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关系——从民族性与时代性相统一的视角看 被引量:1
1
作者 邹广文 王璇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15,共11页
在人类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的关系既是文化哲学研究的突出问题,也是中华民族走向世界所面临的时代课题,更是理解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内涵及其关系的重要视角。一方面,作为中华民族“旧邦新命”的中国式... 在人类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的关系既是文化哲学研究的突出问题,也是中华民族走向世界所面临的时代课题,更是理解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内涵及其关系的重要视角。一方面,作为中华民族“旧邦新命”的中国式现代化蕴含世界历史大势:“现代化”一词具有时间性,指向的是“旧”向“新”的转化。对于中华民族而言,“旧”与“新”的关系是现代化过程中的重要命题。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中国式现代化是守正创新的伟大成果,是“旧邦”与“新命”的有机结合。另一方面,凸显文化主体性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彰显民族发展趋势:从历史视角看,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产生于现代化的“挑战-应战”之中;从现实视角看,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彰显了中华民族的主体性;从未来视角看,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在中国式现代化实践基础上形成的崭新文明。总而言之,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一种双向赋予的关系: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了中华文明以现代性的力量,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建构赋予了中国式现代化以鲜明的民族文化印记,二者共同开创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民族性 时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当代人文精神的价值建构 被引量:4
2
作者 邹广文 孙爱云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7-110,共4页
价值观问题讨论的持续不衰源于社会生活的呼唤——在21世纪今天,人类物质文明的高度发达所带来的价值世界的失落,使人类急切追寻并确立"主体的尺度",以确立人类实践活动的方向性和目的性,使人类的现代性社会实践沿着健康的方... 价值观问题讨论的持续不衰源于社会生活的呼唤——在21世纪今天,人类物质文明的高度发达所带来的价值世界的失落,使人类急切追寻并确立"主体的尺度",以确立人类实践活动的方向性和目的性,使人类的现代性社会实践沿着健康的方向展开。为此,本刊特邀著名学者邹广文先生组织了这组笔谈,期望有助于讨论的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建构 人文精神 人类实践活动 社会生活 问题讨论 价值世界 物质文明 社会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法治精神涵养现代社会文明 被引量:2
3
作者 邹广文 宋珊珊 《理论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5-17,共3页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确,法治是一个国家走向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确,法治是一个国家走向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在一定意义上也是衡量社会发展健康与否的基本尺度,更意味着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在法治的框架内妥善处理各种矛盾和改革,寻求法治之下的最大社会共识,这无疑是中国改革持续向前的制度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社会文明 法治精神 法治国家 法治体系 中国改革 现代文明 法治中国 法治文化 全面深化改革 社会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时代的文化传承与创新 被引量:8
4
作者 邹广文 《理论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5-8,共4页
2016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为了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本刊特邀五位专家以“文化自信与文化创新”为题,结合互联网时代... 2016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为了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本刊特邀五位专家以“文化自信与文化创新”为题,结合互联网时代、大国形象、文化自觉、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消费形态等主题展开分析和讨论,供读者研究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文化传承 文化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守望: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路径 被引量:4
5
