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食管支架治疗食管恶性狭窄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王庆良 郭依廷 刘海燕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5年第12期1058-1061,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食管支架放置对恶性食管疾病的治疗并由此带来的生存质量的提高、生存期的延长以及食管支架放置过程中、术后出现的并发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利多卡因行口腔及咽喉部麻醉,置开口器,透视下将超滑导丝与8F大腔导管送入食... 目的:回顾性分析食管支架放置对恶性食管疾病的治疗并由此带来的生存质量的提高、生存期的延长以及食管支架放置过程中、术后出现的并发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利多卡因行口腔及咽喉部麻醉,置开口器,透视下将超滑导丝与8F大腔导管送入食管内,撤出导丝,经导管行食管造影标记定位病变区。导丝及导管进入胃内,置换不折导丝,部分病人行预扩张选择合适支架,沿导丝送至病变部位,透视监视下缓慢释放。结果:本组326例食管疾病患者共放置369枚食管支架,343枚支架一次放置成功,所有支架释放后即刻位置满意者337枚。放置支架后患者的一般状况很快得到好转。并发症有疼痛、再狭窄、支架移位、胃内容物反流、出血、支架嵌顿填塞、打嗝,其中1例于放置支架后30h因大出血死亡。结论:对于重度吞咽困难而又失去手术机会或拒绝接受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经口腔放置食管支架是一种操作安全可靠、微创、简单易行、见效快、费用相对低廉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狭窄 支架 覆膜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CE与TACE联合PEI、RF治疗肝脏转移癌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8
2
作者 王庆良 郭依廷 刘海燕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06年第4期230-232,共3页
目的评价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与TACE联合经皮无水乙醇注射(PEI)或射频消融(RF)治疗肝脏转移癌的不同临床疗效。方法67例肝转移癌分为单纯TACE组46例和联合治疗组21例(其中联合PEI组7例,联合RF组14例)。两组治疗结束后通过随访、CT复查... 目的评价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与TACE联合经皮无水乙醇注射(PEI)或射频消融(RF)治疗肝脏转移癌的不同临床疗效。方法67例肝转移癌分为单纯TACE组46例和联合治疗组21例(其中联合PEI组7例,联合RF组14例)。两组治疗结束后通过随访、CT复查及血液分析进行评价。结果单纯TACE组的肿瘤总缩小率和肿瘤完全坏死率分别为46.8%和20.7%,联合治疗组分别为78.9%、49.2%(P均<0.05),单病灶组、无转移灶组及联合治疗组的2年生存率高于多病灶组、有转移组和单纯TACE组(P均<0.05)。结论综合介入治疗转移性肝癌较单纯TACE可以使病灶得到有效控制,减少肿瘤的复发或转移,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动脉 栓塞 治疗性 乙醇 射频消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WI联合血清糖类抗原153、125及癌胚抗原诊断乳腺癌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21
3
作者 武兵 朱慧 +1 位作者 沙德厚 郭依廷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1年第8期1326-1329,1346,共5页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WI)联合血清糖类抗原CA153、CA125及癌胚抗原(CEA)诊断乳腺癌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20年11月我院经手术病理或穿刺活检证实存在乳腺肿块98例(98个肿块)女性患者。均行DWI检查并计算表观扩散系数(ADC),同...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WI)联合血清糖类抗原CA153、CA125及癌胚抗原(CEA)诊断乳腺癌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20年11月我院经手术病理或穿刺活检证实存在乳腺肿块98例(98个肿块)女性患者。均行DWI检查并计算表观扩散系数(ADC),同时检测血清CA153、CA125及CEA水平,并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计算DWI、肿瘤标志物单独及联合应用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肿块的诊断效能。结果病理检查结果显示98例乳腺肿块中良性肿块(良性组)56个,恶性肿块(恶性组)42个;MRI检查结果显示所有患者DWI均呈高信号,恶性组肿块形状不规则、边缘模糊、毛刺征、MRI强化曲线Ⅱ型或Ⅲ型、淋巴结肿大、血管影增多占比均明显高于良性组(P<0.05);恶性组患者ADC值明显低于良性组,而血清CA153、CA125和CEA水平明显高于良性组(P<0.05);DWI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诊断准确恶性结节40个,良性结节51个,与术后病理结果表现出了较好的一致性(Kappa=0.86),明显优于单独诊断;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比较,联合诊断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分别为95.2%、91.1%、88.9%、96.2%、92.9%。结论DWI与肿瘤标志物CA153、CEA、CA125联合在诊断乳腺癌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较为准确地区分乳腺良恶性肿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磁共振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 糖类抗原153 糖类抗原125 癌胚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波谱联合MRI多参数技术组合对提高前列腺癌诊断特异度的价值探讨 被引量:12
4
作者 李雯 于天依 郭依廷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1年第1期83-86,共4页
目的分析磁共振波谱成像联合常用多参数技术在前列腺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33例确诊为前列腺癌患者,以病理穿刺确诊前列腺增生33例为对照组。两组患者穿刺前均进行磁共振多参数常规扫描和波谱扫描。影像学结果和病... 目的分析磁共振波谱成像联合常用多参数技术在前列腺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33例确诊为前列腺癌患者,以病理穿刺确诊前列腺增生33例为对照组。两组患者穿刺前均进行磁共振多参数常规扫描和波谱扫描。影像学结果和病理穿刺结论对比分析。结果常规MRI多参数技术组合方案确诊前列腺癌27例。上述方法再联合波谱扫描后确诊前列腺癌31例。前者扫描准确率和特异度分别为80.30%和78.71%。后者准确率和特异度分别为90.91%和92.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磁共振波谱扫描中,(Cho+Cre)/Cit>0.98为阳性。在前列腺增生中波谱扫描所得(Cho+Cre)/Cit比值低于前列腺癌比值。结论MRI常用多参数扫描在对前列腺癌诊断存在不足之处,其诊断准确率和特异度低于磁共振波谱联合MRI常规多参数扫描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多参数扫描 磁共振成像波谱扫描 前列腺癌 前列腺增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例肾钙乳症患者X线检查结果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郭依廷 宋传涛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9期73-74,共2页
