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肌骨超声观察针刀治疗膝骨关节炎软组织变化 被引量:44
1
作者 张雷 王庆甫 +11 位作者 殷岳杉 郭盛君 常青 张岩峰 王丽莎 戚晴雪 郑皓云 杨黎黎 赵军 马玉峰 吴忌 郎松 《中国骨伤》 CAS 2014年第1期17-20,共4页
目的:通过肌骨超声(MSUS)观察针刀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膝部软组织前后的变化,为针刀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提供肌骨超声学依据。方法:病例来源于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门诊及住院部诊治的膝关节骨性... 目的:通过肌骨超声(MSUS)观察针刀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膝部软组织前后的变化,为针刀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提供肌骨超声学依据。方法:病例来源于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门诊及住院部诊治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纳入受试者50例并给予针刀松解术1次。以治疗前1天和治疗后2周为前后对照,通过问卷调查方式来记录治疗前后痛疼(VAS)评分、膝关节周径;通过MSUS检查观察患膝关节腔积液量以及关节周围滑膜厚度的变化。结果:治疗前患者膝关节疼痛指数6.850±1.417,治疗后2.790±1.299,疗后低于疗前;治疗前患者膝关节周径(407.320±45.151)mm,治疗后(391.240±41.129)mm,疗后周径小于疗前。肌骨超声下观察关节积液量治疗后治愈47膝,好转19膝,无效2膝;滑膜厚度治疗后治愈43膝,好转17膝,无效8膝。结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膝关节积液量以及滑膜厚度在MSUS下的表现与患者主要症状、体征相一致,提示MSUS在观察针刀治疗KOA前后软组织变化上可信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针刀 骨关节炎 滑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内注射药物建立骨性关节炎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2
作者 马玉峰 祁印泽 +6 位作者 王庆甫 陈兆军 于栋 郑皓云 吴忌 殷岳杉 戚晴雪 《中国骨伤》 CAS 2015年第1期90-95,共6页
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临床常见的退行性关节疾病,近年来该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动物实验则是研究骨性关节炎发病机制与治疗疗效的重要手段之一,而诱导动物模型的建立始终是动物实验中最重要环节之一,其中关节内注射药物... 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临床常见的退行性关节疾病,近年来该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动物实验则是研究骨性关节炎发病机制与治疗疗效的重要手段之一,而诱导动物模型的建立始终是动物实验中最重要环节之一,其中关节内注射药物是建立骨性关节炎动物模型的经典方法。实验动物的选择要遵循相关性、适当性、实用性三个原则;注射药物的选择要根据实验目的、实验对象进行;检测手段及评价方法应切合实验实际。OA动物模型的金标准至今未建立,关节内注射药物的操作规范尚未建立,期待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模型 动物 注射 关节内 综述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频超声促透通络止痛方对大鼠不同程度膝骨关节炎的影响 被引量:15
3
作者 戚晴雪 马玉峰 +4 位作者 吴忌 郑皓云 杨黎黎 赵军 王庆甫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44-248,共5页
目的探讨通络止痛方在低频超声促透下对大鼠不同程度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模型的行为学、软骨及滑膜组织形态学的影响,阐述该疗法的作用机制及其优势。方法采用切断前交叉韧带的经典方法制备KOA大鼠模型。SD大鼠随机分为... 目的探讨通络止痛方在低频超声促透下对大鼠不同程度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模型的行为学、软骨及滑膜组织形态学的影响,阐述该疗法的作用机制及其优势。方法采用切断前交叉韧带的经典方法制备KOA大鼠模型。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超声促透组和中药外敷组。所有大鼠左膝造模,对照组正常饲养,术后2、4、8周时各随机选取大鼠观察其行为学改变;处死后观察膝关节软骨大体改变,膝关节滑膜及股骨内侧髁软骨组织形态学改变,根据软骨改良Mankin’s评分予以评价,并根据评分结果确定大鼠KOA的病变程度。超声促透组和中药外敷组在术后2、4、8周时各随机选取大鼠进行干预处理,超声促透组使用超声电导仪对术侧膝关节促透通络止痛方,中药外敷组仅使用中药外敷。1次/日,30min,连续治疗2周。2周后处死,记录数据同对照组。结果对照组造模后2、4、8周时大鼠行为学、软骨大体观察、软骨及滑膜组织形态学发生明显改变,软骨Mankin’s评分的增加与时间成正相关。超声促透组与对照组相比,大鼠行为学发生改变,Lequesne MG评分在2、4、8周组时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软骨组织形态学发生改变,Mankin’s评分2、4周组降低,2周时差异显著(P<0.01),4周时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其作用显著优于中药外敷组,与中药外敷组相比,Lequesne MG评分在4周时下降明显,Mankin’s评分2周时下降明显,两两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超声促透组与对照组和中药外敷组相比,滑膜组织形态学2、4、8周组发生改变,滑膜炎症反应降低;与对照组相比,软骨大体观察在2、4周组发生改变,退变程度减轻;与中药外敷组相比无明显改变。结论低频超声促透通络止痛方可以有效改善不同程度KOA的症状,减缓疾病的进一步发展,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减缓软骨退变、抑制滑膜炎症而发挥作用,但对重度KOA软骨退变的缓解作用并不明显,与传统的中药外敷法相比,具有起效快,疗效好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性关节炎 低频超声 通络止痛方 行为学 组织形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颈痛的中医证候分型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张栋 王庆甫 +6 位作者 吴忌 郑皓云 时宗庭 石鑫超 杨黎黎 赵军 郎松 《中国骨伤》 CAS 2015年第7期628-632,共5页
