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荒野与园林——“生态园林主义”建构的思考 被引量:21
1
作者 陈望衡 郝娉婷 齐君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50-53,共4页
由于历史原因,荒野是不受人们重视的,而在当今的生态文明时代则需要重估荒野的价值。荒野是地球上生态平衡最为重要的支撑力量,同时也是人类文明之源。在当代园林化事业中要充分保护城乡中的荒野,将其纳入生态园林范畴,构建新的和谐观,... 由于历史原因,荒野是不受人们重视的,而在当今的生态文明时代则需要重估荒野的价值。荒野是地球上生态平衡最为重要的支撑力量,同时也是人类文明之源。在当代园林化事业中要充分保护城乡中的荒野,将其纳入生态园林范畴,构建新的和谐观,让城乡中的荒野与园林各守边界。景观都市主义过于强调景观的人工性、文化性,容易导致文明对荒野的侵占。生态园林主义所强调的生态与文明共生、园林与荒野并存的理念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荒野 生态园林主义 守界和谐 景观都市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代城市及园林植物的传承与演变 被引量:4
2
作者 齐君 郝娉婷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12-116,共5页
宋代城市及园林植物运用的变化反映了两宋科技及文化发展的社会特征。通过对古代文献特别是宋代的植物学专著进行研究,从中发掘城市及园林植物的历史价值顺位的一些变化特征。发现观花植物的普遍兴盛及植物象征意义的理性深化是宋代植... 宋代城市及园林植物运用的变化反映了两宋科技及文化发展的社会特征。通过对古代文献特别是宋代的植物学专著进行研究,从中发掘城市及园林植物的历史价值顺位的一些变化特征。发现观花植物的普遍兴盛及植物象征意义的理性深化是宋代植物景观变化的2个趋势。造成这种演变的主要原因分别为两宋科技与经济的成熟、文化与审美的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植物 价值地位 科技 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顺天 富民 乐居——《管子》的环境美学思想 被引量:1
3
作者 陈望衡 郝娉婷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12,共8页
《管子》的环境美学思想主要体现为两个和谐:一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在人与天地(自然)关系的处理上,《管子》一方面提出人与自然相分,自然是客观的,人必须尊重它,依顺它,而不能违背它;另一方面,它又强调人与自然相合,人要善于用好自然规律... 《管子》的环境美学思想主要体现为两个和谐:一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在人与天地(自然)关系的处理上,《管子》一方面提出人与自然相分,自然是客观的,人必须尊重它,依顺它,而不能违背它;另一方面,它又强调人与自然相合,人要善于用好自然规律,让自然为人类提供财富。二是人与人的和谐,它提出"人与人相保""家与家相爱""居处相乐"的重要思想。《管子》关于环境的认识建立在农业文明的基础上,更多地从农业生产的角度谈环境。《管子》同时也很重视环境与富民强国的关系,将善待环境看作是富民强国之道。《管子》的环境美学思想,体现出鲜明的农业文明色彩与家国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子》 环境美学 和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