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水林田湖草系统原理与生态保护修复研究 被引量:131
1
作者 邹长新 王燕 +3 位作者 王文林 徐德琳 林乃峰 李文静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961-967,共7页
山水林田湖草系统原理是生态保护修复的重要理念和指导思想。从山水林田湖草系统原理内涵出发,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生态保护修复进行初步探讨,并从生态系统完整性、生态系统健康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等方面进行阐述。结合我国生态环境现状、... 山水林田湖草系统原理是生态保护修复的重要理念和指导思想。从山水林田湖草系统原理内涵出发,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生态保护修复进行初步探讨,并从生态系统完整性、生态系统健康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等方面进行阐述。结合我国生态环境现状、生态系统特征和生态保护修复的战略需求,总结了山水林田湖草系统生态保护修复的主要内容,包括基础状况调查与评估、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成效巩固、退化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格局优化、生态移民与产业升级的有序推动、生态保护与修复典型示范以及一体化信息管理平台建设7个方面。同时,对目前我国在陕西、河北、甘肃、江西、青海等省开展的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区情况进行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林田湖草系统 生态保护修复 原理 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国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安全评价 被引量:28
2
作者 邹长新 徐梦佳 +1 位作者 高吉喜 杨姗姗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88-693,共6页
《全国生态功能区划》提出的50个国家重要生态功能区域,对于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保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从生态胁迫和生态结构与功能2个方面选取指标构建生态安全评价体系,以2000、2005和2010年生态系统遥感数据为基础,分区对全国重要生... 《全国生态功能区划》提出的50个国家重要生态功能区域,对于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保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从生态胁迫和生态结构与功能2个方面选取指标构建生态安全评价体系,以2000、2005和2010年生态系统遥感数据为基础,分区对全国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安全进行评价,识别生态安全状况呈恶化趋势的区域,为全国重要生态功能区的生态安全保障工作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结果显示,水源涵养区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区的生态安全指数相对较高,土壤保持重要区的生态安全状况较差;重要生态功能区总体生态安全状况呈下降趋势,比较显著的变化包括洞庭湖洪水调蓄重要区和藏东南山地热带雨林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区的生态环境状况改善明显,黑河中下游防风固沙重要区的生态安全指数值最小且呈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 重要生态功能区 生态安全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山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初探 被引量:38
3
作者 邹长新 沈渭寿 刘发民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56-59,68,共5页
由于近年来矿产资源的高强度开发,我国矿山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及矿山环境管理亟待加强。作为矿山环境管理的重要内容,矿山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是衡量矿山生态保护与恢复治理成效的一项基本工作。本文通... 由于近年来矿产资源的高强度开发,我国矿山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及矿山环境管理亟待加强。作为矿山环境管理的重要内容,矿山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是衡量矿山生态保护与恢复治理成效的一项基本工作。本文通过对基本原则、理论基础、具体评价指标分析等方面的研究,初步建立了矿山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矿山环境管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 生态环境质量 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安全研究进展 被引量:158
4
作者 邹长新 沈渭寿 《农村生态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6-59,共4页
在广泛调研现有生态安全研究成果基础上 ,从生态安全的概念、特性、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方面 。
关键词 生态安全 国家安全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寒旱区铁路建设生态系统完整性影响评价——以兰新铁路二线民乐至玉门段为例 被引量:3
5
作者 邹长新 沈渭寿 +2 位作者 赵留辉 张慧 李海东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33-637,共5页