作者 邹广文 孙维聪 《中国文艺评论》 CSSCI 2022年第4期19-29,共11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三大重要文化来源之一。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以来历经百年风雨,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既是我党文化建设的丰硕成果,又是值得我们进行学理分析并有效总结的宝贵经验。马克思...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三大重要文化来源之一。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以来历经百年风雨,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既是我党文化建设的丰硕成果,又是值得我们进行学理分析并有效总结的宝贵经验。马克思主义激活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生机,中华文明也为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适宜的文化土壤,两者的有机结合既是百年的成果与经验,更形成一种文化推动力,促生了蔚为壮观的当代文化图景。从学理层面看,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相容互通的内在机理,拥有诸多相通的文化价值诉求。今天,面对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时代呼唤,广大文艺工作者不仅要自觉坚持党的领导同创作自由的辩证统一,也要坚持文化批评同文化扶持的辩证统一,还要坚持民族性同世界性的辩证统一,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并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文艺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守望 马克思主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强国 文化自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企业责任与社会和谐 被引量:3
6
作者 邹广文 《理论视野》 CSSCI 2011年第10期36-38,共3页
在21世纪,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已成为社会重要的支撑力量,企业与社会的关系也成广为关注的话题。而在企业与社会关系的展开中,企业社会责任又是首当其冲的问题。随着中国市场经济实践的深化,越来越多的企业家认识到,一个没有社会责... 在21世纪,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已成为社会重要的支撑力量,企业与社会的关系也成广为关注的话题。而在企业与社会关系的展开中,企业社会责任又是首当其冲的问题。随着中国市场经济实践的深化,越来越多的企业家认识到,一个没有社会责任意识的企业不可能永续经营,而一个缺少社会责任意识的企业所构成的社会也不可能健康和谐地发展。今天,“和谐社会”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建设的新理念,正如胡锦涛同志所指出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责任 社会和谐 社会责任意识 生产经营活动 企业社会责任 市场经济实践 胡锦涛同志 21世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文化自觉与人的自觉 被引量:1
7
作者 邹广文 金迪 《理论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6-68,共3页
文化自觉是随着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而提出来的。文化自觉从基本词义上看,所表达的是作为主体的人在文化方面的自觉程度。从历史来看,文化自觉经历了个体文化自觉、群体文化自觉和人类文化自觉三个发展阶段,人类历史的发展本身也表征着... 文化自觉是随着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而提出来的。文化自觉从基本词义上看,所表达的是作为主体的人在文化方面的自觉程度。从历史来看,文化自觉经历了个体文化自觉、群体文化自觉和人类文化自觉三个发展阶段,人类历史的发展本身也表征着人类文化自觉的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文化自觉 人类历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管理的理论诉求与实践向度 被引量:9
8
作者 邹广文 《理论视野》 2007年第6期33-35,共3页
管理是现代社会生活的重要标志,中国的管理自改革开放以来,在理念上已经历了经验管理、制度管理和文化管理三个发展阶段。文化管理是人本管理的高级层次。文化管理者要身体力行,要注意“以文化人”,自觉培育人文精神。
关键词 文化管理 文化 人文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自然观的三维视野 被引量:3
9
作者 邹广文 李晓白 《理论视野》 CSSCI 2023年第12期12-17,共6页
基于对理性形而上学和国民经济学的批判性反思,马克思超越观念论自然哲学和旧唯物主义自然本体论,阐明自然与社会相互渗透、同构互塑的动态辩证法,揭示出现实自然界的感性基础、人化本质和社会历史内涵。在“哲学—经济学”的总体性视野... 基于对理性形而上学和国民经济学的批判性反思,马克思超越观念论自然哲学和旧唯物主义自然本体论,阐明自然与社会相互渗透、同构互塑的动态辩证法,揭示出现实自然界的感性基础、人化本质和社会历史内涵。在“哲学—经济学”的总体性视野中,马克思深入考察自然史与人类史交融互构的物质生产过程,指证人与自然分离对抗的资本主义根源,提出“人—社会—自然”协同发展的共产主义方案。感性、人化、历史三重维度内在贯通、相互勾连,标志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一生态哲学新视域的开启,为洞穿生态危机的深层历史成因提供了方法论支撑,对人类生态文明新形态的开创具有重要的启示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感性自然 人化自然 历史自然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德法年鉴》时期“无产阶级”概念的反思性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邹广文 王吉平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8,共8页
