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进型UASB反应器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郝晓刚 潘永亮 方治华 《成都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1994年第3期19-25,共7页
本文叙述了一种改进结构的UASB反应器的研究.采用人工合成葡萄糖废水,在20℃~30℃环境温度下与传统结构UASB反应器做了平行对比试验.试验表明:有机质的去除大部分是在污泥床部完成的.传统结构不能控制污泥的上浮,导... 本文叙述了一种改进结构的UASB反应器的研究.采用人工合成葡萄糖废水,在20℃~30℃环境温度下与传统结构UASB反应器做了平行对比试验.试验表明:有机质的去除大部分是在污泥床部完成的.传统结构不能控制污泥的上浮,导致体积庞大,当有机负荷高于15kgCOD/m3·d时即会出现污泥流失而导致工艺失败;改进结构反应器通过预先排除大部分气体来控制污泥的上浮,使厌氧消化集中在床部完成,缩小反应器体积,即使负荷高达60~70kgCOD/m3·d,水力停留时间为2小时仍能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ASB反应器 厌氧消化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型上流式反应器及其三相分离器的模糊优化设计 被引量:3
2
作者 郝晓刚 余华瑞 石炎福 《四川联合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CSCD 1998年第3期60-67,共8页
本文在 R R VAN DER MEER等人提出的上流式反应器废水厌氧处理的数学描述基础上,建立了一种改进结构的UASB反应器有机质转化率及工艺操作条件与反应器结构尺寸之间的稳态关系,根据反应器结构模糊优化模型求解。在此基础上对其三相分... 本文在 R R VAN DER MEER等人提出的上流式反应器废水厌氧处理的数学描述基础上,建立了一种改进结构的UASB反应器有机质转化率及工艺操作条件与反应器结构尺寸之间的稳态关系,根据反应器结构模糊优化模型求解。在此基础上对其三相分离器进行优化设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应用该模型可以求出反应器及三相分离器的最佳结构尺寸及有关的工艺操作条件,从而为厌氧反应器及三相分离器的优化设计提供一套完整、有效的方法,同时为过程的运行提供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ASB反应器 三相分离器 废水处理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纳米管/聚苯胺/铁氰化镍复合膜的电化学共聚制备与电容性能 被引量:12
3
作者 臧杨 郝晓刚 +2 位作者 王忠德 张忠林 刘世斌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91-298,共8页
采用循环伏安一步共聚法在碳纳米管修饰的铂基体上制备了电活性碳纳米管/聚苯胺/铁氰化镍(CNTs/PANI/NiHCF)复合膜.用傅立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X射线能谱仪(EDS)和扫描电镜(SEM)研究了复合膜组成及其表面形貌,并用循环伏安(CV)、恒... 采用循环伏安一步共聚法在碳纳米管修饰的铂基体上制备了电活性碳纳米管/聚苯胺/铁氰化镍(CNTs/PANI/NiHCF)复合膜.用傅立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X射线能谱仪(EDS)和扫描电镜(SEM)研究了复合膜组成及其表面形貌,并用循环伏安(CV)、恒电流充放电和电化学阻抗(EIS)等测试了复合膜的循环稳定性与电化学容量性能.研究表明:CNTs/PANI/NiHCF复合膜为三维多孔有序的网络状结构,PANI和NiHCF以纳米颗粒形式存在并沿CNTs均匀分布;在电流密度为2mA.cm-2时,CNTs/PANI/NiHCF复合膜的比容量高达262.28F.g-1,比能量为29.51Wh.kg-1,电流密度为10mA.cm-2时比功率可达10228.61W.kg-1;在2000次循环充放电过程中,复合膜的电容量仅衰减19.92%,电荷充放电效率一直保持在99%以上.CNTs/PANI/NiHCF有机-无机杂化膜具有良好的功率特性和快速充放电能力,是一种优异的超级电容器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电容器 聚苯胺 铁氰化镍 碳纳米管 复合膜 电化学共聚 电容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性条件下Pt-M(Ni,Fe,Mo)/C电催化氧化甲醇的性能对比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刘世斌 刘勇 +3 位作者 孙彦平 张忠林 郝晓刚 李一兵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40-943,共4页
