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托尔斯泰论艺术 被引量:4
1
作者 郑绍楠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7-81,共5页
在欧洲,艺术和宗教之间始终存在一种微妙的张力关系。文艺复兴以来,艺术开始逐渐摆脱宗教,逐步走向独立和自律,并形成了一股以艺术代宗教的审美主义思潮。对此,托尔斯泰逆流而行,站在一种反启蒙主义的立场上,对这种艺术观进行了驳斥。... 在欧洲,艺术和宗教之间始终存在一种微妙的张力关系。文艺复兴以来,艺术开始逐渐摆脱宗教,逐步走向独立和自律,并形成了一股以艺术代宗教的审美主义思潮。对此,托尔斯泰逆流而行,站在一种反启蒙主义的立场上,对这种艺术观进行了驳斥。他认为艺术离开宗教超验性的引导,只会走向堕落——沦为享乐的工具,从而不能发挥艺术本应该有的功能——传达情感从而起到联合所有人的作用。托尔斯泰的艺术观,在一个普遍"祛魅化"的现代世界,显得很不合时宜,但是仍具有其积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尔斯泰 《论艺术》 宗教 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生门》:在历史之真与文学之真之间 被引量:2
2
作者 郑绍楠 张海涛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0-61,共2页
历史之真与文学之真的辨析一直是文艺理论史上一个重要的论题。新历史主义思潮兴起以来,历史的真实性品质变得越来越不牢靠,相反,历史的诗性品质却得到醒目的彰显。由此,不仅人们对某一事件真相的认识变得越发困难而且真相本身也似乎愈... 历史之真与文学之真的辨析一直是文艺理论史上一个重要的论题。新历史主义思潮兴起以来,历史的真实性品质变得越来越不牢靠,相反,历史的诗性品质却得到醒目的彰显。由此,不仅人们对某一事件真相的认识变得越发困难而且真相本身也似乎愈发晦暗不明。那么到底还有没有真相到底如何认识真相文学之真是否当真能取代历史之真新历史主义的历史诗学提供了一条回答这些问题的路径。而对于此路是否可行,电影《罗生门》提供了一个求证的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生门》 历史之真 文学之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心危险——从康德的自由意志思想看泰国电影《13骇人游戏》中的伦理内涵
3
作者 郑绍楠 《电影评介》 2012年第2期54-57,共4页
借助对电影《13骇人游戏》文本的解读,对康德的"自由意志"思想和人性论中善恶之争的问题进行探讨:道德上的善恶必须以自由意志为基础和前提。由于人具有自由意志,人的道德状态不是一个既成的已然的状态,而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及... 借助对电影《13骇人游戏》文本的解读,对康德的"自由意志"思想和人性论中善恶之争的问题进行探讨:道德上的善恶必须以自由意志为基础和前提。由于人具有自由意志,人的道德状态不是一个既成的已然的状态,而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及、需要不断努力追求的未然状态。故而,"我心危险"这是人所应有的最基本的自知之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骇人游戏》 康德 自由意志 人性论 我心危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色·戒》和《第四十一个》里的“孤岛之爱”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海涛 郑绍楠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00-101,共2页
“异质环境”是指迥然于人物日常熟悉的生存环境,人物的真性情在日常环境中往往处于被掩盖状态,而当人物被命运抛入这种环境之中,人的生存悖论在这里激化,人性所具有的丰富与复杂都要在此上演。小说《第四十一个》和电影《色·... “异质环境”是指迥然于人物日常熟悉的生存环境,人物的真性情在日常环境中往往处于被掩盖状态,而当人物被命运抛入这种环境之中,人的生存悖论在这里激化,人性所具有的丰富与复杂都要在此上演。小说《第四十一个》和电影《色·戒》提供两个相类似的范本,两场异质环境里的异质爱情向我们展示人性的复杂和丰富,同时也证明用一种简单的二分法去看待历史和历史人物态度的不可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四十一个》 《色·戒》 “孤岛之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