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米波雷达低仰角目标多径模型及其反演方法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郑轶松 陈伯孝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468-1474,共7页
现有的低仰角测高方法多采用镜面反射模型,将直达波与多径简化为两远场点源;然而实际中不规则反射面使多径回波波前畸变,远场点源模型难以完全描述多径信号。针对此模型失配问题,该文重点研究低仰角目标多径模型,首先分析经典多径模型,... 现有的低仰角测高方法多采用镜面反射模型,将直达波与多径简化为两远场点源;然而实际中不规则反射面使多径回波波前畸变,远场点源模型难以完全描述多径信号。针对此模型失配问题,该文重点研究低仰角目标多径模型,首先分析经典多径模型,对反射系数和反射面高度进行参数反演;然后提出一种扰动多径模型,将反射面对多径回波的影响建模为扰动反射系数,并利用最大似然算法反演扰动反射系数。计算机仿真结果验证了参数反演方法的有效性;实测数据验证了复杂情形下所建模型的合理性和反演方法的有效性,提高了低仰角测高算法在实际阵地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波雷达 多径模型 低仰角测高 扰动反射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空域滤波的空间临近相干源角度估计方法 被引量:3
2
作者 郑轶松 陈伯孝 杨明磊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3100-3106,共7页
相干源常见于存在多径的场景,如何解相干历来是阵列信号处理领域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特别针对空间临近相干源,其角度估计精度尚有待提高。针对空间临近相干源该文提出一种基于空域滤波的角度估计方法。首先利用空域滤波技术将多个相干... 相干源常见于存在多径的场景,如何解相干历来是阵列信号处理领域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特别针对空间临近相干源,其角度估计精度尚有待提高。针对空间临近相干源该文提出一种基于空域滤波的角度估计方法。首先利用空域滤波技术将多个相干源分离,再对滤波分离后的各个信号分别进行角度估计,并通过对滤波器系数和相干源角度的迭代优化提高测角精度。针对非均匀线阵,该方法采用虚拟阵列技术扩展其适用范围。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测角精度较现有方法更高,信噪比较高时其测角的均方根误差可达克拉美罗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在空间临近相干源场景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信号处理 来波方向估计 空间临近相干源 空域滤波 解相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GERT的高科技产品开发项目计划方法 被引量:1
3
作者 郑轶松 王玲 +1 位作者 王谦 邓李强 《工业工程》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6-90,共5页
高科技产品开发的特点是产品结构复杂,科技含量较高,开发过程中存在大量的不确定因素。基于WBS原理和方法,以及开发中的先后顺序逻辑关系,建立了开发过程的GERT网络模型。基于该模型,应用Monte-Carlo仿真对开发过程进行优化。给出了一... 高科技产品开发的特点是产品结构复杂,科技含量较高,开发过程中存在大量的不确定因素。基于WBS原理和方法,以及开发中的先后顺序逻辑关系,建立了开发过程的GERT网络模型。基于该模型,应用Monte-Carlo仿真对开发过程进行优化。给出了一个实际的研究案例来说明方法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项目规划 图示评审技术(GERT) Monte—Carlo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正交电磁矢量阵列低角估计方法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郑轶松 陈伯孝 《雷达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1-136,共6页
电磁矢量阵列由于利用了信号的极化信息,能显著提高阵列的环境感知性能。建立双正交电磁矢量阵列低仰角测高多径模型,提出利用极化平滑与空间平滑结合的预处理方法对直达波和多径进行解相干,同时利用极化和空域信息提高低仰角角度估计性... 电磁矢量阵列由于利用了信号的极化信息,能显著提高阵列的环境感知性能。建立双正交电磁矢量阵列低仰角测高多径模型,提出利用极化平滑与空间平滑结合的预处理方法对直达波和多径进行解相干,同时利用极化和空域信息提高低仰角角度估计性能;并推导低仰角多径模型下双正交电磁矢量阵列的Cramer-Rao界,分析极化参数对测角性能的影响。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低角情形下电磁矢量阵列相较于标量阵列测角性能更优;所提的极化空间平滑算法由于结合了极化平滑和空间平滑的优点,较现有方法解相干效果更好,精度更高,特别适用于直达波和多径极化状态差异较小的低仰角情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正交电磁矢量阵列 低仰角角度估计 CRAMER-RAO界 多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eb的虚拟企业知识管理系统研究 被引量:24
5
作者 齐二石 郑晓东 +1 位作者 郑轶松 李钢 《工业工程》 2006年第1期70-74,共5页
将虚拟企业的本质视为成员知识联盟,在对虚拟企业知识创造的动态过程和知识转移方式进行了阐述的基础上,构建了虚拟企业的知识管理平台,进而提出了基于Web的虚拟企业知识管理系统的模型框架;模型的核心是知识的产生、分享、应用和创新... 将虚拟企业的本质视为成员知识联盟,在对虚拟企业知识创造的动态过程和知识转移方式进行了阐述的基础上,构建了虚拟企业的知识管理平台,进而提出了基于Web的虚拟企业知识管理系统的模型框架;模型的核心是知识的产生、分享、应用和创新。该模型符合网络化建模的趋势,并考虑到了虚拟企业的企业文化和组织结构等环境因素对知识管理的支持,通过各种分析工具增强知识创新能力,达到在不确定竞争环境下提升虚拟企业竞争力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企业 知识管理系统 知识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