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国家黄油和黄油乳脂理化性质的比较评价 被引量:1
1
作者 邹孝强 蒋邦智 +5 位作者 郑磊 胡纪洁 潘月超 王钦民 IMAD Khan MUDASSAR Hussain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9-39,共11页
为帮助食品生产商和消费者选择适用于不同应用途径的黄油,并为生产更受消费者喜爱的黄油替代品提供理论支持,选取了11个国家的黄油并提取黄油乳脂,对黄油及黄油乳脂的理化性质进行了系统的比较评价。结果表明:11个国家黄油中的脂肪、水... 为帮助食品生产商和消费者选择适用于不同应用途径的黄油,并为生产更受消费者喜爱的黄油替代品提供理论支持,选取了11个国家的黄油并提取黄油乳脂,对黄油及黄油乳脂的理化性质进行了系统的比较评价。结果表明:11个国家黄油中的脂肪、水分、蛋白质含量和滑动熔点分别为82.97%~86.40%、12.84%~16.14%、0.45%~0.78%、31.5~33.9℃,酸值(KOH)和过氧化值分别不超过0.32 mg/g、0.029 g/100 g。中国黄油的L值最高(86.87),而新西兰黄油的b值最高(35.28)。所有黄油共检出29种脂肪酸和42种甘油三酯,蛋白质主要由αs1-酪蛋白、β-酪蛋白、κ-酪蛋白、α-乳白蛋白和Adipophilin组成。爱尔兰黄油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35.65%),固体脂肪含量(SFC)较低,而美国、荷兰和澳大利亚黄油的饱和脂肪酸和SFC含量较高。不同国家的黄油和黄油乳脂的晶体均为均匀精细的球晶,其中美国黄油和黄油乳脂的晶体均呈现部分聚集,且绝大多数晶体主要由β′型晶体组成。质地和流变学分析表明,爱尔兰黄油和黄油乳脂的硬度最低,所有黄油和黄油乳脂都表现出良好的黏弹性和剪切变稀性能。综上,不同国家黄油在基本理化性质、脂肪酸和甘油酯组成、SFC及硬度等方面存在差异,在食品工业中需要根据成品、加工工艺等有针对性地选择黄油,在新型人造奶油的构建中,也可依据各黄油特点进行定向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油 黄油乳脂 理化性质 晶体 质构 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牛油火锅底料挥发性风味物质评价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4
2
作者 晁仲昊 夏志强 +6 位作者 陈刚 杨建 严芳 邱志强 姜萱 徐秀丽 邹孝强 《食品与发酵工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1-247,I0007-I0010,共11页
采用薄膜固相微萃取与气质联用技术对市场占有率较高的4种牛油火锅底料品牌的B端和C端产品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了比较分析,并构建主成分评分模型对其风味进行了差异性评价。结果表明,B端产品共检测有154种风味物质,C端产品则有158种,而... 采用薄膜固相微萃取与气质联用技术对市场占有率较高的4种牛油火锅底料品牌的B端和C端产品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了比较分析,并构建主成分评分模型对其风味进行了差异性评价。结果表明,B端产品共检测有154种风味物质,C端产品则有158种,而8个样品检测出25种相同的风味物质,相同品牌的风味物质中,C端产品的烃类物质占比明显较低。利用主成分分析对火锅底料中的风味物质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7个主成分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达到100%,能有效表征火锅底料的风味物质信息。最后构建主成分分析模型,计算综合评价指数,对其风味进行评价排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主成分综合得分与感官评价结果相关性为极显著(P<0.01),相关系数为0.908,说明所构建的模型能够有效地对火锅底料进行风味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锅底料 挥发性风味 薄膜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主成分分析 评价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巴沙鲶鱼油制备人乳替代脂的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邹孝强 张晋芳 +1 位作者 金青哲 王兴国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7-32,共6页
巴沙鲶鱼油由于其特殊的脂肪酸组成及分布是制备人乳替代脂的良好原料。根据巴沙鲶鱼油同人乳脂肪在化学组成上的差异,首先选择芝麻油脂肪酸为酰基供体,以LipozymeRM IM为催化剂,通过在填充床反应器中酸解巴沙鲶鱼油,初步调节巴沙鲶鱼... 巴沙鲶鱼油由于其特殊的脂肪酸组成及分布是制备人乳替代脂的良好原料。根据巴沙鲶鱼油同人乳脂肪在化学组成上的差异,首先选择芝麻油脂肪酸为酰基供体,以LipozymeRM IM为催化剂,通过在填充床反应器中酸解巴沙鲶鱼油,初步调节巴沙鲶鱼油中的棕榈酸、亚油酸含量及sn-2位棕榈酸相对含量,提高巴沙鲶鱼油同人乳脂肪的相似性,酶法酸解反应的最优条件为:底物摩尔比1∶3(巴沙鲶鱼油与脂肪酸比),停留时间1 h,反应温度50℃。其次,通过模型指导下的油脂混合,调节酶法酸解产物的中碳链脂肪酸及长碳链多不饱和脂肪酸,从而进一步提高产品在脂肪酸组成及分布上同人乳脂肪的相似性,油脂混合的条件为:酶法酸解产物与棕榈仁油、亚麻籽油、微生物油脂、藻油摩尔比为1∶0.1∶0.07∶0.007∶0.0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替代脂 巴沙鲶鱼油 填充床反应器 LipozymeRM IM 酸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核桃油的中长链甘油三酯的酶法制备及纯化 被引量:7
