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落球半径对测量粘度的影响 被引量:16
1
作者 郑勇林 杨晓莉 杨敏 《物理实验》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42-44,48,共4页
用实验和图解方法研究了落球法测粘度实验中落球半径对粘度测量的影响 ,给出了落球速度、运动距离与半径的关系 。
关键词 落球半径 落球法 液体粘度 测量 落球速度 运动距离 有限边界 实验法 图解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稳态FeCu固溶体微粉原子相互作用势的计算 被引量:3
2
作者 郑勇林 田德祥 郑瑞伦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51-255,共5页
本文介绍了亚稳态Fe50Cu50固溶体晶格常数的测量结果,应用金属结构的经典概念并考虑到原子核周围电子密度的高斯型球对称分布,导出了计算金属中一个原子的平均内能和两种不同金属原子相互作用势的普遍公式。对亚稳态Fe50Cu50合金原子相... 本文介绍了亚稳态Fe50Cu50固溶体晶格常数的测量结果,应用金属结构的经典概念并考虑到原子核周围电子密度的高斯型球对称分布,导出了计算金属中一个原子的平均内能和两种不同金属原子相互作用势的普遍公式。对亚稳态Fe50Cu50合金原子相互作用势作计算,得到平衡时fcc-FeCu的晶格常数为0 36433nm与实验测量结果接近,也与H R Gong等人对亚稳态FeCu合金的研究结论一致,证实了亚稳态Fe50Cu50合金是以fcc结构形式存在的固溶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稳态FeCu合金 晶格常数 内能 原子相互作用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颗粒膜电介质光子晶体低频折射率问题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郑勇林 赵茂娟 杨敏 《量子电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05-710,共6页
应用颗粒膜电介质晶体在低频极限下的准静态折射率和静态折射率(ε_(eff))^(1/2)的关系,分析和计算了光子晶体低频折射率。结果表明:由于低频电磁波诱导的涡流(或极化电流),使非磁性光子晶体显现反磁性共振,这个共振依赖于周期性颗粒的... 应用颗粒膜电介质晶体在低频极限下的准静态折射率和静态折射率(ε_(eff))^(1/2)的关系,分析和计算了光子晶体低频折射率。结果表明:由于低频电磁波诱导的涡流(或极化电流),使非磁性光子晶体显现反磁性共振,这个共振依赖于周期性颗粒的半径a和趋肤深度δ_0之间的关系。即,如果δ_0■a,包含物内部电磁场被屏蔽,使每一种包含物的行为像μ=0的理想反磁性体。对于平行颗粒膜平面(H偏振)的电磁波,光子晶体的反磁性磁导率(μ_(eff)=1-f)总体上是随填充数的增加而线性地减少;相反地,当趋肤层大于半径,则反磁性体共振可以忽略。周期性颗粒的磁化引起静态和准静态折射率的结论,解释了非对易限制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 颗粒膜晶体 光子晶体 低频折射率 介电常数和磁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含量和粒径对Fe/Cu颗粒膜结构和磁性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郑勇林 《物理实验》 2005年第1期17-21,共5页
采用共蒸发法制备不同组分的Fe/Cu颗粒膜,将样品分两组进行退火和不退火处理. 根据测量及分析,确定了不同成分的Fe/Cu颗粒膜的相组成和晶体结构;找出了 Fe/Cu颗粒膜矫顽力与粒径的关系,利用此关系由自发形核理论可知,提高功率,快速蒸镀... 采用共蒸发法制备不同组分的Fe/Cu颗粒膜,将样品分两组进行退火和不退火处理. 根据测量及分析,确定了不同成分的Fe/Cu颗粒膜的相组成和晶体结构;找出了 Fe/Cu颗粒膜矫顽力与粒径的关系,利用此关系由自发形核理论可知,提高功率,快速蒸镀薄膜,可得到细密颗粒的Fe/Cu颗粒膜,从而降低矫顽力,减少磁滞损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Cu颗粒膜 Fe/Cu颗粒膜结构 磁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巡游电子系统中局域磁矩之间的有效耦合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郑勇林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05-309,共5页