采用溶胶法制备了碳载Pt-M(M为Ni,Fe,Mo)电催化剂,并用TEM和XRD技术表征活性物微观结构,实验结果表明,Pt基合金微粒在碳黑表面分布均匀,粒径约为2~4nm.用循环伏安法测定催化剂在不同碱性条件下的活性,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掺杂元素催化剂... 采用溶胶法制备了碳载Pt-M(M为Ni,Fe,Mo)电催化剂,并用TEM和XRD技术表征活性物微观结构,实验结果表明,Pt基合金微粒在碳黑表面分布均匀,粒径约为2~4nm.用循环伏安法测定催化剂在不同碱性条件下的活性,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掺杂元素催化剂的活性大小顺序为Pt75Ni25/C>Pt75Fe25/C>Pt50Mo50/C,掺杂Ni可明显地促进纳米Pt的催化活性,Pt75Ni25/C在1.0mol/LNaOH+1.0mol/LCH3OH溶液中的峰电流密度可以达到726.9mA/m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介质 Pt基合金电催化剂 甲醇 电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SiO2/丙烯酸酯预聚物 被引量:5
5
作者 马国章 闫涛 +2 位作者 刘伟 郝晓刚 许并社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62-165,共4页
以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和三缩丙二醇双丙烯酸酯为原料,合成丙烯酸酯三乙氧基硅烷(APTP),再用溶胶-凝胶法对其水解缩合制备纳米SiO2/丙烯酸酯预聚物(HAPTP)。对合成产物进行了表征,研究了APTP缩合水解对涂料及其固化膜性能的影响。结果... 以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和三缩丙二醇双丙烯酸酯为原料,合成丙烯酸酯三乙氧基硅烷(APTP),再用溶胶-凝胶法对其水解缩合制备纳米SiO2/丙烯酸酯预聚物(HAPTP)。对合成产物进行了表征,研究了APTP缩合水解对涂料及其固化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PTP经水解缩合后,有纳米SiO2生成。和APTP涂料相比,在相同的紫外光辐照时间内,HAPTP涂料的C=C双键转化率稍有降低,但其固化膜初始热分解温度和残渣率提高,铅笔硬度从4 H提高到5H,磨耗降低了5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SiO2/丙烯酸酯预聚物 预聚物 溶胶-凝胶 紫外光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化聚乙烯醇/SiO_2超疏水薄膜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6
6
作者 杜海燕 宋震 +3 位作者 郝晓刚 梁镇海 王永洪 申迎华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38-142,共5页
以亲水性高分子聚乙烯醇(PVA)为基体,二氧化硅(SiO_2)纳米颗粒为无机填料,旋涂在玻璃表面后的PVA/SiO_2再经十七氟癸基三甲氧基硅烷(C_(13)H_(13)F_(17)O_3Si,FAS)修饰,制备了具有超疏水性能的PVA/SiO_2-FAS薄膜。考察了PVA与SiO_2复合... 以亲水性高分子聚乙烯醇(PVA)为基体,二氧化硅(SiO_2)纳米颗粒为无机填料,旋涂在玻璃表面后的PVA/SiO_2再经十七氟癸基三甲氧基硅烷(C_(13)H_(13)F_(17)O_3Si,FAS)修饰,制备了具有超疏水性能的PVA/SiO_2-FAS薄膜。考察了PVA与SiO_2复合的比例及FAS修饰对膜疏水性的影响。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能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别对超疏水表面进行了结构分析和形貌表征,用接触角测量仪观察了水滴在膜表面的润湿性。结果显示,当PVA/SiO_2体积比为1∶5时,氟化PVA/SiO_2膜表面具有较好的超疏水功能,静态接触角可达151.24°,滚动角约为4°。这主要是膜表面含有低表面能氟原子及具有纳米粗糙结构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化聚乙烯醇/SiO2薄膜 超疏水表面 接触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NI膜电聚合过程及电控分离苯酚的EQCM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李慧 李越 +2 位作者 郝晓刚 张忠林 刘世斌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645-1650,共6页
