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黄土高原淤地坝环境效应文献计量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邹钰文 黄萱 佘冬立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26-131,共6页
对黄土高原淤地坝减沙及其环境效应的研究进行文献计量分析,明确该领域研究变化特征与趋势,为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工作开展和土壤侵蚀研究提供参考方向。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中2010—2019年发表的212篇以“淤地坝”“黄土高原”... 对黄土高原淤地坝减沙及其环境效应的研究进行文献计量分析,明确该领域研究变化特征与趋势,为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工作开展和土壤侵蚀研究提供参考方向。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中2010—2019年发表的212篇以“淤地坝”“黄土高原”和“土壤侵蚀”为研究主题的文献,利用CiteSpace软件网络可视化分析功能,对淤地坝在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中的研究进行文献计量分析。该领域年文献数量呈持续上升趋势;穆兴民、赵广举、高鹏、方怒放等作为黄土高原淤地坝研究的核心作者,推动了黄土高原淤地坝研究的深入开展;中科院水保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安理工大学等机构均致力于该领域的研究;淤地坝建设的减沙效益、泥沙来源示踪方法、淤地坝建设的环境效应、淤地坝沟道减沙的机理揭示是该领域近10年热门研究领域。淤地坝对于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十分重要,今后学者仍需加强挖掘淤地坝在减沙及其环境效应方面的研究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淤地坝 CiteSpace 土壤侵蚀 研究热点 黄土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中游河龙区间侵蚀产沙对景观特征的非线性响应 被引量:4
2
作者 黄萱 丁继辉 +2 位作者 邹钰文 王玥 佘冬立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8-94,共7页
为明确退耕还林(草)工程期间景观特征变化对侵蚀产沙过程的非线性影响机制,以2006—2016年黄河流域河龙区间33个水文站控制子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增强回归树方法分析了河龙区间子流域产沙模数时空差异的景观驱动因子,定量评价了各景观... 为明确退耕还林(草)工程期间景观特征变化对侵蚀产沙过程的非线性影响机制,以2006—2016年黄河流域河龙区间33个水文站控制子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增强回归树方法分析了河龙区间子流域产沙模数时空差异的景观驱动因子,定量评价了各景观特征与产沙模数的非线性关系。结果表明,林地和耕地面积比例对产沙模数变异贡献最大,分别贡献22.0%和16.9%的变异;林地面积的增加和耕地面积的减少可以减少产沙模数,但当林地面积>15%,耕地面积<20%时,对产沙模数的影响减弱;增加林地和草地的植被覆盖度对水土流失的减缓作用也存在阈值,草地和林地植被覆盖度的阈值分别为0.5和0.3,当超过该阈值后,其对侵蚀产沙过程的减缓作用趋于弱化;适当减少边界密度数量有利于控制流域土壤侵蚀,当边界密度<60 m/100 hm^(2)时,边界密度对产沙模数影响不大,当超过阈值后,产沙模数随着边界密度的增加急剧增大。当边界密度维持在60 m/100 hm^(2)之内时,可以达到适宜的水土流失防治效果。研究结果揭示了河龙区间流域尺度上景观因子对侵蚀产沙过程的阈值效应,可以为黄河流域植被合理恢复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 产沙模数 景观指数 增强回归树 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