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t@Ag/Pt复合型纳米颗粒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5
1
作者 邹翠娥 华南平 +3 位作者 甘玉琴 杨平 石恩娴 杜玉扣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96-798,共3页
通过吸附在铂纳米颗粒表面的氢交替还原硝酸银和氯铂酸,得到了复合型纳米颗粒Pt@Ag/Pt,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 is)、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对其进行了表征。通过氢化催化苯甲醛反应,由于Pt与Ag双金属间的协同效应,其... 通过吸附在铂纳米颗粒表面的氢交替还原硝酸银和氯铂酸,得到了复合型纳米颗粒Pt@Ag/Pt,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 is)、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对其进行了表征。通过氢化催化苯甲醛反应,由于Pt与Ag双金属间的协同效应,其催化活性较纯铂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型纳米颗粒 苯甲醛 催化加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u纳米粒子大小对Au/TiO_2薄膜光催化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7
2
作者 甘玉琴 邹翠娥 +3 位作者 杨平 华南平 石恩娴 杜玉扣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78-581,共4页
用混合-超声分散方法制备了3种负载不同粒径Au纳米粒子的T iO2薄膜。利用透射电镜测定Au纳米粒子的粒径,用紫外-可见光谱和测量光电流方法对Au/T iO2薄膜进行表征,以亚甲基蓝降解反应评价Au/T iO2薄膜的光催化活性,讨论Au纳米粒子的大小... 用混合-超声分散方法制备了3种负载不同粒径Au纳米粒子的T iO2薄膜。利用透射电镜测定Au纳米粒子的粒径,用紫外-可见光谱和测量光电流方法对Au/T iO2薄膜进行表征,以亚甲基蓝降解反应评价Au/T iO2薄膜的光催化活性,讨论Au纳米粒子的大小对Au/T iO2薄膜光催化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与纯的T iO2薄膜相比,负载不同粒径Au纳米粒子的T iO2薄膜的光电流和光催化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负载平均粒径约8nm的Au粒子的T iO2薄膜电极具有最大的光电流(光电流为38μA,是纯T iO2薄膜电极的2.2倍)和最高的光催化活性(3h后对亚甲基蓝的降解率达到92%,是纯T iO2薄膜的1.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纳米粒子 二氧化钛 薄膜 光催化 亚甲基蓝 光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铂颗粒粒径效应:负载铂纳米颗粒的TiO_2薄膜性质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华南平 甘玉琴 +4 位作者 徐娇珍 邹翠娥 杨平 徐景坤 杜玉扣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861-1864,共4页
制备了负载不同大小Pt纳米颗粒的TiO2薄膜。利用TEM测定了Pt粒子的大小,XRD,UV-Vis和测量光电流等方法对TiO2复合膜进行了表征,以亚甲基蓝降解反应评价了Pt/TiO2薄膜的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在负载相同物质的量的Pt情况下,Pt颗粒的大小... 制备了负载不同大小Pt纳米颗粒的TiO2薄膜。利用TEM测定了Pt粒子的大小,XRD,UV-Vis和测量光电流等方法对TiO2复合膜进行了表征,以亚甲基蓝降解反应评价了Pt/TiO2薄膜的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在负载相同物质的量的Pt情况下,Pt颗粒的大小直接影响TiO2薄膜的性能,显示较强的粒径效应,当负载平均粒径约5 nm的Pt粒子后,薄膜具有最高的光电流和光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纳米粒子 TIO2薄膜 光催化降解 亚甲基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修饰Au的纳米Pt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活性 被引量:1
4
作者 周秋华 邹翠娥 +2 位作者 乔燕 杨平 杜玉扣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24-527,共4页
利用纳米Pt表面吸附的氢还原氯金酸,制备了表面修饰Au原子的纳米Pt催化剂。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对纳米Pt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通过苯甲醛的催化加氢反应,对表面修饰不同量Au原子的纳米Pt催化剂的催化活性... 利用纳米Pt表面吸附的氢还原氯金酸,制备了表面修饰Au原子的纳米Pt催化剂。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对纳米Pt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通过苯甲醛的催化加氢反应,对表面修饰不同量Au原子的纳米Pt催化剂的催化活性进行了评价。实验结果表明,Au原子是在纳米Pt的表面形成;当Au原子的修饰量较低时,纳米Pt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得到提高,当表面修饰的Au原子与Pt原子的摩尔比为0.08时,纳米Pt催化剂显示出最高的催化活性;而当这一比值达到0.17时,与未修饰Au原子的纳米Pt催化剂相比,增加Au原子修饰量会导致纳米Pt催化剂的催化活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铂 吸附 表面修饰 苯甲醛 催化 加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敏感的金纳米颗粒的制备及表征
5
作者 周秋华 邹翠娥 +2 位作者 杨平 华南平 杜玉扣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37-139,144,共4页
利用立方硅氧烷(odaaps)作为保护剂合成了金纳米颗粒,利用紫外-可见(UV-vis)吸收光谱、透射电镜(TEM)对纳米颗粒进行了表征。通过改变纳米溶胶的pH值,从而改变立方硅氧烷上羧基的存在形式,控制纳米颗粒表面的电荷,实现金纳米颗粒的可逆... 利用立方硅氧烷(odaaps)作为保护剂合成了金纳米颗粒,利用紫外-可见(UV-vis)吸收光谱、透射电镜(TEM)对纳米颗粒进行了表征。通过改变纳米溶胶的pH值,从而改变立方硅氧烷上羧基的存在形式,控制纳米颗粒表面的电荷,实现金纳米颗粒的可逆聚集与分散;当将其pH值降低至2.5时,颗粒能够完全沉淀,加碱调节其pH与原始值(pH=9)一致时,聚集的颗粒会自动重新分散形成溶胶,其具有与起始一致的高分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纳米颗粒 立方硅氧烷 可逆聚集与分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