关键词 肾钙乳症 检查结果分析 X线 患者 肾盂肾盏 肾盏憩室 肾囊肿 微粒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细胞周期素D1蛋白的表达与其MRI征象的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李雯 郭依廷 李大华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0年第8期1394-1397,共4页
目的本文将乳腺癌MRI影像学表现征象同病理特征及细胞周期素D1蛋白表达相对照,探究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细胞周期素D1表现的分子病理学基础,结合MRI影像对乳腺癌转移做出正确评估。方法对58例经乳腺X线摄影检查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行MRI... 目的本文将乳腺癌MRI影像学表现征象同病理特征及细胞周期素D1蛋白表达相对照,探究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细胞周期素D1表现的分子病理学基础,结合MRI影像对乳腺癌转移做出正确评估。方法对58例经乳腺X线摄影检查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行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将容积扫描数据传至ADW4.6工作站进行图像分析。手术后所取标本切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测定不同侵袭转移程度乳腺癌组织中细胞周期素D1蛋白含量,同所得MRI图像进行相关性研究。统计学分析用SPSS 20.0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58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MRI影像中,腋窝淋巴结转移32例,细胞周期素D1蛋白阳性表达率为81.25%。细胞周期素D1阳性表达率在淋巴结转移组和非转移组中有显著性差异﹙P<0.05﹚。胸壁及骨转移31例,细胞周期素D1阳性表达率为74.19%。转移组与非转移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细胞周期素D1蛋白的阳性表达同肿瘤分化程度及是否有淋巴结转移、远处骨转移密切相关,根据MRI征象可推断出细胞周期素D1蛋白的表达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细胞周期素D1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期双侧股骨颈骨折1例 被引量:2
7
作者 郭依廷 宋传涛 刘言军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5年第8期707-707,共1页
关键词 妊娠 股骨颈骨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胶海绵颗粒栓塞脾动脉治疗脾功能亢进近期疗效
8
作者 王庆良 郭依廷 谢富波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06年第3期164-164,共1页
关键词 明胶海绵颗粒栓塞 脾功能亢进 近期疗效 脾动脉 治疗 部分脾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MRI动态增强征象与免疫组化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孙恒翠 郭依廷 +1 位作者 姚刚 董爱平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2年第7期1170-1174,共5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磁共振动态增强(DCE-MRI)征象与免疫组化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经病理证实肿块型乳腺癌(浸润性,非特殊型)186例,所有病例术前行磁共振检查,根据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对肿块影像学征象进行分类,术后对... 目的探讨乳腺癌磁共振动态增强(DCE-MRI)征象与免疫组化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经病理证实肿块型乳腺癌(浸润性,非特殊型)186例,所有病例术前行磁共振检查,根据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对肿块影像学征象进行分类,术后对病变组织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表达情况,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病变磁共振特征与免疫组化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肿块的边缘不规则是ER表达阴性的预测因子(P=0.04);肿块内部环形强化是PR表达阴性的预测因子(P=0.03);肿块大小与HER-2表达呈正相关(P=0.02),边缘不规则是HER-2表达阳性的预测因子(P=0.03);Ki-67表达与肿块大小呈正相关(P=0.01),与肿块边缘及内部强化方式呈负相关(P=0.04、P=0.01)。结论乳腺癌磁共振征象与免疫组化各指标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总结不同免疫组化指标表达的影像学表现,为从术前影像角度分析乳腺癌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 免疫组化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在乳腺小肿块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10
作者 孙恒翠 甘洁 郭依廷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9年第11期1909-1913,共5页
目的分析探讨MRI各常用扫描序列在乳腺小肿块型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MRI检查并经组织学病理证实的肿块型乳腺病灶132个,肿块最大径均≤2cm。分析病灶MR T 1WI、T 2WI、DWI信号特点及动态增强扫描(DCE-MRI)... 目的分析探讨MRI各常用扫描序列在乳腺小肿块型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MRI检查并经组织学病理证实的肿块型乳腺病灶132个,肿块最大径均≤2cm。分析病灶MR T 1WI、T 2WI、DWI信号特点及动态增强扫描(DCE-MRI)的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特征,包括病灶的形状、边缘、内部强化特征及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并按最新版BI-RADS分类进行评估,探讨MRI在乳腺小肿块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乳腺132个病灶中83个恶性,49个良性。良恶性病变的T 1WI、T 2WI、DWI信号特点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DCE-MRI良、恶性病变的形状(圆形或卵圆形、不规则形)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061),边缘特征(清晰、不规则、毛刺)、内部强化特征(均匀、不均匀、环形、内部暗分隔)及TIC曲线类型(流入型、平台型、流出型)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MRI诊断乳腺小肿块病变的确诊率为92.42%,假阳性率为8.16%、假阴性率为7.23%。结论准确分析病变的DCE-MRI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特征能明显提高乳腺小肿块病变良、恶性诊断的准确率,为临床早期乳腺癌的检出及定性提供重要诊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乳腺肿块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