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濮凹陷文留地区咸化湖盆沙三段油源特征及成藏模式
1
作者 李才俊 胡涛 +6 位作者 庞雄奇 肖惠译 胡耀 陈雨萱 郑定业 徐田武 姜福杰 《中国海上油气》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9-91,共13页
中国广泛发育的陆相咸化湖盆已成为油气产能的主要贡献领域之一,但对含盐层系的油气成藏机理及模式研究相对薄弱。以东濮凹陷文留地区沙三段为研究对象,通过开展原油和烃源岩的色谱-质谱、单体烃碳同位素及流体包裹体等地化分析,对文留... 中国广泛发育的陆相咸化湖盆已成为油气产能的主要贡献领域之一,但对含盐层系的油气成藏机理及模式研究相对薄弱。以东濮凹陷文留地区沙三段为研究对象,通过开展原油和烃源岩的色谱-质谱、单体烃碳同位素及流体包裹体等地化分析,对文留地区的沙三段的油-源特征及成藏模式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1)文留地区沙河街组发育沙三上亚段、沙三中亚段、沙三下—沙四上亚段等多套优质烃源岩,烃源岩TOC为0.50%~6.79%、类型以Ⅱ型为主、现今正处于高—过成熟阶段,生烃潜力大;(2)沙三段原油组分主要以饱和烃为主,CPI接近于1.0,Pr/Ph为0.13~0.63,伽马蜡烷指数为0.50~1.00,单体碳同位素为-32‰~-28‰,油源主要来自沙三中亚段和沙三下—沙四上烃源岩;(3)文留地区沙三段油气成藏期主要为东营组沉积中晚期(31.0~22.0 Ma)和明化镇组沉积末期—现今(6.2~0 Ma),其中东营组沉积中晚期主要在隆起区富集形成构造、岩性类油气藏,明化镇组沉积末期—现今主要在斜坡带及近洼位置富集形成致密油气藏;(4)文留地区沙三段油气从浅到深呈现出常规-非常规有序分布的特征,常规油气藏主要形成并分布在浅层的构造隆起区,非常规油气藏主要形成并分布在斜坡带—洼陷中心的区域。研究结果对文留地区油气发现和勘探部署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濮凹陷 咸化湖盆 沙河街组 油源特征 成藏模式 文留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上三叠系须家河组油气资源评价 被引量:21
2
作者 郑定业 庞雄奇 +2 位作者 张可 刘昭婷 李慧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7-72,共6页
油气资源潜力评价是评价含油气盆地的关键。目前国内研究对常规与非常规油气资源评价的模式不系统,二者之间没有统一的标准。依据生排烃门限理论,利用生烃潜力法,对四川盆地上三叠系烃源岩的生烃量、排烃量、留烃量3个参数进行计算,建... 油气资源潜力评价是评价含油气盆地的关键。目前国内研究对常规与非常规油气资源评价的模式不系统,二者之间没有统一的标准。依据生排烃门限理论,利用生烃潜力法,对四川盆地上三叠系烃源岩的生烃量、排烃量、留烃量3个参数进行计算,建立常规油气、致密油气和页岩油气的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烃源岩生烃总量为4 525.5×10~8t,远景资源量为1 584×10~8t。其中,页岩油气资源约占46.5%,致密油气资源约占44.8%,常规油气资源约占8.7%。该研究系统性地评价出不同地质条件下常规与非常规油气藏的油气资源潜力,为四川盆地油气资源勘探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资源勘探 油气资源评价 生烃潜力法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临兴地区上古生界致密气成藏特征及物理模拟 被引量:22
3
作者 郑定业 庞雄奇 +5 位作者 姜福杰 刘铁树 邵新荷 李龙龙 呼延钰莹 国芳馨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44-754,共11页
鄂尔多斯盆地临兴地区上古生界致密砂岩气藏资源勘探潜力巨大,但是成藏规律及运移方式较为模糊。基于构造、沉积相和砂体展布特征,临兴地区上古生界源-储组合关系可分为源内、近源和远源3种类型。利用岩石热解、热成熟度测定、岩心描述... 鄂尔多斯盆地临兴地区上古生界致密砂岩气藏资源勘探潜力巨大,但是成藏规律及运移方式较为模糊。基于构造、沉积相和砂体展布特征,临兴地区上古生界源-储组合关系可分为源内、近源和远源3种类型。利用岩石热解、热成熟度测定、岩心描述、薄片鉴定、扫描电镜观察,物性分析以及地震和测井等资料,对烃源岩、储层、充注动力及断裂的发育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临兴地区发育煤、炭质泥岩和暗色泥岩3套烃源岩,干酪根类型为Ⅲ和Ⅱ2型,有机质丰度较高,普遍进入成熟-高成熟阶段,生气潜力较大;储层岩石类型以成熟度中等的长石岩屑砂岩为主,非均质性强,孔喉类型多样,包括原生粒间孔、溶解粒间孔、溶解粒内孔、晶间孔和微裂缝。物性以低孔-低渗为主,平均孔隙度为6.81%,平均渗透率为0.610×10-3μm2,属于典型致密储层;地层超压普遍发育,气体膨胀力是源内、近源组合成藏的关键动力;断裂十分发育,既可为天然气垂向充注至远源组合提供运移通道,又能改善储层品质,提高天然气横向运移能力。在此基础上,对建立起的成藏模式进行物理模拟实验,发现储层非均质性及断裂的发育是影响气水关系的主要因素,源内组合处于成藏优势区,可作为后期勘探开发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藏特征 物理模拟 致密气藏 上古生界 临兴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裂调整型致密砂岩气藏成藏过程模拟与成藏模式 被引量:11
