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捕焦油器用于生物质燃气净化及燃气允许最高氧含量的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郭东彦 伊晓路 +1 位作者 闫桂焕 肖琪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52-54,共3页
焦油清除是生物质气化技术的难点问题,用电捕焦油器除焦是解决焦油问题的根本途径。通过试验,验证了电捕焦油器应用于生物质燃气的效果;计算了典型生物质燃气的爆炸极限;提出了氧含量以1.5%为报警极限,最高允许氧含量不超过2%;建议修改... 焦油清除是生物质气化技术的难点问题,用电捕焦油器除焦是解决焦油问题的根本途径。通过试验,验证了电捕焦油器应用于生物质燃气的效果;计算了典型生物质燃气的爆炸极限;提出了氧含量以1.5%为报警极限,最高允许氧含量不超过2%;建议修改相关标准,为电捕焦油器在生物质燃气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油 电捕焦油器 爆炸极限 燃气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循环流化床循环特性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郭东彦 伊晓路 +2 位作者 徐健 张晓东 张卫杰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23-25,共3页
以生物质为燃料的流化床气化炉以其清洁、高效、对燃料适应性强等特点得到了较快的发展,飞灰循环装置是循环流化床设备中的重要部件。文章论述了流化床密封罐型回料器的工作特性,提出了实现正常循环的充要条件。
关键词 生物质 流化床气化炉 回料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秸秆预处理技术 被引量:31
3
作者 伊晓路 孙立 +3 位作者 郭东彦 李铁 彭亮 张卫东 《可再生能源》 CAS 2005年第2期31-33,共3页
生物质秸秆的外形各异,几何尺寸差别较大,使得生物质秸秆的利用受到限制。为了更好地利用生物质能,满足生物质利用技术的需要,要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生物质秸秆预处理技术。目前的预处理技术主要有干燥技术、切割技术、粉碎技术、制粒技... 生物质秸秆的外形各异,几何尺寸差别较大,使得生物质秸秆的利用受到限制。为了更好地利用生物质能,满足生物质利用技术的需要,要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生物质秸秆预处理技术。目前的预处理技术主要有干燥技术、切割技术、粉碎技术、制粒技术以及成型技术。探讨预处理技术,一方面有利于完善、提高生物质技术,另一方面也提高了生物质能的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 预处理技术 原料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展中的生物质气化集中供气技术
4
作者 郭东彦 《农村能源》 2000年第4期19-19,共1页
关键词 生物质气化 集中供气技术 秸秆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气化集中供气系统安全事故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谷震昭 郭东彦 张连和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5-46,共2页
关键词 秸秆气化 集中供气系统 安全事故 储气柜 煤气中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耳种植废料的低焦油气炭联产技术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卫杰 郭东彦 +6 位作者 范晓旭 关海滨 伊晓路 孙荣峰 姜建国 杨立国 崔新雨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89-494,共6页
文章利用生物质复合式固定床低焦油热解气化中试装置,对木耳种植废料进行了热解气化、产炭试验研究,探讨了以木耳种植废料为原料的复合式固定床低焦油气化炉的启动特性,二次风量对气体重整区温度和出炉燃气热值的影响,气体重整区温度对... 文章利用生物质复合式固定床低焦油热解气化中试装置,对木耳种植废料进行了热解气化、产炭试验研究,探讨了以木耳种植废料为原料的复合式固定床低焦油气化炉的启动特性,二次风量对气体重整区温度和出炉燃气热值的影响,气体重整区温度对燃气成分和焦油裂解的影响,出炭量对生物质炭品质的影响以及稳定工况下的炉内温度分布等。试验结果表明:复合式固定床气化装置启动时间较长;二次风量与气体重整区的温度呈正向变化,与燃气热值呈反向变化;气体重整区的高温对燃气中焦油的裂解效果显著;气炭联产适宜的出炭率为25%~30%。文章研究结果对木耳种植废料的能源化利用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耳种植废料 热解气化 低焦油 生物质燃气 生物质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气化试验台监控系统设计 被引量:1
7
作者 董红海 刘旭 +1 位作者 白明 郭东彦 《可再生能源》 CAS 2005年第1期31-34,共4页
介绍了山东省能源研究所自主设计的生物质气化试验台监控系统,阐述了该系统的设计思路,软、硬件组成等,为其他生物质试验台自动化监控系统的设计提供了借鉴经验。
关键词 生物质 监控系统 I/O模块 组态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类低质生物质原料热解气化技术及其应用评价 被引量:4
8
作者 孙立 许敏 +3 位作者 谷震昭 郭东彦 韩涛 董先华 《农村能源》 1995年第3期22-25,共4页
秸秆类低质生物质原料热解气化技术及其应用评价孙立,许敏,谷震昭,郭东彦,韩涛,董先华(山东省科学院能源研究所)迄今为止,各种生物质原料仍然是我国农民获取生活能源的主要资源,基本的能量转换方式仍然是直接燃烧。其对资源的... 秸秆类低质生物质原料热解气化技术及其应用评价孙立,许敏,谷震昭,郭东彦,韩涛,董先华(山东省科学院能源研究所)迄今为止,各种生物质原料仍然是我国农民获取生活能源的主要资源,基本的能量转换方式仍然是直接燃烧。其对资源的浪费和对环境、生态的不良影响早已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 生物质热解气化 燃料 农村能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生物质气化集中供气项目经济评价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彭亮 郭东彦 +2 位作者 伊晓路 王静 林贤智 《农村能源》 1999年第3期17-18,共2页
