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郑煜川【国画作品】
1
作者 郑煜川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01-201,共1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青绿山水的图式与范式表达——以《千里江山图》为例 被引量:3
2
作者 郑煜川 《美术大观》 2017年第12期52-53,共2页
本文试图在宋代画家王希孟所作的《千里江山图》的绘画面貌与创作基础上,展开对青绿山水特有图式与范式具体内涵的讨论,找出图式与范式的正、负两面的表现及启示,并揭示出青绿山水图式与范式的内在精神依托。
关键词 《千里江山图》 青绿山水 图式 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应艺术与视觉艺术——以“色彩”为例,谈中国绘画与西方绘画的差异 被引量:3
3
作者 郑煜川 《艺术评鉴》 2017年第22期26-27,共2页
西方绘画艺术自文艺复兴来渐趋稳定,从人的角度出发看世界,所传达的是一种人内心的感情,依凭的方式是光与色,写实的途径,属于一种视觉上的艺术。中国绘画自魏晋以降,除却"成教化,助人伦"的传统意义外,所展现得更多的是站在了... 西方绘画艺术自文艺复兴来渐趋稳定,从人的角度出发看世界,所传达的是一种人内心的感情,依凭的方式是光与色,写实的途径,属于一种视觉上的艺术。中国绘画自魏晋以降,除却"成教化,助人伦"的传统意义外,所展现得更多的是站在了与造物平等的高度上,工夺造化的姿态。所谓"穷神变,测幽微"用来传达的途径是气与韵,写万象之真而不写其实,且称之为感应的艺术。中西文化之思维不同,其绘画理念亦是不同,今就以绘画中的"色彩"概念为角度来简单得谈一谈对中西方绘画艺术差异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应艺术 视觉艺术 中西差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古典山水画的现当代转型——以崔振宽焦墨山水为例
4
作者 郑煜川 《美术大观》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56-57,共2页
中国古典山水画向现当代艺术转型的过程已近百年。目前,中国现当代艺术经过三十多年的发生、发散,正处在聚拢成型的关键时期,中国古典山水画现当代转型也开始有了较为清晰的脉络和可能性,也有了阶段性的些许成果。本文通过分析崔振宽焦... 中国古典山水画向现当代艺术转型的过程已近百年。目前,中国现当代艺术经过三十多年的发生、发散,正处在聚拢成型的关键时期,中国古典山水画现当代转型也开始有了较为清晰的脉络和可能性,也有了阶段性的些许成果。本文通过分析崔振宽焦墨山水的个案,来剖析古典山水画现当代转型过程中的重点问题,为未来的实践提供理论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山水 现当代转型 崔振宽 焦墨山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画的改革和创新
5
作者 郑煜川 《美术大观》 2011年第5期45-45,共1页
学习中国画,必须很好地学习传统。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思想、审美观念也会随之发生巨大变化,而这种变化也一定会影响我们。我们应该用新方法、新笔墨、新意境来抒写感情,这就需要改革,
关键词 中国画 改革 创新 学习传统 社会思想 审美观念 新意境 笔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中国画线描的基本要素
6
作者 郑煜川 《美术大观》 2010年第5期215-215,共1页
线是中国书画艺术主要的表现形式之一,也是体现中国书画艺术精神的最好载体。线描作为一种艺术语言,尤其对于中国画来说,以其鲜明的表现特点,为历代艺术家所重视和喜爱。"线条"甚至被称为是表现中国画的"命线",对绘画线条的要求是... 线是中国书画艺术主要的表现形式之一,也是体现中国书画艺术精神的最好载体。线描作为一种艺术语言,尤其对于中国画来说,以其鲜明的表现特点,为历代艺术家所重视和喜爱。"线条"甚至被称为是表现中国画的"命线",对绘画线条的要求是极其严格的;线描课成为中国画专业的必修基础课是其专业性质决定的。对线的认识和掌握,是中国画专业的特定要求之一。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研究中国画线描的基本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画专业 线描 书画艺术 艺术精神 中国书画 艺术语言 表现特点 艺术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乡村旅游智慧导览系统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何玮 程凡芮 +3 位作者 郑煜川 王振宇 郝燕丰 程俊尧 《中外建筑》 2024年第2期58-62,共5页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成熟,其辐射范围也从工业领域拓展到了旅游业。数字孪生技术可以将旅游目的地的实际情况与数字化仿真模型进行实时连接,尝试将数字孪生技术与智慧导览系统相结合,以期实现智能化、个性化的定制导览服务,提升游客的旅...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成熟,其辐射范围也从工业领域拓展到了旅游业。数字孪生技术可以将旅游目的地的实际情况与数字化仿真模型进行实时连接,尝试将数字孪生技术与智慧导览系统相结合,以期实现智能化、个性化的定制导览服务,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通过对比国内外数字孪生技术发展与应用差异,提出结合数字孪生技术的智慧导览系统设计框架,探讨其在乡村旅游业应用的可能性以及对未来发展趋势展望,为未来乡村旅游业数字化导览系统提供一定的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孪生技术 智慧导览系统 乡村振兴 旅游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修炼老僧补衲之沉静——太行大峡谷写生随感
8
作者 郑煜川 《中国书画》 2008年第5期104-104,共1页
2006年夏初,与老师同学结伴写生,又一次走进了太行山。我走过许多名山大川,华山之险、泰山之雄、黄山之奇、庐山之秀,无不令人称啧。但最令我心弦颤动,思绪奔涌当属太行大峡谷。夫所谓峡谷者,两山夹水之地也。而太行大峡谷之所以称大,... 2006年夏初,与老师同学结伴写生,又一次走进了太行山。我走过许多名山大川,华山之险、泰山之雄、黄山之奇、庐山之秀,无不令人称啧。但最令我心弦颤动,思绪奔涌当属太行大峡谷。夫所谓峡谷者,两山夹水之地也。而太行大峡谷之所以称大,是因峡谷深度冠北方群山之首。暮春时节,走进峡谷,所到之处,无不令人惊叹。下得车来,未及入峡,已闻峡内流水潺潺,笑语欢声,不禁令人神往。仰头望去,但见群山环抱,壁立干仞,古松半崖上,白水自天来,恢弘之气势,令人叹为观止。俯瞰清澈湖水,涓涓而下,蓝天与绝壁倒挂湖中,人与自然融为一体,交相辉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大峡谷 老僧 群山环抱 流水潺潺 黄宾虹先生 天来 古松 暮春时节 外师造化 山水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