4
作者 姜福杰 邵新荷 +6 位作者 李林涛 庞雄奇 李敏 陈晓智 李龙龙 郑定业 呼延钰莹 《石油科学通报》 2021年第4期539-552,共14页
鄂尔多斯盆地边缘致密气勘探起步较晚,但突破明显,以东北缘临兴地区上古生界致密气为典型代表。但相较于盆地内部而言,盆地边缘地质条件复杂,受断裂调整改造的致密气藏成藏过程和成藏机理尚待系统揭示。基于对临兴地区致密气层分布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边缘致密气勘探起步较晚,但突破明显,以东北缘临兴地区上古生界致密气为典型代表。但相较于盆地内部而言,盆地边缘地质条件复杂,受断裂调整改造的致密气藏成藏过程和成藏机理尚待系统揭示。基于对临兴地区致密气层分布特征剖析、储层流体包裹体特征分析以及盆地埋藏—热演化史模拟等,恢复了盆地边缘断裂调整型致密砂岩气的成藏过程并阐明了成藏模式。研究区致密气层在源内、近源及远源3套成藏组合中表现出差异分布特征:源内成藏组合气层个数最少,近源成藏组合气层数量居中,远源成藏组合气层个数最多;近源气层厚度最小,源内气层厚度居中,远源气层厚度最大。流体包裹体主要赋存于石英颗粒的微裂隙中,少量赋存于方解石胶结物和石英次生加大边中。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分布范围很广,为81.7~180℃,这可能与紫金山岩浆侵入对烃源岩热历史产生影响有关。研究区天然气充注成藏分两个阶段,在成藏早期由于断裂和裂缝不发育,天然气以源内充注为主、近源充注为辅;到成藏中后期,伴随紫金山岩浆侵入产生大量断层和裂缝,天然气优先沿断层和裂缝充注到近源和远源储层中,而对源内储层的贡献相对较少。总体而言,断裂调整型致密气藏成藏过程受断层和裂缝控制作用明显,断层起到“气泵”的作用,因此,在盆地边缘致密气勘探中,要高度重视断层和裂缝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气 充注过程 成藏模式 上古生界 临兴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光地区深层碳酸盐岩气藏主控因素及有利区预测 被引量:15
5
作者 于吉旺 庞雄奇 +5 位作者 郑定业 王学军 肖惠译 张鹏伟 卓色强 李宏雨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8-35,共8页
普光地区深层海相地层是川东北地区重点勘探目标,现已发现普光、大湾等6个含油气区块,勘探前景较好,但随着多口探井连续失利,亟需加强对普光地区气藏特征及成藏条件的重新认识。为此,利用测井、地震、岩心描述、分析测试等资料对普光地... 普光地区深层海相地层是川东北地区重点勘探目标,现已发现普光、大湾等6个含油气区块,勘探前景较好,但随着多口探井连续失利,亟需加强对普光地区气藏特征及成藏条件的重新认识。为此,利用测井、地震、岩心描述、分析测试等资料对普光地区气藏类型及其主控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发育背斜类、背斜-岩性类、断层-岩性类3种气藏类型。气藏发育主要受4种因素控制,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生气强度大,生气范围广;镶边台地沉积环境下,储层主要发育生屑、鲕粒等白云岩,储集类型以孔隙型、孔隙-裂缝型、孔洞型为主,物性较好(平均孔隙度为8.20%,平均渗透率为79.50 mD);盖层岩性以膏盐岩为主,膏盐岩平均厚度在290 m以上,分布范围广;5条北东向大型断裂及多条北西向断裂构成普光地区油气运移的主要疏导体系。在此基础上,划分出4类成藏有利区,最有利区位于普光、毛坝、大湾区块。该研究可对普光地区深层碳酸盐岩油气下一步勘探开发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光地区 深层碳酸盐岩 油气藏类型 主控因素 成藏有利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康宁地区二叠系致密储层成岩作用与孔隙度演化 被引量:13
6
