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活鱼空运技术 被引量:7
1
作者 郑乐云 邓毅芳 《渔业现代化》 1998年第3期28-30,共3页
关键词 活鱼 空运 运输 塑料袋充氧运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红鱼种的运输及淡化技术探讨 被引量:1
2
作者 郑乐云 邓毅芳 《科学养鱼》 1998年第3期35-36,共2页
关键词 美国红鱼 鱼种 运输 空运 淡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纹石斑鱼(♀)×赤点石斑鱼(♂)杂交子代胚胎发育及生长 被引量:23
3
作者 杨求华 黄种持 +3 位作者 郑乐云 李雷斌 刘银华 许朝辉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24-231,共8页
通过人工授精技术对云纹石斑鱼(Epinephelus moara,♀)和赤点石斑鱼(E.akaara,♂)进行了杂交实验,并对杂交子代的胚胎发育和生长状况进行了观察。观察结果显示,杂交子代受精卵为圆形、透明、浮性卵,卵径0.858±0.022 mm,有油球一个... 通过人工授精技术对云纹石斑鱼(Epinephelus moara,♀)和赤点石斑鱼(E.akaara,♂)进行了杂交实验,并对杂交子代的胚胎发育和生长状况进行了观察。观察结果显示,杂交子代受精卵为圆形、透明、浮性卵,卵径0.858±0.022 mm,有油球一个,居卵中央;在水温26±0.5℃、盐度32、pH 8.2、静水微充气的孵化条件下,胚胎可以正常发育,共经历了受精卵、卵裂、原肠胚、神经胚、器官形成和出膜6个阶段28个时期,历时25h 15 min完成胚胎发育。统计结果显示,杂交石斑鱼的受精率、孵化率和畸形率分别为87.3%、91.6%和9.5%。在仔稚幼鱼生长方面,杂交石斑鱼的生长速度介于云纹石斑鱼和赤点石斑鱼之间,快于云纹石斑鱼而慢于赤点石斑鱼,表现出一定的杂种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纹石斑鱼 赤点石斑鱼 杂交 胚胎发育 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石斑鱼(斜带石斑鱼♀×赤点石斑鱼♂)与其亲本形态性状比较研究 被引量:20
4
作者 吴水清 郑乐云 +5 位作者 罗辉玉 黄种持 林克冰 邱峰岩 吴精灵 林金波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7-54,共8页
研究了杂交石斑鱼[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赤点石斑鱼(E.akaara)♂]与其亲本的生长差异。采用形态学测量方法,分别测定了3种石斑鱼体质量和7个形态性状,对各形态性状对体质量影响进行通径分析,并分析杂交子代杂种优... 研究了杂交石斑鱼[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赤点石斑鱼(E.akaara)♂]与其亲本的生长差异。采用形态学测量方法,分别测定了3种石斑鱼体质量和7个形态性状,对各形态性状对体质量影响进行通径分析,并分析杂交子代杂种优势。结果显示,3种石斑鱼各形态性状与体质量之间均呈极显著相关(P<0.01),斜带石斑鱼、赤点石斑鱼体质量与全长的相关性最高,相关系数分别为0.946、0.932,杂交子代体质量与尾柄高的相关性最高(0.955),与全长的相关系数为0.927;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中,斜带石斑鱼保留体长、体高、尾柄高和体厚,赤点石斑鱼保留全长、体高和尾柄高,杂交子代保留全长、体高、尾柄高和体厚。对杂交子代杂种优势进行分析发现,体质量平均杂种优势为3.43%,体长平均杂种优势为3.02%,杂交子代同时表现出正向超亲优势和负向超亲优势。该研究表明杂交子代(斜带石斑鱼♀×赤点石斑鱼♂)与斜带石斑鱼的差异要小于赤点石斑鱼,杂交子代形态性状更偏向于母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带石斑鱼 赤点石斑鱼 杂交子代 通径分析 杂种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月龄云龙石斑鱼表型性状的主成分与通径分析 被引量:17
5
作者 吴水清 罗辉玉 +6 位作者 张哲 郑乐云 王全阳 林克冰 葛辉 姜双城 邱峰岩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80-687,共8页
为研究云龙石斑鱼Epinephelus moara♀×Epinephelus lanceolatus♂不同生长阶段表型性状间关系,分别测定了4月龄、9月龄和15月龄云龙石斑鱼体质量(Y)、全长(X1)、体长(X2)、头长(X3)、体高(X4)、眼后头长(X5)、躯干长(X6)、尾柄长(... 为研究云龙石斑鱼Epinephelus moara♀×Epinephelus lanceolatus♂不同生长阶段表型性状间关系,分别测定了4月龄、9月龄和15月龄云龙石斑鱼体质量(Y)、全长(X1)、体长(X2)、头长(X3)、体高(X4)、眼后头长(X5)、躯干长(X6)、尾柄长(X7)和尾柄高(X8)等形态性状,并对不同月龄表型性状进行了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3个月龄组云龙石斑鱼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最优多元回归方程分别为Y4月龄=-47.887+3.335 X1+2.139 X2-3.729 X7+19.582 X8,Y9月龄=-313.801+17.985 X1-7.144 X3+11.193 X4+37.145 X8;Y15月龄=-897.768+20.951 X1+70.512 X4-33.298 X7+81.547 X8;云龙石斑鱼各月龄表型性状间均呈不同程度的正相关,除9月龄尾柄长外,各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性水平(P<0.01);4月龄和9月龄第一主成分均指向增长、增重因子,15月龄第一主成分指向增长、增重和体高因子,3个月龄第二主成分均指向尾柄因子;4月龄和9月龄全长对体质量直接作用均最大(分别为0.485、0.831),15月龄体高对体质量直接作用最大(0.440),决定系数分析结果与通径分析结果一致。研究表明,云龙石斑鱼在所测的3个月龄阶段均以增长、增重为主,建立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能够估算不同月龄云龙石斑鱼的体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龙石斑鱼 杂交石斑鱼 表型性状 主成分分析 通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产动物生命体的卫星搭载技术研究与诱变观察
