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致病疫霉拮抗菌筛选及复合发酵液的抑菌作用研究 被引量:27
1
作者 郭会婧 蒋继志 +1 位作者 李向彬 李红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87-90,共4页
为了利用微生物源活性物质控制马铃薯晚疫病,对显著抑制致病疫霉菌丝生长的拮抗微生物进行了筛选,并研究其单一发酵液和复合发酵液对致病疫霉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从36种微生物中筛选出了16种对致病疫霉菌丝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的微生物... 为了利用微生物源活性物质控制马铃薯晚疫病,对显著抑制致病疫霉菌丝生长的拮抗微生物进行了筛选,并研究其单一发酵液和复合发酵液对致病疫霉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从36种微生物中筛选出了16种对致病疫霉菌丝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的微生物,其中B3282(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A32810(放线菌)这3种微生物的抑菌率均在70%以上;A4228、A32912、A5253和A32914等4种放线菌的抑菌率均在60%以上。对36种微生物单一发酵液的抑菌试验表明:仅白菜黑斑病菌、梨黑斑病菌和A32914的发酵液对致病疫霉表现出较强的抑制作用,抑菌率分别为80.51%、70.20%和48.91%;进一步将36种单一发酵液两两复合后发现,部分复合发酵液表现出了明显的增效作用,其中抑菌率最高及增效作用最强的是梨黑斑病菌和白菜黑斑病菌浓度为10 mg/ mL的复合发酵液,抑菌率达90.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病疫霉 发酵产物 拮抗作用 复配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真菌发酵液对致病疫霉的抑制机理 被引量:1
2
作者 郭会婧 李文香 +3 位作者 蒋继志 田再民 郭江 鲁建斌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790-2792,共3页
试验研究了白菜黑斑病菌和梨黑斑病菌的发酵液对致病疫霉的抑制机理。白菜黑斑病菌和梨黑斑病菌的发酵液使致病疫霉菌丝形态发生畸变;对致病疫霉游动孢子释放的抑制率分别为95.67%和93.38%;对致病疫霉休止孢萌发的抑制率分别为79.55%和7... 试验研究了白菜黑斑病菌和梨黑斑病菌的发酵液对致病疫霉的抑制机理。白菜黑斑病菌和梨黑斑病菌的发酵液使致病疫霉菌丝形态发生畸变;对致病疫霉游动孢子释放的抑制率分别为95.67%和93.38%;对致病疫霉休止孢萌发的抑制率分别为79.55%和76.80%。经处理的致病疫霉病菌菌丝体中可溶性蛋白含量与对照相比有一定的下降,表明上述两种发酵液可抑制致病疫霉菌丝体中蛋白的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病疫霉 白菜黑斑病菌 梨黑斑病菌 抑制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发酵液对致病疫霉的抑制机理
3
作者 郭会婧 李文香 +2 位作者 蒋继志 姚太梅 田再民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9606-9607,共2页
[目的]研究复合发酵液对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 (Mont.) de Bary)]的抑制机理。[方法]研究了白菜黑斑病菌和梨黑斑病菌的复合发酵液对致病疫霉的抑制作用机理。[结果]白菜黑斑病菌和梨黑斑病菌复合发酵液使致病疫霉菌丝形态... [目的]研究复合发酵液对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 (Mont.) de Bary)]的抑制机理。[方法]研究了白菜黑斑病菌和梨黑斑病菌的复合发酵液对致病疫霉的抑制作用机理。[结果]白菜黑斑病菌和梨黑斑病菌复合发酵液使致病疫霉菌丝形态发生畸变;对致病疫霉游动孢子释放和休止孢萌发的抑制率分别为95.93%和78.25%;经复合发酵液处理的致病疫霉病菌菌丝体中可溶性蛋白含量与对照相比有一定的下降,但与单一发酵液处理相比均无显著差异。[结论]该研究可为开发有效控制马铃薯晚疫病的高效、低成本复合型生物农药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病疫霉 复合发酵液 抑制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红侧沟茧蜂寄生对寄主粘虫血淋巴糖类、脂类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4
作者 李文香 王士军 +4 位作者 路子云 郭会婧 李建成 刘小侠 张青文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4-40,共7页
