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新型光敏剂对牙周致病菌的体外抗菌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郑瑜谦 闫福华 +5 位作者 陈锦灿 赵欣 李永东 袁彩 石晓莉 黄明东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6年第4期368-371,共4页
目的:研究一种新型光敏剂(ZnPC-PL)对牙周病主要致病菌牙龈卟啉菌的抑制作用,以期寻找治疗牙周炎的新手段。方法:在体外环境中分别用涂板计数法分析不同药物浓度和不同激光强度下新型光敏剂的光动力治疗对牙龈卟啉菌的抑制效果,实验设... 目的:研究一种新型光敏剂(ZnPC-PL)对牙周病主要致病菌牙龈卟啉菌的抑制作用,以期寻找治疗牙周炎的新手段。方法:在体外环境中分别用涂板计数法分析不同药物浓度和不同激光强度下新型光敏剂的光动力治疗对牙龈卟啉菌的抑制效果,实验设计分实验组、空白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结果:光动力治疗中应用光敏剂Zn-PC-PL,在浓度为10μmol/L以上、光强为6 J/cm2时具有良好的杀菌效果。结论:在一定浓度和激光强度下,Zn-PC-PL光敏剂对牙龈卟啉菌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动力治疗 酞菁光敏剂 牙龈卟啉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牙周状态下龈沟液中瘦素水平的比较 被引量:7
2
作者 刘崇武 吴春芳 +3 位作者 骆凯 王希 陈超 郑瑜谦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798-800,共3页
目的:检测牙周健康者、慢性龈炎和慢性牙周炎患牙龈沟液中瘦素水平,为牙周炎的早期诊断提供客观指标。方法:选择牙周健康者、慢性龈炎和慢性牙周炎患者3组,治疗前记录牙周各项临床指标,并用Whatman1号滤纸收集颊侧近远中牙周袋内GCF采... 目的:检测牙周健康者、慢性龈炎和慢性牙周炎患牙龈沟液中瘦素水平,为牙周炎的早期诊断提供客观指标。方法:选择牙周健康者、慢性龈炎和慢性牙周炎患者3组,治疗前记录牙周各项临床指标,并用Whatman1号滤纸收集颊侧近远中牙周袋内GCF采用ELISA检测瘦素含量;同时收集血清进行瘦素水平的检测。结果:3组中慢性牙周炎组龈沟液中瘦素水平与牙周健康者龈沟液中瘦素水平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慢性牙周炎组龈沟液中瘦素水平与慢性龈炎龈沟液中瘦素水平及慢性龈炎组龈沟液中瘦素水平与牙周健康者龈沟液中瘦素水平比较均无显著差异;牙周健康者、慢性龈炎和慢性牙周炎患者血液中瘦素水平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血中的瘦素与临床指标PLI(P<0.01,r=0.593)、PD(P<0.05,r=0.920)、BI(P<0.05,r=0.862)、AL(P<0.05,r=0.846)均相关;龈沟液中的瘦素与临床指标PLI(P<0.01,r=0.813)、PD(P<0.05,r=0.962))、BI(P<0.05,r=0.720、AL(P<0.05,r=0.946)均相关。结论:龈沟液中瘦素水平可能是反映牙周组织状况的一项较为客观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牙龈炎 龈沟液 瘦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牙周状况龈下菌斑中齿垢密螺旋体的分布 被引量:11
3
作者 朱丽芳 郑瑜谦 闫福华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7-70,共4页
目的:分析慢性牙周炎、牙龈炎患者和牙周健康者龈下菌斑中齿垢密螺旋体的分布情况,探讨该微生物与不同牙周状况的关系。方法:收集12例慢性牙周炎、5例牙龈炎患者和5例牙周健康者,共70个位点的龈下菌斑,采用TaqMan 16S rRNA实时荧光定量... 目的:分析慢性牙周炎、牙龈炎患者和牙周健康者龈下菌斑中齿垢密螺旋体的分布情况,探讨该微生物与不同牙周状况的关系。方法:收集12例慢性牙周炎、5例牙龈炎患者和5例牙周健康者,共70个位点的龈下菌斑,采用TaqMan 16S rRNA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齿垢密螺旋体的分布。结果:慢性牙周炎病变位点齿垢密螺旋体检出率是86%,牙龈炎的是86%,牙周健康的是100%,3组检出率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微生物的检出量经对数转换后,3组之间及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微生物灵敏度高,检出率高;龈下菌斑中齿垢密螺旋体与牙周状态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垢密螺旋体 牙周 实时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排龈线预防牙体修复悬突的临床评价 被引量:4
4
作者 姜醒 闫福华 +1 位作者 郑瑜谦 赵欣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7年第5期533-536,共4页
