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性状-化学-生物”序贯检测的柴胡饮片质量评控
1
作者 郑长辉 马丽娜 +7 位作者 何婷 顾媛媛 赵薇 汪红斌 牛源菲 富尧 陈彦君 曹俊岭 《中国药物警戒》 2025年第2期197-205,I0022,I0023,共11页
目的探究基于“性状-化学-生物”三位一体的柴胡饮片质量评价体系,保障柴胡饮片临床用药安全有效。方法网络采购不同药材市场和直接购买正规饮片公司柴胡饮片样品26批,同时制备6批特殊样品(水煮、醇提),共32批样品。采用德尔菲(Delphi)... 目的探究基于“性状-化学-生物”三位一体的柴胡饮片质量评价体系,保障柴胡饮片临床用药安全有效。方法网络采购不同药材市场和直接购买正规饮片公司柴胡饮片样品26批,同时制备6批特殊样品(水煮、醇提),共32批样品。采用德尔菲(Delphi)法对不同来源柴胡饮片进行传统经验鉴别;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5种柴胡皂苷(a、b_(1)、b_(2)、c、d)进行含量测定,分析不同来源柴胡饮片指标性成分含量差异,并进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和变量重要性投影值分析(VIP);采用脂多糖诱导的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通过检测其对白介素6(IL-6)、肿瘤因子α(TNF-α)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考察其抗炎活性;测定不同来源柴胡饮片的细胞毒性,明确安全范围。结果传统性状鉴别可有效识别指标性成分含量较高的藏柴胡和性状不易分辨的竹叶柴胡,特殊制备样品(水煮、醇提)在性状鉴别中未能有效分辨。含量测定结果显示32批柴胡饮片中,除4批特殊制备样品(TS2、TS4、TS5、TS6)柴胡皂苷a、d含量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规定的0.3%限度外,其余28批样品含量结果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0.3%的规定。但全部6批特殊制备样品(TS1~TS6)5种皂苷总含量均低于北柴胡样品的最低含量。5种皂苷总含量在北柴胡和藏柴胡中分别为0.53%~1.09%和3.40%~4.01%,藏柴胡为北柴胡的3~4倍,两者掺杂品种的总含量在2.02%~3.41%。水煮、醇提样品5种柴胡皂苷总含量显著下降为原样本的50%、25%。进一步生物评价发现,不同来源柴胡饮片具有明显的抗炎活性(P<0.05、0.01),藏柴胡抗炎活性优于北柴胡(P<0.05、0.01),细胞毒性结果显示藏柴胡细胞毒性明显大于北柴胡(P<0.01);竹叶柴胡抗炎活性和细胞毒性均与北柴胡接近。结论采用“传统性状-化学含量测定-生物评价”序贯检测的方法,可更全面准确反映柴胡饮片质量,更有效发现不合格样品,保证柴胡饮片质量的一致性和稳定性,提高临床用药有效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胡 性状鉴别 抗炎活性 细胞毒性 化学含量测定 生物评价 质量评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通权达变”思想探究柴胡不同炮制方法 被引量:1
2
作者 郑长辉 马丽娜 +6 位作者 何婷 赵薇 顾媛媛 胡晓祯 牛源菲 郭跃山 曹俊岭 《中国药物警戒》 2024年第8期955-960,F0003,共7页
目的基于“通权达变”思想分析柴胡不同炮制品的古今用药经验及现代研究进展,为柴胡炮制机制及炮制工艺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从中华医典、读秀等数据库系统挖掘柴胡炮制方法的历史演变及柴胡饮片临床用药特色;通过查阅文献梳理柴胡不同炮... 目的基于“通权达变”思想分析柴胡不同炮制品的古今用药经验及现代研究进展,为柴胡炮制机制及炮制工艺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从中华医典、读秀等数据库系统挖掘柴胡炮制方法的历史演变及柴胡饮片临床用药特色;通过查阅文献梳理柴胡不同炮制品的现代研究进展。结果历代医药典籍记载柴胡炮制品种丰富,不同炮制品功效上存在较明显差异:醋柴胡疏肝解郁之效增强,升散之性减弱;鳖血柴胡滋阴退热之效增强,浮阳之性减弱;酒柴胡舒筋通络、活血止痛之效增强。现代研究对柴胡不同炮制品的科学内涵进行了不同程度解读,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炮制工艺参差不齐、质量标准尚未统一等。