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后造口肿瘤并同时性肝转移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1
作者 李璇 陈钰榕 +1 位作者 陈志强 邹瞭南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2024年第1期125-130,共6页
目的本文探讨异时性结肠造口处肿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治过程,为特殊部位的异时性结直肠癌的诊治提供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描述1例低位直肠癌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后10年,出现造口处肿瘤的临床病例,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结合患者病史、症... 目的本文探讨异时性结肠造口处肿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治过程,为特殊部位的异时性结直肠癌的诊治提供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描述1例低位直肠癌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后10年,出现造口处肿瘤的临床病例,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结合患者病史、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考虑患者造口处肿瘤是由于造口护理不当、肠道分泌物及粪便反复污染刺激所致。患者的自身免疫系统疾病也是潜在病因。我们采取造口肿瘤及周围皮肤的根治性切除术,术后至2023年8月9日未见疾病进展征象。结论对于特殊部位的异时性结直肠癌,其诊疗方式更趋向于个体化,尚未能形成规范的治疗方案,定期规律监测随访是早发现早诊治的有效途径,是减少全身转移风险、提高R0切除机会的可靠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口肿瘤 直肠癌根治术 异时性肿瘤 病例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直肠根治术后吻合口瘘外科操作预防及处理 被引量:1
2
作者 邹瞭南 王洪健 +1 位作者 郑蓓诗 陈志强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1期17-19,共3页
术后吻合口瘘是腹腔镜下直肠癌手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现在笔者就所阅读的文献和临床经验总结如何从外科操作等方面预防和处理吻合口瘘。
关键词 腹腔镜直肠癌手术 吻合口瘘 预防 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全腹腔镜下远羰胃癌D2根治术(含网膜囊切除)
3
作者 邹瞭南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2015年第3期171-173,共3页
术者简介邹嘹南,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广东省中医院胃肠外科副主任。美国胃肠腹腔镜外科医师学会(SAGES)会员,广东省抗癌协会大肠癌青年委员会委员,
关键词 全腹腔镜 D2根治术 网膜囊 广东省中医院 副主任医师 胃癌 胃肠外科 外科医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对胃癌根治术患者β-ep、TNF-α及IL-6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刘忠伟 张美华 邹瞭南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5年第10期818-820,共3页
研究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对胃癌根治术患者血清β内啡肽(β-e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选择2010年1月—2011年9月接受根治手术的胃癌患者100例,其中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开腹手术,观察组实施... 研究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对胃癌根治术患者血清β内啡肽(β-e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选择2010年1月—2011年9月接受根治手术的胃癌患者100例,其中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开腹手术,观察组实施腹腔镜手术,术后随访3年,对比两组手术的相关指标,治疗前后β-ep、TNF-α及IL-6水平及两组的近远期生存率。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与术中出血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β-ep、TNF-α及IL-6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术后β-ep、TNF-α及IL-6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能够有效减少患者手术应激反应,降低手术创伤,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外科治疗 腹腔镜 开腹 Β-EP TNF-Α IL-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胰腺为导向的腹腔镜下结肠脾曲游离技术 被引量:6
5
作者 刁德昌 万进 +5 位作者 王伟 邹瞭南 郑燕生 李洪明 何耀彬 熊文俊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2015年第3期136-139,共4页
目的探讨以胰腺为导向的腹腔镜下结肠脾曲游离技术的可行性及解剖学特点。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5月广东省中医院胃肠外科施行的以胰腺为导向的腹腔镜下左半结肠切除术12例,病例均为左半结肠癌,对结肠脾曲游离有关步骤和解剖学特点... 目的探讨以胰腺为导向的腹腔镜下结肠脾曲游离技术的可行性及解剖学特点。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5月广东省中医院胃肠外科施行的以胰腺为导向的腹腔镜下左半结肠切除术12例,病例均为左半结肠癌,对结肠脾曲游离有关步骤和解剖学特点予以总结。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结肠脾曲游离容易且安全。术中见连着于胰体尾后下缘及脾静脉近端的系膜为左结肠系膜固有筋膜,而非横结肠系膜。切开横结肠系膜后叶拓展胰腺前间隙后,可完全游离胰体尾前方结构,左结肠系膜固有筋膜呈幕帘状悬吊于脾静脉近端及胰体尾后下缘,切开该系膜,根部结扎切断肠系膜下静脉,进入左侧Toldt间隙。中间入路肠系膜下动脉根部结扎切断,拓展Toldt间隙并与左上方间隙会师。外侧入路游离脾曲时见左膈结肠韧带及脾结肠韧带已幕帘化,使结肠脾曲游离难度降低。