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课程思政融入园艺师实训课程的探索与实践
1
作者 郝敬虹 刘超杰 +1 位作者 高月荣 韩莹琰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5期155-158,共4页
在“三全育人”的思政教育建设背景下,将专业知识和高校思政教育相结合,已成为培养高校人才的重要手段。该文通过探讨园艺师实训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性、内容与方法及路径,将思政教育与专业实训课程有机融合,旨在培养出具有扎实专业技能... 在“三全育人”的思政教育建设背景下,将专业知识和高校思政教育相结合,已成为培养高校人才的重要手段。该文通过探讨园艺师实训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性、内容与方法及路径,将思政教育与专业实训课程有机融合,旨在培养出具有扎实专业技能、高尚职业道德和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优秀园艺人才,完成“立德树人”的培养任务,以期为其他高校园艺专业课程思政的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艺师实训 专业实训 课程思政建设 园艺人才 探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菇渣与粉煤灰混配基质对生菜幼苗生长的影响
2
作者 吴宇鹏 秦露露 +5 位作者 曹玲玲 王顺利 郝敬虹 王惠玉 韩莹琰 刘超杰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25年第2期15-20,共6页
【目的】探明菇渣与粉煤灰这两种废弃物资源在农业上的再利用,特别是作为生菜育苗基质的可能性。【方法】以不同体积比的菇渣和粉煤灰混配基质(80∶20,60∶40,50∶50,40∶60,20∶80),以商业育苗基质为对照,测定了容重、通气孔隙度、持... 【目的】探明菇渣与粉煤灰这两种废弃物资源在农业上的再利用,特别是作为生菜育苗基质的可能性。【方法】以不同体积比的菇渣和粉煤灰混配基质(80∶20,60∶40,50∶50,40∶60,20∶80),以商业育苗基质为对照,测定了容重、通气孔隙度、持水孔隙度、大小孔隙比、总孔隙度以及、pH和EC值。研究混配基质的理化性状,以及混配基质对生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随着粉煤灰含量的增加,混配基质的容重显著提高,提高了0.08~0.4 g/cm^(3),通气孔隙度提高0.11%、大小孔隙比提高0.04%,总体呈现上升趋势,总孔隙度降低了12.36%、持水孔隙度降低了12.44%、pH和EC值逐渐减小,氮、磷、钾含量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处理T1发芽率、发芽指数最高,生菜出苗率高于对照,提升32.67%,显著提高了生菜幼苗的鲜重、株高和叶片数等生长指标。【结论】处理T1菇渣∶粉煤灰=80∶20(体积比)混配基质有利于生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是生菜育苗较为理想的基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菜 育苗 粉煤灰 菇渣 混配基质 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蔬菜抗坏血酸合成代谢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3
作者 屈乃聃 曹玲玲 +3 位作者 王惠玉 郝敬虹 韩莹琰 刘超杰 《蔬菜》 2025年第5期17-26,共10页
抗坏血酸(AsA)又名维生素C,是蔬菜重要的营养品质指标,其含量受遗传因素和环境条件的共同调控。本文系统综述了蔬菜中AsA生物合成代谢的主要途径(L-半乳糖途径、D-半乳糖醛酸途径、L-古洛糖途径、肌醇途径和ASA-GSH循环途径)及其关键酶... 抗坏血酸(AsA)又名维生素C,是蔬菜重要的营养品质指标,其含量受遗传因素和环境条件的共同调控。本文系统综述了蔬菜中AsA生物合成代谢的主要途径(L-半乳糖途径、D-半乳糖醛酸途径、L-古洛糖途径、肌醇途径和ASA-GSH循环途径)及其关键酶基因(如GMP、GME、GGP、GalUR、GulLO、MIOX等)的研究进展;重点分析了光照(光质、光强、光周期)、温度、激素等环境因子对AsA合成的调控机制,并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为高抗坏血酸含量蔬菜的分子育种和优质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且为蔬菜营养品质的遗传改良和产业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菜 抗坏血酸 合成途径 循环代谢 基因调控 环境影响 遗传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秋季小型西瓜化肥施用基追比例 被引量:1
4
作者 蔡梦梦 王洪旭 +2 位作者 曲明山 郝敬虹 李婷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57-61,共5页
