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5篇文章
< 1 2 4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郑刚到哪了?
1
作者 郑刚 《摩托车》 2011年第8期8-8,共1页
近几个月上网很少,隔几天登录QQ,一定会跳出"郑刚兄到哪了?"这样的对话框!手机也经常收到朋友询问的信息。的确,往年的此时我一定是在某个地方游荡呢。回想2010年的上半年我分别在东南亚各国和中国云南、西藏骑行。2009年上半年则是... 近几个月上网很少,隔几天登录QQ,一定会跳出"郑刚兄到哪了?"这样的对话框!手机也经常收到朋友询问的信息。的确,往年的此时我一定是在某个地方游荡呢。回想2010年的上半年我分别在东南亚各国和中国云南、西藏骑行。2009年上半年则是广西中越边境和云南三江并流等。2008年上半年则是陕西、宁夏、甘南、青海……2011年至今,除了4月参加了山东枣庄的摩托车节和去河南许昌参加朋友的婚礼,再没有骑车长途旅行被记录在案了!不是不想出门,而是由于各种莫名其妙的原因,致使本来计划好的线路、出行时间、同行人员等等不断被迫修改,直到改的毫无计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云南 三江并流 中越边境 长途旅行 出行时间 对话框 东南亚 摩托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页岩油水平井闷排采设计与实践——以陇东地区庆城油田长7段为例
2
作者 牛彩云 张磊 +4 位作者 魏韦 张磊 郑刚 邓泽鲲 李明江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25年第1期7-12,共6页
鄂尔多斯盆地页岩油资源丰富,主力开发层系延长组长7段储层物性致密、原始油藏压力系数低,非均质性强,开采方式不同于常规储层,一般需大规模体积压裂、闷井、排液,待压力降至一定程度后优选人工举升方式投产。鉴于长7段页岩油与国内外... 鄂尔多斯盆地页岩油资源丰富,主力开发层系延长组长7段储层物性致密、原始油藏压力系数低,非均质性强,开采方式不同于常规储层,一般需大规模体积压裂、闷井、排液,待压力降至一定程度后优选人工举升方式投产。鉴于长7段页岩油与国内外页岩油储层特性差异较大,压裂后闷井时间以及排采工作制度缺少可直接借鉴的理论方法,为此,以陇东地区庆城油田长7段页岩油开发水平井为研究对象,对体积压裂后的闷井时间、放喷排液、举升工艺进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压裂后闷井时间的确定主要考虑该区块最小水平主应力,结合数值模拟、矿场实践,优化合理闷井时间约为30d;根据油嘴尺寸计算模型,建立了油嘴选配图版,有效指导了长7段页岩油放喷工作。举升工艺根据平台井数选用有杆泵采油和无杆泵采油两种,从矿场应用来看,两种工艺都存在维护性作业频次高、检泵周期短等特点,主要原因为页岩油普遍采用大平台三维水平井开发,井身轨迹较常规二维水平井更为复杂。从长远发展来看,无杆采油技术是大平台丛式水平井举升工艺发展方向,但如何延长运行寿命仍需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长7段页岩油 闷井时间 放喷制度 举升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囊体扩张主动控制桩基水平变形机理分析
3
作者 黄建友 闫宇涛 +4 位作者 刁钰 郑刚 李凯 贾建伟 刘永超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5-95,共11页
囊体扩张是一种新型地下结构变形主动控制技术,然而其在桩基变形控制机理方面尚未深入研究。采用有限元软件探究了囊体扩张控制桩基水平变形机理,分析了囊体扩张引起桩基和土体变形特性以及囊体-土体-桩体之间相互作用。结果表明:扩张直... 囊体扩张是一种新型地下结构变形主动控制技术,然而其在桩基变形控制机理方面尚未深入研究。采用有限元软件探究了囊体扩张控制桩基水平变形机理,分析了囊体扩张引起桩基和土体变形特性以及囊体-土体-桩体之间相互作用。结果表明:扩张直径0.5 m的囊体对直径为1.2 m的桩可产生最大5.5 mm水平变形,控制效率为60%,囊体扩张对桩基水平变形控制效果良好。囊体扩张会引起邻近土体产生较大的超孔隙水压力,而孔压消散会导致土体压缩而降低桩基控制效率。当扩张距离较小时,桩径对囊体扩张控制效果影响显著。囊体扩张对桩径为0.4~1.6m的桩均有一定的变形控制效果,尤其适用于小直径桩基的变形控制。随扩张直径的增大,桩基最大水平位移近乎呈线性增大。此外,桩基水平变形随扩张距离增大而减小,但由于扩张对周围孔隙水压力影响范围有限,导致控制效率呈增大趋势。双排囊体扩张控制变形中“遮拦效应”和“反力效应”明显,控制桩基变形应遵循“先远后近,逐排扩张”的原则,以提高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体扩张 桩基 变形控制 机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坑底加固方式对管廊基坑变形影响研究