作者 呼延钰莹 姜福杰 +5 位作者 庞雄奇 刘铁树 陈晓智 李龙龙 邵新荷 郑定业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6-65,共10页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康宁地区具有广阔的天然气勘探前景,是我国致密气勘探开发的重点区域之一。为研究其储层成岩作用及致密化机理,开展了铸体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分析、X射线衍射测试、粒度分析等研究,对二叠系致密储层的岩石成分、孔隙类...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康宁地区具有广阔的天然气勘探前景,是我国致密气勘探开发的重点区域之一。为研究其储层成岩作用及致密化机理,开展了铸体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分析、X射线衍射测试、粒度分析等研究,对二叠系致密储层的岩石成分、孔隙类型和成岩演化等进行了深入探讨。结果表明:①岩石类型以细—中粒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砂岩为主,石英体积分数平均49%,岩屑体积分数平均36%,长石体积分数平均15%;②储层物性以低孔-特低渗型为主,平均孔隙度为7%,平均渗透率为0.46 mD,为典型致密储层;孔径小,喉道细,分选差,以次生溶蚀孔隙为主;③二叠系砂岩经历了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交代作用,成岩阶段为中成岩A—B期。④压实作用是导致储层致密的主要因素,使得初始孔隙度减少了16.39%,碳酸盐胶结作用和黏土矿物的充填作用次之,使孔隙度减少了约12.30%,后期溶蚀作用使孔隙度增加了6.01%,这一结论与现今实测平均孔隙度平均值7.46%较为吻合。上述研究成果对研究区致密气藏勘探中寻找次生溶蚀"甜点"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作用 孔隙度演化 致密砂岩 二叠系 康宁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饶阳凹陷西6区块沙一上段沉积微相及其含油气性 被引量:3
7
作者 吕传炳 庞雄奇 +4 位作者 庞宏 付亮亮 郑定业 刘本芬 耿荣燕 《石油科学通报》 2021年第4期553-565,共13页
饶阳凹陷作为一个勘探老区,油气年产量日益下降,亟需发现新的油气储量以满足国家战略发展需求。受限于早期的生产技术及理论模式,地层格架划分粗略,评价目标主要集中以段或亚段,精度较高者以油组为主,以单砂体尺度的储层受非均质性的影... 饶阳凹陷作为一个勘探老区,油气年产量日益下降,亟需发现新的油气储量以满足国家战略发展需求。受限于早期的生产技术及理论模式,地层格架划分粗略,评价目标主要集中以段或亚段,精度较高者以油组为主,以单砂体尺度的储层受非均质性的影响导致沉积微相划分不准,为油田增储上产带来挑战,严重制约了油气勘探开发的发展。基于此,利用岩心、录井及测井等资料,本文以饶阳凹陷南马庄地区西6区块为例,对沙一段各小层(单砂体)沉积微相进行刻画,并对各类微相中砂体含油气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西6区块沙一上段共分为3个油组9个小层;岩性以偏氧化环境的泥岩与偏还原环境的砂岩混合为主,表现为沉积过程中水体震荡摆动的特点;沉积亚相类型为三角洲平原,发育分流河道、天然堤和河漫沼泽3种微相;沉积微相分布范围控制着砂体展布特征,具体表现为分流河道控制小层的砂地比及渗砂厚度分布,其中以Ⅱ_(1)、Ⅱ_(2)小层砂地比值最大,可达至0.75、0.85,Ⅰ、Ⅱ_(1)小层渗砂厚度值最大,可达至30 m、25 m;Ⅱ、Ⅲ油组中各小层分流河道(微)相控制下的储层砂体整体含油气性较高,Ⅱ_(4)、Ⅲ_(2)小层含油层比例最大为69.6%、65.5%。基于各小层沉积微相与含油层的结合,剖析了沙一上段沉积微相与油气分布关系,指出分流河道、天然堤等微相叠合区内渗砂厚度大于5 m为有利的油气聚集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饶阳凹陷 西6区块 沙一上段 沉积微相 含油气性 油气聚集有利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水1井127mm尾管固井实践 被引量:2
8
作者 何仕宝 陈斌 +3 位作者 李兵 乐尚文 郑定业 吴林龙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40-141,145,共3页
分水1井是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布署在分水岭潜伏构造上的一口重点预探井。位于四川省达州市以北,黄金口背斜西翼,为坡35号和坡36号断层所共同夹持的潜伏构造,呈北东走向,属于铁山坡以西的第二排潜伏构造高带。该井第五次开钻用Φ149.2钻头... 分水1井是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布署在分水岭潜伏构造上的一口重点预探井。位于四川省达州市以北,黄金口背斜西翼,为坡35号和坡36号断层所共同夹持的潜伏构造,呈北东走向,属于铁山坡以西的第二排潜伏构造高带。该井第五次开钻用Φ149.2钻头钻至井深7353.84m完钻,为中石油在陆上钻探的最深一口井。此次127mm尾管固井属于127mm尾管段最长、井斜最大、低密度应用最深的一口井,固井施工作业顺利,电测固井质量符合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水1井 尾管固井 大斜度井 低密度钻井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