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酒泉市农田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推广现状及建议
1
作者 刘有民 朱建强 +3 位作者 刘妤 魏丹阳 葛承喧 郭世乾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21期206-209,共4页
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和推广农田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是缓解酒泉市水资源短缺的关键。阐述了农田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应用推广情况,分析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优化水网布局、加大资金投入、完善监管机制、做好示范引领、加强技术宣传培训等建... 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和推广农田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是缓解酒泉市水资源短缺的关键。阐述了农田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应用推广情况,分析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优化水网布局、加大资金投入、完善监管机制、做好示范引领、加强技术宣传培训等建议,以期为酒泉市及其他干旱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 节水灌溉技术 应用 问题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瑞达保水剂在我国旱作节水农业生产中的综合应用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吴勇 水明海 +3 位作者 张赓 郭世乾 王丽红 张艳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71-75,83,共6页
为探明海瑞达保水剂在旱作农业不同作物种植中节水增效、化肥减量、地膜替代和增产增效等方面的应用效果,以小麦、马铃薯、玉米、药材为研究对象,连续2年(2018-2019年)开展49项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冬小麦种植中,在每公顷节约灌溉用水9... 为探明海瑞达保水剂在旱作农业不同作物种植中节水增效、化肥减量、地膜替代和增产增效等方面的应用效果,以小麦、马铃薯、玉米、药材为研究对象,连续2年(2018-2019年)开展49项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冬小麦种植中,在每公顷节约灌溉用水900 m^(3)和1800 m^(3)的情况下仍可实现最大22.69%的增产;在马铃薯种植中,在减肥20%、30%的情况下还略有增产,最大增产28.19%;在西北马铃薯、玉米种植中,应用保水剂在适宜条件下不覆盖地膜,相比地膜种植产量基本一样;在药材的增产增效种植试验中,产量增幅最高可达46.64%,经济效益十分突出。海瑞达保水剂具有良好的节水、保肥、增产增效的应用效果;在西北马铃薯、适宜条件下玉米的种植中,海瑞达保水剂替代地膜可行,可从根本上解决地膜残留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瑞达保水剂 节水增效 替代地膜 化肥减量 增产增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磷、钾及其配施对制种玉米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16
3
作者 郭世乾 崔增团 +5 位作者 师伟杰 程红玉 肖让 肖占文 赵芸晨 曹建祖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21-226,共6页
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不施肥(CK)、缺氮(PK,P2O5∶K20=138∶72)、缺磷(NK,N∶K20=448.5∶72)、缺钾(NP,N∶P2O5=448.5∶138)、氮磷钾配施(N∶P2O5∶K2O=448.5∶138∶72)5个处理,研究河西地区氮、磷、钾及其配施对制种玉米养分吸收、肥料... 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不施肥(CK)、缺氮(PK,P2O5∶K20=138∶72)、缺磷(NK,N∶K20=448.5∶72)、缺钾(NP,N∶P2O5=448.5∶138)、氮磷钾配施(N∶P2O5∶K2O=448.5∶138∶72)5个处理,研究河西地区氮、磷、钾及其配施对制种玉米养分吸收、肥料利用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配施(NPK)对制种玉米生物量的累积有明显促进作用,增产效果显著,产量达到9834.0 kg·hm-2,缺氮(PK)、缺磷(NK)、缺钾(NP)处理产量分别较氮磷钾配施(NPK)降低6.06%、10.07%和4.88%。产量的主要限制因子依次为磷、氮和钾。氮磷钾配施处理的氮、磷、钾肥料利用率分别为22.64%、26.82%和60.10%,氮、磷、钾肥农学效率分别为N 1.33 kg·kg^-1,P2O57.17 kg·kg^-1,K2O 6.66 kg·kg^-1。因此,河西地区制种玉米生产中应重视磷、钾肥的施用,加强氮肥的节肥增效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种玉米 氮、磷、钾肥 配施 产量 肥料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中西部灌区沙化土地改良技术规程