4
作者 宋许根 甄洁 +5 位作者 朱孟君 王志勇 衣凡 雷华阳 郑刚 程雪松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9-190,共12页
基于PLAXIS 3D有限元软件,针对广州南沙某管廊基坑工程,系统分析了抽条加固、格栅状加固、裙边加固与满堂加固的面积置换率、加固宽度d、加固深度h等加固参数对基坑变形(围护结构侧移、地表沉降和坑底隆起)的影响,得到了加固参数的限值... 基于PLAXIS 3D有限元软件,针对广州南沙某管廊基坑工程,系统分析了抽条加固、格栅状加固、裙边加固与满堂加固的面积置换率、加固宽度d、加固深度h等加固参数对基坑变形(围护结构侧移、地表沉降和坑底隆起)的影响,得到了加固参数的限值。结果表明:不同加固形式和加固参数对基坑变形的控制效果不同;4种加固方式均存在加固深度限值,抽条加固的加固深度限值为0.8H(H为基坑开挖深度),格栅状加固与满堂加固控制围护结构变形与地表沉降的加固深度限值为0.6H,控制坑底隆起的加固深度限值为0.8H,裙边加固深度大于0.6H时,控制效果显著;抽条加固、裙边加固不存在加固宽度限值,抽条加固宽度对基坑变形无影响,裙边加固增大加固宽度,对围护结构侧移与地表沉降的控制效果呈线性增加,加固宽度大于0.39B(B为基坑宽度)后对坑底隆起的控制效果显著,但裙边加固会使坑底中央隆起凸出,且加固宽度一般不超过0.3B,因此不建议在软土基坑工程中使用裙边加固;抽条加固、格栅状加固存在加固面积置换率限值,抽条加固控制基坑各项变形的面积置换率限值为66.67%,格栅状加固纵向面积置换率为64.29%时,中轴线存在加固区,隆起曲线呈“M”形,加固效果较好;加固面积相同时,加固效果从大到小依次为抽条加固、格栅状加固、裙边加固,加固体积相同时,加固效果从大到小依次为满堂加固、抽条加固、格栅状加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土区 管廊基坑 有限元模拟 坑底加固形式 基坑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基处理技术现状与发展 被引量:8
5
作者 郑刚 张军辉 +2 位作者 章定文 吴江斌 周海祚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1-70,共20页
近年来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坚实的地基是确保工程建设安全与韧性的关键。因此,地基处理技术与工程品质之间的关联性愈发受到关注,这促进了地基处理技术的持续进步与发展,进而不断涌现出新的理论、技术和设备。文章简要阐述... 近年来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坚实的地基是确保工程建设安全与韧性的关键。因此,地基处理技术与工程品质之间的关联性愈发受到关注,这促进了地基处理技术的持续进步与发展,进而不断涌现出新的理论、技术和设备。文章简要阐述了地基处理的分类方法与发展特点,回顾了各类地基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具体介绍了近年来复合地基技术、排水固结法、土工合成材料、高聚物注浆、固化剂、特殊土地基、大面积高填方地基和抗震地基处理技术等方面的新进展,归纳总结了地基处理智能设备、设计理论、评价方法和规范编制的发展情况。在现阶段信息化浪潮不断来袭、可持续发展作为永恒主题的新形势下,提出了地基处理技术应不懈追求“韧性、绿色、智能、人文”的品质提升的核心议题,探讨了地基处理行业各个方面的发展方向与未来展望,以期为地基处理领域的研究与技术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基处理 复合地基 智能化 韧性 数字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土地区基坑前排倾斜双排桩支护现场试验及工作机理 被引量:6
6
作者 郑刚 王玉萍 +3 位作者 程雪松 余地华 黄晓程 李昕昊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8-105,113,共9页
