm1和对照LH11中无明显差异,在受精后的子房(DBP1)和入土10 d(DAP10)和20 d(DAP20)种子中表达量上调,并且在LH11中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突变体ssm1;转录因子基因AhFUS3、AhABI3、AhAGL15和AhWRI1在ssm1中表达均有不同程度下调。其中,与脂肪酸合成和糖酵解关系密切的AhWRI1基因在ssm1中的表达量显著下调。因此推测,ssm1中AhLEC1基因的表达量显著下调,影响AhFUS3、AhABI3和AhWRI1等基因的表达,进而导致ssm1种子胚胎发育和油脂积累的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小种子突变体ssm1 转录因子基因LEC1 基因表达 种子发育 油脂积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代谢组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3
作者 郭凤丹 王兴军 +3 位作者 侯蕾 赵术珍 厉广辉 夏晗 《山东农业科学》 2017年第12期154-162,共9页
代谢组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是系统生物学的重要分支,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研究领域。本文简要介绍了代谢组学的检测技术及数据处理方法,概述了代谢组学在植物代谢途径以及代谢组遗传基础研究中的进展,包括不同植... 代谢组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是系统生物学的重要分支,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研究领域。本文简要介绍了代谢组学的检测技术及数据处理方法,概述了代谢组学在植物代谢途径以及代谢组遗传基础研究中的进展,包括不同植物材料、不同环境条件尤其是逆境胁迫下的代谢谱分析以及代谢相关QTL定位、功能基因鉴定等,分析了代谢组学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代谢组学 研究方法 代谢谱 遗传基础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花色黄芩中F3′5′H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郭凤丹 尹鑫 +6 位作者 张翠翠 刘梦钰 赵秋晨 孙新茹 王淑 管仁伟 林慧彬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9,共9页
类黄酮3′,5′-羟化酶(flavonoid 3′,5′-hydroxylase,F3′5′H)是花青素合成途径中催化形成蓝色飞燕草素的关键酶。本研究通过RT-PCR方法,从蓝紫花、玫红花、白花黄芩中克隆得到F3′5′H基因的全长序列,分别命名为SbF3′5′H-b、SbF3... 类黄酮3′,5′-羟化酶(flavonoid 3′,5′-hydroxylase,F3′5′H)是花青素合成途径中催化形成蓝色飞燕草素的关键酶。本研究通过RT-PCR方法,从蓝紫花、玫红花、白花黄芩中克隆得到F3′5′H基因的全长序列,分别命名为SbF3′5′H-b、SbF3′5′H-r、SbF3′5′H-w。经序列比对,SbF3′5′H-r基因较SbF3′5′H-b/w缺失7 bp,导致蛋白翻译提前终止。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三个SbF3′5′H蛋白均属于细胞色素P450家族,定位在内质网。SbF3′5′H-B/W蛋白具有典型的CYP450保守序列,包括富含脯氨酸基序“LPPGP”、底物识别位点SRS1~6、折叠锁定基序“E××R”、血红素结合基序“PFGAGRRICAG”及预测的羟化活性位点CR1和CR2。而SbF3′5′H-R蛋白由于序列缺失影响二级、三级结构,并导致CYP450结构域不完整,C端缺少多个维持酶活性的保守基序。基于F3′5′H蛋白序列的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黄芩与同为唇形科的丹参、一串红等亲缘关系最近,聚在一个分支,与单子叶植物亲缘关系较远。基因表达分析结果显示,SbF3′5′H在白花中整体表达最高,其次是蓝紫花,玫红花中整体表达最低;不同花发育阶段比较,SbF3′5′H基因均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中蕾期表达量最高,其次是幼蕾期,盛花期表达量最低,蓝紫和白花黄芩不同花发育阶段间差异显著或极显著。本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不同花色黄芩中SbF3′5′H基因的功能差异、揭示黄芩花色变异的分子机理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 花色 类黄酮3′ 5′-羟化酶 基因克隆 生物信息学分析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碱地油莎豆机械化播种收获技术与装备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5