以新建兰新铁路二线民乐至玉门段为例,借助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阐明沿线地区生态系统的生态脆弱性,综合评价西北生态脆弱区铁路建设对生态系统完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铁路沿线生态系统类型包括灌丛、荒漠、草原、草甸、沼泽、高山... 以新建兰新铁路二线民乐至玉门段为例,借助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阐明沿线地区生态系统的生态脆弱性,综合评价西北生态脆弱区铁路建设对生态系统完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铁路沿线生态系统类型包括灌丛、荒漠、草原、草甸、沼泽、高山植被和农田等,各类生态系统脆弱度均为中度以上,工程建设对荒漠生态系统影响指数最高,对沼泽和高山植被生态系统影响较小。在铁路两侧10 km范围内,工程占用和破坏的生态系统面积均小于同类生态系统总面积的0.5%,工程施工对沿线生态系统总体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新铁路二线 生态系统完整性 生态脆弱度 影响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底线思维在生态保护中的应用探析 被引量:3
6
作者 邹长新 徐梦佳 +2 位作者 林乃峰 徐德琳 刘冬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159-161,共3页
习总书记多次提及的"底线思维"概念,对十八届三中全会重点部署的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本文结合已开展的生态保护红线研究工作,论述了严守生态保护底线的重大意义,具体阐述了"底线思维"理... 习总书记多次提及的"底线思维"概念,对十八届三中全会重点部署的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本文结合已开展的生态保护红线研究工作,论述了严守生态保护底线的重大意义,具体阐述了"底线思维"理念在生态保护及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线思维 生态保护红线 生态文明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施安全教育 建设安全文化 被引量:1
7
作者 邹长新 张力生 曲兆乾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7-68,共2页
认为企业安全教育要立足自身,安全文化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
关键词 安全文化 安全教育 企业安全 核心理念 建设 以人为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企业负担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8
作者 邹长新 李孝珍 《中国煤炭》 1999年第9期33-35,38,共4页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企业办社会增加了企业成本,分散了领导精力,无法满足职工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成为国有煤炭企业的沉重负担。提出变换认识角度,把企业办社会形成的巨大资产看作资源,将其从煤炭主业中...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企业办社会增加了企业成本,分散了领导精力,无法满足职工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成为国有煤炭企业的沉重负担。提出变换认识角度,把企业办社会形成的巨大资产看作资源,将其从煤炭主业中剥离出来,实行企业化管理。论述了企业办社会实行产业化管理的益处,认为实行产业化管理应选择不同模式,并具体给出了生活后勤、教育学校、医疗卫生和公车管理的产业化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企业 社会职能 剥离 产业化 经济增长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生态环境敏感性综合评价 被引量:56
9
作者 刘军会 高吉喜 +2 位作者 马苏 王文杰 邹长新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91-598,共8页
针对内蒙古土地沙化、土壤侵蚀、土壤盐渍化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等区域自然环境演变过程中出现的生态问题,采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构建敏感性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模型,对内蒙古生态环境敏感性进行综合研究,定量揭示研究区生态环境敏感... 针对内蒙古土地沙化、土壤侵蚀、土壤盐渍化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等区域自然环境演变过程中出现的生态问题,采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构建敏感性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模型,对内蒙古生态环境敏感性进行综合研究,定量揭示研究区生态环境敏感性程度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土地沙化不敏感区、极敏感区分别占研究区面积35.9%和10.1%;土地沙化敏感性等级高的区域集中分布在内蒙古辖区内主要沙漠边缘和沙地;土壤基质多为沙粒、冬春季节多大风且植被覆盖度较低是土地容易发生沙化的主要原因.土壤侵蚀轻度、中度和高度敏感区分别占研究区面积的43.9%、30.2%和19.2%;受降水空间差异影响,土壤侵蚀敏感性等级自东南向西北呈逐步下降趋势.土壤盐渍化不敏感区、极敏感区分别占研究区面积的57.6%和14.6%,盐渍化明显地区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西北部和东部;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人类活动影响较明显,是土壤盐渍化高发的主要原因.生境不敏感、高度和极敏感区分别占研究区面积的30.5%、25.1%和10.6%,敏感性等级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地区;这些区域水热条件相对较好,植被覆盖度高,物种数量较为丰富,是生物多样性重点保护区域.综合生态环境高度和极敏感区分别占研究区面积的27.9%和9.6%;敏感性等级高的区域位于内蒙古中北部,等级较低的区域位于内蒙古西北、东北和东南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敏感性 土地沙化 土壤侵蚀 土壤盐渍化 生境 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识别生态保护红线边界的方法——以北京市昌平区为例 被引量:49
10
作者 王丽霞 邹长新 +4 位作者 王燕 林乃峰 吴丹 姜宏 徐德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6176-6185,共10页