基坑倾斜桩支护大幅提高了无支撑支护结构的适用深度,具有造价低、施工便捷、绿色低碳、变形控制好等特点,然而目前研究多集中在单排倾斜桩,对前排倾斜双排桩支护的试验、理论与应用的研究均较少。针对前排倾斜双排桩支护基坑开展了现... 基坑倾斜桩支护大幅提高了无支撑支护结构的适用深度,具有造价低、施工便捷、绿色低碳、变形控制好等特点,然而目前研究多集中在单排倾斜桩,对前排倾斜双排桩支护的试验、理论与应用的研究均较少。针对前排倾斜双排桩支护基坑开展了现场试验,同时采用有限元方法分别从前排斜桩、桩顶连梁及桩间土体作用3个方面深入探究了前排倾斜双排桩支护的工作机理,进一步分析了直斜桩长度和排距对前排倾斜双排桩支护结构受力变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传统竖直双排桩,前排倾斜双排桩支护结构的支护性能显著提升,前排斜桩主要发挥“斜撑”作用,连梁主要起到将直斜桩及冠梁连接成一个空间刚架的作用,桩间土体能够提高桩土摩阻力,进而有效减小前排倾斜双排桩变形。研究成果有助于前排倾斜双排桩的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坑 前排倾斜双排桩 现场试验 工作机理 软土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河上游汛期水量损失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郑刚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3-25,共3页
塔里木河上游洪水的水量损失及资源化利用受到科技工作者的广泛关注,防洪问题已成为制约塔里木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紧迫问题。基于水文站数据,运用实测资料分析和实地调研手段,对塔里木河上游洪水的发生频次及汛期(6—9月)各河段的来... 塔里木河上游洪水的水量损失及资源化利用受到科技工作者的广泛关注,防洪问题已成为制约塔里木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紧迫问题。基于水文站数据,运用实测资料分析和实地调研手段,对塔里木河上游洪水的发生频次及汛期(6—9月)各河段的来水量、河道损失水量等计算分析,得出汛期各河段水量损失率。结果表明:塔里木河的洪水主要由三源流山区暴雨及冰雪融水共同形成。塔里木河上游洪水95%发生在7—8月,8月是大洪水多发期。塔里木河水量损失率6月最大,由上游至下游呈现水量损失率增大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量损失 汛期 塔里木河上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水开发多段压裂水平井井周裂缝成像监测技术
8
作者 郑刚 朱洪征 +3 位作者 李大建 王旭 唐向东 苏祖波 《测井技术》 CAS 2024年第5期706-711,720,共7页
水平井采油作为油田实现效益开发的一项重要技术,在低渗透油气田得到广泛应用。但随着生产时间延长,受井身结构及注水开发方式影响,水平井见水、水淹造成产能损失问题凸显,严重影响油田经济效益开发。对于这类水平井,缺乏成熟可靠的水... 水平井采油作为油田实现效益开发的一项重要技术,在低渗透油气田得到广泛应用。但随着生产时间延长,受井身结构及注水开发方式影响,水平井见水、水淹造成产能损失问题凸显,严重影响油田经济效益开发。对于这类水平井,缺乏成熟可靠的水平井产层生产状况测试手段,很难准确掌握水平井段主要产水原因及状况。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井周裂缝成像监测技术,利用爬行器输送三维远场声波成像测井仪,实现对注水开发多段压裂见水水平井井周裂缝发育情况的识别,定性判识水平井段主要出水位置、来水方向及出水原因,实现快速精准找堵水,有效恢复油井产能。在长庆油田G平1井的现场应用表明,井周裂缝成像监测技术探测到该井压裂段第5、 6段井筒近端裂缝沟通明显,远场裂缝非常发育,为见水优势通道,该结果与流体扫描成像产剖测试解释结果吻合,验证了该技术的适应性。井周裂缝成像监测技术实现了精准判识出水层段及剩余油挖潜的主力层段,解决了管外窜流、层内窜流不清及后期堵水、剩余油挖潜方向不明确的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段压裂 水平井 井周裂缝 出水位置 三维远场声波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为杰《宅中赋》的非八度循环音阶与数控支声作曲法
9
作者 郑刚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9-178,共10页