【目的】为研究北京地区秋季化肥施用方式对小型西瓜生长和品质的影响,筛选出适宜的小型西瓜秋季化肥施用的方式。【方法】设置3种不同的化肥施用处理:以不施用化肥作为对照(CK)、追肥比例55%(T1)、追施比例100%(T2),T1和T2处理化肥施... 【目的】为研究北京地区秋季化肥施用方式对小型西瓜生长和品质的影响,筛选出适宜的小型西瓜秋季化肥施用的方式。【方法】设置3种不同的化肥施用处理:以不施用化肥作为对照(CK)、追肥比例55%(T1)、追施比例100%(T2),T1和T2处理化肥施用总量相同,通过测量小型西瓜植株生长、果实生长以及产量和品质等指标,探究化肥施肥方式对小型西瓜生长和品质的影响。【结果】在化肥施用总量相同的情况下,“基施化肥+追施化肥”对小型西瓜的植株生长具有较好的提升效果,株高、叶面积、茎粗生长均表现较好;“不基施化肥+追施化肥”对小型西瓜的果实品质及产量方面具有较好的提升效果,到果实生长后期,虽然两个处理的用量总量是一致的,但T2处理化肥用量比T1处理要多。【结论】通过合理的化肥施用即“不基施化肥+追施化肥”,有利于提高北京地区秋季小型西瓜品质,适合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型西瓜 基施化肥 追施化肥 生长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sMET1基因沉默对叶用莴苣高温抽薹的形态和表达分析
5
作者 谭青青 田玉凤 +6 位作者 王月英 刘婷婷 韩莹琰 刘超杰 王惠玉 范双喜 郝敬虹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38-43,共6页
【目的】为了探究LsMET1基因在叶用莴苣高温抽薹过程中的功能,培育具有抗抽薹特性的叶用莴苣新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易抽薹叶用莴苣品种‘GB-30’为材料,克隆了LsMET1基因,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其序列特征,并通过病毒诱导... 【目的】为了探究LsMET1基因在叶用莴苣高温抽薹过程中的功能,培育具有抗抽薹特性的叶用莴苣新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易抽薹叶用莴苣品种‘GB-30’为材料,克隆了LsMET1基因,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其序列特征,并通过病毒诱导基因沉默、荧光定量PCR等技术研究该基因在抽薹过程中的功能。【结果】LsMET1基因编码区序列(CDS)长度为993 bp,编码的蛋白质由330个氨基酸残基构成,相对分子量约为37 kDa,理论等电点(pI)为7.57;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在高温诱导的环境条件下,LsMET1表达显著下降。与野生型植株相比,LsMET1基因沉默植株的茎长明显缩短。【结论】LsMET1基因与叶用莴苣高温抽薹密切相关,可能促进叶用莴苣抽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用莴苣 LsMET1 抽薹 瞬时沉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乙酰化酶LsHDAC8基因在叶用莴苣抽薹中的作用
6
作者 李隆莲 李超 +5 位作者 刘婷婷 韩莹琰 刘超杰 王慧玉 范双喜 郝敬虹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44-51,共8页
【目的】探明LsHDAC8参与叶用莴苣高温诱导抽薹过程中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方法】以‘GB-30’为试验材料,克隆LsHDAC8基因,基于其核苷酸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病毒诱导基因沉默技术沉默LsHDAC8基因,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 【目的】探明LsHDAC8参与叶用莴苣高温诱导抽薹过程中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方法】以‘GB-30’为试验材料,克隆LsHDAC8基因,基于其核苷酸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病毒诱导基因沉默技术沉默LsHDAC8基因,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对沉默植株进行基因相对表达量分析。【结果】叶用莴苣LsHDAC8基因的CDS全长序列为1125 bp,共编码374个氨基酸,该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0.72 kD,理论等电点为5.55,不稳定系数为28.49,脂肪族系数为85.24,属于典型的稳定性蛋白;总平均疏水性为-0.16,是亲水性蛋白;该蛋白含有3种二级结构,α螺旋(39.57%)、延伸链(16.31%)和无规则卷曲(44.12%);高温处理前8 d,LsHDAC8在花芽中的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随着高温处理时间延长,LsHDAC8反而高于对照;LsHDAC8瞬时沉默植株的茎长明显大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表明沉默LsHDAC8基因显著加速了叶用莴苣的抽薹。【结论】LsHDAC8基因在叶用莴苣开花抽薹过程中可能起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用莴苣 LsHDAC8基因 基因克隆 抽薹 VIG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sABF4基因在叶用莴苣抽薹中的作用分析