目的:探讨在涉及龈下的牙体龋损及楔状缺损充填修复时应用排龈线可否预防悬突的形成。方法:选择牙周组织健康的门诊患者24人口腔中齐龈或涉及龈下≤1mm的唇颊侧牙颈部龋缺损共80颗牙,随机分配样本为两组,试验组应用排龈线对窝洞处的牙... 目的:探讨在涉及龈下的牙体龋损及楔状缺损充填修复时应用排龈线可否预防悬突的形成。方法:选择牙周组织健康的门诊患者24人口腔中齐龈或涉及龈下≤1mm的唇颊侧牙颈部龋缺损共80颗牙,随机分配样本为两组,试验组应用排龈线对窝洞处的牙龈进行排龈后用复合树脂充填。对照组常规窝洞预备后直接用复合树脂充填。充填1个月检查悬突的发生情况;收集两组充填前、充填1、3及6个月测试位点的龈沟液(GCF)量、检测GCF中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测量菌斑指数(PLI)、龈沟出血指数(SBI)、牙周探诊深度PD)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充填1个月试验组修复后悬突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充填后6个月试验组与对照组的PLI、SBI、PD、GCF无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GCF-AS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排龈线对齐龈或龈下边缘的充填悬突形成的预防效果好。建议临床中充填上述龋缺损时将使用排龈线作为一项常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龈线 牙体修复悬突 龈沟液 天门冬氨酸转氨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螺旋菌与牙周炎 被引量:4
5
作者 闫福华 郑瑜谦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21-123,共3页
关键词 牙周炎 急性坏死性溃疡性龈炎 螺旋菌 牙龈卟啉单胞菌 伴放线放线杆菌 口腔 牙周病原菌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牙周状态下牙周袋内挥发性硫化物水平的比较 被引量:2
6
作者 刘崇武 闫福华 +2 位作者 陈群 骆凯 郑瑜谦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7年第3期258-260,共3页
目的:检测牙周健康者、慢性龈炎和慢性牙周炎患牙牙周袋内挥发性硫化物水平,为牙周炎的早期诊断提供客观指标。方法:选择牙周健康者、慢性龈炎及慢性牙周炎患者3组,治疗前记录牙周各项临床指标,并用金刚牙科探针记录颊侧近远中牙周袋内... 目的:检测牙周健康者、慢性龈炎和慢性牙周炎患牙牙周袋内挥发性硫化物水平,为牙周炎的早期诊断提供客观指标。方法:选择牙周健康者、慢性龈炎及慢性牙周炎患者3组,治疗前记录牙周各项临床指标,并用金刚牙科探针记录颊侧近远中牙周袋内挥发性硫化物(VSC)水平。结果:3组中慢性牙周炎组牙周袋内VSC水平与牙周健康组牙周袋内VSC水平及慢性龈炎组牙周袋内VSC水平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牙周健康组牙周袋内VSC水平与慢性龈炎组牙周袋内VSC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VSC与临床指标PLI(P<0.01,r=0.593)、PD(P<0.01,r=0.720)、BI(P<0.01,r=0.662)、AL(P<0.01,r=0.746)均相关。结论:牙周袋内VSC可能是反映牙周组织状况的一项较为客观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牙龈炎 挥发性硫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牙周致病菌的研究现状
7
作者 朱丽芳 郑瑜谦 闫福华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80-382,共3页
关键词 PCR技术检测 牙周致病菌 实时荧光定量 细菌培养 聚合酶链反应 微生物群 分子生物学 不良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冻存骨髓基质细胞和胶原膜在裸鼠体内的成骨研究
8
作者 袁芳 闫福华 +3 位作者 郑瑜谦 李厚轩 赵欣 林敏魁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7年第3期245-248,共4页
目的:研究经超低温冻存后的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和支架材料胶原膜BME-10X复合体植入裸鼠体内的成骨情况。方法:体外分离培养Beagle犬BMSCs,冻存二代生长状况良好的BMSCs。12个月后,复苏冻存的BMSCs,并在体外... 目的:研究经超低温冻存后的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和支架材料胶原膜BME-10X复合体植入裸鼠体内的成骨情况。方法:体外分离培养Beagle犬BMSCs,冻存二代生长状况良好的BMSCs。12个月后,复苏冻存的BMSCs,并在体外构建BMSCs和0.5cm×0.5cm大小的BME-10X复合体。将胶原膜+BMSCs+矿化诱导培养液、胶原膜+BMSCs+基础培养液、单纯胶原膜+矿化诱导培养液培养5d后,植入裸鼠体内,并于术后第4、8、12周取出标本,进行大体观察和组织病理学分析。结果:单纯胶原膜+诱导培养液组在植入胶原膜后,胶原膜边界清晰,膜边缘及内部基本没有细胞生长;在胶原膜+BMSCs+基础培养液组,术后第4周可见,胶原膜内有细胞长入,并有细小的条索状新生胶原形成,随着时间的延长,支架胶原逐渐分解,新形成的条索状胶原纤维变粗大;在胶原膜+BMSCs+矿化诱导培养液组,植入后也可见支架胶原的分解和更多的细胞生长,大量新生的胶原形成类骨质样组织。结论:冻存BMSCs复苏后进行体外培养扩增与诱导分化,并在在体内环境下复合胶原支架材料,仍然具有较强成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存骨髓基质细胞 胶原膜 骨形成 裸鼠 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