4
作者 邹孝强 高盼 +2 位作者 徐林海 张四红 何东平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8-63,共6页
利用脂肪酶催化中链甘油三酯(MCT)与核桃油发生酯交换反应,利用分子蒸馏脱除产物中的游离脂肪酸(FAA),再用乙醇萃取MCT制备高含量中长链甘油三酯(MLCT)的结构脂产品。对酶催化酯交换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对乙醇萃取条件进行优化,并对结构... 利用脂肪酶催化中链甘油三酯(MCT)与核桃油发生酯交换反应,利用分子蒸馏脱除产物中的游离脂肪酸(FAA),再用乙醇萃取MCT制备高含量中长链甘油三酯(MLCT)的结构脂产品。对酶催化酯交换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对乙醇萃取条件进行优化,并对结构脂产品的脂肪酸组成及分布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最佳酯交换反应条件为以Novozym 435为催化用酶,加酶量10%、MCT与核桃油摩尔比2∶1、反应温度55℃、反应时间9 h,在此条件下反应并通过分子蒸馏脱除FAA后所得产品的MLCT含量为76.2%,MCT含量为14.3%,长链甘油三酯(LCT)含量为9.5%;最佳乙醇萃取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85%、底物(分子蒸馏脱除游离脂肪酸后产物)与乙醇溶液的比例1∶3,在最佳条件下所得产品的MLCT含量为85.4%,MCT含量为3.7%,LCT含量为10.8%,产品得率为80.8%。制备的产品中MLCT含量高,富含亚油酸与亚麻酸,其含量比值为5.8,可作为消化系统缺陷患者补充必需脂肪酸的油脂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油 中长链甘油三酯 脂肪酶 酯交换 乙醇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案例教学的食品专业课程思政教育实践——以《油料科学原理》为例 被引量:3
5
作者 邹孝强 《食品界》 2021年第4期82-82,84,共2页
专业课程思政对于形成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育人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如何有效地进行课程思政,仍需要进行一定的探索和思考。本文以食品学科核心专业课程《油料科学原理》为例,阐述以案例教学进行课程思政教育的探索... 专业课程思政对于形成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育人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如何有效地进行课程思政,仍需要进行一定的探索和思考。本文以食品学科核心专业课程《油料科学原理》为例,阐述以案例教学进行课程思政教育的探索与实践。通过深入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将思政元素与具体案例相结合,在授课过程中以具体案例承载思政元素,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引导学生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课程 思政教育 油脂 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解巴沙鲶鱼油制备富含OPO的人乳替代脂 被引量:8
6
作者 黄磊 邹孝强 +2 位作者 郑莉 金青哲 王兴国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16-122,共7页
以巴沙鲶鱼油为原料、高油酸葵花籽油来源的游离脂肪酸为酰基供体,采用Lipozyme RM IM脂肪酶为催化剂催化酸解反应制备富含OPO的人乳替代脂。并采用液质联用对巴沙鲶鱼油、酸解巴沙鲶鱼油、市售Betapol^(TM)的sn-OPO含量进行分析。结果... 以巴沙鲶鱼油为原料、高油酸葵花籽油来源的游离脂肪酸为酰基供体,采用Lipozyme RM IM脂肪酶为催化剂催化酸解反应制备富含OPO的人乳替代脂。并采用液质联用对巴沙鲶鱼油、酸解巴沙鲶鱼油、市售Betapol^(TM)的sn-OPO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最佳制备条件为:底物摩尔比1∶6,酶用量12%,反应温度60℃,水分含量3.5%(基于酶质量),反应时间3 h。在最佳条件下,酸解产物中sn-2棕榈酸分布和sn-1,3油酸含量分别为73.18%和71.11%。酸解产物中sn-OPO含量从23.35%提高到34.28%,高于市售Betapol^(TM)的33.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3-二油酸-2-棕榈酸甘油三酯(OPO) 巴沙鲶鱼油 酸解 LIPOZYME RM I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巴沙鲶鱼油制备1,3-二油酸-2-棕榈酸甘油三酯的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曹江 邹孝强 +1 位作者 金青哲 王兴国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2期216-220,324,共6页