7
作者 朱俊萱 邹小丽 +4 位作者 朱嘉齐 王惠玉 刘超杰 韩莹琰 郝敬虹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49-55,共7页
【目的】探明LsABF4基因在叶用莴苣高温诱导抽薹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为将来培育抗抽薹叶用莴苣品种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以易抽薹叶用莴苣品种‘GB-30’为材料,采用同源克隆的方法克隆出LsABF4基因,运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和网站在线对基因... 【目的】探明LsABF4基因在叶用莴苣高温诱导抽薹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为将来培育抗抽薹叶用莴苣品种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以易抽薹叶用莴苣品种‘GB-30’为材料,采用同源克隆的方法克隆出LsABF4基因,运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和网站在线对基因进行比对、分析和预测编码的氨基酸序列构成、蛋白质结构等,通过病毒诱导基因沉默技术分析LsABF4基因在叶用莴苣抽薹中的作用。【结果】LsABF4基因的CDS序列全长为978 bp,共编码325个氨基酸,蛋白相对分子量为35885.21 Da,理论等电点值为9.47,不稳定指数为48.96,该蛋白为不稳定蛋白,蛋白平均疏水指数为-0.939,是亲水蛋白;该转录因子含有bZIP_plant_BZIP46保守结构域,并且其高级结构主要由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两种结构组成;对基因LsABF4瞬时沉默后,分析茎长测量数据发现,沉默组植株茎长明显高于对照组和空载组。通过石蜡切片技术对茎尖花芽分化的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呈现出对照组和空载组的植株茎尖生长点呈锥形,花芽尚未分化,而沉默组植株茎尖生长点呈扁平状,已进入花芽分化期。表明通过病毒诱导技术对LsABF4沉默可以促进叶用莴苣抽薹。【结论】LsABF4基因是典型的ABF转录因子,具有ABF蛋白家族的功能,对叶用莴苣抽薹过程起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用莴苣 LsABF4 抽薹 瞬时沉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sABF5基因在叶用莴苣抽薹中的作用分析
8
作者 邹小丽 蔡梦梦 +6 位作者 杨浠艺 朱嘉齐 任政 韩莹琰 刘超杰 王惠玉 郝敬虹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42-48,共7页
【目的】为进一步探明LsABF5参与叶用莴苣高温诱导抽薹过程中的分子机制。【方法】以易抽薹叶用莴苣品种‘GB-30’为材料,采用同源克隆的方法克隆出LsABF5基因,运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其cDNA序列进行分析,并通过病毒诱导基因沉默技术分析L... 【目的】为进一步探明LsABF5参与叶用莴苣高温诱导抽薹过程中的分子机制。【方法】以易抽薹叶用莴苣品种‘GB-30’为材料,采用同源克隆的方法克隆出LsABF5基因,运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其cDNA序列进行分析,并通过病毒诱导基因沉默技术分析LsABF5基因在叶用莴苣抽薹中的作用。【结果】LsABF5基因的全长CDS序列为1035 bp,共编码着344个氨基酸,理论等电点值为7.59,蛋白相对分子量为38.8 kDa;该转录因子含有bZIP保守结构域,并且其高级结构大多由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组成;通过与其他植物的ABF家族成员进行同源比对和进化分析,叶用莴苣LsABF5与刺苞菜蓟亲缘关系最接近;瞬时沉默LsABF5后,在茎长测量观察中发现,沉默LsABF5后的植株茎长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对其茎尖花芽分化情况观察分析,发现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植株茎尖生长点呈锥形,花芽尚未分化,沉默组植株茎尖生长点呈扁平状,已进入花芽分化期。病毒诱导LsABF5沉默可以促进叶用莴苣抽薹。【结论】LsABF5基因是典型的ABF转录因子,具有ABF蛋白家族的功能,在叶用莴苣抽薹中起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用莴苣 LsABF5 抽薹 瞬时沉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瞬时沉默LsABF2对叶用莴苣抽薹和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9