结论以胰腺为导向的腹腔镜下结肠脾曲游离技术可有效解决结肠脾曲游离困难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左半结肠 手术治疗 结肠脾曲 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手术在老年患者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李洪明 韩方海 +4 位作者 邹瞭南 王伟 赵江宁 刁德昌 万进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2015年第1期14-17,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施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手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对本院2010年10月至2014年4月之间436例65岁以上的老年患者施行结直肠癌根治术,其中295例接受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腹腔镜组),141例接受开腹手术(开腹组),分析比较...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施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手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对本院2010年10月至2014年4月之间436例65岁以上的老年患者施行结直肠癌根治术,其中295例接受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腹腔镜组),141例接受开腹手术(开腹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及并发症。结果腹腔镜组术后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0.3%(60/295),而开腹组为39.7%(56/141),腹腔镜组明显低于开腹组(P<0.001)。腹腔镜组手术时间(200.52±51.13)分钟,长于开腹组(180.05±57.29)分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8)。术中出血量、平均肛门排气时间、恢复进食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方面,腹腔镜组显著优于开腹组。两组均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应用于老年病人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手术 结直肠癌 老年患者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臂辅助3D系统在完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5
7
作者 熊文俊 陈国滨 +9 位作者 彭祺祺 李洪明 何耀彬 刁德昌 郑燕生 罗立杰 谭萍 邹瞭南 王伟 万进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2015年第3期157-160,共4页
目的探讨机械臂辅助3D系统在完全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评估其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5年8月广东省中医院胃肠外科应用机械臂辅助3D系统实施完全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18例。分析患者基线资料、术中及术... 目的探讨机械臂辅助3D系统在完全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评估其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5年8月广东省中医院胃肠外科应用机械臂辅助3D系统实施完全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18例。分析患者基线资料、术中及术后结果。结果18例患者均完成3D腹腔镜手术。1例胃体癌患者行全胃切除术时术中因脾脏撕裂出血,中转为手助扶镜并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1.2%,包括1例(5.6%)肺部感染和1例(5.6%)炎性肠梗阻,均经保守治疗后痊愈出院。远端胃癌D2根治术平均手术时间为(232.8±58.3)min,全胃切除D2根治术平均手术时间为(287.3±67.9)min,术中失血量为(122.5±55.7)ml,首次排气时间为(47.9±19.7)h,恢复流质饮食时间为(74.6±20.9)h,术后住院时间为(10.2±4.7)d。平均淋巴结清扫数目为(29.8±11.3)枚。结论机械臂辅助系统在完全3D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是安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臂辅助3D系统 完全腹腔镜手术 胃癌 淋巴结清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手术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结肠癌的短期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3
8
作者 刘忠伟 张美华 +1 位作者 谢启明 邹瞭南 《临床普外科电子杂志》 2016年第1期14-16,共3页
目的研究腹腔镜下手术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结肠癌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于本院行腹腔镜下手术治疗的40例患者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的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手术与术后情况,对比术后1年两组... 目的研究腹腔镜下手术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结肠癌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于本院行腹腔镜下手术治疗的40例患者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的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手术与术后情况,对比术后1年两组患者的复发率、转移率及生存率等。结果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均无术后并发症和术后死亡发生,腹腔镜组切口长度及术中出血量明显小于开腹组(P<0.05),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镇痛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排气时间明显短于开腹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清除淋巴结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局部复发及总生存率方面对比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手术治疗结肠癌安全可行,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不会增加结肠癌的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结肠癌 短期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术后腹茧症并小肠穿孔1例及文献复习
9
作者 宋雪 邹瞭南 万进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2011年第2期117-118,共2页
腹茧症(abdominal cocoon,AC)是腹部外科一种比较罕见的疾病.于1978年由Foo等首先报道并命名.临床上缺乏对其认识,诊断较困难.其特点是全部或部分小肠被一层灰白色致密、质韧、硬厚的纤维膜所包裹.故又名小肠禁锢症、小肠茧状包裹症等.