无产阶级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核心范畴。《德法年鉴》时期,马克思看到黑格尔法哲学中包含的中介性要素无力消解市民社会与国家之间的利益矛盾,反而加剧二者的对立。面对这一矛盾,马克思一直寻找解决市民社会矛盾的普遍性的力量,哲学的... 无产阶级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核心范畴。《德法年鉴》时期,马克思看到黑格尔法哲学中包含的中介性要素无力消解市民社会与国家之间的利益矛盾,反而加剧二者的对立。面对这一矛盾,马克思一直寻找解决市民社会矛盾的普遍性的力量,哲学的探索使他在无产阶级中找到希望。因此,马克思在批判黑格尔法哲学的过程中首次提出“无产阶级”概念,无产阶级作为实践的主体具有普遍性,能够超越资产阶级国家的政治解放,担负起自我解放甚至人的解放的历史使命。无产阶级之所以能够承担起历史解放的任务,一方面是由于自身遭受的普遍苦难以及其所处的资产阶级的社会结构,决定无产阶级必将作为普遍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另一方面,无产阶级要想实现革命的成功和人的自由就必须要求普遍性,这一要求决定无产阶级不但要解放自身,更要解放全人类。无产阶级的普遍性体现出马克思追求人的本质的现实性,即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人文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产阶级 普遍性 市民社会 私有财产 人的解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任重而道远的文化强国之路 被引量:2
11
作者 邹广文 《理论视野》 CSSCI 2012年第12期15-16,共2页
社会文明离不开文化建设,随着中国经济的世界崛起,我们更需要在世人面前展示出富有魅力的国家文化形象。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理念,强调“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社会文明离不开文化建设,随着中国经济的世界崛起,我们更需要在世人面前展示出富有魅力的国家文化形象。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理念,强调“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强国之路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国家文化形象 中华民族 胡锦涛同志 社会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道路”的省思与前瞻 被引量:2
12
作者 邹广文 《理论视野》 CSSCI 2010年第12期17-18,共2页
毋庸置疑,中国改革开放30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是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存在的问题还很多,例如国家所出台的改革举措常常是滞后的被动应付,缺乏发展的系统性和前瞻性;我们的经济增长是以过度的资源开发和不合... 毋庸置疑,中国改革开放30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是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存在的问题还很多,例如国家所出台的改革举措常常是滞后的被动应付,缺乏发展的系统性和前瞻性;我们的经济增长是以过度的资源开发和不合理的收入分配为代价的;而今天的既得利益群体已经成为社会改革的最大障碍……凡此种种,要求我们必须在理论层面加强反思的自觉意识,以切实推动经济与社会的双重转型,真正实现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跨越和和谐社会的发展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化 改革开放30年 道路 经济增长 社会改革 可持续发展 改革举措 收入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恩格斯人与自然关系思想再思考——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学习札记 被引量:2
13
作者 邹广文 《理论视野》 CSSCI 2020年第12期82-87,共6页
恩格斯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是其哲学思想体系中的主要组成部分。他认为自然界与人的主观世界是具有内在统一性的,这具体表现为人类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动性实践活动;生产劳动是促成人与自然真正统一的关键环节,在以现代性为主旨的大... 恩格斯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是其哲学思想体系中的主要组成部分。他认为自然界与人的主观世界是具有内在统一性的,这具体表现为人类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动性实践活动;生产劳动是促成人与自然真正统一的关键环节,在以现代性为主旨的大工业时代,人类必须在敬畏自然的前提下展开文化实践,要以人的态度去培养自然,唯如此,自然才真正进入“人的历史”并成为“文化的存在”,进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格斯 人与自然 实践 现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夯实文化创造的社会基础 被引量:1
14
作者 邹广文 《理论视野》 CSSCI 2014年第9期15-19,共5页
我们首先应该对于文化建设在今天中国社会发展的地位与境遇有一清醒的认识.文化作为“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应该具有总揽社会发展全局的功能.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关键部分,文化的繁荣发展、国民素质的整体提升才... 我们首先应该对于文化建设在今天中国社会发展的地位与境遇有一清醒的认识.文化作为“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应该具有总揽社会发展全局的功能.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关键部分,文化的繁荣发展、国民素质的整体提升才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核心目标.在文化建设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的今天,我们要注意研究一个社会文化发展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创造 文化发明 文化创新 中华民族 中国民族 群众文化生活 知识分子 文化创造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的现代性文化批判 被引量:1