作者 王佳璇 邹小丽 +5 位作者 王月英 刘婷婷 韩莹琰 刘超杰 王慧玉 郝敬虹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32-37,共6页
【目的】为进一步探明LsABF2参与叶用莴苣抽薹过程中的分子机制,进一步了解ABA通路对叶用莴苣抽薹的影响,为未来抗抽薹叶用莴苣的育种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使用易抽薹叶用莴苣品种‘GB-30’为试验材料,利用VIGS技术和qRT-PCR技术分析... 【目的】为进一步探明LsABF2参与叶用莴苣抽薹过程中的分子机制,进一步了解ABA通路对叶用莴苣抽薹的影响,为未来抗抽薹叶用莴苣的育种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使用易抽薹叶用莴苣品种‘GB-30’为试验材料,利用VIGS技术和qRT-PCR技术分析了LsABF2基因在叶用莴苣抽薹中的作用,以及LsABF2与LsARF3、LsARF3L之间的联系。【结果】瞬时沉默LsABF2后,对植株进行株高和茎长的观察测量,经过3次技术重复、3次生物重复,发现沉默LsABF2基因24 d后的植株茎长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具有显著性差异。制作植物茎尖的石蜡切片观察茎尖生长点形态,结果显示空白和阴性对照组植株尚未进入进入生殖生长时期,茎尖生长点位置呈现凸起状态;而试验组植株中茎尖生长点呈扁平状,表明已经开始花芽分化,进入生殖生长时期。因此,使用VIGS技术瞬时沉默LsABF2基因促进了叶用莴苣抽薹。通过荧光定量PCR技术表明LsABF2与LsARF3、LsARF3L有相互作用,LsABF2沉默后二者的表达量升高。【结论】LsABF2基因与叶用莴苣先期抽薹相关,在叶用莴苣抽薹中起抑制作用。并且验证了在叶用莴苣中生长素调节因子LsARF3、LsARF3L与脱落酸调节因子LsABF2之间有相互作用,共同调节叶用莴苣的抽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用莴苣 LsABF2 抽薹 瞬时沉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夜间低温对薄皮甜瓜糖运转途径上各器官糖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郝敬虹 李天来 +2 位作者 孙丽萍 赵博 孟思达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5-92,共8页
以薄皮甜瓜(Cucumis melo L.)品种‘玉美人’为试材,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薄皮甜瓜糖运转途径上各器官不同种类糖的含量,以分析夜间低温对薄皮甜瓜糖运转途径上各器官糖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甜瓜从"源"到"库"糖... 以薄皮甜瓜(Cucumis melo L.)品种‘玉美人’为试材,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薄皮甜瓜糖运转途径上各器官不同种类糖的含量,以分析夜间低温对薄皮甜瓜糖运转途径上各器官糖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甜瓜从"源"到"库"糖运转途径上各器官糖含量差异很大。叶片中葡萄糖含量最高,其次是果糖,而肌醇半乳糖苷、棉籽糖和水苏糖含量很低;子蔓和果柄维管束中积累了大量的蔗糖、果糖、葡萄糖、棉籽糖和水苏糖,及少量的肌醇半乳糖苷;果实则以果糖、葡萄糖为主,而肌醇半乳糖苷、棉籽糖和水苏糖含量很低。夜间9℃低温处理后,叶片、子蔓和果柄维管束糖的积累明显高于相应对照,而果实中糖含量明显低于对照;夜间12℃低温处理后糖运转途径上各器官糖含量无明显变化。研究表明,夜间9℃低温使薄皮甜瓜叶片中糖大量积累,并限制了糖的运输,严重影响果实糖分积累,而夜间12℃低温并未对其产生明显的影响;果柄维管束中可能存在运转糖的分解,且夜间9℃低温可能会对其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皮甜瓜 夜间低温 糖运转 水苏糖 维管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皮甜瓜花芽分化的形态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郝敬虹 齐红岩 阎妮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02-604,共3页
以薄皮甜瓜(Cucumis melo L.)"玉美人"为试材,采用石蜡切片方法对薄皮甜瓜最初花芽分化过程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表明:子叶展开期在第1真叶叶腋处出现花原基,依次分化出花萼原基、花冠裂片原基、雄蕊原基和雌蕊原基。花芽分... 以薄皮甜瓜(Cucumis melo L.)"玉美人"为试材,采用石蜡切片方法对薄皮甜瓜最初花芽分化过程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表明:子叶展开期在第1真叶叶腋处出现花原基,依次分化出花萼原基、花冠裂片原基、雄蕊原基和雌蕊原基。花芽分化进程较快,整个发育期约30d。同一节位叶腋处可形成一个或多个花原基,但同一节位叶腋处的花原基并不是同时分化的,第1个花原基分化完成后,第2个和第3个花原基才依次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皮甜瓜 石蜡切片 花芽分化 形态学 花原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品种紫叶生菜花青素含量及其抗氧化性分析 被引量:17