通过电沉积方法在镀铂石英晶片上制备了导电聚苯胺(PANI)膜,采用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EQCM)技术探讨了苯胺聚合机制及在苯酚溶液中的氧化还原特性.在0.5 mol/L硫酸溶液中结合循环伏安法考察了PANI膜在完全还原态(L)-半氧化态(E)-完全... 通过电沉积方法在镀铂石英晶片上制备了导电聚苯胺(PANI)膜,采用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EQCM)技术探讨了苯胺聚合机制及在苯酚溶液中的氧化还原特性.在0.5 mol/L硫酸溶液中结合循环伏安法考察了PANI膜在完全还原态(L)-半氧化态(E)-完全氧化态(P)之间的电活性和稳定性;在不同浓度的苯酚溶液中结合恒电压阶跃法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考察了PANI薄膜电控分离苯酚的性能.结果表明,苯胺在聚合过程中随着膜厚增加,伴随有离子的掺杂/脱掺杂并导致有规律的质量突变;PANI薄膜在完全还原态-半氧化态之间具有良好的电活性和循环稳定性;薄膜处于半氧化态时溶液中的苯酚置入膜中,处于还原态时膜中的苯酚又可逆地释放到溶液中.通过控制PANI薄膜的电位可以方便地控制苯酚的置入与释放,从而达到分离溶液中苯酚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电聚苯胺 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 苯酚 电控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n_(1-x)Sb_xO_2固溶体电极的形成能与电子结构 被引量:3
8
作者 梁镇海 丁永波 +2 位作者 樊彩梅 郝晓刚 韩培德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58-762,共5页
为研究Sb掺杂对Ti/SnO2电极稳定性与导电性的影响,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平面波赝势方法对金红石型SnO2及不同比例Sb掺杂SnO2体系进行了第一性原理计算,用广义梯度近似方法优化了Sn1-xSbxO2固溶体电极的晶体结构,计算了掺杂前后体系的... 为研究Sb掺杂对Ti/SnO2电极稳定性与导电性的影响,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平面波赝势方法对金红石型SnO2及不同比例Sb掺杂SnO2体系进行了第一性原理计算,用广义梯度近似方法优化了Sn1-xSbxO2固溶体电极的晶体结构,计算了掺杂前后体系的电子结构以及不同掺杂比例时的形成能.结果表明:Sb替代Sn后,晶格常数与晶胞体积均增加,但掺杂形成能随掺杂量变化不大,在掺杂量为0.083时掺杂形成能达到最低值5.08eV,稳定性最好.掺杂Sb后,在费米能级至最低导带处存在Sb5s电子态分布,产生施主能级;同时Sb掺杂后,在导带底形成的可填充电子数也从未掺杂的4增加到了掺杂后的19,导电性明显增强,且在掺杂量为0.063时导电性最强.本文的计算结果为钛基Sn1-xSbxO2氧化物电极的开发与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结构 Sb掺杂SnO2 第一性原理 形成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ASB反应器处理制药废水及其颗粒污泥形成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方治华 柯益华 +2 位作者 郝晓刚 潘永亮 古大田 《中国沼气》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1-5,共5页
本文介绍了UASB反应器在35℃条件下消化处理含Cl^-、SO_4^(2-)离子浓度较高的制药废水研究情况。容积5L的UASB反应器小试表明,当HRT为6~8h,容积有机负荷率可达13kgCOD/m^3·d,COD去除率为80~90%。本文还对UASB反应器内颗粒污泥... 本文介绍了UASB反应器在35℃条件下消化处理含Cl^-、SO_4^(2-)离子浓度较高的制药废水研究情况。容积5L的UASB反应器小试表明,当HRT为6~8h,容积有机负荷率可达13kgCOD/m^3·d,COD去除率为80~90%。本文还对UASB反应器内颗粒污泥的形成条件及其性能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ASB反应器 厌氧消化 颗粒污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性介质中W,Ni和Sn掺杂的Pt-Ru/C电催化氧化甲醇的性能 被引量:2