关键词 腹茧症 腹部 躯干 小肠肠管 包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尾侧入路法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应用进展
10
作者 薛来洲 黄佳敏 +6 位作者 李璇 林圳滨 甘国莲 张力 王浩 盖娟娟 邹瞭南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2024年第4期424-428,共5页
腹腔镜尾侧入路法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于2015年由笔者团队在国内首次提出,并开展了一系列临床研究和学术推广,2017年写入《腹腔镜结直肠手术入路选择专家共识》,目前在国内各级医院中被广泛开展。它是右半结肠癌腹腔镜根治术的优选手术方... 腹腔镜尾侧入路法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于2015年由笔者团队在国内首次提出,并开展了一系列临床研究和学术推广,2017年写入《腹腔镜结直肠手术入路选择专家共识》,目前在国内各级医院中被广泛开展。它是右半结肠癌腹腔镜根治术的优选手术方式之一,具有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手术难度、易于学习等优点。本文在对此手术入路技术特点与优势进行回顾性分析的基础上,对学习曲线、肿瘤根治性及相关临床研究进展进行述评,阐释其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腹腔镜手术 尾侧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理论在腹膜后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邹瞭南 陈钰榕 +5 位作者 骆昱煜 何耀彬 黎国伟 陈国滨 马伟杰 陈志强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680-685,共6页
目的探讨在“膜”理论指导下腹膜后肿瘤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方法2012年3月~2023年3月我们在“膜”理论指导下完成20例腹膜后肿瘤(开腹手术12例,腹腔镜手术8例)切除。气管插管全麻下根据肿瘤位置决定手术切口、手术体位、术者站位等情况,... 目的探讨在“膜”理论指导下腹膜后肿瘤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方法2012年3月~2023年3月我们在“膜”理论指导下完成20例腹膜后肿瘤(开腹手术12例,腹腔镜手术8例)切除。气管插管全麻下根据肿瘤位置决定手术切口、手术体位、术者站位等情况,按膜解剖理念寻找肿瘤四周所在腹膜反折处,切开腹膜反折处,进入Toldt’s间隙,游离所需分离的融合筋膜平面,完整切除肿瘤。结果20例均在膜解剖理论指导下进行手术,其中腹腔镜手术8例,开腹手术12例。8例腹腔镜手术时间中位数143(68~230)min,术中出血量中位数75(10~300)ml,术后中位住院时间6(2~9)d。12例开腹手术时间中位数269(85~515)min,术中出血量中位数375(50~3500)ml,术后中位住院时间10(6~16)d,术后ICU入住率为33.3%(4/12),1例术后13 d因脑疝导致大面积脑梗死而致死。术后病理:脂肪肉瘤(6/20)和嗜铬细胞瘤(5/20)为最常见的病理亚型。除1例脂肪肉瘤术后腹腔热灌注化疗和1例脂肪肉瘤术后定期行化疗外,余7例恶性术后均未行放、化疗。19例随访时间3~60个月,中位数12个月,1例脂肪肉瘤术后肿瘤复发再次行手术治疗,余患者均获得无瘤生存。结论在“膜”理论指导下,腹膜后肿瘤切除术中游离平面清晰,瘤体易完整切除,手术可重复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后肿瘤 膜解剖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X方案辅助化疗在进展期胃癌治疗中的毒性反应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刁德昌 万进 +5 位作者 陈志强 王伟 邹瞭南 李洪明 何耀彬 林展宏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2012年第3期188-191,共4页
目的观察SOX辅助化疗方案在进展期胃癌治疗中的毒性反应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中医院胃肠外科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行D2根治术后的进展期胃癌62例,给予奥沙利铂和爱斯万联合方案辅助化疗,每3周重复,共8个周期,... 目的观察SOX辅助化疗方案在进展期胃癌治疗中的毒性反应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中医院胃肠外科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行D2根治术后的进展期胃癌62例,给予奥沙利铂和爱斯万联合方案辅助化疗,每3周重复,共8个周期,观察其消化系统、血液系统、神经系统等方面的毒副反应。结果消化道最常见的副反应为厌食,有55例(88.7%),其中6例为3级厌食,2例因此中止化疗;8例出现3级呕吐,其中3例因此中止化疗。血液系统最为常见的副反应为中性粒细胞减少(87.1%),给予升白药处理得于纠正;出现贫血、血小板减少者分别有23例、19例,其中1例出现顽固性血小板减少而终止化疗。出现色素沉着34例、肝功能异常21例、外周神经炎15例、手足综合征仅2例。结论 SOX方案辅助化疗方案在进展期胃癌中最为常见的副反应为消化道副反应和血液毒性,其中消化道副反应是导致部分患者停药的最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斯万 胃肿瘤 化疗 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