12
作者 郝敬虹 赵猛 +4 位作者 刘慧 苏贺楠 刘超杰 韩莹琰 范双喜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25-28,共4页
为了探讨紫叶生菜花青素的积累特点及其氧化还原能力,以国内外10种紫叶生菜为试材,测定不同紫叶生菜品种的花青素含量和DPPH·的清除率、总抗氧化能力、总还原能力。结果表明:大部分紫叶生菜品种叶片颜色越深花青素含量越高,花青素... 为了探讨紫叶生菜花青素的积累特点及其氧化还原能力,以国内外10种紫叶生菜为试材,测定不同紫叶生菜品种的花青素含量和DPPH·的清除率、总抗氧化能力、总还原能力。结果表明:大部分紫叶生菜品种叶片颜色越深花青素含量越高,花青素含量最高的品种是S55,总抗氧化能力最高的品种是S44,总还原能力最高的品种是S55;总体来说花青素含量较高的紫叶生菜品种抗氧化还原能力较强。综合评价表明,品种S55表现出较强的DPPH·清除能力、总抗氧化能力和总还原能力,有较好的抗氧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叶生菜 花青素 积累特点 总抗氧化能力 还原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叶用莴苣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差异性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郝敬虹 景睿 +4 位作者 苏贺楠 刘慧 韩莹琰 刘超杰 范双喜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30-32,共3页
以国内外165种叶用莴苣(包括结球、半结球、散叶莴苣类型)为试材,通过测定类胡萝卜素含量,探索不同类型间叶用莴苣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差异,以及同一类型不同品种间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叶用莴苣间类胡萝卜素含量存在明显的差异,同一... 以国内外165种叶用莴苣(包括结球、半结球、散叶莴苣类型)为试材,通过测定类胡萝卜素含量,探索不同类型间叶用莴苣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差异,以及同一类型不同品种间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叶用莴苣间类胡萝卜素含量存在明显的差异,同一类型中不同品种间又存在一定的差异。综合比较可知散叶莴苣的类胡萝卜素含量较高,结球莴苣类胡萝卜素含量最少。其中G-J110,G-J97,G-J64,G-J27,P-B6,G-S60,G-S73,PS16,P-S23,G-S20,G-S31,P-S22品种中含有较高的类胡萝卜素,含量为45mg/L以上;而P-S19,G-J58,GJ96,G-J56等品种中类胡萝卜素含量较低,都在1mg/L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用莴苣 类胡萝卜素 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园艺专业实践改革探索--基于都市景观盆景蔬菜的种植实践 被引量:4
14
作者 郝敬虹 李云峰 +3 位作者 赵文超 刘超杰 杨瑞 王绍辉 《农业与技术》 2020年第23期128-131,共4页
盆景蔬菜已经成为一种家庭时尚、园区风景,逐渐走入都市。为了探索园艺专业日渐趋向实践的教学模式,使园艺课程更有创新力,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本文浅析了都市景观盆景蔬菜发展的意义、适宜种植都市盆景景观的蔬菜种类、盆景蔬菜的科... 盆景蔬菜已经成为一种家庭时尚、园区风景,逐渐走入都市。为了探索园艺专业日渐趋向实践的教学模式,使园艺课程更有创新力,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本文浅析了都市景观盆景蔬菜发展的意义、适宜种植都市盆景景观的蔬菜种类、盆景蔬菜的科学种植环境以及容器、盆景蔬菜的农业园区造景,以期为园艺专业实践课程的探索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艺 专业实践课 盆景蔬菜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蔬菜残株沼气发酵液对薄皮甜瓜幼苗生长的影响
15
作者 郝敬虹 杨瑞 +8 位作者 赵珈锐 王璐 王嘉兴 刘竹慧 李维根 潘高扬 盛鹏飞 王建立 王绍辉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15-19,共5页