生态保护红线是中国生态保护的一项重要创新,已被列为国家监管生态环境的重要政策。国家环境保护部于2015年发布了《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技术指南》,确定了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方法,但是在识别生态保护红线边界时还存在一些技术难点。针对... 生态保护红线是中国生态保护的一项重要创新,已被列为国家监管生态环境的重要政策。国家环境保护部于2015年发布了《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技术指南》,确定了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方法,但是在识别生态保护红线边界时还存在一些技术难点。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探索了生态保护红线边界的优化方法。提出了生态保护红线边界优化遵循基本原则。以北京市昌平区为例,阐明了如何利用Arc GIS软件将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的技术流程,包括评价各类生态功能区和敏感区,识别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准确定位生态红线边界3个主要步骤。最后通过对比优化前后的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案,阐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环境保护 生态保护红线 生态安全 生态功能区 生态敏感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铁路沿线景观保护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35
11
作者 张慧 沈渭寿 +1 位作者 江腊沙 邹长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574-582,共9页
采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对新建青藏铁路唐古拉山口至拉萨段铁路沿线景观进行分类和制图的基础上 ,以景观类型为评价对象 ,采用专家评分法对铁路沿线景观美景度进行了评价 ;根据海拔高度、降水量、植被覆盖度、Shanon-Winner多样... 采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对新建青藏铁路唐古拉山口至拉萨段铁路沿线景观进行分类和制图的基础上 ,以景观类型为评价对象 ,采用专家评分法对铁路沿线景观美景度进行了评价 ;根据海拔高度、降水量、植被覆盖度、Shanon-Winner多样性指数、物种丰富度、表层土壤厚度、净第一性生产力、工程扰动的敏感系数和破坏后恢复能力系数计算了景观的阈值。在景观美景度和景观阈值的基础上 ,确定了景观的质量级别。以景观相对于观景者的坡度和景观的可见度对铁路沿线景观敏感度进行了分析与评价。根据景观质量、景观敏感度和距离带 ,将铁路沿线分为不同的景观保护级别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铁路 景观保护 评价方法 遥感 地理信息系统 景观质量 景观敏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尺度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以京津冀地区为例 被引量:35
12
作者 刘军会 马苏 +4 位作者 高吉喜 邹长新 王晶晶 刘志强 王丽霞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2652-2657,共6页
将京津冀地区作为一个整体,采用遥感和GIS技术,选取水源涵养、水土保持、防风固沙3类生态系统服务以及土地沙化、水土流失2类典型生态问题,建立评价指标和评价模型,开展区域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和生态敏感性评价,定量揭示京津冀地区生态... 将京津冀地区作为一个整体,采用遥感和GIS技术,选取水源涵养、水土保持、防风固沙3类生态系统服务以及土地沙化、水土流失2类典型生态问题,建立评价指标和评价模型,开展区域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和生态敏感性评价,定量揭示京津冀地区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和生态敏感性的空间分布特征;利用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明确的地块边界,确定生态保护红线边界.结果显示,京津冀地区生态保护红线面积6.68万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30.9%,主要分布在北部燕山山地、西部太行山山地和冀北坝上高原等区域;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的森林、草地二者面积比例比红线外高55.7%,红线范围内的植被NPP平均值比红线外高23.5%,划定结果符合"以较小面积获取较大服务"原则,适于作为京津冀地区最重要、最需要严格管控的生态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地区 生态保护红线 陆地生态系统 空间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导生态功能与生态退化程度的生态修复分区研究 被引量:38
13
作者 田美荣 高吉喜 +2 位作者 宋国宝 邹长新 郑好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14,共8页
生态修复分区是科学高效地开展生态修复的前提,以科尔沁沙地源头巴林右旗为例,采用"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的分区思路,运用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技术手段,在主导生态功能空间分异规律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区域... 生态修复分区是科学高效地开展生态修复的前提,以科尔沁沙地源头巴林右旗为例,采用"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的分区思路,运用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技术手段,在主导生态功能空间分异规律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区域生态退化程度,并根据区域气候特征、地势地貌和植被类型,划定不同等级的生态修复分区空间分布。一级分区按照立地条件即考虑地形地貌和植被覆被类型划定,是区域环境主导生态类型的组合;二级分区按照主导生态功能即水源涵养功能、防风固沙功能、土壤保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维护功能划定,是中尺度下区域环境主导生态功能类型的组合;三级分区按照未退化、轻度退化、中度退化和重度退化划定,以此划分修复难易型小区,即生态修复预防小区、生态修复调控小区和生态修复重点小区。将巴林右旗共划分为3个一级区、7个二级区和29个三级区,既体现了生态功能的空间分异规律,又使得恢复具有针对性,为制定植被配置、产业结构调整等不同调控措施和生态修复方案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修复 生态退化 分区 巴林右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区域风沙化土地演变趋势及驱动因素 被引量:21