为揭示寄生蜂寄生对其寄主的生理调控机制,室内对中红侧沟茧蜂Microplitis mediator寄生与未被寄生寄主粘虫Mythimna separata幼虫血淋巴中糖类、脂类和蛋白含量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在滞育与非滞育条件下,被寄生的粘虫血淋巴中糖... 为揭示寄生蜂寄生对其寄主的生理调控机制,室内对中红侧沟茧蜂Microplitis mediator寄生与未被寄生寄主粘虫Mythimna separata幼虫血淋巴中糖类、脂类和蛋白含量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在滞育与非滞育条件下,被寄生的粘虫血淋巴中糖原浓度均比未被寄生的粘虫高。滞育条件下寄生后12 d差异显著(P<0.05),被寄生粘虫糖原含量为7.93μg/mL,未被寄生粘虫糖原含量为4.70μg/mL;非滞育条件下寄生后6 d差异显著(P<0.05),被寄生粘虫糖原含量为14.35μg/mL,未被寄生粘虫糖原含量为5.47μg/mL。海藻糖含量测定结果显示,在滞育条件下寄生蜂对被寄生粘虫无明显影响,而非滞育条件下影响效果差异显著(P<0.05),寄生后4 d被寄生粘虫海藻糖含量为46.82μg/mL,未被寄生粘虫含量为26.72μg/mL。在滞育与非滞育两种条件下,寄生与末被寄生寄主脂类和蛋白含量没有显著性差异。结果说明:寄生蜂的存在使寄主血淋巴中的糖原含量增高;非滞育条件是影响被寄生粘虫海藻糖含量变化主要因素;粘虫对中红侧沟茧蜂的寄生表现相当强的适应性和忍受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红侧沟茧蜂 粘虫 寄生 滞育 糖类 海藻糖 脂类 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霉素对不同贮藏时间防风种子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宋晋辉 瓮巧云 +1 位作者 郭会婧 刘红彬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4-95,共2页
目的:明确青霉素对不同贮藏时间防风种子萌发的影响。方法:20℃黑暗条件下,用不同浓度的青霉素溶液对不同贮藏时间的防风种子进行发芽预处理。结果:青霉素有显著促进老化防风种子萌发的效应,以500 mg/L青霉素处理效果最佳。结论:青霉素... 目的:明确青霉素对不同贮藏时间防风种子萌发的影响。方法:20℃黑暗条件下,用不同浓度的青霉素溶液对不同贮藏时间的防风种子进行发芽预处理。结果:青霉素有显著促进老化防风种子萌发的效应,以500 mg/L青霉素处理效果最佳。结论:青霉素对促进防风种子的萌发有一定效果,且随种子贮藏期延长其效果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风 青霉素 贮藏时间 种子 发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莓根腐病菌致病物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李向彬 蒋继志 郭会婧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2-44,共3页
为明确引起草莓根腐病主要致病菌之一的石楠拟盘多毛孢菌(Pestalotiopsis photiniae)的致病机理,对该病菌的致病物质进行了初步探讨。在证实除去病菌菌体的培养滤液中存在致病活性物质的基础上,经硫酸铵沉淀法得蛋白类致病物质,用乙酸... 为明确引起草莓根腐病主要致病菌之一的石楠拟盘多毛孢菌(Pestalotiopsis photiniae)的致病机理,对该病菌的致病物质进行了初步探讨。在证实除去病菌菌体的培养滤液中存在致病活性物质的基础上,经硫酸铵沉淀法得蛋白类致病物质,用乙酸乙酯萃取毒素类致病物质,然后采用离体叶片针刺法测定致病活性,并对其基本性质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蛋白类物质无致病活性,毒素类物质具有明显的致病活性;毒素类致病物质是一种相对分子质量在10 kD以下的小分子物质,且热稳定性较差,不同pH值致病活性差异显著,pH 2.5时致病活性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根腐病菌 致病物质 毒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型高校“农业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被引量:1
7
作者 宋晋辉 郭江 郭会婧 《农产品加工》 2021年第8期114-115,共2页
以河北北方学院农学专业为例,针对目前“农业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对其理论与实验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探索,以期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以河北北方学院农学专业为例,针对目前“农业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对其理论与实验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探索,以期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便更好地适应学校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微生物学 教学方法 考核方式 教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