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风味科学的研究内涵与前沿挑战
1
作者 谢剑平 毛健 +12 位作者 张启东 郭露露 郝志林 刘畅 张辰 崔琨 王景蓉 刘兴余 柴国璧 范武 史清照 孙世豪 张文娟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6,共16页
风味是食品感知的主要内容,也是人类感官效应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们的情感、认知以及行为取向等具有深远影响。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促进了对风味所属的化学感官效应的科学化认知,风味科学在理论与应用层面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然而... 风味是食品感知的主要内容,也是人类感官效应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们的情感、认知以及行为取向等具有深远影响。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促进了对风味所属的化学感官效应的科学化认知,风味科学在理论与应用层面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然而,由于风味效应感知与调控的复杂性以及相关研究涉及多领域、多学科的交叉融合,目前人们对于风味科学内涵的认识尚不十分清晰。从嗅觉、味觉和化学物理觉3个基本维度出发,通过系统梳理和总结近年来风味科学研究领域取得的成果与进展,融合化学、生物学、医药学、工程学等多学科的研究前沿与热点,阐述了风味科学研究内涵的5个方面:风味特征解码与重构、风味受体识别与功能、风味神经效应与感知、风味物质功效与健康、风味设计评价与调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风味科学研究面临的前沿与挑战。风味科学的发展不但对于基础科学研究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而且对于提高风味相关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研究旨在以此加强人们对风味科学的理解和重视,为风味科学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味科学 嗅觉 味觉 化学物理觉 研究内涵 前沿挑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预处理对鸡胸肉和鸡骨泥滋味物质的影响 被引量:11
2
作者 郝志林 梁莉 +1 位作者 刘贺 张玉玉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7-115,共9页
为探究酶解前热预处理温度对鸡胸肉、鸡骨泥中滋味物质的影响,对不同温度处理后的鸡胸肉、鸡骨泥样品进行感官评价,测定样品中游离氨基酸和呈味核苷酸含量,并计算各样品的味精当量值。结果表明:在热预处理温度为60℃的条件下加热30 min... 为探究酶解前热预处理温度对鸡胸肉、鸡骨泥中滋味物质的影响,对不同温度处理后的鸡胸肉、鸡骨泥样品进行感官评价,测定样品中游离氨基酸和呈味核苷酸含量,并计算各样品的味精当量值。结果表明:在热预处理温度为60℃的条件下加热30 min,经酶解、制粉后得到的鸡胸肉、鸡骨泥样品感官评价结果较优,滋味特性较好,且与未经热预处理制得的样品相比,热预处理可以改善鸡胸肉、鸡骨泥样品的整体滋味。随着热预处理温度的升高,鸡胸肉、鸡骨泥样品中游离氨基酸的含量下降,其中苦味氨基酸总量下降幅度最大(亮氨酸含量下降最多),其次是甜味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60℃热预热处理再酶解后,鸡胸肉样品中5′-CMP、5′-GMP和5′-IMP的含量高于未经热预处理后并酶解制得的鸡胸肉样品,鸡骨泥样品中5′-IMP和5′-AMP含量高于未经热预处理后并酶解制得的鸡骨泥样品;且鸡骨泥样品中鲜味氨基酸含量高于鸡胸肉样品,鸡骨泥样品的味精当量值(0.96 g MSG/100 g)高于鸡胸肉样品(0.52 g MSG/100 g)。研究结果旨在为酶解前热预处理温度对鸡胸肉、鸡骨泥滋味物质的影响提供数据基础,从而为鸡肉风味调味品工业化生产中酶解前工艺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预处理 鸡胸肉 鸡骨泥 游离氨基酸 滋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服务视角下干部人事档案管理路径简析
3
作者 郝志林 《兰台内外》 2023年第32期55-57,共3页
人事档案涉及多方面的内容,是能够规范干部行为,加强干部管理的重要依据。为提升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的实际效果,文章以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简单介绍了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现状,着重基于公共服务的视角,提出树立理念、加强法... 人事档案涉及多方面的内容,是能够规范干部行为,加强干部管理的重要依据。为提升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的实际效果,文章以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简单介绍了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现状,着重基于公共服务的视角,提出树立理念、加强法制建设、信息建设和优化管理模式四种基本措施,旨在为提升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的工作水平提供借鉴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服务 档案管理 档案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