在室内乐《宅中赋》中,高为杰先生预先设定了一个背景的非八度循环音阶,将其作为整部作品的音高来源,由此生发了作品三个主要部分的主题或相当于主题的旋律。其间,作曲家还将自己独创的数控支声作曲法融入其中,使得数控式特点体现在作... 在室内乐《宅中赋》中,高为杰先生预先设定了一个背景的非八度循环音阶,将其作为整部作品的音高来源,由此生发了作品三个主要部分的主题或相当于主题的旋律。其间,作曲家还将自己独创的数控支声作曲法融入其中,使得数控式特点体现在作品的各个部分。这部以曲应“赋”的佳作,传神地表现了作曲家在疫情结束后“祈愿新春万象更新,心中仍有诗与远方”的豁达心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为杰 《宅中赋》 非八度循环音阶 数控支声作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应变条件下增压式真空预压固结解析解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景锦 罗学思 +2 位作者 雷华阳 郑刚 罗昊鹏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09-821,共13页
从注气增压对土体作用效果的角度出发,建立增压式真空预压固结解析理论模型。提出基于注气增压压力等效的受力简化模型;引入新参数——径向渗透系数增大系数η,反映注气过程对土体渗透性质的改变。根据Barron等应变假定和达西定律,考虑... 从注气增压对土体作用效果的角度出发,建立增压式真空预压固结解析理论模型。提出基于注气增压压力等效的受力简化模型;引入新参数——径向渗透系数增大系数η,反映注气过程对土体渗透性质的改变。根据Barron等应变假定和达西定律,考虑排水板涂抹效应与井阻作用、土体径-竖向渗流以及上部堆载,推导增压式真空预压固结控制方程及其解析解,并利用弹性力学方法推导等效注气增压压力p(t)的计算公式。针对瞬时增压和线性增压两种特例给出具体解析解公式,并通过与工程案例对比分析,验证了解析解及等效力计算方法的合理性。通过对固结性状的分析得出如下结论:注气增压方法可增大土体负孔隙水压力值,加速土体排水固结;“参数η”对固结速率的影响较大,分析模型中考虑注气过程对径向渗透系数的改变会更加合理;井阻作用会导致土体固结速率减慢,径-竖向渗流时孔压能够消散完成,而只有径向渗流时孔压无法消散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压式真空预压 等应变条件 固结理论 解析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液量水平井连续油管气举产液剖面测井技术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朱洪征 郑刚 +3 位作者 刘洋 侯伟 苏祖波 杨海涛 《测井技术》 CAS 2024年第3期380-386,共7页
产液剖面测试找水是了解生产层段产液状况,为油藏动态调整提供依据的重要手段,是油田开发的一项主要工作。针对低渗透油藏水平井单井产液低,常规产液剖面测试技术准确性差及分段生产测试效率低的问题,提出采用2 in^(*)预置式穿芯连续油... 产液剖面测试找水是了解生产层段产液状况,为油藏动态调整提供依据的重要手段,是油田开发的一项主要工作。针对低渗透油藏水平井单井产液低,常规产液剖面测试技术准确性差及分段生产测试效率低的问题,提出采用2 in^(*)预置式穿芯连续油管带测井仪器入井测试,通过氮气气举井筒排液,连续油管拖动井下测井仪器连续监测为核心的快速找水新方法。设计了制氮车+油管悬挂器+3½in普通油管+喇叭口的负压生产管柱,以及2 in穿芯连续油管+卡瓦连接器+测井连接工具串+测井仪器串的测试管柱,研制了连续油管测井连接工具、电滑环滚筒电缆密封固定器和FIT测井仪器等关键配套装置,形成了低液量水平井连续油管气举产液剖面测井快速找水技术。开展了6口井现场先导试验,试验过程中,井下测试信号无交流电干扰,保证了实时数据传输优势,真正做到了井下监测与地面实时可读同步。该技术可实现1天测试1口井,为定量快速解释低液量水平井产液分布状况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测井 低液量 水平井 产液剖面 连续油管输送 氮气气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超挖或超载作用下桩锚支护基坑连续垮塌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程雪松 张润泽 +4 位作者 郑刚 王若展 张勇 涂杰 马运康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078-2088,共11页