14
作者 袁磊 沈渭寿 +3 位作者 李海东 张慧 邹长新 孙明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01-305,共5页
以雅鲁藏布江(简称雅江)中游河谷区域为研究区,运用RS和GIS技术,对近18a(1990—2008年)来该区域风沙化土地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990—2008年雅江中游河岸及山坡风沙化土地面积增长5267hm2,目前总面积达81842hm2,其中1990—2... 以雅鲁藏布江(简称雅江)中游河谷区域为研究区,运用RS和GIS技术,对近18a(1990—2008年)来该区域风沙化土地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990—2008年雅江中游河岸及山坡风沙化土地面积增长5267hm2,目前总面积达81842hm2,其中1990—2000年增长3085hm2,年均增长308hm2;2000—2008年增长2182hm2,年均增长273hm2,与前10a相比有所下降。风力吹蚀作用是河谷地区风沙化土地发展、蔓延的主要驱动因素。2000年以后降水量的增加以及雅江日喀则和山南段开展的大规模人工造林是风沙化土地增长速度减缓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 风沙化土地 演变趋势 遥感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及其生态资产变化研究 被引量:25
15
作者 王燕 高吉喜 +5 位作者 邹长新 王丽霞 吴丹 徐德琳 徐梦佳 林乃峰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369-2376,共8页
运用3S技术,基于2000、2010年遥感、气象数据和统计数据等,通过模型评估及处理,确定了淄博市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在对土地利用变化分析的基础上,评估了生态保护红线生态资产价值及变化状况.结果表明:淄博市生态保护红线总面积为1132.26km... 运用3S技术,基于2000、2010年遥感、气象数据和统计数据等,通过模型评估及处理,确定了淄博市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在对土地利用变化分析的基础上,评估了生态保护红线生态资产价值及变化状况.结果表明:淄博市生态保护红线总面积为1132.26km^2,占全市面积的18.98%,主要分布在中部和南部地区;2000~2010年,生态保护红线内土地利用/覆盖类型以林地为主,其面积占生态保护红线总面积的52.91%(2000年)、54.65%(2010年),林地、湿地、未利用地和建设用地面积均有所增加,农田、草地和水域面积有所减少;10年间,生态保护红线生态资产价值减少2313.18万元,减少率为3.60%,表明该区生态保护需要进一步加强,生态服务功能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保护红线 生态资产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土地利用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生态安全研究进展:评估模型与管理措施 被引量:47
16
作者 张琨 林乃峰 +2 位作者 徐德琳 于丹丹 邹长新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057-1063,共7页
生态安全是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近年来学术界和管理者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综合相关领域的最新成果,对中国生态安全评估模型和管理措施的动态及趋势进行评述。在生态安全评估模型方面,介绍了压力-状态-... 生态安全是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近年来学术界和管理者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综合相关领域的最新成果,对中国生态安全评估模型和管理措施的动态及趋势进行评述。在生态安全评估模型方面,介绍了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生态足迹模型、景观生态学模型、生态系统服务模型等在不同尺度生态安全评估中的应用,以及生态安全预警的主要研究进展。在生态安全管理措施方面,以国家生态安全保障为目标,系统梳理了中国的生态安全保障政策,同时从生态恢复工程、生态保护红线和保护区巡查3个方面介绍了生态环境治理措施。在此基础上,对我国未来生态安全研究与管理进行展望,提出生态安全研究应在评估单元的空间匹配以及评估的时间动态性方面加以深化和拓展。生态安全管理应注重防控潜在风险,融合新兴技术,实施以生态功能为导向的综合管理。研究可为我国生态安全的研究与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 评估模型 生态环境管理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文献分析的中国生态服务研究 被引量:21
17
作者 杨兆平 高吉喜 +2 位作者 沈渭寿 刘波 邹长新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7,共7页
以1999—2010年间中国学者在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收录期刊上发表的727篇生态服务研究论文为统计数据,采用文献计量学的原理和方法,对中国生态服务研究文献的数量、期刊类型、生态系统类型、研究区域和研究主题的分布等方面进行定... 以1999—2010年间中国学者在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收录期刊上发表的727篇生态服务研究论文为统计数据,采用文献计量学的原理和方法,对中国生态服务研究文献的数量、期刊类型、生态系统类型、研究区域和研究主题的分布等方面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生态服务研究发展迅速,发表生态服务文献10篇以上的期刊有15种,文献发表量占文献总量的47.73%。共有321篇文献针对具体的生态系统类型开展研究,其中关于森林生态系统的文献数量最多,为116篇。研究区的分布统计显示,以流域为主要研究区的文献有67篇,以地理单元或区域为研究区的文献有168篇。探讨了中国生态服务内涵与分类、生态服务评估、人类活动和自然干扰对生态服务的影响及生态服务应用实践的研究现状,分析表明未来研究的重点将包括生态服务的尺度效应、多情景动态模拟、生态服务评价的规范化和生态服务对人类活动的响应4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服务 文献计量 研究趋势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承载力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18