目的 :研究青少年颈痛的中医证候特征,初步拟订青少年颈痛的中医证候分型。方法 :制定青少年颈痛中医证候观察表,对1 397名青少年颈痛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建立青少年颈痛中医证候数据库,通过统计软件,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 目的 :研究青少年颈痛的中医证候特征,初步拟订青少年颈痛的中医证候分型。方法 :制定青少年颈痛中医证候观察表,对1 397名青少年颈痛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建立青少年颈痛中医证候数据库,通过统计软件,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通过聚类分析,将60项中医症状共聚为4类,中医证候研究专家组按照中医理论及临床经验进行讨论,对聚类结果进行修订和证候分类,初步拟订出青少年颈痛的4个中医证型。结论:青少年颈痛属于中医筋伤的筋痹,外感六淫、五劳所伤或内伤引起颈部筋的营卫气血闭塞不通是其主要病机,根据统计分析结合专家意见,拟定青少年颈痛中医证型为寒湿痹阻证、湿热痹阻证、肝郁脾虚证和心肾气阴两虚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颈痛 聚类分析 中医证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前路Hybrid术治疗颈椎退行性疾病 被引量:5
5
作者 齐英娜 李春根 +7 位作者 柳根哲 尹辛成 彭亚 孙佩宇 陈超 郑皓云 祝永刚 郭雨霞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1年第1期80-85,共6页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Hybrid术治疗颈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其术后1年影像学上间盘置换节段异位骨化的发生率。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8年4月接受颈椎前路Hybrid术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并获得完整临床随访资料的3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Hybrid术治疗颈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其术后1年影像学上间盘置换节段异位骨化的发生率。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8年4月接受颈椎前路Hybrid术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并获得完整临床随访资料的3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4例获得完整影像学随访资料,男15例,女20例,年龄39~70(55.57±7.73)岁,手术出血量20~100(40.29±18.39)ml,住院时间4~28(11.03±4.63)d,随访时间(12.97±1.36)个月。采用田中靖久颈椎病症状量表(Tanaka Yasushi Cervical Spondylitis Symptom Scale 20 Score,YT20)及日本矫形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进行临床疗效评价,术后1年通过X线依据McAfee标准评价Hybrid术后异位骨化发生的情况,并对是否发生异位骨化患者进行分组,比较其临床疗效。结果:末次随访时平均YT20评分和JOA评分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JOA平均改善率为(70.66±0.44)%。24个节段中10个节段出现异位骨化,发生率为41.70%,其中Ⅰ级为29.20%,Ⅱ级为12.50%。异位骨化发生和未发生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术前、术后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YT20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异位骨化发生患者YT20评分明显低于未发生患者。结论:Hybrid术近期临床疗效满意,异位骨化发生的原因仍需要进一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退行性疾病 Hybrid术 异位骨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前路Hybrid手术的短期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陈超 柳根哲 +5 位作者 尹辛成 彭亚 郑皓云 祝永刚 赵思浩 李春根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2年第8期740-746,共7页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Hybrid手术治疗双节段及3节段颈椎病短期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行双节段或3节段Hybrid手术108例颈椎退行性疾病的住院患者,根据手术节段数目不同将患者分为双节段组52例和3节段组56例,其中双节段组...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Hybrid手术治疗双节段及3节段颈椎病短期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行双节段或3节段Hybrid手术108例颈椎退行性疾病的住院患者,根据手术节段数目不同将患者分为双节段组52例和3节段组56例,其中双节段组男24例,女28例,年龄35~67(45.94±14.67)岁;3节段组男23例,女33例,年龄32~65(47.54±15.34)岁。比较两组的结局指标,其中临床指标采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评价患者日常活动能力,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评价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疼痛强度,根据Odom’s评分对一般临床结果进行分级;并通过X线、CT及MRI测量颈椎活动度、融合情况及并发症等。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完成,且获得12个月以上的随访。双节段组和3节段组手术时间分别为95~180(152.30±44.74)min和110~210(165.18±45.86)min,出血量分别为20~100(32.88±8.75)ml和20~150(34.64±10.63)ml,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NDI、JOA、VAS、Odom’s评分较术前有较大改善(P<0.05),NDI、JOA、Odom’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VAS3节段组高于双节段组。两组术后C3-C7颈椎活动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患者手术切口顺利愈合,无脊髓损伤、脑脊液漏等并发症发生,两组骨融合率分别为43例(82.69%)和45例(80.35%);双节段组出现2例邻近节段骨质增生,3节段组出现3例邻近节段骨质增生、1例邻近节段后纵韧带骨化;此外,3节段组有1例融合器松动,不伴随明显临床症状。结论:应用前路Hybrid术式治疗多节段颈椎病,既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也极大地保留了颈椎的活动度,同时也证实了Hybrid在多节段颈椎间盘疾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前路手术 Hybrid手术 颈椎病 手术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