【目的】分析不同浓度沼气发酵液两种喷施方式对甜瓜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以薄皮甜瓜(Cucumis melo)"京蜜11号"为试材、蔬菜残株为材料制作沼气发酵液,进行喷施和浇灌两种施用方式后,利用测量法观察株高、茎粗、地上... 【目的】分析不同浓度沼气发酵液两种喷施方式对甜瓜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以薄皮甜瓜(Cucumis melo)"京蜜11号"为试材、蔬菜残株为材料制作沼气发酵液,进行喷施和浇灌两种施用方式后,利用测量法观察株高、茎粗、地上部干重和地下部干重的变化。【结果】喷施沼气发酵液可以提高甜瓜幼苗株高和茎粗,促进真叶生长,增加地上部和地下部的干重,以300倍液沼气发酵液表现最明显,株高、茎粗、地上部和地下部的干重比对照分别增加31%、38%、57%,54%;浇灌不同浓度的沼气发酵液,株高、茎粗、地上部和地下部的干重比对照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结论】整体来看,喷施和浇灌沼气发酵液都能促进甜瓜幼苗生长,且喷施效果优于浇灌且以300倍液沼气发酵液为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皮甜瓜 生长发育 沼气发酵液 喷施 浇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水杨酸对黄瓜幼苗叶片PSⅡ活性和光能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20
16
作者 王晓黎 郝敬虹 +3 位作者 董春娟 张志刚 崔世茂 尚庆茂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644-1650,共7页
以黄瓜品种‘中农203号’幼苗为试材,采用水培法研究了根际施用0.05、0.10和0.50 mmol/L水杨酸对黄瓜幼苗叶片PSⅡ活性和光能分配的影响,以探讨水杨酸对光合作用的调节机制。结果显示:黄瓜幼苗叶片净光合速率(Pn)、荧光参数和光能分配... 以黄瓜品种‘中农203号’幼苗为试材,采用水培法研究了根际施用0.05、0.10和0.50 mmol/L水杨酸对黄瓜幼苗叶片PSⅡ活性和光能分配的影响,以探讨水杨酸对光合作用的调节机制。结果显示:黄瓜幼苗叶片净光合速率(Pn)、荧光参数和光能分配对水杨酸的响应存在明显的浓度依赖性。0.05和0.10 mmol/L水杨酸处理提高了叶片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PSⅡ潜在活性(Fv/F0)、电子传递速率(ETR)、光化学猝灭系数(qP),降低了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使PSⅡ吸收光能中分配于光化学反应的能量增加,进而提高了Pn,并以0.10 mmol/L水杨酸施用效果最明显,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而0.50 mmol/L水杨酸处理降低了ΦPSⅡ、Fv/Fm等,使光能分配于热耗散和荧光耗散的比例升高,导致Pn下降。研究表明,水杨酸对黄瓜叶片光合的正负调节作用与浓度依存下的PSⅡ活性和光能分配改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杨酸 黄瓜 荧光参数 PSⅡ活性 光能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杨酸对黄瓜子叶表皮气孔开度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14
17
作者 王晓黎 崔世茂 +2 位作者 张志刚 郝敬虹 尚庆茂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05-314,共10页
以黄瓜品种中农203(Cucumis sativus L.cv.Zhongnong 203)幼苗为试材,采用SA溶液根部施用和子叶表皮浸泡两种方式,显微观测了不同外源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溶液处理对其子叶表皮气孔开度的影响,以探讨SA与气孔运动的关系.结果表明... 以黄瓜品种中农203(Cucumis sativus L.cv.Zhongnong 203)幼苗为试材,采用SA溶液根部施用和子叶表皮浸泡两种方式,显微观测了不同外源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溶液处理对其子叶表皮气孔开度的影响,以探讨SA与气孔运动的关系.结果表明:SA子叶表皮浸泡或根部施用后,气孔运动的趋势是随着SA浓度增加而孔径逐渐变小,且SA磷酸缓冲液的作用效果与SA水溶液相似.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气孔开度逐渐变小,且气孔开度与SA处理时间达极显著(r=-0.962**)或显著(r=-0.914*)负相关.溶液低pH值,增强了SA对气孔开度的抑制作用,且SA浓度越高作用越明显;0.1 mmol/L SA处理后,pH为8、7、6溶液的气孔开度抑制率分别为90.2%、93.8%和96.3%,即SA溶液对气孔开度的抑制率随着溶液pH降低而升高.可见,外源SA能够促进气孔关闭,其作用随着SA浓度升高、处理时间延长和溶液pH值降低而增强,相对于磷酸缓冲液,以蒸馏水作为溶剂的SA溶液促进气孔关闭的作用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杨酸 黄瓜 子叶 表皮 气孔 开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皮甜瓜花芽分化期叶片矿质元素含量和C/N的分析 被引量:14
18
作者 齐红岩 郝敬虹 王昊翔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30-533,共4页
