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激光熔覆原位自生Ti-Al-Si复合涂层的微观组织和高温抗氧化性能 被引量:16
1
作者 刘洪喜 赵艳爽 +2 位作者 张晓伟 郝轩宏 张璐璐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16-325,共10页
为提高钛合金的高温抗氧化性能,采用激光熔覆原位自生技术,在TC4钛合金表面自行设计并制备了原子百分比为Ti∶Al∶Si=41∶41∶18和Ti∶Al∶Si=35∶35∶30的两种涂层。通过XRD、OM、SEM表征了涂层的微观组织和物相组成;借助管式电阻炉测... 为提高钛合金的高温抗氧化性能,采用激光熔覆原位自生技术,在TC4钛合金表面自行设计并制备了原子百分比为Ti∶Al∶Si=41∶41∶18和Ti∶Al∶Si=35∶35∶30的两种涂层。通过XRD、OM、SEM表征了涂层的微观组织和物相组成;借助管式电阻炉测试了涂层和基体试样在800℃×24h×5次循环氧化条件下的高温抗氧化性能;结合氧化增重和氧化动力学曲线分析了涂层的高温抗氧化机理。结果表明,涂层主要由Ti5Si3、Ti7Al5Si12、Ti3Al、TiAl和TiAl3等物相组成。涂层中没有出现一般激光熔覆所产生的外延生长柱状晶组织,全部为细小等轴晶。在800℃×24h×5次循环氧化条件下,TC4基材单位面积的氧化增重约为35.1mg·cm-2,涂层的约为2.8mg·cm-2和3.3mg·cm-2。两种涂层的高温抗氧化性能较钛合金基材分别提高了12.5倍和10.6倍。激光熔覆原位自生Ti-Al-Si复合涂层能明显改善TC4钛合金的高温抗氧化性能。涂层抗氧化性改善的机理,一方面是表面生成了连续致密的TiO2、Al2O3、SiO2氧化层,阻碍了氧扩散;另一方面是提高了氧化层的黏附性,使氧化层不易从涂层表面剥落,对涂层未氧化部分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原位合成 钛合金 复合涂层 微观组织 高温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含量对激光熔覆CoCrFeMnNiC_(x)高熵合金涂层摩擦磨损和耐蚀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1
2
作者 刘径舟 刘洪喜 +5 位作者 邸英南 蔺健全 郝轩宏 王悦怡 陈林 张晓伟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8-127,共10页
采用激光熔覆技术在45钢基体上制备了不同碳含量(等摩尔比)的CoCrFe MnNiCx(x=0,0.03,0.06,0.09,0.12,0.15)高熵合金涂层。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HVS-1000A型显微硬度计、RST5000型电化学工作站、UMT-2型摩擦磨损试验机... 采用激光熔覆技术在45钢基体上制备了不同碳含量(等摩尔比)的CoCrFe MnNiCx(x=0,0.03,0.06,0.09,0.12,0.15)高熵合金涂层。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HVS-1000A型显微硬度计、RST5000型电化学工作站、UMT-2型摩擦磨损试验机等表征和测试手段研究了不同碳含量对激光熔覆CoCrFe MnNiCx高熵合金涂层物相结构、显微硬度、摩擦磨损及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碳含量x由0逐渐增加至0.09时,高熵合金相结构由FCC固溶体转变为FCC固溶体和M23C6相共存,合金微观组织变得细小;熔覆层硬度由183.20 HV0.2增加至223.48 HV0.2;涂层的摩擦因数降低,耐磨性能变强;腐蚀电位由-469 m V增大至-348 m V,腐蚀电流密度由14.95μA·cm-2减小为2.29μA·cm-2,耐腐蚀性增强。当碳含量x由0.09逐渐增加至0.15时,合金相结构再次转变为FCC固溶体,且合金微观组织恢复粗大状态;熔覆层硬度与耐腐蚀性降低,但耐磨性能却先减弱后增强。合金在碳含量为0.09时,硬度最高且耐腐蚀性能最强;在碳含量为0.15时,耐磨性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熵合金 激光熔覆 摩擦磨损 耐腐蚀性 微观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