10
作者 段东红 张忠林 +3 位作者 张涛 刘世斌 郝晓刚 李一兵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618-2625,共8页
直接以Pt,Ru,W,Ni和Sn的金属盐为前驱体,通过溶胶法制备了不同原子比的Pt-Ru-M/C(M=W,Ni,Sn)碳载纳米合金催化剂,用X射线衍射(XRD)和X光电子能谱(XPS)表征催化剂的晶相结构、表面组成及价态形式,采用循环伏安法测试催化剂电催化氧化甲... 直接以Pt,Ru,W,Ni和Sn的金属盐为前驱体,通过溶胶法制备了不同原子比的Pt-Ru-M/C(M=W,Ni,Sn)碳载纳米合金催化剂,用X射线衍射(XRD)和X光电子能谱(XPS)表征催化剂的晶相结构、表面组成及价态形式,采用循环伏安法测试催化剂电催化氧化甲醇活性.结果表明,掺杂Ni和W可明显提高Pt-Ru/C催化活性,掺杂Sn则降低了Pt-Ru/C催化活性.其中Pt5-Ru4-Ni0.7/C的活性最高,在1.0 mol/LNaOH+1.0 mol/L CH3OH溶液中峰电流达835.2 mA/mg,甲醇起始氧化电位比Pt5-Ru5/C低约0.11 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介质 甲醇 电氧化 铂基合金 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电极在光电催化降解水中苯酚的性能 被引量:3
11
作者 樊彩梅 张晓燕 +2 位作者 王韵芳 郝晓刚 孙彦平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88-391,共4页
以乙炔黑、活性炭、石墨粉与适量的Mn(NO3)2为原料,采用热压法制备氧电极,将其应用于光电催化降解水中苯酚的研究。采用BET、X射线衍射(XRD)及扫描电镜分析(SEM)测试技术对氧电极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氧电极的制备条件对电极光电催化性... 以乙炔黑、活性炭、石墨粉与适量的Mn(NO3)2为原料,采用热压法制备氧电极,将其应用于光电催化降解水中苯酚的研究。采用BET、X射线衍射(XRD)及扫描电镜分析(SEM)测试技术对氧电极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氧电极的制备条件对电极光电催化性能的影响,比较了铜片、镍片、氧电极3种不同阴极对苯酚的降解效果,也比较了相同操作条件下吸附、光催化、电催化、光电催化等过程对苯酚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氧电极的比表面积较大,主要晶相为石墨、Mn3O4,电极表面和内部的物料混合及气孔分布比较均匀;电极的较佳制备条件为:石墨、乙炔黑与活性炭的质量比1∶1∶1,烧结温度400℃,电极厚度1.0 mm;在降解水中苯酚的过程中,氧电极与光阳极能产生良好的光电协同效应,提高了水中苯酚的矿化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电极 苯酚 光电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聚合物电解质水电解膜电极的电化学阻抗谱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卫国强 王宇新 +2 位作者 赵晓嫣 郝晓刚 刘世斌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09-114,共6页
测量了不同电解温度、电解电压等操作条件下固体聚合物电解质水电解膜电极的电化学阻抗谱,采用ZSimpWin软件对阻抗谱进行了拟合和分析。结果表明,提高电解温度,可减小电极的电化学反应电阻以及固体聚合物电解质膜的电阻;提高电解电压,... 测量了不同电解温度、电解电压等操作条件下固体聚合物电解质水电解膜电极的电化学阻抗谱,采用ZSimpWin软件对阻抗谱进行了拟合和分析。结果表明,提高电解温度,可减小电极的电化学反应电阻以及固体聚合物电解质膜的电阻;提高电解电压,电极的电化学反应电阻降低,但是电压过高,受气泡效应显著影响,电极反应电阻反而增加,阻抗谱中出现散乱的点;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不同,SPE水电解过程中膜电极的阻抗谱出现"弥散效应",拟合时采用的等效电路也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电解 固体聚合物电解质 膜电极 电化学阻抗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坑院的生与灭——豫西陕县塬上地坑院民居现状调研与思考 被引量:11