4
作者 张国平 王红丽 +5 位作者 张绪成 侯慧芝 方彦杰 雷康宁 郭世乾 宋宝兴 《寒旱农业科学》 2023年第5期475-479,共5页
由于甘肃省中西部大面积耕地不同程度沙化,严重影响作物生长和该区农业发展。通过近几年对沙化土壤改良剂配方、施用量、施用时间和方法等进行多年试验、示范并反复验证,研究提出了甘肃中西部灌区沙化土地改良技术,为了提高该技术的应... 由于甘肃省中西部大面积耕地不同程度沙化,严重影响作物生长和该区农业发展。通过近几年对沙化土壤改良剂配方、施用量、施用时间和方法等进行多年试验、示范并反复验证,研究提出了甘肃中西部灌区沙化土地改良技术,为了提高该技术的应用效果,从技术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定义,沙化土地改良技术的选地、整地平地、改良剂施用、施肥翻耕、第1茬作物选择、播种、田间管理、轮作模式、收获和改良效果等方面规范了甘肃中西部灌区沙化土地改良技术,以期为甘肃省及我国西北灌区的沙化地改良种植提供了科学依据,促进甘肃省乃至全国沙化地生态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中西部 沙化土地 土地改良 改良剂配方 技术规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土壤有机质提升技术模式对土壤耕层养分影响初探 被引量:8
5
作者 崔增团 郭世乾 赵凡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4-142,171,共10页
对甘肃省11个地区的75个对比试验点实施土壤有机质提升技术模式前后的土壤有机质进行差异显著性假设测验及土壤样本频数分布变化特点分析,研究表明:秸秆及绿肥还田后与还田前比较,土壤有机质平均增加0.569 g·kg-1,增加4.43%,11个... 对甘肃省11个地区的75个对比试验点实施土壤有机质提升技术模式前后的土壤有机质进行差异显著性假设测验及土壤样本频数分布变化特点分析,研究表明:秸秆及绿肥还田后与还田前比较,土壤有机质平均增加0.569 g·kg-1,增加4.43%,11个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在秸秆或绿肥还田后与还田前的差异显著性假设测验中,10个地区达到显著水平。全省各试验点秸秆与绿肥还田的作物产量较对照增产率在-1.74%~15.4%之间,平均为5.2%。有机质与全氮,有效磷、CEC和全磷有稳定的正相关关系,伴随着有机质的提高,土壤有效磷、全磷和CEC有同步提高的趋势。全省各点秸秆及绿肥还田后与还田前土壤有机质及对照的土壤有机质含量频数分布呈偏态的正态分布,其峰偏向较大数值,说明有机质提升措施实施后,秸秆及绿肥还田的土壤有机质增加的样点较对照田多且集中度高。结果表明,秸秆及绿肥还田等措施增加土壤有机质及耕层养分含量,提高土壤肥力的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质 秸秆还田 土壤肥力因子 差异显著性假设测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深施对旱作覆膜农田土壤养分含量及春玉米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高飞 任亮奇 +5 位作者 崔增团 郭世乾 郑杰 叶旭 王钰皓 张鹏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9-98,共10页
以春玉米为供试作物,于2021—2022年在甘肃省定西市进行不同深度施肥田间试验,以双垄沟覆膜种植为基础,设置3个氮肥施用深度:5 cm(D5)、15 cm(D15)和25 cm(D25),以不施氮(N0)处理为对照,共4个处理,分析不同氮肥施用深度对农田土壤养分... 以春玉米为供试作物,于2021—2022年在甘肃省定西市进行不同深度施肥田间试验,以双垄沟覆膜种植为基础,设置3个氮肥施用深度:5 cm(D5)、15 cm(D15)和25 cm(D25),以不施氮(N0)处理为对照,共4个处理,分析不同氮肥施用深度对农田土壤养分含量、干物质积累、水分利用及玉米产量的影响,为优化施肥模式和进一步提升其节水增产效能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随施肥深度的增加,农田0~40 cm土层土壤养分含量逐渐增大,D25处理较D15和D5处理的土壤有机碳、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平均提高8.67%、2.23%、22.11%和15.18%;氮肥深施可提高生育后期养分供给能力,玉米干物质积累量显著提高,D25处理播后105 d~收获期干物质积累量分别较D15和D5提高6.53%和25.30%;2个试验年份农田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随着施肥深度的增加逐渐增大,D25处理分别较D15和D5平均提高10.09%和10.08%;D25处理玉米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较D5处理分别平均提高27.20%和34.93%。