结论柴胡药用历史悠久,临床应用广泛,炮制品种较多,亟需加强不同炮制品的药效物质基础及炮制机理的系统研究,加深对柴胡不同炮制品科学内涵认识,建议规范炮制工艺和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质量标准,为临床提供质量稳定可控、品种丰富的柴胡炮制品,发挥柴胡临床治疗的特色和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胡 炮制 醋柴胡 鳖血柴胡 炮制工艺 通权达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因毒为能”思想的有毒中药常山毒效转化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马丽娜 胡晓祯 +4 位作者 郑长辉 孙颖 赵旭 曹俊岭 肖小河 《中国药物警戒》 2024年第1期25-32,共8页
目的基于“因毒为能”思想,分析常山抗疟活性成分常山碱及其衍生物的知识图谱,为其毒效转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中国知网与Web of Science数据库1993年1月1日至2023年10月18日核心集检索,导出相关中英文文献,使用CiteSpace、VOSviewer... 目的基于“因毒为能”思想,分析常山抗疟活性成分常山碱及其衍生物的知识图谱,为其毒效转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中国知网与Web of Science数据库1993年1月1日至2023年10月18日核心集检索,导出相关中英文文献,使用CiteSpace、VOSviewer、Excel软件对中英文文献的发文量、作者、发文机构、国家、被引频次、关键词等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235篇,其中中文137篇,英文98篇。常山碱及常山酮相关文献的年发文量呈现稳步增长趋势,共有18个国家对常山碱及常山酮进行了相关研究,其中研究最多的国家是中国,其次是以色列、美国、日本。中文发文量最多的机构为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兽用药物创制重点实验室(11篇),英文发文量最多的机构为Volcani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Research(17篇)。被引频次前10次的中英文文献研究方向为常山碱及常山酮的药理活性、合成等。结论常山碱及其衍生物的研究呈现上升趋势,中英文关键词共现、聚类显示常山碱及常山酮药理活性、毒性、结构修饰是目前的研究热点。对常山碱及其衍生物的抗疟机制、致吐机制及配伍减毒机制的深入研究是未来的重点研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山碱 常山酮 药理活性 毒性 结构修饰 文献计量 CITESPACE VOSview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常山、蜀漆古今文献考证
4
作者 胡晓祯 马丽娜 +5 位作者 何婷 顾媛媛 赵薇 郑长辉 叶祖光 曹俊岭 《中国药物警戒》 2024年第5期587-593,600,共8页
目的探究常山、蜀漆的基原、产地、性味归经、功效、毒性特点,以期为常山、蜀漆的研究与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第5版中华医典数据库、读秀数据库、中医智库在线古籍数据库为检索范围,考证常山、蜀漆的基原、产地、性味归经、功效、毒... 目的探究常山、蜀漆的基原、产地、性味归经、功效、毒性特点,以期为常山、蜀漆的研究与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第5版中华医典数据库、读秀数据库、中医智库在线古籍数据库为检索范围,考证常山、蜀漆的基原、产地、性味归经、功效、毒性,同时结合现代文献研究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常山、蜀漆别名较多,分布广泛,喜阴凉湿润环境,以四川产量最大,质量最优。常山的性味与归经在历代古籍中未发现明显变化,但蜀漆性味记载存在分歧,且归经论述较少,未得统一。古籍载常山、蜀漆功效多为截疟、涌吐,现代药理研究发现两者还具有抗球虫、抗肿瘤、解热、降压、抗流感病毒等药理作用。但因两者均存在一定毒性,为保证安全用药,传统多通过炮制及配伍进行减毒存效,现代多从其活性成分本身的结构修饰及致毒机理实现减毒增效。结论古今文献梳理发现常山及蜀漆,除截疟外还具有抗肿瘤等多种药理活性,研发前景良好,但囿于其存在一定的毒性,制约了其临床应用,传统临床多通过炮制、配伍减毒存效,现代学者尝试通过结构修饰和改变给药途径减毒增效,为其减毒增效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山 蜀漆 基原 产地 性味 功效主治 毒性 减毒 抗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