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胶东西北部金矿剥蚀程度及找矿潜力和方向--来自磷灰石裂变径迹热年代学的证据 被引量:41
1
作者 柳振江 王建平 +3 位作者 郑德文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 刘家军 刘俊 付超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3597-3611,共15页
矿床形成后会经历不同形式的变化,区域隆升与剥蚀是影响矿床变化保存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构造-热年代学是目前广泛运用于研究区域隆升剥蚀的一种重要手段,本文以我国最大金矿集中区———胶东西北部金矿及赋矿围岩玲珑花岗岩为研究对象... 矿床形成后会经历不同形式的变化,区域隆升与剥蚀是影响矿床变化保存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构造-热年代学是目前广泛运用于研究区域隆升剥蚀的一种重要手段,本文以我国最大金矿集中区———胶东西北部金矿及赋矿围岩玲珑花岗岩为研究对象,尝试将构造-热年代学引用到矿床成矿后变化与保存研究。通过磷灰石裂变径迹热年代学测试获得玲珑花岗岩距今110Ma以来的隆升演化历史,结果显示岩体剥蚀速率很小,平均0.0303±0.0044mm.a-1,自金矿形成后区域热-构造运动趋于平静,这对矿床的保存非常有利。胶东金矿成矿深度范围集中于4~10km,根据剥蚀速度计算玲珑花岗岩剥蚀量仅为2.0~4.2km,远未达到金矿最大成矿深度。当前本区金矿勘探和开采深度普遍小于2km,深部金矿找矿潜力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东西北部金矿区 玲珑花岗岩 裂变径迹 构造-热年代学 隆升剥蚀 找矿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