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跨学科学习与研究的若干思考 被引量:1
1
作者 郑毓信 《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 2025年第3期1-6,共6页
跨学科主题学习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但也有不少问题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研究,这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应当更好地认识与处理跨学科与专业化之间的关系,从而不仅可以将这方面的教学工作做得更好,包括清楚认识积极从... 跨学科主题学习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但也有不少问题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研究,这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应当更好地认识与处理跨学科与专业化之间的关系,从而不仅可以将这方面的教学工作做得更好,包括清楚认识积极从事跨学科阅读与研究的重要性,而且可以切实地防止与纠正各种可能的片面性认识和简单化做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学科主题学习 专业化 交叉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学教学“四诀” 被引量:2
2
作者 郑毓信 《教育视界》 2024年第5期4-9,共6页
数学教学有四个要诀:一是“引”。数学主要应当被看成“思维的科学”,而学生数学水平的提升主要依靠后天的系统学习,这需要教师富有启发性的引导。二是“深”。应当通过教学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促进认识的不断发展和深化。三是“放”。在... 数学教学有四个要诀:一是“引”。数学主要应当被看成“思维的科学”,而学生数学水平的提升主要依靠后天的系统学习,这需要教师富有启发性的引导。二是“深”。应当通过教学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促进认识的不断发展和深化。三是“放”。在教学中尽可能地让学生发挥更大的作用,包括合作学习。四是“活”。就提升思维的灵活性而言,数学学习可以、而且应当发挥特别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师成长 数学教学要诀 “引” “深” “放” “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名师成长的四个层次——学习《成长之道——20位名师的生命叙事》有感
3
作者 郑毓信 《教育视界》 2024年第4期76-80,共5页
“名师”的成长有四个不同的层次。第一,专业化的开端,即如何能将一般的教学法知识很好地应用于具体学科内容的教学。第二,由“盲从”转向独立思考,特别是能对什么是“做好数学教学的关键”形成自己的看法。第三,能够超出日常教学,特别... “名师”的成长有四个不同的层次。第一,专业化的开端,即如何能将一般的教学法知识很好地应用于具体学科内容的教学。第二,由“盲从”转向独立思考,特别是能对什么是“做好数学教学的关键”形成自己的看法。第三,能够超出日常教学,特别是教学方法的研究,并从更高层面进行分析思考,且能通过教学与教研的密切结合努力纠正现行教育教学体制的局限性与不足之处。第四,“得道”,也即“平常心”的回归,能够心平气和地做好每一件事,而不要强求,事事处处可见“善”的回归,而决不会以“善”的名义行“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师成长 专业化 独立思考 教学与教研的密切结合 “得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情境热”应当降降温了
4
作者 郑毓信 《教育视界》 2024年第35期4-8,共5页
数学教育领域中的“情境热”应当降降温了!除去数学的抽象特征直接决定了数学学习和研究必须“去情境”,我们还应清楚地看到这样几点:一是相对于从外部引入某种“情境”,应当更加重视数学发展的“内在脉络”;二是由于学校和教室本身就... 数学教育领域中的“情境热”应当降降温了!除去数学的抽象特征直接决定了数学学习和研究必须“去情境”,我们还应清楚地看到这样几点:一是相对于从外部引入某种“情境”,应当更加重视数学发展的“内在脉络”;二是由于学校和教室本身就构成了一个特殊的情境,应当更加重视如何能为学生创设一个好的学习情境;三是不应局限于各种“看得见的成分”,而应更加重视数学的思维价值和文化价值等“看不见的成分”;四是相对于数学的应用,应更加重视让学生通过数学学习变得乐于思考,善于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数学 情境设置 数学内在脉络 学习情境 数学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构主义之慎思 被引量:47
5
作者 郑毓信 《开放教育研究》 CSSCI 2004年第1期4-8,共5页
该文就建构主义的理解上所存在的诸多误解与不彻底认识进行了分析和澄清,特别强调应当清楚地认识与深入批判各种建构主义在哲学上的错误主张。文章还围绕教师的合理定位、合作学习等问题,指明当前我们应更为全面地认识和充分发挥建构主... 该文就建构主义的理解上所存在的诸多误解与不彻底认识进行了分析和澄清,特别强调应当清楚地认识与深入批判各种建构主义在哲学上的错误主张。文章还围绕教师的合理定位、合作学习等问题,指明当前我们应更为全面地认识和充分发挥建构主义的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构主义 课程改革 本体论 知识论 教学方法 合作学习 学习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课程改革的若干深层次思考——从我国新一轮数学课改说开去 被引量:6