山东省科学院能源所研制成功的XFF型生物质气化机组及集中供气系统配套技术已进入商品化阶段,几年来已经在全国推广了160多套,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本文通过对一试点项目的跟踪调查,总结试点经验,并对项目进行了经济... 山东省科学院能源所研制成功的XFF型生物质气化机组及集中供气系统配套技术已进入商品化阶段,几年来已经在全国推广了160多套,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本文通过对一试点项目的跟踪调查,总结试点经验,并对项目进行了经济评价分析。1项目外部条件现有住户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生物质气化 供气 项目 经济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秆循环流化床气化初步实验研究
10
作者 范晓旭 姜桂林 +4 位作者 郭东彦 肖琦 初雷哲 杨立国 贤建伟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8-71,共4页
我国是农业大国,秸秆储量丰富,过去秸秆多在田间地头焚烧处理,严重污染环境。利用秸秆进行气化,产物燃气用途广泛,副产品草木灰可以用来制作化肥,实现能源梯级利用。文章利用工业规模的循环流化床装置进行了棉秆气化初步实验研究,结果表... 我国是农业大国,秸秆储量丰富,过去秸秆多在田间地头焚烧处理,严重污染环境。利用秸秆进行气化,产物燃气用途广泛,副产品草木灰可以用来制作化肥,实现能源梯级利用。文章利用工业规模的循环流化床装置进行了棉秆气化初步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棉秆可以稳定气化,炉内温度均匀稳定,产气量及燃气热值稳定。但由于棉秆内富含碱金属,长时间运行会与作为床料的河砂反应,导致床料中的碱金属富集,降低床料熔点,出现结渣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流化床 棉秆气化 燃气品质 结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原料对循环流化床燃烧过程的影响
11
作者 伊晓路 郭东彦 +2 位作者 张卫杰 许敏 孙立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09期629-631,共3页
生物质的燃烧利用已被人们所重视,大量的生物质秸秆更需要合理的利用,而对于生物质秸秆燃烧锅炉,目前研究则不多。通过一系列秸秆在循环流化床内的燃烧实验,从秸秆颗粒度、密度以及表面粗糙度等方面研究了对其燃烧工况的影响。结果表明... 生物质的燃烧利用已被人们所重视,大量的生物质秸秆更需要合理的利用,而对于生物质秸秆燃烧锅炉,目前研究则不多。通过一系列秸秆在循环流化床内的燃烧实验,从秸秆颗粒度、密度以及表面粗糙度等方面研究了对其燃烧工况的影响。结果表明,颗粒度大小影响秸秆挥发分的析出以及传热过程,密度大小影响到原料的循环以及传热系数,表面粗糙度直接影响到秸秆的辐射换热。与煤相比,秸秆有其自身的特点,故生物质秸秆的循环流化床燃烧应根据其特点进行设计。考虑到秸秆的具体特性,流化床炉膛燃烧温度控制在800 ̄900℃之间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化床 挥发分 传热系数表面粗糙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循环流化床气化系统返料研究
12
作者 张卫杰 孙荣峰 +3 位作者 伊晓路 关海滨 姜建国 郭东彦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0-103,共4页
通过分析生物质循环流化床气化系统循环回路压力平衡和流动密封阀的正常工作条件显示,在循环回路中,立管负责把固体颗粒由低压区送至高压区,起着重要的压力平衡作用;立管内循环颗粒形成一定高度的料柱和回送风量,使回料阀内物料达到完... 通过分析生物质循环流化床气化系统循环回路压力平衡和流动密封阀的正常工作条件显示,在循环回路中,立管负责把固体颗粒由低压区送至高压区,起着重要的压力平衡作用;立管内循环颗粒形成一定高度的料柱和回送风量,使回料阀内物料达到完全流化状态是返料装置正常工作的必要条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返料对主流化床的影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返料装置的运行使主流化床内密相区温度较为稳定,且沿床高方向温度分布较为均匀;返料后,主流化床内物料的流化性能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循环流化床 流动密封阀 返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度太阳能开发利用的现状与挑战 被引量:4
13
作者 赵跃晨 郭东彦 《中外能源》 CAS 2018年第2期8-17,共10页
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及印度国内能源需求的共同压力,促使印度开始重视新能源的发展,而得天独厚的太阳能资源禀赋及太阳能建设成本的走低,使得太阳能成为印度发展新能源的首选。印度政府为了推动太阳能产业的快速发展,在提出2022年太阳能发... 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及印度国内能源需求的共同压力,促使印度开始重视新能源的发展,而得天独厚的太阳能资源禀赋及太阳能建设成本的走低,使得太阳能成为印度发展新能源的首选。印度政府为了推动太阳能产业的快速发展,在提出2022年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00GW宏伟目标的同时,还设立了专门的太阳能管理部门,出台了一系列配套补贴政策和激励措施,加强输电线路建设,并通过国际合作助力印度太阳能的开发与利用。截至2017年3月,印度太阳能装机容量达到12.2GW,预计未来将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三大太阳能光伏市场;屋顶太阳能的年装机量也从2013年的32MW猛增至2016年的227MW,2016年底累计装机容量达到1247MW;小型光伏太阳能系统也在有序推广。同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炊具、太阳能光热发电等光热利用也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未来印度太阳能发展目标的落实情况不容乐观,发展规划脱离实际、土地征用成本高昂、行政机构腐败盛行、太阳能辐射量等基础数据缺失、民众缺乏购买力以及本土产业落后等现实问题,仍然是制约印度太阳能产业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 太阳能 光伏发电 屋顶太阳能 建设成本 太阳能辐射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