18
作者 刘庄 沈渭寿 +2 位作者 车克钧 邹长新 张慧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9-22,75,共5页
以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模式识别为基础,建立生态承载力综合评价模型,重点分析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森林、草地和农田3种受人类活动干扰最强烈的生态系统的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荷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整个保护区的总体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荷载。结... 以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模式识别为基础,建立生态承载力综合评价模型,重点分析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森林、草地和农田3种受人类活动干扰最强烈的生态系统的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荷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整个保护区的总体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荷载。结果显示,祁连山区域生态系统已经受到人类活动的强烈干扰,生态荷载总体处于严重超载状态。但区域生态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之间以及生态荷载的空间分布存在差异。其中,森林子系统和草地子系统属于严重超载,农田子系统属于中度超载;在总体生态荷载的空间分布上,西北部地区比东南部地区超载更为严重;就各子系统的生态荷载状况而言,森林子系统和草地子系统的超载程度均表现为东南部地区略低于西北部地区,但农田子系统东南部地区超载程度高于西北部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承载力 祁连山 自然保护区 层次分析法 模糊模式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30a雅鲁藏布江流域高寒湿地动态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16
19
作者 刘冬 王涛 +2 位作者 沈渭寿 林乃峰 邹长新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43-251,共9页
利用1980、1990、2000和2010年4期Landsat、环境一号卫星遥感影像提取雅鲁藏布江(以下简称"雅江")流域湿地面积动态变化信息,并结合实地调查和近30 a气象、水文、积雪数据研究湿地动态变化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201... 利用1980、1990、2000和2010年4期Landsat、环境一号卫星遥感影像提取雅鲁藏布江(以下简称"雅江")流域湿地面积动态变化信息,并结合实地调查和近30 a气象、水文、积雪数据研究湿地动态变化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2010年雅江流域高寒湿地面积占流域总面积的3.73%,其中以沼泽湿地面积最大(59.46%),其次为河流(30.19%)、湖泊(10.13%)和人工湿地(0.23%);近30 a间雅江流域湖泊湿地和河流湿地面积总体上呈增加趋势,而沼泽湿地面积呈降低趋势;近30 a来雅江流域年均温、年均最高温和年均最低温均呈显著增加趋势,降水量波动较大,呈轻微增加趋势但不显著,平均相对湿度呈不显著下降趋势。年均气温和年均最高气温这2个因素与雅江流域湖泊面积变化相关性显著,河流湿地面积、雅江5大支流干流河长的增长分别与年均温、年均最高温、年均最低温相关性显著,沼泽湿地面积与该区域气温以及平均相对湿度相关性显著,开发大坝、水库等国家建设战略是雅江流域人工湿地面积增加的主要驱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湿地 雅鲁藏布江 气候 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冀植被退化的空间格局及人为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量:18
20
作者 吕国旭 陈艳梅 +2 位作者 邹长新 冯朝阳 郝芳芳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17-425,共9页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是区域生态系统健康与退化的重要指示器之一。基于2000—2010年NPP数据和土地利用数据,采用趋势分析、叠加分析和显著性检验等方法,研究京津冀植被退化的空间格局,并分析其人为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研究区植被NP...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是区域生态系统健康与退化的重要指示器之一。基于2000—2010年NPP数据和土地利用数据,采用趋势分析、叠加分析和显著性检验等方法,研究京津冀植被退化的空间格局,并分析其人为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研究区植被NPP多年均值(以C计)集中在400~700 g·m^(-2)·a^(-1),高值区主要分布在燕山山脉、太行山山脉及太行山山脉东麓山前平原,低值区主要分布在冀西北草原区、研究区东部沿海地带和冀东平原盐碱地地区。(2)11 a间京津冀植被NPP呈减少趋势的区域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59.214%,其中,显著和极显著减少区域面积占10.050%,研究区局部区域植被发生明显退化;京津冀区域植被退化总面积为21 545.07km^2,其中,重度退化面积为5 775.66 km^2,中度退化面积为8 168.18 km^2,轻度退化面积为7 601.23 km^2;研究区植被退化表现出明显的空间聚集特征,一是太行山东麓呈条带状连片区域,二是京津唐都市圈呈环状区域。(3)京津冀区域植被退化格局主要人文驱动因素有3个:一是城市(镇)蔓延式扩张,研究区城市新增建成区面积与重度、中度、轻度退化面积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97 9、0.783 5和0.686 9(P<0.05);二是区域交通路网密度影响区域植被退化格局和程度,以重要交通线为核心,从核心到两翼,植被退化程度逐渐降低;三是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和产业布局直接影响区域植被空间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 植被退化 空间格局 驱动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