6
作者 郑毓信 《开放教育研究》 CSSCI 2006年第4期19-26,共8页
作者在本文摘要中自述:“除了各种显性表现外,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产生着一些隐性且又十分重要的影响,这就是形式主义的盛行和教师成长模式的剧变以及关于我国未来社会合格公民的不同定位。由于实践产生的影响并非都是积极的,因而应引... 作者在本文摘要中自述:“除了各种显性表现外,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产生着一些隐性且又十分重要的影响,这就是形式主义的盛行和教师成长模式的剧变以及关于我国未来社会合格公民的不同定位。由于实践产生的影响并非都是积极的,因而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采取适当措施予以纠正或加以必要的引导。”……但是,我们并不能就事论事的去读、去思考能够窥见大问题的小话题。即,尽管其谈的是基础教育中的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的深层次问题,尽管这些深层次的问题带有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所有学科的普遍性,但这种普遍性绝非只是基础教育所有,整个教育(包括远程教育)也同样存在,而且作者所思所虑的问题已经超越了课程改革和基础教育,超越了教育教学,达到了对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及其研究的一种深层次反思的境界,比如如何进行国际比较教育研究?如何正确认识国外和自己?如何看待自上而下的教育行政行为?……联想到已经结束的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与开放教育试点”的总结性评估,又有多少远程教育的学者和实践者真正在做深层次的反思?难道中国远程教育还真的不很成熟吗?可以说,中国远程教育还没有像郑毓信教授这样的从事基础教育数学学科研究的重点大学哲学系的“哲学家”如此深情地关注着关乎“试点”命运的众多芝麻小的问题,我们能从本文“参考文献”中也可以见到这位大家所发表的“小题”文章之累累硕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式主义 教师的成长模式 未来社会合格公民的适当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学核心素养”之我见 被引量:20
7
作者 郑毓信 《教育视界》 2016年第10期4-7,共4页
对于“核心素养”的大力提倡,是教育领域的一个新热点,更被认为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指明了努力方向:“今天,这个概念体系(指‘核心素养’)正在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深化的方向。”在一些学者看来,我们还可从全球的视角更为... 对于“核心素养”的大力提倡,是教育领域的一个新热点,更被认为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指明了努力方向:“今天,这个概念体系(指‘核心素养’)正在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深化的方向。”在一些学者看来,我们还可从全球的视角更为深入地认识这一发展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当今世界各国教育都在聚焦对于人的核心素养的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素养 数学 教育领域 课程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数学表达能力的培养”到“深度教学” 被引量:21
8
作者 郑毓信 《教育视界》 2020年第5期4-10,共7页
相对于“学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通过数学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应当说更为恰当;我们并应从“深度教学”的角度更深入地认识师生与学生间积极交流与互动的重要性。这也为数学教师的不同水准提供了新的诠释,包括若干具体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 数学表达 深度教学 专业成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整体性教学”到“结构化教学” 被引量:7
9
作者 郑毓信 《教育视界》 2021年第29期4-9,共6页
"整体性教学"和"结构化教学"是当前数学教育领域的两个热点。抓住"辨"与"带"、"统整"与"提升"这样两组关键词是做好"整体性教学"的关键。"结构化教学"... "整体性教学"和"结构化教学"是当前数学教育领域的两个热点。抓住"辨"与"带"、"统整"与"提升"这样两组关键词是做好"整体性教学"的关键。"结构化教学"的核心则在于教学中应很好地突出与落实"分清层次,居高临下,走向深刻"这样一个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性教学 结构化教学 结构性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局观念指导下的“度量问题”教学 被引量:7
10
作者 郑毓信 《教育视界》 2018年第24期4-7,共4页