超挖或超载导致的基坑垮塌事故时有发生,然而局部超挖超载情况下基坑连续垮塌的全过程演化机理仍缺乏深入研究,限制了对此类基坑事故的针对性预防和控制。依托两起基坑垮塌案例,设计了桩锚支护基坑连续破坏模型试验,研究了局部超挖或超... 超挖或超载导致的基坑垮塌事故时有发生,然而局部超挖超载情况下基坑连续垮塌的全过程演化机理仍缺乏深入研究,限制了对此类基坑事故的针对性预防和控制。依托两起基坑垮塌案例,设计了桩锚支护基坑连续破坏模型试验,研究了局部超挖或超载对单道锚杆支护结构变形、土压力、锚杆轴力、支护桩及冠梁内力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基坑局部超挖后,基坑外产生的土拱效应和冠梁荷载传递效应将导致邻近区域支护桩和锚杆内力大幅上升,此情况下超挖区内锚杆局部失效将进一步加剧这两个效应,引发邻近未失效锚杆连续破坏。支护桩嵌固深度较小时,锚杆失效后桩身弯矩始终减小,最终由于桩顶缺少约束而发生倾覆破坏;相反,当嵌固深度较大时,被动区土体对支护桩约束作用较强,最终支护桩的弯矩绝对值将显著提高,更可能发生弯曲破坏导致基坑垮塌。基坑正常开挖深度越大,超挖及锚杆失效产生的土拱效应越强,触发锚杆连续破坏所需的初始破坏锚杆越少,抗连续破坏能力越弱,应考虑局部加强锚杆,将局部破坏限制在一定范围。基坑顶部超载量过大将导致锚杆自超载范围中心向远端依次失效,进而引发基坑垮塌。锚杆设置高度不同,触发锚杆连续破坏的超载量不同,连续破坏路径和为应对潜在的超载风险需重点验算的构件也可能不同。锚杆设置在腰梁上时,超载情况下,锚杆的荷载传递系数大于支护桩,需优先考虑对锚杆进行局部加强设计;锚杆设置冠梁上时,触发锚杆连续破坏所需的超载量较腰梁工况更大,超载情况下,支护桩的荷载传递系数大于锚杆,应优先对支护桩考虑附加荷载作用进行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试验 桩锚支护基坑 局部超挖 超载 连续破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激发地聚物固化海相淤泥质软土抗压强度及固化机制研究
13
作者 刘景锦 罗昊鹏 +2 位作者 雷华阳 郑刚 程雪松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745-2754,共10页
海相淤泥质软土富含各类可溶性盐和有机质,使用水泥进行固化时易出现劣化效应。为了解决传统硅酸盐水泥固化常出现加固失效的工程问题,以NaOH为碱激发剂,使用地聚物-水泥联合固化海相淤泥质软土,研究水泥与地聚物掺量比、碱激发剂含量... 海相淤泥质软土富含各类可溶性盐和有机质,使用水泥进行固化时易出现劣化效应。为了解决传统硅酸盐水泥固化常出现加固失效的工程问题,以NaOH为碱激发剂,使用地聚物-水泥联合固化海相淤泥质软土,研究水泥与地聚物掺量比、碱激发剂含量和养护龄期对固化土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影响,并采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试验分析碱激发地聚物固化海相淤泥质软土的微观形态和水化产物,进一步揭示其固化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单独加入NaOH对水泥土强度的提升并不明显,水泥土强度并不会随着碱激发剂含量的增加而显著提高。同时不同钙系地聚物的固化效果差异显著:矿渣地聚物固化土早期强度增长迅速,后期强度增长缓慢,其无侧限抗压强度随NaOH含量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随矿渣的掺量增加而提高。粉煤灰地聚物固化土强度增长较慢,NaOH含量越高其无侧限抗压强度越大,且强度随粉煤灰的掺量增加而降低。将1/2的水泥以矿渣替代,固化土28 d强度最高可达6.19 MPa,相较于水泥土提升了107.5%。而使用同样比例的粉煤灰替代,其28 d强度最高仅为3.012 MPa。微观试验分析表明碱激发剂和地聚物的加入,可促进可溶盐水化结晶和有机质碱性环境降解,有效增加有效水化产物,增强颗粒间的凝聚力使得土体结构更加紧密,宏观上表现为固化土强度的提升。研究结果可为解决水泥加固海相淤泥软土所引起的实际技术问题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相淤泥质软土 地聚物 碱激发 无侧限抗压强度 固化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土地层三线小角度叠交盾构隧道施工影响规律及位移控制
14
作者 程雪松 盛鲁腾 +5 位作者 郑刚 王瑞坤 张雨明 付瑞心 仲志武 杜一鸣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3-128,共6页
