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球价值链嵌入与畅通国内大循环
1
作者 郝夏珍 宋跃刚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7-91,共15页
基于2000—2018年世界投入产出表,构建衡量中国参与国内、国际循环强度指标,考察全球价值链嵌入对国内大循环的影响效果与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全球价值链嵌入有助于推动国内大循环形成,并且这种推动作用存在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影... 基于2000—2018年世界投入产出表,构建衡量中国参与国内、国际循环强度指标,考察全球价值链嵌入对国内大循环的影响效果与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全球价值链嵌入有助于推动国内大循环形成,并且这种推动作用存在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影响。区分前后向嵌入模式发现,以前向参与度为表征的前向嵌入模式有利于国内大循环的形成,而以后向参与度为表征的后向嵌入模式不利于国内大循环的形成。深入分析全球价值链作用渠道发现,在消费能力提升效应、产出规模效应以及生产率提升效应三种作用机制下,全球价值链不同嵌入模式对国内大循环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因此,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有助于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嵌入 国内大循环 前向参与度 后向参与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对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门槛和空间溢出效应研究 被引量:41
2
作者 宋跃刚 郝夏珍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8-58,共11页
在分析数字经济对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作用、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影响以及空间效应的基础上,运用2011-2019年黄河流域57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构建衡量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及数字经济的指标体系,并运用固定效应模型、面板门槛模型... 在分析数字经济对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作用、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影响以及空间效应的基础上,运用2011-2019年黄河流域57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构建衡量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及数字经济的指标体系,并运用固定效应模型、面板门槛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数字经济对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能显著提高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并且这种推动作用存在“边际效应”非线性递增的趋势.空间计量实证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可以显著提高本地区经济发展质量,但邻近地区数字经济发展会对本地区高质量发展产生负向影响.拓展了数字经济对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影响的研究,对推动黄河流域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数字经济 经济高质量发展 门槛效应 空间溢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技术创新与企业排污强度 被引量:6
3
作者 宋跃刚 郝夏珍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91-201,共11页
贸易与环境是新发展格局下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议题。降低企业污染排放强度是保证经济可持续发展并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手段,同时企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作为技术创新的重要来源是环境效应改善的关键动力。该研究在阐明全球价值链分工... 贸易与环境是新发展格局下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议题。降低企业污染排放强度是保证经济可持续发展并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手段,同时企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作为技术创新的重要来源是环境效应改善的关键动力。该研究在阐明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通过技术创新影响企业排污强度作用机制的基础上,利用2000—2014年企业污染排放数据库、海关进出口数据库、企业专利数据库与工业企业数据库的匹配数据,实证检验了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对中国制造业企业排污强度的影响,并使用2010—2019年上市公司和制造业分行业数据进一步验证核心结论的稳健性。研究结果表明:①企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总体上表现出正向环境效应,即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可以降低企业单位产值的污染排放量,这一核心结论在经过更换衡量指标、更换样本数据以及内生性讨论等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②作用机制分析结果表明,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通过产出效应与技术创新效应降低企业排污强度;③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企业所有制类型、技术水平以及区域特征下,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对外资企业、高技术水平企业以及东部地区企业排污强度的降低作用更为明显;④与传统新古典框架探讨环境问题关注的行业间结构效应不同,该研究从行业层面分解排污强度指标,对企业间资源再配置引发的行业内结构效应进行考察,发现资源再配置效应对行业排污强度降低的贡献度为55.39%,且其是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降低排污强度的重要渠道。为此,该研究从实施更加主动的开放战略、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以及鼓励不同类型企业协调发展等方面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为推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经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 排污强度 技术创新 资源再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