6
作者 郭明忠 林燕 +5 位作者 林光纪 杨火盛 钟建兴 郑养福 郑乐云 温凭 《卫星应用》 2010年第4期30-34,共5页
在航天育种试验中,水产动物生命体由于所需生存环境的特殊性以及受到实验卫星或宇宙飞船条件的限制,送入太空中进行太空诱变育种试验存在时间窗口难对应、在天运行时间长、水携带难、水环境可控度差以及供给难保证等技术瓶颈而较难实... 在航天育种试验中,水产动物生命体由于所需生存环境的特殊性以及受到实验卫星或宇宙飞船条件的限制,送入太空中进行太空诱变育种试验存在时间窗口难对应、在天运行时间长、水携带难、水环境可控度差以及供给难保证等技术瓶颈而较难实施。当使用休眠技术、生态环境模拟技术和理化环境控制技术后,在无源条件下可以成功搭载水产动物生命体。本项研究先后在我国第21颗、第22颗、第23颗返回式科学与技术试验卫星上,开展22种水产动植物3次太空搭载试验,并有14个品种成活返回。返回样本经地面选育,已有4个品种在水产养殖生产中应用并取得显著效益。其中,太空蒙古裸腹潘具有繁殖速度快、营养价值高等特点,做为虾苗、鳝鱼苗饵料,虾、鱼苗成活率分别提高40%和2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控制技术 水产动物 太空诱变 卫星搭载 生命体 鱼苗成活率 环境模拟技术 技术试验卫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不同体质量灰海马耗氧率、排氨率及窒息点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罗辉玉 吴水清 +5 位作者 林金波 何丽斌 陈新明 牛文标 王庆 郑乐云 《水产科技情报》 2022年第2期67-72,共6页
为探究温度对不同体质量灰海马耗氧率、排氨率和窒息点的影响,设置13、18、23、28、32℃5个温度梯度,用大(L)、中(M)、小(S) 3种体质量分别为(3.63±1.42)、(1.23±0.22)、(0.47±0.24)g的灰海马进行代谢试验。试验结果:在1... 为探究温度对不同体质量灰海马耗氧率、排氨率和窒息点的影响,设置13、18、23、28、32℃5个温度梯度,用大(L)、中(M)、小(S) 3种体质量分别为(3.63±1.42)、(1.23±0.22)、(0.47±0.24)g的灰海马进行代谢试验。试验结果:在13~32℃范围内,随着水温的升高,灰海马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3种体质量的海马在水温28℃时耗氧率均达到最大值;同一温度条件下,灰海马的体质量越大,其耗氧率和排氨率越低;灰海马的窒息点随着温度的上升而提高,但在相同温度条件下,灰海马体质量越大,其窒息点越低。结果表明,灰海马养殖的最适水温在28℃左右,养殖和运输过程中应保证水体溶解氧在1.6 mg/L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海马 耗氧率 排氨率 氮氧比 窒息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患肠炎病海马的肠道细菌结构特征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闫亚楠 陈美玲 +6 位作者 吴锐琼 吴水清 罗辉玉 陈欣欣 何丽斌 郑乐云 黄镇 《福建农业科技》 2020年第12期1-8,共8页
肠炎病是海马人工养殖过程中常见病害,主要是细菌感染而引起的,其传染性强、危害性高。因此,解析患肠炎病海马肠道中的细菌菌群组成对于海马肠炎病的诊断以及防治有着重要意义。采集健康和患肠炎病的膨腹海马肠道组织,采用细菌16Sr DNA... 肠炎病是海马人工养殖过程中常见病害,主要是细菌感染而引起的,其传染性强、危害性高。因此,解析患肠炎病海马肠道中的细菌菌群组成对于海马肠炎病的诊断以及防治有着重要意义。采集健康和患肠炎病的膨腹海马肠道组织,采用细菌16Sr DNA片段高通量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手段,探究患肠炎病海马的肠道细菌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健康和肠炎病海马之间的肠道菌群多样性和结构均存在显著差异。从属水平上来看,患病海马的肠道优势菌种为弧菌属Vibrio、漫游球菌属Vagococcus、分枝杆菌属Mycobacterium,健康海马的肠道优势菌种为玫瑰菌属Roseibium、拟杆菌目未分类Bacteroidales_unclassified、弧菌属Vibrio、嗜冷菌属Psychrobacter,健康海马和患病海马中的共有属包括弧菌属Vibrio、别弧菌属Aliivibrio、拟杆菌目未分类Bacteroidetes_unclassified、发光杆菌属Photobacterium。与健康海马肠道菌群相比,患病海马肠道中的弧菌属Vibrio、别弧属菌属Aliivibrio的含量明显高于健康海马。此外,肠炎病海马肠道中分枝杆菌属Mycobacterium、β变形菌纲未分类Bacteroidales_unclassified、黄杆菌属Tenacibaculum和希万氏菌属Shewanella为特有的细菌种属。研究结果解析肠炎病海马肠道可能的致病菌,对于海马养殖过程中的病害防治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马 肠炎病 肠道 高通量测序 宏基因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