为了超越个别的、独立的课,并用全局观念把握相关内容、从事教学设计,或者说为了更好地体现教学的整体性,特别是为了做好前后的呼应,需要我们不仅能通过前面的教学为后继的学习做好准备,也能通过新的学习不断发展与深化学生的认识。这... 为了超越个别的、独立的课,并用全局观念把握相关内容、从事教学设计,或者说为了更好地体现教学的整体性,特别是为了做好前后的呼应,需要我们不仅能通过前面的教学为后继的学习做好准备,也能通过新的学习不断发展与深化学生的认识。这是关于如何搞好数学教学的一项共识。以下就以'度量问题'的教学作为直接对象对此项共识做出具体分析和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方体 正方体 小学数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发展之“正道” 被引量:4
11
作者 郑毓信 《江苏教育》 2021年第26期21-25,30,共6页
所谓教育发展的“正道”,即我们应当很好地把握“大教育”与各科教育之间的关系。另外,与片面强调基础教育阶段各个学科的“整合”相比,我们又应更加重视专业化发展,努力超越“狭隘学科视角”,并从更广泛的角度做出分析思考,从而为更高... 所谓教育发展的“正道”,即我们应当很好地把握“大教育”与各科教育之间的关系。另外,与片面强调基础教育阶段各个学科的“整合”相比,我们又应更加重视专业化发展,努力超越“狭隘学科视角”,并从更广泛的角度做出分析思考,从而为更高层次的“整合”打下必要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整合 大道归一 “大教育” 学科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落实“双减”的几点建议 被引量:4
12
作者 郑毓信 《江苏教育》 2022年第1期57-63,共7页
“双减”对于我国教育事业与社会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和深远的影响。为了使“双减”政策真正得到落实,除去纠正实践中的不平衡以外,我们还应更加重视如何能够很好地实现“减负增效”,特别是,由作业教学中的“广种薄收”转向“整体设计”... “双减”对于我国教育事业与社会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和深远的影响。为了使“双减”政策真正得到落实,除去纠正实践中的不平衡以外,我们还应更加重视如何能够很好地实现“减负增效”,特别是,由作业教学中的“广种薄收”转向“整体设计”,由“教师指导下的学习”转向“努力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减” 减负增效 整体设计 学会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课程内容结构化之深思 被引量:2
13
作者 郑毓信 《教育视界》 2023年第17期5-10,共6页
“课程内容结构化”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一个突出亮点。除去“关联性和一致(统一)性”以外,认识发展的“阶段性和层次性”也应被看成结构化的重要涵义,同时,“高观点”在中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与指导作用也应给予... “课程内容结构化”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一个突出亮点。除去“关联性和一致(统一)性”以外,认识发展的“阶段性和层次性”也应被看成结构化的重要涵义,同时,“高观点”在中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与指导作用也应给予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 课程内容结构化 “高观点”的指导与渗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之哲学审思——哲学视角下的数学教育(二) 被引量:3
14
作者 郑毓信 《江苏教育》 2022年第17期25-30,共6页
大家应对教育领域中的重要现象与思想主张做出深入分析与认真反思,如数学教育改革中的“钟摆现象”等,从而更好地理解与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的根本目标,包括很好地确定各个学科领域中的具体工作目标。
关键词 数学教育 哲学视角 哲学审思 立德树人 核心素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历史与数学教育 被引量:3
15
作者 郑毓信 《江苏教育》 2021年第43期23-27,共5页
“数学文化”与“数学史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是数学教育领域的两个研究热点。相对于简单地追随潮流,数学教师应当更加重视自身在这一方面的自觉性,并将相关工作与日常教学很好地结合起来,特别要切实做好数学课堂文化的建设与数学史的... “数学文化”与“数学史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是数学教育领域的两个研究热点。相对于简单地追随潮流,数学教师应当更加重视自身在这一方面的自觉性,并将相关工作与日常教学很好地结合起来,特别要切实做好数学课堂文化的建设与数学史的方法论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文化 HPM 数学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学学习中的“再创造”和“再认识” 被引量:2
16
作者 郑毓信 《教育视界》 2023年第5期5-9,共5页
