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胚胎小肠S-100^+树突状细胞的组织分布 被引量:3
1
作者 孔令平 朱清仙 +2 位作者 曾慧红 钟纯 邹江红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69-171,共3页
目的 :观察人胚胎小肠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cells,DCs)的组织分布。方法 :应用SABC免疫组织化学法对人胚胎小肠DC的出现时间、分布部位、形态以及数量等进行研究。结果 :( 1 )人胚胎小肠各段S 1 0 0 + DC于第 9~ 1 1w相继出现 ,主要... 目的 :观察人胚胎小肠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cells,DCs)的组织分布。方法 :应用SABC免疫组织化学法对人胚胎小肠DC的出现时间、分布部位、形态以及数量等进行研究。结果 :( 1 )人胚胎小肠各段S 1 0 0 + DC于第 9~ 1 1w相继出现 ,主要分布于粘膜固有层 ,外形不规则 ,第 2 4w以后 ,其突起相连逐渐在固有层形成网状结构。 ( 2 )回肠集合淋巴小结S 1 0 0 + DC以滤泡间区数量最多 ,其外形相对规则。结论 :人胚胎小肠S 1 0 0 + DC主要分布于固有层 ,其数量随胎龄的增加而逐渐增加 ,而回肠集合淋巴小结S 1 0 0 + DC呈区域性分布 ,它们与固有层S 1 0 0 + DC在形状、大小和数量上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S-100蛋白 小肠 胚胎 SABC免疫组织化学法 细胞形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胎龄对人小肠黏膜内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免疫反应细胞的影响
2
作者 钟纯 张卫华 +2 位作者 朱清仙 曾慧红 邹江红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05-808,共4页
目的:探讨人胚胎小肠黏膜内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免疫反应(GnRH-IR)细胞的分布与数量变化。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对44例胎龄在第9~38周新鲜人胚胎小肠的GnRH-IR细胞的出现时间、分布部位及其形态进行观察;用体视学方法测量十二指... 目的:探讨人胚胎小肠黏膜内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免疫反应(GnRH-IR)细胞的分布与数量变化。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对44例胎龄在第9~38周新鲜人胚胎小肠的GnRH-IR细胞的出现时间、分布部位及其形态进行观察;用体视学方法测量十二指肠、空肠、回肠上皮和固有层内GnRH-IR细胞的数密度。结果:GnRH-IR细胞最早出现在人胎第11周的十二指肠上皮内,12周以后开始出现在十二指肠、空肠的固有层;从十二指肠、空肠到回肠的上皮和固有层内Gn-RH-IR细胞的数密度依次减小;在第21~24周以前,上皮内的GnRH-IR细胞的数密度随胎龄的增加而增大,而后则随胎龄的增加而减小;固有层其数密度随胎龄增加而增大,但在21~24周前增长较明显,以后增长缓慢。各段小肠上皮与固有层GnRH-IR细胞数密度比较,21周以前上皮内其数密度比固有层大,以后逐渐比固有层小。结论:人胚胎小肠内的Gn-RH-IR细胞形态多样,在人胚胎第11周开始出现,并广泛分布于小肠黏膜上皮和固有层,其数密度从十二指肠、空肠到回肠依次减少,在上皮和固有层内GnRH-IR细胞的数密度随胎龄增加而出现不同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胎 小肠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