天津地铁6号线入出段线盾构隧道上穿既有隧道,通过现场实测和数值模拟对既有隧道结构变形规律、变形影响因素、不同变形控制措施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盾构上穿过程中既有隧道竖向位移整体呈现出隆起-沉降-隆起的变化规律;刀盘距... 天津地铁6号线入出段线盾构隧道上穿既有隧道,通过现场实测和数值模拟对既有隧道结构变形规律、变形影响因素、不同变形控制措施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盾构上穿过程中既有隧道竖向位移整体呈现出隆起-沉降-隆起的变化规律;刀盘距叠交部位断面距离L=2.0D(D为隧道直径)时,叠交部位断面轴力达到最大值,L=0~2.0D时,叠交部位断面弯矩逐渐由L≤0时的横8字形转变为L≥2.0D时的三叶草形;新建隧道与既有隧道的叠交角度在15°~60°、竖向净距小于1.0D时,既有隧道竖向位移受新建隧道影响较大,实际工程中应使叠交角度大于60°,竖向净距大于1.0D;设置支撑台车后,支撑台车影响范围约为2倍台车长度,在影响范围内横断面位移得到控制,但随着支撑台车离开,原来位置处对位移的控制效果逐渐消失;与不注浆相比,深孔注浆加固后既有隧道竖向位移最大值和水平位移最大值分别减小了67.4%、7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隧道 三线小角度叠交 现场实测 数值模拟 变形规律 控制措施 支撑台车 深孔注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P联合双液浆对软土地区隧道漏水漏砂封堵效果试验研究
15
作者 程雪松 崔肇琳 +4 位作者 郭景琢 马运康 周强 张勇 郑刚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187-4200,共14页
在高承压水软土地区盾构隧道修建过程中经常出现漏水漏砂险情,注浆封堵是常用的抢险方法之一。而在承压水层或者地层出现空腔情况下注浆时,传统的双液浆在注入后抗冲刷能力差,浆液留存率较低,严重影响抢险效率,难以在抢险的黄金时期控... 在高承压水软土地区盾构隧道修建过程中经常出现漏水漏砂险情,注浆封堵是常用的抢险方法之一。而在承压水层或者地层出现空腔情况下注浆时,传统的双液浆在注入后抗冲刷能力差,浆液留存率较低,严重影响抢险效率,难以在抢险的黄金时期控制住险情。因此,提出一种隧道漏水漏砂抢险的新型注浆方式,即高分子吸水树脂(SAP)与双液浆联合注浆,并通过室内模型试验研究了此方法的有效性,分析SAP注入方式、SAP种类、双液浆水灰比、渗漏流速等对注浆封堵效果的影响,并探究最优的注浆方式与封堵机理。研究结果表明,SAP吸水后,颗粒大、动水留存率高、吸水速度不受温度影响,能够填充地层侵蚀空腔,封堵渗漏或者减小渗漏水流速。本文试验条件下,以水泥浆液为载体注入SAP为最优注入方式,水灰比0.6的水泥浆液与吸水后的B类SAP均匀混合后,与水玻璃进行双液注浆,能避免跑浆,实现地层空腔与渗漏水的完全封堵。本文提出的新型注浆方式能够大幅增加双液浆的动水留存率,同时弥补SAP强度较低的缺陷,保证注浆体的整体性和地层支撑性,实现基坑与隧道等地下工程漏水漏砂灾害的快速有效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动水注浆 渗漏封堵 高分子吸水树脂 双液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陇东页岩油水平井全生命周期井筒综合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
16
作者 周志平 郑刚 +7 位作者 甘庆明 邓泽鲲 李楷 余金柱 罗有刚 吴江 樊松 魏韦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8-36,共9页
陇东页岩油水平井井筒环境复杂,偏磨、结蜡、结垢、出砂及气体影响问题突出,常规井筒举升工艺措施适应性不强,维护性作业频次高达由每年1.49井次,严重影响油井正常生产。文章针对陇东页岩油水平井维护作业频次高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剖析,... 陇东页岩油水平井井筒环境复杂,偏磨、结蜡、结垢、出砂及气体影响问题突出,常规井筒举升工艺措施适应性不强,维护性作业频次高达由每年1.49井次,严重影响油井正常生产。文章针对陇东页岩油水平井维护作业频次高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剖析,研发了压裂前置阻垢剂、内涂层防蜡油管、水平井旋流冲砂射流除垢一体化工具等,形成了杆管双向防偏磨设计、长水平井高效冲砂解堵等关键技术,构建了蜡、垢、气、砂、磨的全生命周期防治技术体系。治理后维护性作业频次下降50%以上,采油时率提升3个百分点,该技术体系为国内页岩油井筒高效举升工艺模式提供了宝贵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水平井 井筒防治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庆城页岩油水平井电潜螺杆泵举升工艺改进及矿场应用
17