13
作者 郑东军 郝晓刚 王国梁 《华中建筑》 2009年第8期196-199,共4页
该文通过对豫西塬上地坑院民居的调研,对其现存状态和建筑、生态、文化等方面价值进行论述,指出地坑院的"生"与"灭"是该类生土建筑保护和发展中面对的现实问题,先保留、保存、保护这类独特的乡土建筑类型是目前最... 该文通过对豫西塬上地坑院民居的调研,对其现存状态和建筑、生态、文化等方面价值进行论述,指出地坑院的"生"与"灭"是该类生土建筑保护和发展中面对的现实问题,先保留、保存、保护这类独特的乡土建筑类型是目前最紧迫的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坑院民居 生土建筑 黄土塬 传统聚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活性铁氰化镍膜电极对稀土钇的电控离子分离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浩 郝晓刚 +4 位作者 王忠德 张忠林 马旭莉 李一兵 刘世斌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82-487,共6页
通过电沉积方法分别在镀铂石英晶片和铂基底上制备了电活性铁氰化镍膜,并考察了膜电极在含钇离子溶液中的电控离子交换性能.在0.1 mol·L-1的硝酸钇溶液中,使用循环伏安法及石英晶体微天平技术测试考察了铁氰化镍膜对钇离子的置入... 通过电沉积方法分别在镀铂石英晶片和铂基底上制备了电活性铁氰化镍膜,并考察了膜电极在含钇离子溶液中的电控离子交换性能.在0.1 mol·L-1的硝酸钇溶液中,使用循环伏安法及石英晶体微天平技术测试考察了铁氰化镍膜对钇离子的置入释放性能及对应的质量变化,同时比较了铁氰化镍膜电极在Y(NO3)3和Sr(NO3)2溶液中的电化学性能.在0.1 mol·L-1[Y(NO3)3+Sr(NO3)2]混合溶液中,通过循环伏安法分析了薄膜对Y3+/Sr2+离子的选择性.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铁氰化镍膜的表面形貌,并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测定了膜在氧化和还原状态下的元素组成.结果表明,铁氰化镍膜在含Y3+溶液中具有良好的离子交换行为,其中氧化过程薄膜质量减少,对应着钇离子的释放;还原过程薄膜质量增加,对应钇离子的置入;在0.0 V或0.9 V调控膜电极的氧化还原状态实现对钇离子的有效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氰化镍薄膜 电控离子交换 钇分离 稀土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金属有机骨架材料HKUST-1为模板制备多孔聚苯胺电极及其超级电容器性能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栾琼 薛春峰 +3 位作者 祝红叶 杨复娟 马旭莉 郝晓刚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3-20,共8页
以涂敷在碳布基体上的金属有机骨架多孔材料HKUST-1为硬模板,使用单极脉冲法沉积聚苯胺制备了具有电活性的多孔复合电极Micro-PANI/CC,同时以空白碳布(Carbon Cloth,CC)为基体制备了聚苯胺电极PANI/CC,并研究、比较了它们的电化学电容... 以涂敷在碳布基体上的金属有机骨架多孔材料HKUST-1为硬模板,使用单极脉冲法沉积聚苯胺制备了具有电活性的多孔复合电极Micro-PANI/CC,同时以空白碳布(Carbon Cloth,CC)为基体制备了聚苯胺电极PANI/CC,并研究、比较了它们的电化学电容器性能.使用XRD、SEM分析了所得电极的结构,结果显示电极Micro-PANI/CC表面具有大量的纳米孔状结构.在0.5 mol·L^(-1)硫酸为电解液的体系中测试了循环伏安、恒电流充放电、阻抗以及稳定性等特性,在扫速为2 mV·s^(-1)时,电极Micro-PANI/CC和PANI/CC的比电容分别为895.6 F·g-1和547.6 F·g^(-1),在其它测试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前者的比电容保持在后者的1.64倍以上,且具有更好的倍率特性、更低的电阻和较好的稳定性等特点,说明这种以HKUST-1为模板形成的多孔聚苯胺更适于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电容器 HKUST-1 多孔 聚苯胺 单极脉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法控制聚吡咯/α-磷酸锆/碳毡电极去除水中低浓度铅离子 被引量:5