用渐近逼近方法分析了巡游电子系统中局域矩之间的有效耦合,在这结果的基础上,确定了耦合特征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它的信号、强度、范围和这个系统的电子结构的详细而明确的特征.我们发现耦合振荡为原子间距离的函数,并有确定的周期,且由... 用渐近逼近方法分析了巡游电子系统中局域矩之间的有效耦合,在这结果的基础上,确定了耦合特征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它的信号、强度、范围和这个系统的电子结构的详细而明确的特征.我们发现耦合振荡为原子间距离的函数,并有确定的周期,且由沿材料晶向自旋向上和自旋向下的费米面的最大维度所决定.耦合的相位和振幅被系统的电子结构、电子自旋向上或自旋向下的费米面的几何特征所约束.至于耦合的范围,在有限温度时它将按指数规律衰减,在T=0 K时预期按1/R3ij衰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磁材料 巡游电子 交换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金属颗粒膜磁光-Kerr效应增强现象研究
6
作者 郑勇林 卢孟春 +2 位作者 包秀丽 杨维 刘鸿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86-391,共6页
基于磁性金属颗粒膜Kerr磁光效应的关系,结合电子跃迁和自由电子共振模型及实验数据,分析了金属颗粒膜的磁光Kerr旋转和Kerr椭偏现象,由分析研究表明:在磁性金属颗粒材料中Kerr旋转和Kerr椭偏率光谱(Kerr效应)中的共振峰不是由单一电子... 基于磁性金属颗粒膜Kerr磁光效应的关系,结合电子跃迁和自由电子共振模型及实验数据,分析了金属颗粒膜的磁光Kerr旋转和Kerr椭偏现象,由分析研究表明:在磁性金属颗粒材料中Kerr旋转和Kerr椭偏率光谱(Kerr效应)中的共振峰不是由单一电子的跃迁引起,其中由于等离子体激化元的存在,而引起的等离子体共振行为在此产生了相当的影响.亦即对磁光Kerr旋转和Kerr椭偏率起作用的是电子跃迁与自由电荷载流子的等离子共振相互作用共同引起的.这一结论与对较大Kerr效应的4f化合物的相关实验强烈的Kerr效应和明显的共振结构相一致,这在铥原子化合物(Tm S,Tm Se)和铈化合物(Ce Sb,Ce Sb0.75Te0.25,Ce Te.)及L10Fe Pt膜中都已观察到这一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颗粒膜 磁光特性 等离子体边缘效应 磁光Kerr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夹层交换耦合中传导电子的间接交换作用分析
7
作者 郑勇林 葛泽玲 +3 位作者 杨维 程浩 郭红力 包秀丽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94-700,共7页
应用量子干涉理论和第一性原理研究了Co/Cu/Co夹层结构在[100]和[110]取向上振荡交换耦合及对磁层厚度的依赖,对夹层交换耦合振荡的计算结果表明:当相应的周期不变时,磁性层(Co)厚度的变化将导致在不同的RKKY振荡特征中势的再分配,磁层... 应用量子干涉理论和第一性原理研究了Co/Cu/Co夹层结构在[100]和[110]取向上振荡交换耦合及对磁层厚度的依赖,对夹层交换耦合振荡的计算结果表明:当相应的周期不变时,磁性层(Co)厚度的变化将导致在不同的RKKY振荡特征中势的再分配,磁层厚度发生变化时,磁性层上电子结构也发生变化,当磁性层较厚时,交换耦合仅在某一渐近值附近有一小的振荡.耦合振荡的周期、振幅和相位的测量与实验相一致,也与Barnas和Bruno理论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干涉 磁性薄膜 磁性夹层交换耦合 磁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期性Hubbard模型密度矩阵函数的研究
8
作者 郑勇林 赵庆勋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57-960,共4页
在晶格密度泛函理论(LDFT)的框架内研究了哈巴德(Hubbard)模型,当考虑晶格内位置的单粒子密度矩阵γij、自旋S时,这个模型的相互作用能w[γij,S]为密度矩阵γij、总自旋S的函数.且当所有最近邻的γij=γ12时,对环状系统的w[γij,S]可获... 在晶格密度泛函理论(LDFT)的框架内研究了哈巴德(Hubbard)模型,当考虑晶格内位置的单粒子密度矩阵γij、自旋S时,这个模型的相互作用能w[γij,S]为密度矩阵γij、总自旋S的函数.且当所有最近邻的γij=γ12时,对环状系统的w[γij,S]可获得精确的数值计算结果;文中同时还讨论了w[γij,S]函数在弱电子关联(γ102)和强电子关联(γi∞j)以及在γ1∞2<γ12<γ012区域限制下的性质.以非关联能w0[γ0ij,S]为单位标度的w[γij,S]表明的赝普适行为与g12=(γ12-γ1∞2)/(γ012-γ1∞2)函数一样.另外,w[γij,S]函数对不同总自旋S有一定的依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UBBARD模型 哈巴德哈密顿量 自旋转动对称 密度泛涵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磁共振实验中双量子跃迁及射频场谐波干扰 被引量:8