作者 张斌 刘晶 +6 位作者 范仲学 候鹏丽 付佳 郭凤丹 侯蕾 马德源 王颖 《山东农业科学》 2019年第4期144-148,共5页
油莎豆适应性强、抗逆性高、耐盐碱、耐贫瘠、抗旱、耐涝的特点使其成为盐碱地改良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优良选择。油莎豆块茎生于地下,其机械化播种、收获方式成为该作物规模化推广种植及实现全产业链开发的关键。本文介绍了油莎豆的播... 油莎豆适应性强、抗逆性高、耐盐碱、耐贫瘠、抗旱、耐涝的特点使其成为盐碱地改良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优良选择。油莎豆块茎生于地下,其机械化播种、收获方式成为该作物规模化推广种植及实现全产业链开发的关键。本文介绍了油莎豆的播种、收获方式方法,重点对目前油莎豆播种、收获机械研究开发情况进行了系统阐述,并对盐碱地油莎豆推广种植及产业发展做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莎豆 盐碱地 播种 收获 机械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莎豆引种试验及绿色高效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6
作者 张斌 刘晶 +4 位作者 范仲学 郭凤丹 侯蕾 马德源 王颖 《山东农业科学》 2019年第3期147-150,共4页
油莎豆是一种适应性好、抗逆性强、耐病虫害、经济价值高的集牧、饲、粮、油于一体的高效经济作物,具有广阔的开发应用前景和经济价值。本文从油莎豆种质资源收集筛选、引种试种、选地整地、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绿色防控、收获等方... 油莎豆是一种适应性好、抗逆性强、耐病虫害、经济价值高的集牧、饲、粮、油于一体的高效经济作物,具有广阔的开发应用前景和经济价值。本文从油莎豆种质资源收集筛选、引种试种、选地整地、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绿色防控、收获等方面综述其研究进展,并在简要分析油莎豆高产栽培和示范推广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其未来研究方向作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莎豆 引种 优质 高效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农业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分析与动态评估 被引量:10
7
作者 赵文祥 郭凤丹 +5 位作者 王丽丽 梅林 田淑慧 陈庆禹 张丽荣 连京华 《山东农业科学》 2014年第8期127-131,共5页
利用动态评估模型对2008~2012年山东13种农业科技期刊的学术影响力进行分析。结果显示,2008~2012年中,13种农业类科技期刊的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总体呈上升趋势,5年间,平均总被引频次增加了84.85%,平均影响因子增加了47.35... 利用动态评估模型对2008~2012年山东13种农业科技期刊的学术影响力进行分析。结果显示,2008~2012年中,13种农业类科技期刊的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总体呈上升趋势,5年间,平均总被引频次增加了84.85%,平均影响因子增加了47.35%;平均学术影响力呈快速增长趋势,5年间增长了268%。各期刊发展不均衡,其中,《山东农业科学》和《中国烟草科学》学术影响力分别位居第一和第二,且发展态势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省 农业科技期刊 学术影响力 动态评估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G胁迫下藜麦品种萌发期抗旱性鉴定 被引量:11
8
作者 张斌 马德源 +1 位作者 范仲学 郭凤丹 《山东农业科学》 2018年第12期30-34,共5页
以不同渗透势PEG-6000溶液模拟干旱胁迫条件,对7个不同来源藜麦品种的萌发期抗旱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低浓度PEG胁迫能够促进部分藜麦品种的萌发;随着PEG浓度的增加,藜麦种子的发芽率、萌发耐旱指数、相对根长、相对芽长下降;当PEG渗... 以不同渗透势PEG-6000溶液模拟干旱胁迫条件,对7个不同来源藜麦品种的萌发期抗旱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低浓度PEG胁迫能够促进部分藜麦品种的萌发;随着PEG浓度的增加,藜麦种子的发芽率、萌发耐旱指数、相对根长、相对芽长下降;当PEG渗透势达到-1. 0 MPa时,所有品种的胚根、胚芽均受到严重抑制;7个藜麦品种的芽期耐旱性存在显著差异,抗旱性强弱表现顺序为:农藜5号﹥静乐黑﹥稼祺1号﹥蒙藜1号﹥晋藜2号﹥晋藜1号﹥静乐灰,以农藜5号最强。该研究可为筛选适宜山东省干旱地区种植的藜麦品种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PEG)胁迫 藜麦 萌发 耐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农业科学》2008-2012年主要期刊评价指标变化动态 被引量:4