在西北旱作区,氮肥25 cm深施模式能为玉米提供更好的养分供给,是提高覆膜旱作农田玉米干物质积累量及产量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氮肥深施 覆膜 土壤养分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马铃薯种植适宜性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张美兰 郭世乾 +8 位作者 贾蕊鸿 顿志恒 陈伟 冯守疆 俄胜哲 张丽 吴世蓉 张玉霞 董星晨 《寒旱农业科学》 2023年第8期731-735,共5页
甘肃省作为我国马铃薯主要产区,探索其种植科学性及适宜性,对优化我国马铃薯产业布局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布设采样点对甘肃省马铃薯产区水、热、光等气象资源、立地条件以及土壤理化性状数据进行调查,利用SPSS26.0、GS+软件对调查数据进... 甘肃省作为我国马铃薯主要产区,探索其种植科学性及适宜性,对优化我国马铃薯产业布局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布设采样点对甘肃省马铃薯产区水、热、光等气象资源、立地条件以及土壤理化性状数据进行调查,利用SPSS26.0、GS+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用Arcgis10.8普通克里格插值法对相关数据进行插值处理,用拉斐尔法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马铃薯种植区域进行适宜性评价。结果显示,甘肃省马铃薯种植高度适宜区、适宜区、勉强适宜区和不适宜区的面积分别为98.86万hm^(2)、213.36万hm^(2)、120.00万hm^(2)、88.75万hm^(2),分别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18.98%、40.95%、23.03%和17.04%。影响甘肃省马铃薯适宜性分布的主要因素为海拔、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适宜性评价 影响因素 甘肃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方冬油菜养分积累特点及与产量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朱明川 武军艳 +7 位作者 马骊 郭世乾 崔小茹 曾秀存 刘丽君 蒲媛媛 李学才 孙万仓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2-82,共11页
为促进油菜的北方布局,针对北方寒旱区冬油菜养分吸收与利用等问题,采用12个白菜型冬油菜和甘蓝型冬油菜品系,对不同品系冬油菜的干物质和养分积累量、产量性状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甘蓝型冬油菜产量性状显著优于白菜型冬油菜,甘蓝型冬... 为促进油菜的北方布局,针对北方寒旱区冬油菜养分吸收与利用等问题,采用12个白菜型冬油菜和甘蓝型冬油菜品系,对不同品系冬油菜的干物质和养分积累量、产量性状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甘蓝型冬油菜产量性状显著优于白菜型冬油菜,甘蓝型冬油菜的株高、分枝高度、主花序角果数、单株角果数、角粒数、千粒重、单株产量和小区产量等8个产量性状分别较白菜型冬油菜高出12.41%、108.11%、56.21%、66.91%、5.71%、70.79%、103.55%、103.87%。甘蓝型冬油菜干物质单株产量平均为67.693 g/株,为白菜型冬油菜的191.612%。白菜型冬油菜单株氮磷含量要高于甘蓝型冬油菜,分别高出2.481%、29.423%;单株钾含量低于甘蓝型冬油菜,低34.826%。由于同一生态区的甘蓝型冬油菜干物质产量大于白菜型冬油菜,所以甘蓝型冬油菜单株氮磷钾积累量较白菜型冬油菜显著高出84.647%、50.000%、158.616%。冬油菜中养分积累总量趋势均呈K>N>P,氮、磷元素主要积累在籽粒中;钾元素主要积累于茎和果壳中。甘蓝型冬油菜每100 kg籽粒需氮6.554 kg、磷0.463 kg、钾14.612 kg;白菜型冬油菜每100kg籽粒需氮7.143 kg、磷0.572 kg、钾10.467 kg;甘蓝型冬油菜较白菜型冬油菜氮磷素利用效率高,且对钾素需求量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油菜 白菜型油菜 甘蓝型油菜 干物质积累 养分积累 产量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中东部旱区秸秆还田量对土壤水分、玉米生物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3
