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胚胎小肠S-100^+树突状细胞的组织分布
被引量:
3
1
作者
孔令平
朱清仙
+2 位作者
曾慧红
钟纯
邹江红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69-171,共3页
目的 :观察人胚胎小肠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cells,DCs)的组织分布。方法 :应用SABC免疫组织化学法对人胚胎小肠DC的出现时间、分布部位、形态以及数量等进行研究。结果 :( 1 )人胚胎小肠各段S 1 0 0 + DC于第 9~ 1 1w相继出现 ,主要...
目的 :观察人胚胎小肠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cells,DCs)的组织分布。方法 :应用SABC免疫组织化学法对人胚胎小肠DC的出现时间、分布部位、形态以及数量等进行研究。结果 :( 1 )人胚胎小肠各段S 1 0 0 + DC于第 9~ 1 1w相继出现 ,主要分布于粘膜固有层 ,外形不规则 ,第 2 4w以后 ,其突起相连逐渐在固有层形成网状结构。 ( 2 )回肠集合淋巴小结S 1 0 0 + DC以滤泡间区数量最多 ,其外形相对规则。结论 :人胚胎小肠S 1 0 0 + DC主要分布于固有层 ,其数量随胎龄的增加而逐渐增加 ,而回肠集合淋巴小结S 1 0 0 + DC呈区域性分布 ,它们与固有层S 1 0 0 + DC在形状、大小和数量上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S-100蛋白
小肠
胚胎
SABC免疫组织化学法
细胞形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胎龄对人小肠黏膜内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免疫反应细胞的影响
2
作者
钟纯
张卫华
+2 位作者
朱清仙
曾慧红
邹江红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05-808,共4页
目的:探讨人胚胎小肠黏膜内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免疫反应(GnRH-IR)细胞的分布与数量变化。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对44例胎龄在第9~38周新鲜人胚胎小肠的GnRH-IR细胞的出现时间、分布部位及其形态进行观察;用体视学方法测量十二指...
目的:探讨人胚胎小肠黏膜内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免疫反应(GnRH-IR)细胞的分布与数量变化。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对44例胎龄在第9~38周新鲜人胚胎小肠的GnRH-IR细胞的出现时间、分布部位及其形态进行观察;用体视学方法测量十二指肠、空肠、回肠上皮和固有层内GnRH-IR细胞的数密度。结果:GnRH-IR细胞最早出现在人胎第11周的十二指肠上皮内,12周以后开始出现在十二指肠、空肠的固有层;从十二指肠、空肠到回肠的上皮和固有层内Gn-RH-IR细胞的数密度依次减小;在第21~24周以前,上皮内的GnRH-IR细胞的数密度随胎龄的增加而增大,而后则随胎龄的增加而减小;固有层其数密度随胎龄增加而增大,但在21~24周前增长较明显,以后增长缓慢。各段小肠上皮与固有层GnRH-IR细胞数密度比较,21周以前上皮内其数密度比固有层大,以后逐渐比固有层小。结论:人胚胎小肠内的Gn-RH-IR细胞形态多样,在人胚胎第11周开始出现,并广泛分布于小肠黏膜上皮和固有层,其数密度从十二指肠、空肠到回肠依次减少,在上皮和固有层内GnRH-IR细胞的数密度随胎龄增加而出现不同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胎
小肠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胚胎小肠S-100^+树突状细胞的组织分布
被引量:
3
1
作者
孔令平
朱清仙
曾慧红
钟纯
邹江红
机构
赣南医学院组织学与胚胎学教研室
江西医学院组织学与胚胎学教研室
出处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69-171,共3页
文摘
目的 :观察人胚胎小肠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cells,DCs)的组织分布。方法 :应用SABC免疫组织化学法对人胚胎小肠DC的出现时间、分布部位、形态以及数量等进行研究。结果 :( 1 )人胚胎小肠各段S 1 0 0 + DC于第 9~ 1 1w相继出现 ,主要分布于粘膜固有层 ,外形不规则 ,第 2 4w以后 ,其突起相连逐渐在固有层形成网状结构。 ( 2 )回肠集合淋巴小结S 1 0 0 + DC以滤泡间区数量最多 ,其外形相对规则。结论 :人胚胎小肠S 1 0 0 + DC主要分布于固有层 ,其数量随胎龄的增加而逐渐增加 ,而回肠集合淋巴小结S 1 0 0 + DC呈区域性分布 ,它们与固有层S 1 0 0 + DC在形状、大小和数量上有所不同。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S-100蛋白
小肠
胚胎
SABC免疫组织化学法
细胞形态学
Keywords
dendritic cells
S-100 protein
small intestine
fetus
分类号
R321 [医药卫生—人体解剖和组织胚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胎龄对人小肠黏膜内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免疫反应细胞的影响
2
作者
钟纯
张卫华
朱清仙
曾慧红
邹江红
机构
宜春学院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
南昌大学医学院组织学与胚胎学教研室
出处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05-808,共4页
基金
宜春市科技局立项课题(JXYC2006KSB002)
文摘
目的:探讨人胚胎小肠黏膜内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免疫反应(GnRH-IR)细胞的分布与数量变化。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对44例胎龄在第9~38周新鲜人胚胎小肠的GnRH-IR细胞的出现时间、分布部位及其形态进行观察;用体视学方法测量十二指肠、空肠、回肠上皮和固有层内GnRH-IR细胞的数密度。结果:GnRH-IR细胞最早出现在人胎第11周的十二指肠上皮内,12周以后开始出现在十二指肠、空肠的固有层;从十二指肠、空肠到回肠的上皮和固有层内Gn-RH-IR细胞的数密度依次减小;在第21~24周以前,上皮内的GnRH-IR细胞的数密度随胎龄的增加而增大,而后则随胎龄的增加而减小;固有层其数密度随胎龄增加而增大,但在21~24周前增长较明显,以后增长缓慢。各段小肠上皮与固有层GnRH-IR细胞数密度比较,21周以前上皮内其数密度比固有层大,以后逐渐比固有层小。结论:人胚胎小肠内的Gn-RH-IR细胞形态多样,在人胚胎第11周开始出现,并广泛分布于小肠黏膜上皮和固有层,其数密度从十二指肠、空肠到回肠依次减少,在上皮和固有层内GnRH-IR细胞的数密度随胎龄增加而出现不同的变化。
关键词
人胎
小肠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免疫组织化学
Keywords
human fetus
small intestine
gonad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
immunohistochemistry
分类号
R392 [医药卫生—免疫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胚胎小肠S-100^+树突状细胞的组织分布
孔令平
朱清仙
曾慧红
钟纯
邹江红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胎龄对人小肠黏膜内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免疫反应细胞的影响
钟纯
张卫华
朱清仙
曾慧红
邹江红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