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丙沙星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性质鉴定 被引量:1
1
作者 顾黎 孔蕴 +3 位作者 刘围 郜海涛 郗日沫 王鹏 《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2-76,共5页
为了制备抗环丙沙星单克隆抗体,首先采用碳二亚胺法合成了环丙沙星与载体蛋白偶联的免疫抗原和包被抗原,免疫BALB/c小鼠,取效价最高的小鼠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SP2/0融合,HAT培养基筛选,有限稀释法克隆化,获得1株稳定分泌抗环丙沙星单克... 为了制备抗环丙沙星单克隆抗体,首先采用碳二亚胺法合成了环丙沙星与载体蛋白偶联的免疫抗原和包被抗原,免疫BALB/c小鼠,取效价最高的小鼠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SP2/0融合,HAT培养基筛选,有限稀释法克隆化,获得1株稳定分泌抗环丙沙星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检测结果显示,杂交瘤细胞染色体数目平均102条,培养上清的效价为1∶1.28×103,单抗腹水效价达1∶1.024×106,IC50为68.31 ng/mL,属于IgM型,轻链kappa,CI-ELISA法显示单抗对环丙沙星有高度的选择性,提示获得的单抗可望用于环丙沙星残留物的免疫化学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丙沙星 药物残留 单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核钨钼簇合物对苯乙烯氧化反应的催化 被引量:5
2
作者 赵玉英 照日格图 +1 位作者 乌迪 郗日沫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97-99,共3页
关于烯烃的催化氧化,报道较多。Takao等研究了苯乙烯在Ir和Rh络合物存在下的氧化反应;Collman曾报道环己烯在Vaska络合物[IrX(CO)(PPh_3)_2]催化下氧化成环己酮和环已烯氧化物。本文采用Cotton合成的簇合物[W_3O_2(CH_3CO_2)_6(H_2O)_3]... 关于烯烃的催化氧化,报道较多。Takao等研究了苯乙烯在Ir和Rh络合物存在下的氧化反应;Collman曾报道环己烯在Vaska络合物[IrX(CO)(PPh_3)_2]催化下氧化成环己酮和环已烯氧化物。本文采用Cotton合成的簇合物[W_3O_2(CH_3CO_2)_6(H_2O)_3]Br_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钨钼簇合物 苯乙烯 氧化反应 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莱克多巴胺人工抗原及抗体的制备 被引量:5
3
作者 孙海新 凌红丽 +3 位作者 曹照真 刘围 高亚东 郗日沫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25-28,共4页
莱克多巴胺是一种禁用β-兴奋剂,建立莱克多巴胺药残的快速检测方法是实现对其进行有力监控的有效途径,而莱克多巴胺抗体是快速免疫检测法的基本试剂。本实验用全新的方法研究了莱克多巴胺免疫原的合成,采用对氨基苯甲酸(ABA)和1,4-丁... 莱克多巴胺是一种禁用β-兴奋剂,建立莱克多巴胺药残的快速检测方法是实现对其进行有力监控的有效途径,而莱克多巴胺抗体是快速免疫检测法的基本试剂。本实验用全新的方法研究了莱克多巴胺免疫原的合成,采用对氨基苯甲酸(ABA)和1,4-丁二醇缩水甘油醚(BDE)将莱克多巴胺分别和cBSA、cOVA偶联,合成了莱克多巴胺的免疫原和包被抗原,并对其进行了紫外分析。用免疫原免疫新西兰大白兔,获得了高灵敏度和特异性的莱克多巴胺多克隆抗体,采用间接ELISA法检测抗体的IC50值为4.34ng/ml,所得多克隆抗体效价达到1024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克多巴胺 ELISA 偶联 免疫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布他林人工抗原的合成和抗体的制备 被引量:3
4
作者 孙海新 凌红丽 +3 位作者 张玉兰 曹照真 高亚东 郗日沫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71-376,共6页
特布他林是一种在食品中禁用的β-兴奋剂类药物,为建立针对β-兴奋剂的残留快速检测方法,作者研究了特布他林免疫原的合成和抗体的制备方法。采用1,4-丁二醇缩水甘油醚(BDE)、对氨基苯甲酸(ABA)将特布他林(TER)分别与cBSA、cOVA偶联,合... 特布他林是一种在食品中禁用的β-兴奋剂类药物,为建立针对β-兴奋剂的残留快速检测方法,作者研究了特布他林免疫原的合成和抗体的制备方法。采用1,4-丁二醇缩水甘油醚(BDE)、对氨基苯甲酸(ABA)将特布他林(TER)分别与cBSA、cOVA偶联,合成了特布他林免疫原和包被抗原,并对其进行了紫外分析。用特布他林免疫原TER-cBSA免疫新西兰大白兔,获得了多克隆抗体,采用间接ELISA法检测抗体的性质,所得抗体效价达到51 200,IC50值为9.25ng/mL,证明了特布他林人工抗原偶联成功,所制备的特布他林抗体具有很高的灵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布他林 ELISA 偶联 抗原 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布他林残留酶联免疫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2
5
作者 孙海新 凌红丽 +5 位作者 张玉兰 郗日沫 李志中 高亚东 董瑞娥 赵玉惠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69-173,共5页
采用自主制备的特布他林特异性抗体建立特布他林残留的间接竞争酶联免疫(ELISA)检测方法,对该检测体系的灵敏度、准确度、精密度、特异性进行测定,并将该检测方法与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特布他林残留检测体系的... 采用自主制备的特布他林特异性抗体建立特布他林残留的间接竞争酶联免疫(ELISA)检测方法,对该检测体系的灵敏度、准确度、精密度、特异性进行测定,并将该检测方法与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特布他林残留检测体系的检测范围为1~100ng/mL,灵敏度为0.47ng/mL,检测限为1ng/mL,回收率80%~99%,与盐酸克伦特罗、硫酸沙丁胺醇的交叉反应率分别为94.9%、93.9%,与盐酸莱克多巴胺及肾上腺素的交叉反应率小于0.01%。采用HPLC法进行沙丁胺醇残留的检测时,其检测范围为10~200μg/mL,检测限为1μg/mL,回收率为79.2%~94.8%。ELISA法与HPLC法相比,灵敏度较高、特异性强、检测结果准确度相近,但在检测结果稳定性方面逊于HPLC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布他林 药物残留 酶联免疫 高效液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