9
作者 王丽丽 郭凤丹 +5 位作者 赵文祥 张丽荣 梅林 陈庆禹 房毅 田淑慧 《山东农业科学》 2013年第12期95-98,共4页
依据《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的统计数据,对《山东农业科学》2008-2012年的影响因子、年载文量、基金论文比、总被引频次及其它引用指标的变化动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2008-2012年,《山东农业科学》的影响因子和总被引... 依据《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的统计数据,对《山东农业科学》2008-2012年的影响因子、年载文量、基金论文比、总被引频次及其它引用指标的变化动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2008-2012年,《山东农业科学》的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上升明显,分别由2008年的0.480和938上升至2012年的0.796和2231;引用刊数、学科扩散指标、机构分布数、地区分布数和H指数总体也呈增长趋势,即年指标、被引半衰期和引用半衰期变化幅度较小,年载文量保持在452-487篇;学科影响指标和基金论文比分别为0.42-0.52和0.504-0.71t,平均引文数8.26-10.79,均相对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农业科学》 期刊评价指标 动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农业科技期刊竞争力的SWOT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梅林 田淑慧 +4 位作者 郭凤丹 王丽丽 陈庆禹 张丽荣 赵文祥 《山东农业科学》 2014年第9期124-130,共7页
在山东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的形势下,山东省农业科技期刊必须充分利用地域、人才、科研和学科优势,提高期刊竞争力,积极应对网络化、数字化、全球化和体制改革对传统期刊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本文利用SWOT方法分析了山东省农业科技... 在山东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的形势下,山东省农业科技期刊必须充分利用地域、人才、科研和学科优势,提高期刊竞争力,积极应对网络化、数字化、全球化和体制改革对传统期刊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本文利用SWOT方法分析了山东省农业科技期刊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形势,为制定其发展战略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省 农业科技期刊 竞争力 SWOT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极菌株SC-5同步糖化发酵甜高粱秆生产纤维素乙醇的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马德源 范仲学 +3 位作者 郭凤丹 王能飞 王颖 张斌 《山东农业科学》 2018年第2期139-142,共4页
利用从南极土壤中分离筛选的产低温纤维素酶菌株SC-5,以甜高粱秆为发酵底物,开展同步糖化发酵生产纤维素乙醇试验研究。结果表明:SC-5低温纤维素酶,底物亲合性好,最适pH值为6.0,最适作用温度为40℃,pH适应性广,热稳定性好,乙醇耐受性好... 利用从南极土壤中分离筛选的产低温纤维素酶菌株SC-5,以甜高粱秆为发酵底物,开展同步糖化发酵生产纤维素乙醇试验研究。结果表明:SC-5低温纤维素酶,底物亲合性好,最适pH值为6.0,最适作用温度为40℃,pH适应性广,热稳定性好,乙醇耐受性好。同步发酵1.0 kg甜高粱秆可生产45 g乙醇,乙醇生产效率较高,发酵工艺简单实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纤维素酶 甜高粱秆 同步发酵 纤维素乙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农业科技期刊竞争力提升策略探讨 被引量:2
12
作者 梅林 刘颖颖 +5 位作者 郭凤丹 田淑慧 王丽丽 陈庆禹 张丽荣 赵文祥 《山东农业科学》 2015年第5期119-125,共7页