16
作者 陈如意 张朋乐 +3 位作者 廖森梁 李馨然 王忠德 郝晓刚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44-352,共9页
采用循环伏安法在水相中制备了电活性聚吡咯/α-磷酸锆(PPy/α-Zr P)有机-无机杂化膜,通过FT-IR、XRD、XPS对电活性PPy/α-Zr P杂化膜进行表征.将制备在碳毡(PTCF)基体上的电活性PPy/α-Zr P膜电极(聚吡咯/α-磷酸锆/碳毡电极,PPy/α-Zr... 采用循环伏安法在水相中制备了电活性聚吡咯/α-磷酸锆(PPy/α-Zr P)有机-无机杂化膜,通过FT-IR、XRD、XPS对电活性PPy/α-Zr P杂化膜进行表征.将制备在碳毡(PTCF)基体上的电活性PPy/α-Zr P膜电极(聚吡咯/α-磷酸锆/碳毡电极,PPy/α-Zr P/PTCF)用于电控离子交换去除废水中的铅离子.通过对PPy/α-Zr P膜电极施加氧化还原电位来调节电活性组分PPy/α-Zr P的氧化还原状态,使废水中的铅离子能够快速置入和释放.在10 mg·L-1的Pb(II)水溶液中,膜电极对铅离子的去除效率为单纯离子交换的1.8倍,膜电极的吸附量为单纯离子交换的2倍,表明该膜电极在电控离子交换条件下对铅离子具有较强的去除效率和更高的吸附容量.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电控离子交换的准二级吸附速率常数k2(0.6142 g·mg-1·h-1)明显高于单纯离子交换(0.2632g·mg-1·h-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控离子交换 聚吡咯/α-磷酸锆/碳毡电极 吸附选择性 铅离子 吸附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阶煤热解及催化解聚动力学 被引量:2
17
作者 吕婧 王俊丽 +5 位作者 张进 李淑英 李金萍 赵强 郝晓刚 赵建国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59-64,共6页
低阶煤热解及催化解聚过程的精确描述是反应器多尺度模拟、反应器设计和放大的基础和关键。因此,基于低阶煤非等温热解试验及催化裂解试验,提出了一种简单、精密度高且易与反应器多尺度模拟耦合的低阶煤解聚模型,并将该模型与反应器模... 低阶煤热解及催化解聚过程的精确描述是反应器多尺度模拟、反应器设计和放大的基础和关键。因此,基于低阶煤非等温热解试验及催化裂解试验,提出了一种简单、精密度高且易与反应器多尺度模拟耦合的低阶煤解聚模型,并将该模型与反应器模拟中采用最多的一步反应动力学模型和分布活化能模型(DAEM)进行对比。最后验证了4种催化剂催化低阶煤的催化裂解试验数据对该模型的适应性。结果表明,提出的新模型能很好地模拟低阶煤热解整个过程,相较一步反应模型和分布活化能模型(DAEM),该模型不仅简单,且模拟精度高很多,可达0.99以上。4种催化剂催化煤样的热解模拟结果表明,本模型能很好模拟催化剂催化解聚过程,证明本模型简单、模拟精度高,且适用范围更广,适用性更高。因此提出的低阶煤解聚模型具有与多尺度反应器模拟相结合的显著优势,丰富了煤热解的动力学体系,也为反应器的模拟与放大提供了更简单、精确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解 热重分析 动力学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胺/铁氰化镍纳米复合颗粒的制备及电控分离Cd的EQCM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宇娇 郑君兰 +4 位作者 郝晓刚 马旭莉 王忠德 张忠林 韩念琛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93-498,共6页
本文采用循环伏安一步共聚法在碳纳米管(CNTs)修饰的铂基底上制备了聚苯胺/铁氰化镍(PANI/NiHCF)纳米复合颗粒.通过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EQCM)技术检测了复合颗粒制备过程的质量改变量,并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和傅立叶变换... 本文采用循环伏安一步共聚法在碳纳米管(CNTs)修饰的铂基底上制备了聚苯胺/铁氰化镍(PANI/NiHCF)纳米复合颗粒.通过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EQCM)技术检测了复合颗粒制备过程的质量改变量,并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了复合颗粒的微观形貌和组成.结合循环伏安法和EDS能谱考察了该复合电极对Cd2+离子的交换性能.结果表明,三维多孔的CNTs不仅可促进复合颗粒的沉积,而且其独特的网络结构和表面特性对形成PANI/NiHCF复合颗粒的立方体构型起至关重要的作用.该复合电极在0.1mol·L-1Cd(NO3)2溶液中显示了良好的电活性,对Cd2+离子有可逆的离子交换性能,通过电控离子交换法可实现废水中Cd2+离子的高效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胺 铁氰化镍 多壁碳纳米管 复合颗粒 电化学共聚 电控离子交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极脉冲一步合成聚苯胺/铁氰化镍杂化膜及其过氧化氢电催化还原活性 被引量:1