9
作者 孙昕 崔海峰 +3 位作者 彭慰先 李应龙 周晏 郑勇林 《物理实验》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7-9,共3页
由于射频场谐波的存在 ,致使其二次谐波的共振跃迁与双量子跃迁信号重叠 ,因此观察双量子跃迁 ,必须首先排除射频场二次谐波共振的影响 .本文分析了光磁双共振实验中关于双量子跃迁产生的条件、判断和观测 ,并分析了多频率共振的原因 .
关键词 光抽运 光磁双共振 双量子跃迁 谐波 射频场 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质表面颗粒膜介电常数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葛泽玲 郑勇林 《量子电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36-241,共6页
假设材料表面极性棒状分子为取向分布,采用取向序参数,考虑局域场对有极分子、固有偶极矩的作用及基底材料表面和分子之间相互作用能,计算了材料表面颗粒膜的介电常数。计算结果表明:颗粒膜的介电常数依赖于基底材料相对介电常数和棒状... 假设材料表面极性棒状分子为取向分布,采用取向序参数,考虑局域场对有极分子、固有偶极矩的作用及基底材料表面和分子之间相互作用能,计算了材料表面颗粒膜的介电常数。计算结果表明:颗粒膜的介电常数依赖于基底材料相对介电常数和棒状分子之间的距离;在分子面积和分子临界面积接近的范围内,分子和材料表面之间的相互作用能使之成为单一的贡献。反之,分子面积与分子临界面积相差较大时,局域场的相互作用是主要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子学 电介质 颗粒膜介质 介电常数 相互作用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S和MgSe带隙的GW近似修正(英文) 被引量:1
11
作者 朱晓玲 张金平 +1 位作者 程新路 郑勇林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43-349,共7页
应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下的局域密度近似(DFT-LDA)方法研究了岩石矿结构的MgS和MgSe的晶体结构和能带结构.本文得到稳定结构的晶格常数与已知实验数据相吻合,MgS和MgSe都是间接带隙半导体且带隙值分别为2.74 eV和1.70 eV.尽管本文利用LD... 应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下的局域密度近似(DFT-LDA)方法研究了岩石矿结构的MgS和MgSe的晶体结构和能带结构.本文得到稳定结构的晶格常数与已知实验数据相吻合,MgS和MgSe都是间接带隙半导体且带隙值分别为2.74 eV和1.70 eV.尽管本文利用LDA计算的带隙值与之前的理论值很接近,但是局域密度近似常常低估带隙值.因此应用准粒子GW(G是格林函数,W是库伦屏蔽相互作用)近似对MgS和MgSe的带隙值进行了修正,其结果分别为4.15 eV和2.74 eV.GW近似的结果应该是合适的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W近似 MgS MGSE 带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电聚合电介质表面吸附理论研究
12
作者 卢孟春 郑勇林 +2 位作者 王晓茜 戴松晖 严刚峰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24-828,共5页