在国家大力推进科技期刊国际化、精品化、集群化、数字化进程和运营体制机制创新的背景下,山东省农业科技期刊必须顺时而动,用足用好国家推动扶持期刊业改革发展的各项政策,结合自身实际和特点明确定位、创新机制、适度集群,加大地方性... 在国家大力推进科技期刊国际化、精品化、集群化、数字化进程和运营体制机制创新的背景下,山东省农业科技期刊必须顺时而动,用足用好国家推动扶持期刊业改革发展的各项政策,结合自身实际和特点明确定位、创新机制、适度集群,加大地方性行业期刊数字化技术应用的广度和深度,全面提升期刊竞争力,积极应对数字化、全球化和体制改革对传统期刊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才能顺利完成转型并实现跨越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科技期刊 竞争力 提升对策 山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农业科技期刊发展的宏观政策环境探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梅林 郭凤丹 +4 位作者 田淑慧 王丽丽 陈庆禹 张丽荣 赵文祥 《山东农业科学》 2015年第2期132-138,共7页
数字化技术是当今传媒业先进生产工具的代表。数字化出版客观上要求科技期刊的国际化、精品化、集约化和规模化,而我国科技期刊目前的管理运营体制机制以及由此形成的"小、散、滥"的结构性弊端削弱了科技期刊整体竞争力并成... 数字化技术是当今传媒业先进生产工具的代表。数字化出版客观上要求科技期刊的国际化、精品化、集约化和规模化,而我国科技期刊目前的管理运营体制机制以及由此形成的"小、散、滥"的结构性弊端削弱了科技期刊整体竞争力并成为其进一步提升的主要障碍,编辑部体制改革势在必行。对此,近几年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推动扶持科技期刊发展的相关政策。山东农业科技期刊必须因势利导、统筹规划,用足用好各项国家政策,才能顺利完成转型并实现跨越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观政策环境 山东 农业科技期刊 竞争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通立交近远期工程预留方案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郭凤丹 黄鹏程 陈兴吉 《山东交通科技》 2024年第1期69-71,共3页
结合工程实例,分析研究了互通立交近远期工程预留问题的设计思路,提出了合理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 高速公路 互通立交 预留方案 拓建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野生种在花生抗病中的利用 被引量:5
15
作者 朱琳 靳秋生 +3 位作者 郭凤丹 王兴军 赵传志 夏晗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69-477,共9页
花生是世界上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与栽培种相比,花生野生种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能够适应一系列复杂环境,是抵抗生物胁迫和非生物胁迫的重要基因来源。多项研究表明,花生野生种对根结线虫病、晚斑病和锈病具有较高抗性。本文综述了野... 花生是世界上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与栽培种相比,花生野生种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能够适应一系列复杂环境,是抵抗生物胁迫和非生物胁迫的重要基因来源。多项研究表明,花生野生种对根结线虫病、晚斑病和锈病具有较高抗性。本文综述了野生花生的种类以及花生栽培种起源种相关研究进展,总结了野生花生对花生病害的抗性以及在育种中的应用。结合花生基因组学最新研究,展望了花生野生资源的利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野生种 抗病性 遗传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用植物盐胁迫响应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6
作者 郭凤丹 管仁伟 +3 位作者 赵秋晨 孙新茹 王兴军 林慧彬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48-157,共10页
土壤盐碱化是世界多国和地区所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严重影响农业生产。盐胁迫严重影响植物种子萌发、生长发育等过程,导致植物体内离子和渗透压失衡,以及由此引起的次级胁迫,如氧化胁迫、营养亏缺等,并最终导致植物生长减缓甚至死亡。目... 土壤盐碱化是世界多国和地区所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严重影响农业生产。盐胁迫严重影响植物种子萌发、生长发育等过程,导致植物体内离子和渗透压失衡,以及由此引起的次级胁迫,如氧化胁迫、营养亏缺等,并最终导致植物生长减缓甚至死亡。目前,模式植物及作物应对盐胁迫的生理和分子机制已得到广泛研究,但关于药用植物耐盐胁迫的研究报道较少。本文从盐胁迫对药用植物生长发育、次生代谢的影响和药用植物的避盐耐盐机制及关键基因等方面综述其研究进展,并对其研究与应用前景进行展望,可为今后药用植物盐胁迫研究和耐盐品种培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植物 盐胁迫 生理机制 分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