19
作者 廖森梁 李修敏 +3 位作者 郝晓刚 王艳红 薛春峰 王永洪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63-570,共8页
采用单极脉冲法在铂基体表面一步合成聚苯胺/铁氰化镍(PANI/NiHCF)有机-无机杂化膜,并分析了杂化膜高电势静电吸引沉积机理.高电压聚合杂化膜避免了Fe(CN)6^3-的还原,并形成单一"不可溶"结构NiHCF.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能谱仪... 采用单极脉冲法在铂基体表面一步合成聚苯胺/铁氰化镍(PANI/NiHCF)有机-无机杂化膜,并分析了杂化膜高电势静电吸引沉积机理.高电压聚合杂化膜避免了Fe(CN)6^3-的还原,并形成单一"不可溶"结构NiHCF.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能谱仪(EDS)和傅立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研究了杂化膜表面形貌及组成,并考察了不同单极脉冲电压制得杂化膜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单极脉冲电压1.0 V制得的PANI/Ni HCF杂化膜有最佳的电活性和良好的稳定性.使用计时电流法考察了杂化膜电极的过氧化氢(H2O2)电催化还原活性,在0.5 mol·L^-1KCl+0.5mol·L^-1HCl电解液中,PANI/NiHCF杂化膜电极过氧化氢催化还原电流与其浓度(4.0×10^-4-1.6×10^-2 mol·L^-1)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性系数R=0.9991,检出限为6.09×10^-5mol·L^-1,灵敏度为1075 m A·(mol·L^-1)-1·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极脉冲 聚苯胺 铁氰化镍 杂化膜 过氧化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NI-SnP复合膜电极在镍镉废水中的电控离子交换性能
20
作者 冯艳婷 肖俊强 +4 位作者 郝晓刚 马旭莉 王忠德 韩念琛 候红串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22-327,共6页
采用滴涂法在铂基底制备了电活性聚苯胺-磷酸锡(PANI-SnP)复合膜电极,考察了该电极在Ni2+、Cd2+溶液的电控离子交换性能.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分析观察复合膜的组成及表面形貌;在0.1 mol.L-1Ni(NO3)2、Cd(NO3)2溶液中,通过循... 采用滴涂法在铂基底制备了电活性聚苯胺-磷酸锡(PANI-SnP)复合膜电极,考察了该电极在Ni2+、Cd2+溶液的电控离子交换性能.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分析观察复合膜的组成及表面形貌;在0.1 mol.L-1Ni(NO3)2、Cd(NO3)2溶液中,通过循环伏安法比较了PANI膜、SnP膜及PANI-SnP复合膜电极的电化学性能,并结合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技术重点考察了PANI-SnP复合膜的离子交换机制;同时,通过循环伏安法调控复合膜电极的氧化还原电位,结合X射线能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别测定了其氧化和还原状态的元素组成.结果表明,PANI-SnP复合膜电极在Ni2+、Cd2+溶液均有良好的氧化还原电活性和可逆离子交换性能,其Cd2+离子选择性优于Ni2+离子,通过电控离子交换可使Cd2+离子从镍镉废水高效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控制离子交换 电活性聚苯胺-磷酸锡 复合膜材料 镉(II)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