15
作者 邹广文 《理论视野》 CSSCI 2009年第9期26-27,共2页
当今时代,全球化使人类文化发展遭遇冲突与融合、霸权与主权、一元与多元、民族与时代、趋同与趋异的悖论,引发了人们关于文化自觉与认同、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焦虑。聚焦中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导致... 当今时代,全球化使人类文化发展遭遇冲突与融合、霸权与主权、一元与多元、民族与时代、趋同与趋异的悖论,引发了人们关于文化自觉与认同、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焦虑。聚焦中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导致了中国文化矛盾的凸显;传统、现代、后现代的非线性发展样态又将中国抛入历时样态共时出场的文化场景之中,文化矛盾错综复杂。反思当代中国文化的发展现状、探寻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路径成为摆在广大学者面前的重大时代课题。本期就当代中国文化的反思与创新,邀请五位专家展开深入探讨,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 文化批判 马克思 人类现代化 现代性问题 社会运动 现代化发展 资本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视文化软实力,提高文化竞争力 被引量:2
16
作者 邹广文 《理论视野》 2007年第11期14-15,共2页
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内容,文化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的新型战略课题。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意义重大。
关键词 综合国力 文化软实力 提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中性思维视角看中国三十年改革实践与理论发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邹广文 任丽梅 《滨州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1-5,共5页
作为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关键转折点,改革开放的根本意义在于实现了思维模式的深刻变革。它使人们从两极对立、非此即彼的思维模式转向在实践中检验的建设性与生成性的中性思维模式,从而使中国走上了动态、全面、发展的科学解放道路。然... 作为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关键转折点,改革开放的根本意义在于实现了思维模式的深刻变革。它使人们从两极对立、非此即彼的思维模式转向在实践中检验的建设性与生成性的中性思维模式,从而使中国走上了动态、全面、发展的科学解放道路。然而,改革开放三十年后,除了拥有一个辉煌的成就,现代社会发展同时还要面对在实践中生成的新的社会矛盾与时代课题,以和谐社会为基本诉求的科学发展观继承并发展了这种中性思维模式,破除发展中的难题,推动中国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 中性思维 社会发展 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管理视阈中的乡村治理
18
作者 邹广文 禹嘉煐 《理论视野》 CSSCI 2011年第5期19-21,共3页
从健全我国社会管理的视阈来审视当代中国的乡村治理问题,我们认为具有其特殊的意义。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乡村治理取得历史性进步,形成了"乡政村治"的基本格局,即国家在乡村一级设立乡村基层政权,乡镇以下的村实行村民自治。
关键词 乡村治理 社会管理 视阈 乡村基层政权 当代中国 改革开放 乡政村治 村民自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拓展审美境界,引领时尚生活——在《美与时代》杂志创刊20周年庆祝会上的部分发言
19
作者 邹广文 徐碧辉 +1 位作者 王旭晓 刘清平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07年第3期12-13,共2页
  <美与时代>杂志风雨兼程走过了20年的历程,在此表示由衷的祝贺!   <美与时代>作为目前全国唯一的审美文化期刊,诞生于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美学热'的背景中,20年来与时俱进,贴近百姓时代生活,向社会传播审美理...   <美与时代>杂志风雨兼程走过了20年的历程,在此表示由衷的祝贺!   <美与时代>作为目前全国唯一的审美文化期刊,诞生于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美学热'的背景中,20年来与时俱进,贴近百姓时代生活,向社会传播审美理念,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传播 时尚生活 美学热 审美境界 美学理论 学术版 中国美学研究 精神信仰 审美理念 内容和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进入哲学的思考
20
作者 邹广文 《理论视野》 CSSCI 2012年第11期10-12,20,共4页
从哲学的学科定位来看,哲学所有的致思与努力都要围绕着"人"来展开。而人作为灵魂与肉体的二重性存在,身居经验世界却憧憬着可能世界。人在向可能世界的进发过程中,谋求着三个基本向度——完整性、根本性、理想性。
关键词 哲学 可能世界 理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