9
作者 高飞 崔增团 +2 位作者 孙淑梅 郭世乾 付亲民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4-78,共5页
在甘肃省安定区凤翔镇的旱川地上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秸秆还田量对玉米关键生育期土壤水分、生物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试验设计为三个秸秆还田量水平,分别为100%玉米秸秆(10 500 kg·hm-2)粉碎还田、75%玉米秸秆(7 875 kg·... 在甘肃省安定区凤翔镇的旱川地上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秸秆还田量对玉米关键生育期土壤水分、生物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试验设计为三个秸秆还田量水平,分别为100%玉米秸秆(10 500 kg·hm-2)粉碎还田、75%玉米秸秆(7 875 kg·hm-2)粉碎还田、50%玉米秸秆(5 250 kg·hm-2)粉碎还田,对照为秸秆不还田。每个处理设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玉米秸秆粉碎后均匀翻埋至0~25 cm的土层。结果表明:播前各还田处理0~20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均较CK有所提高,秸秆还田量由高到低,土壤含水量平均分别提高2.0%、2.8%和1.9%,但不同还田量之间差异不显著;玉米株高、茎粗和叶面积较对照显著增加(P〈0.05);100%、75%和50%等三个不同秸秆还田量处理的玉米产量较对照分别提高10.3%、5.7%和3.7%,玉米水分利用效率(WUE)较对照分别提高9.2%、4.9%和3.1%。秸秆还田措施可提高土壤的保墒贮水能力,促进作物生长,增加产量,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土壤水分 玉米生物性状 甘肃中东部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旱作区施用保水剂对土壤水分及作物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崔增团 郭世乾 +4 位作者 贾璐慧 李小亮 吴慧娥 孙丽莎 水明海 《陕西农业科学》 2022年第10期16-20,48,共6页
为了探明海瑞达保水剂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施用对土壤水分含量和对作物生长的影响,以马铃薯和玉米为研究对象,在13个试验点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施用保水剂(a2)较露地(a1)相比,可明显提高马铃薯和玉米的出苗率、株高、茎粗、土壤水分含... 为了探明海瑞达保水剂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施用对土壤水分含量和对作物生长的影响,以马铃薯和玉米为研究对象,在13个试验点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施用保水剂(a2)较露地(a1)相比,可明显提高马铃薯和玉米的出苗率、株高、茎粗、土壤水分含量,其使用效果较地膜(a3)相比,差异不大;a2处理下较a3相比,马铃薯产量最大增产率为29.2%,玉米产量最大增产率为27.1%。研究为进一步推广保水剂替代地膜技术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瑞达保水剂 马铃薯 玉米 农艺性状 土壤含水量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瑞达保水剂替代地膜在玉米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崔增团 高飞 +2 位作者 郭世乾 王庆玲 水明海 《农业科技通讯》 2020年第5期21-25,共5页
研究了海瑞达保水剂在玉米种植中替代地膜对玉米农艺性状、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从提高经济效益及环境安全方面考虑,海瑞达保水剂符合替代地膜技术标准,适合推广。
关键词 保水剂 玉米 地膜替代 增产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瑞达保水剂替代地膜在马铃薯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崔增团 郭世乾 +2 位作者 高飞 王庆玲 水明海 《农业科技通讯》 2020年第4期64-68,共5页
本文作者研究了海瑞达保水剂在马铃薯种植中替代地膜对马铃薯生理生长、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海瑞达保水剂完全符合替代地膜技术标准,适合大面积推广.
关键词 保水剂 马铃薯 地膜替代 增产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