为进一步研究薄皮甜瓜花芽分化的生理基础,以薄皮甜瓜(Cucumis melo L.)玉美人为试材,测定花芽分化期间叶片中N,P,K,Ca,Cu,Zn共6种矿质元素含量,并分析叶片中C/N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薄皮甜瓜花芽生理分化期叶片中全N量比较高,达4.0... 为进一步研究薄皮甜瓜花芽分化的生理基础,以薄皮甜瓜(Cucumis melo L.)玉美人为试材,测定花芽分化期间叶片中N,P,K,Ca,Cu,Zn共6种矿质元素含量,并分析叶片中C/N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薄皮甜瓜花芽生理分化期叶片中全N量比较高,达4.01%,然后呈降低的趋势。在花萼原基分化前叶片中P的含量大幅度下降,之后基本保持不变,约为7.31mg·g-1。生理分化期叶片中K的含量较高,随后快速下降,尤其花冠裂片原基分化期下降明显。从花萼原基分化期到雄蕊原基分化期,叶片中Ca含量无明显变化,约为1.20mg·g-1。花芽分化过程中,Cu含量先急剧下降又稍有升高,Zn含量先降低,后升高至0.163mg·g-1再降低,至雌蕊原基分化期大幅度下降。薄皮甜瓜叶片中C/N呈上升的趋势,直到雌蕊原基分化时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皮甜瓜 花芽分化 叶片 矿质元素 C/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用莴苣热激蛋白LsHsp70-3701基因的克隆及高温胁迫下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赵真真 韩莹琰 +4 位作者 范双喜 刘超杰 郝敬虹 李婷 李雅博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83-1090,共8页
为探讨热激蛋白Hsp70基因在高温胁迫下的响应机制及其分子机理,分析Hsp70基因与叶用莴苣耐热性的关系,本研究通过同源克隆及RACE技术,克隆了叶用莴苣热激蛋白Ls Hsp70-3701基因的c DNA全长序列,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分析该基因... 为探讨热激蛋白Hsp70基因在高温胁迫下的响应机制及其分子机理,分析Hsp70基因与叶用莴苣耐热性的关系,本研究通过同源克隆及RACE技术,克隆了叶用莴苣热激蛋白Ls Hsp70-3701基因的c DNA全长序列,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分析该基因在叶用莴苣热敏品种P-S11和耐热品种G-S59中高温胁迫下的表达差异。该基因c DNA全长为2 191 bp,开放阅读框为1 950 bp,编码649个氨基酸,具有Hsp70家族特有的标签序列,与拟南芥、番茄、小麦等物种的Hsp70同源性达到90%以上。qRT-PCR分析显示,高温胁迫下该基因在2个品种中的表达均上调,在耐热品种中总体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热敏品种,且在42℃高温下热敏品种P-S11中基因表达随着胁迫时间的增加受到抑制,而耐热品种G-S59中则能长时间保持较高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Ls Hsp70-3701基因可能与叶用莴苣耐热性相关。本研究为有效解决叶用莴苣高温抽薹问题提供了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用莴苣 HSP70 基因克隆 高温胁迫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期低夜温处理对番茄光合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丽娟 李天来 +1 位作者 郝敬虹 陈伟芝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6-50,共5页
为探讨短期低夜温胁迫对番茄光合作用影响的机理,以15℃夜温为对照,研究了6℃夜间低温处理7 d对番茄净光合速率、气孔开口面积和羧化效率日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6℃低夜温处理7 d后,番茄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开口面积和叶片羧化效率全... 为探讨短期低夜温胁迫对番茄光合作用影响的机理,以15℃夜温为对照,研究了6℃夜间低温处理7 d对番茄净光合速率、气孔开口面积和羧化效率日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6℃低夜温处理7 d后,番茄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开口面积和叶片羧化效率全天皆低于对照;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下降,气孔限制值(Ls)增大;气孔张开率上午提高,下午则显著降低;叶面积明显减小,叶片变厚,气孔器密度加大,而单叶气孔器数差异不显著,平均单叶气孔器变小。因此,低夜温处理后番茄光合作用降低的原因既有气孔限制因素,又有羧化限制因素;而且导致气孔限制的主要原因是气孔开口面积减小和午后气孔张开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Lycopersicones culentum Mill.) 低夜温 光合作用 羧化效率 气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