应用聚合电介质吸附的定标理论,根据介质和表面电介质常数的比率,考虑多化合价吸附电介质之间强相关性作用,我们提出一种表面排斥电荷的近似定标理论方法,根据这种方法把电介质表面吸附层的相图分为本质上不同的两大类.从相图可知:当表... 应用聚合电介质吸附的定标理论,根据介质和表面电介质常数的比率,考虑多化合价吸附电介质之间强相关性作用,我们提出一种表面排斥电荷的近似定标理论方法,根据这种方法把电介质表面吸附层的相图分为本质上不同的两大类.从相图可知:当表面电荷密度低(或体带相反电荷离子密度高),这时表面和体带相反电荷离子密度几乎相同;一旦表面电荷密度足够高,就使带相反电荷的离子在表面上浓缩.据此,可确定在这个区域内,低化合价聚合电介质形成一个相关的多链状态,当化合价足够高时,由于近邻链之间的更强排斥增强,使状态转变成单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介质常数 聚合电介质 表面电荷 吸附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Sb掺Mn、Fe的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
13
作者 包秀丽 陶冶 +1 位作者 郑勇林 冉扬强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23-327,共5页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的平面波超软赝势(PWPP)方法,对Mn、Fe掺杂前后AlSb的超晶胞体系进行了几何结构优化.模拟计算了Mn、Fe掺杂对AlSb的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的影响,分析了掺杂前后的能带结构、电子态密度分布、电荷布局分布、介电...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的平面波超软赝势(PWPP)方法,对Mn、Fe掺杂前后AlSb的超晶胞体系进行了几何结构优化.模拟计算了Mn、Fe掺杂对AlSb的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的影响,分析了掺杂前后的能带结构、电子态密度分布、电荷布局分布、介电常数和光吸收系数的变化.计算结果表明:在Mn,Fe单掺杂AlSb体系中,由于空穴密度的增加,禁带宽度减小,材料表现出半金属行为,且在可见光区电子跃迁明显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锑化铝 电子结构 光学性质 掺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金属掺杂富勒烯Rb_4C_(60)的热力学性质
14
作者 杨维 杨淼 +2 位作者 刘鸿 严刚锋 郑勇林 《河南科技》 2013年第9X期219-219,225,共2页
基于解析平均场(AMFP)方法将双指数(DE)势应用于Rb4C60固体,对其在高温高压下的热力学性质进行研究。通过拟合固态Rb4C60在室温(296K)压强至5.2GPa时的压缩实验数据得到一套的势参数。计算得到的压缩曲线与有用的实验结果非常一致。在... 基于解析平均场(AMFP)方法将双指数(DE)势应用于Rb4C60固体,对其在高温高压下的热力学性质进行研究。通过拟合固态Rb4C60在室温(296K)压强至5.2GPa时的压缩实验数据得到一套的势参数。计算得到的压缩曲线与有用的实验结果非常一致。在宽广温度和压强范围内对Rb4C60的各种物理量,包括等温、热膨胀、等容热容量、亥姆霍兹自由能和内能进行了计算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力学性质 Rb4C60 解析平均场方法 双指数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稳态Fe/Cu颗粒膜脱附激活能分析
15
作者 王谢菲 李娜 +3 位作者 赵文 卢洪 廖涔希 郑勇林 《物理实验》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1-46,共6页
采用共蒸发法在一定压强下制备了不同组分的Fex'Cu1-x'颗粒膜,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测其表面形态,根据照片分析测出各小岛颗粒的平均半径r'及颗粒边缘间距δ,由此计算出单位面积上的颗粒数N.基于假设亚稳态Fe/Cu固溶体中... 采用共蒸发法在一定压强下制备了不同组分的Fex'Cu1-x'颗粒膜,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测其表面形态,根据照片分析测出各小岛颗粒的平均半径r'及颗粒边缘间距δ,由此计算出单位面积上的颗粒数N.基于假设亚稳态Fe/Cu固溶体中所有原子位置都被同一种设想的平均原子S所占据的模型,利用固体与分子电子理论讨论了平均原子的特征参数.导出了粒子脱附激活能的计算公式,计算得到Fe/Cu颗粒膜中(平均原子S)粒子的脱附激活能要比Fe或Cu的扩散激活能大近5倍,粒子脱附激活能数值在3.6162~3.6600eV之间,且随Fe含量增大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Cu颗粒膜 粒子数密度 脱附激活能 平均原子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