应当超出字面,并从更广泛的意义去理解“数学是系统化了的常识”这样一个论述,特别需要注意到,数学认识的发展主要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由此我们可清楚地看出将“再创造”说成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的局限性,特别是,与“再创造”相... 应当超出字面,并从更广泛的意义去理解“数学是系统化了的常识”这样一个论述,特别需要注意到,数学认识的发展主要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由此我们可清楚地看出将“再创造”说成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的局限性,特别是,与“再创造”相比我们应当更加重视“再认识”,后者可看成从“过程”的角度认识数学学习活动的一个重要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赖登塔尔 系统化 常识 再创造 再认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学学习中的“悟”与“再认识”--读朱小平老师的相关文章有感 被引量:2
17
作者 郑毓信 《教育视界》 2022年第29期5-7,共3页
“悟”对于数学学习有很大的重要性。基于朱小平老师关于“让儿童悟得数学”的研究,对“悟”的涵义做了更细致的分析,特别是应清楚地看到“悟”与“长时间思考”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可通过与“再认识”的对照比较,更好地弄清“让儿童悟得... “悟”对于数学学习有很大的重要性。基于朱小平老师关于“让儿童悟得数学”的研究,对“悟”的涵义做了更细致的分析,特别是应清楚地看到“悟”与“长时间思考”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可通过与“再认识”的对照比较,更好地弄清“让儿童悟得数学”研究工作的主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学习 让儿童悟得数学 长时间思考 再认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当如何看待与处理“学生视野中的数学问题”——读书有感 被引量:1
18
作者 郑毓信 《教育视界》 2021年第11期4-7,共4页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学习和教学、探索和思考的出发点,"问题提出、问题解决"则是数学教师和研究者们共同关心的一个焦点。那么,问题源于何处?学生关心什么样的问题?这些问题意味着什么?如何分析、研究并利用它们展开教学?…...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学习和教学、探索和思考的出发点,"问题提出、问题解决"则是数学教师和研究者们共同关心的一个焦点。那么,问题源于何处?学生关心什么样的问题?这些问题意味着什么?如何分析、研究并利用它们展开教学?……这是贲友林老师团队多年来十分关注并倾心研究的。2020年底,贲友林名师工作室编著的《学生视野中的小学数学问题研究Ⅰ》一书出版。该书是贲友林老师团队长期以来对"学为中心"数学课堂展开研究探索的又一成果。书中精选了小学阶段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提出的60个真问题,并从学理、数学史、数学教育等视角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讨论。郑毓信教授读完这本书后,有自己独到的感受和思考,如为何要从事这项研究,何谓好问题,如何提升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等,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广大读者在读这本书时,不是简单地只看到学生提出的问题和书中的解答,而应从总体上思考相关研究的意义,并主动探索如何从事这项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师工作室 学生视野 探索和思考 主动探索 学为中心 数学学习过程 数学史 数学课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焦“数学教育哲学”--哲学视角下的数学教育(四) 被引量:1
19
作者 郑毓信 《江苏教育》 2022年第33期25-33,共9页
数学教育哲学的学习与建设是数学教育工作者的一个长期任务,我们不仅应当抓好“什么是数学”“为什么要进行数学教育”“应如何进行数学教学”这三个基本问题,还应密切联系数学教育的现实情况开展工作,从而更好地发挥理论研究对实际教... 数学教育哲学的学习与建设是数学教育工作者的一个长期任务,我们不仅应当抓好“什么是数学”“为什么要进行数学教育”“应如何进行数学教学”这三个基本问题,还应密切联系数学教育的现实情况开展工作,从而更好地发挥理论研究对实际教育工作的促进作用,包括促进理论的深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教育哲学 数学观 数学教育观 数学教学观 数学学习观 哲学视角 数学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问题、“再认识”与大观念——新课标视域下的若干思考 被引量:1
20
作者 郑毓信 《教育视界》 2022年第23期5-11,共7页
无论是数学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或是日常的数学教学活动,都应很好地发挥问题的引领作用。由此引向做好数学教学的两个关键:“再认识”与大观念的渗透和指导。“再认识”即数学的认识大多应有不断深化和优化的过程,应贯穿全部的数学教学... 无论是数学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或是日常的数学教学活动,都应很好地发挥问题的引领作用。由此引向做好数学教学的两个关键:“再认识”与大观念的渗透和指导。“再认识”即数学的认识大多应有不断深化和优化的过程,应贯穿全部的数学教学活动;大观念则对学生的深度学习具有重要影响,应在教学中予以渗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问题 大观念 课程改革 再认识 字母的引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