作者 阎荣辉 黄战卫 +4 位作者 刘环宇 刘小欢 郑刚 张鑫 王一航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4-52,共9页
庆城油田是近年来国内探明的首个10亿吨级整装页岩油田,实现规模效益开发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页岩油大平台多井丛三维水平井布井模式造成井眼轨迹复杂,常规有杆举升工艺管杆偏磨矛盾突出,检泵周期不足200 d,且难以... 庆城油田是近年来国内探明的首个10亿吨级整装页岩油田,实现规模效益开发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页岩油大平台多井丛三维水平井布井模式造成井眼轨迹复杂,常规有杆举升工艺管杆偏磨矛盾突出,检泵周期不足200 d,且难以满足大规模体积压裂开发初期快速排液的需求,基于“井筒高效举升、全生命周期排采、数智化转型”需要引入了电潜螺杆泵举升工艺。针对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频繁卡阻、憋堵、机组断裂落井的问题,开展定子橡胶材质改进、定转子配合间隙优化、机组强度升级,完善砂、蜡、气、垢防治工艺配套,极大提升了电潜螺杆泵在页岩油复杂井况的工艺适应性,通过归纳总结各类故障的电参曲线特征,建立了5类电潜螺杆泵常见故障诊断模板,解决了电潜螺杆泵故障诊断困难的问题。经过工艺改进及配套升级,电潜螺杆泵维护性作业频次由2.62次/(口·年)下降至0.60次/(口·年),采油时率由97.5%上升至99.2%,检泵周期由140 d延长至480 d,实现了电潜螺杆泵的成熟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庆城油田 页岩油 无杆采油 电潜螺杆泵 工艺改进 故障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控阵雷达比相测角法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郑刚 《现代导航》 2024年第1期49-54,59,共7页
在抛物面天线体制跟踪雷达中,采用和差通道比幅法来测量目标角度,在相控阵天线体制中,目前多使用和差通道比幅法来测角。介绍了一种比相测角的方法,用于相控阵雷达的目标角度测量,此方法优点是测角精度高、测角速度快、测角范围大。
关键词 比幅测角法 比相测角法 相控阵 三点测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特定水域航行船舶波浪载荷研究
19
作者 徐敏 王刚 郑刚 《船舶》 2024年第6期121-128,共8页
该文基于南海特定水域的波浪统计数据,考虑到航行条件的特殊性,研究了该特定水域航行船舶的总纵强度评估所包括的波浪载荷。文中以中国船级社《钢质海船入级规范》相关要求以及北大西洋波浪统计资料为基础,通过与5型典型样船的波浪载荷... 该文基于南海特定水域的波浪统计数据,考虑到航行条件的特殊性,研究了该特定水域航行船舶的总纵强度评估所包括的波浪载荷。文中以中国船级社《钢质海船入级规范》相关要求以及北大西洋波浪统计资料为基础,通过与5型典型样船的波浪载荷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给出了南海特定水域的船舶波浪载荷折减水平。该研究可为南海特定水域航行船舶进行船体结构设计和总强度评估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特定水域 波浪统计数据 波浪载荷 总纵强度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装饰工程施工中绿色材料的应用探讨
20
作者 郑刚 《新材料·新装饰》 2025年第3期49-52,共4页
为探讨建筑装饰工程施工中绿色材料的应用,文章采用理论结合实践的方法,立足相关背景介绍,分析了建筑装饰工程施工中绿色材料的应用要求,并探讨了绿色材料在建筑装饰工程施工中的具体应用,以及应用的优化措施。分析结果表明,绿色材料具... 为探讨建筑装饰工程施工中绿色材料的应用,文章采用理论结合实践的方法,立足相关背景介绍,分析了建筑装饰工程施工中绿色材料的应用要求,并探讨了绿色材料在建筑装饰工程施工中的具体应用,以及应用的优化措施。分析结果表明,绿色材料具有低碳排放、高效节能、健康环保等特点,将其应用到建筑工程施工中可以减少工程施工、运行、维护对周围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提高建筑的可持续性和舒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装饰工程 绿色材料 光触媒装饰材料 软膜天花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