以巴沙鲶鱼油为原料采用酶法酸解制备1,3-二油酸-2-棕榈酸甘油三酯(OPO)。首先将巴沙鲶鱼油在30℃下分提,富集鲶鱼油中富含sn-2棕榈酸的部分,再以sn-1,3位选择性脂肪酶Lipozyme RM IM为催化剂,以高油酸葵花籽油脂肪酸为酰基供体,在填充... 以巴沙鲶鱼油为原料采用酶法酸解制备1,3-二油酸-2-棕榈酸甘油三酯(OPO)。首先将巴沙鲶鱼油在30℃下分提,富集鲶鱼油中富含sn-2棕榈酸的部分,再以sn-1,3位选择性脂肪酶Lipozyme RM IM为催化剂,以高油酸葵花籽油脂肪酸为酰基供体,在填充床反应器中酸解鲶鱼油分提物,制备得到富含OPO的产品。酸解反应的优化条件为:停留时间1 h,鱼油与脂肪酸的比值1∶6(摩尔比),反应温度50℃,水分含量3.5 wt%。在此条件下,所得产品的sn-2棕榈酸含量为57.8%,sn-1,3油酸含量为7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3-二油酸-2-棕榈酸甘油三酯 巴沙鲶鱼油 填充床反应器 LIPOZYME RM I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实结合法培养油脂专业人才探索 被引量:2
8
作者 黄健花 王小三 +4 位作者 邹孝强 常明 刘睿杰 王兴国 刘元法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56-157,共2页
现代化油脂加工的典型特点是规模大、自动化程度高。如何有效教学这一特点,值得高等学校教育工作者探索和思考。与此同时,油脂加工相关专业知识的教学一直受实验室安全管理、反应单元处理量小和智能化程控系统缺乏等条件的困扰而难以实... 现代化油脂加工的典型特点是规模大、自动化程度高。如何有效教学这一特点,值得高等学校教育工作者探索和思考。与此同时,油脂加工相关专业知识的教学一直受实验室安全管理、反应单元处理量小和智能化程控系统缺乏等条件的困扰而难以实施,如何有效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直接影响到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工作者 油脂加工 探索和思考 程控系统 有效教学 专业人才 高等学校 反应单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淡水鱼油性质测定及其在人乳替代脂市场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黄磊 邹孝强 +2 位作者 郑莉 金青哲 王兴国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31-135,共5页
对巴沙鲶鱼油等市场上常见的10种淡水鱼油脂肪酸、sn-2脂肪酸组成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淡水鱼油中棕榈酸含量在15%~25%、油酸含量在25%~45%,和人乳脂肪较为接近;巴沙鲶鱼油、黑鱼油、鲈鱼油、鲤鱼油、白鲢鱼油sn-2棕榈酸... 对巴沙鲶鱼油等市场上常见的10种淡水鱼油脂肪酸、sn-2脂肪酸组成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淡水鱼油中棕榈酸含量在15%~25%、油酸含量在25%~45%,和人乳脂肪较为接近;巴沙鲶鱼油、黑鱼油、鲈鱼油、鲤鱼油、白鲢鱼油sn-2棕榈酸含量分别为44.27%、40.91%、31.31%、30.02%和31.02%,且sn-2棕榈酸分布均高于50%;巴沙鲶鱼油、黑鱼油的sn-1,3油酸含量在50%左右,并通过UPLC-MS/MS验证了OPO的存在,推测适合作为人乳替代脂的基料油;鲤鱼油中中碳链脂肪酸C10∶0和C12∶0总含量超过10%,易于婴幼儿吸收;鲈鱼油中DHA含量为12.73%,对于婴幼儿智力发育有着关键作用,鲤鱼油和鲈鱼油适合作为人乳替代脂的配料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水鱼油 人乳替代脂 脂肪酸 sn-2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外食用油脂加工技术发展 被引量:4
10
作者 金青哲 齐策 +2 位作者 谢丹 邹孝强 蔡春明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4,共4页
近年来,世界油脂加工技术发展非常迅速,预处理和制炼油新技术、新装备、新产品不断出现,正日益受到人们重视。该文主要从提高油/粕质量、降低能耗和废弃物排放、提高生产效率和开发新产品等方面出发,阐述世界油脂加工技术创新发展现状。
关键词 食用油脂 油脂加工 油脂工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史哲教育对高校培养油脂人才的重要性
11
作者 黄健花 王小三 +1 位作者 邹孝强 王兴国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I0032-I0033,共2页
当下我国正处于最深刻最伟大的变革时期,油脂作为重要的基础民生行业,不仅是强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油脂行业的稳定和发展也是能否有效快速推进强国建设、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基石。油脂作为理工科专业,其目标导向通常为... 当下我国正处于最深刻最伟大的变革时期,油脂作为重要的基础民生行业,不仅是强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油脂行业的稳定和发展也是能否有效快速推进强国建设、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基石。油脂作为理工科专业,其目标导向通常为培养专业技术型人才,多以实用主义为指导理念,这就导致在实际教书育人过程中,忽视甚至忽略人文素养教育,甚至可能出现人文素养教育在高等院校油脂专业大学生中的缺位,导致油脂行业人才群体在人文素养方面的不足和缺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素养教育 理工科专业 油脂行业 教书育人 人才群体 目标导向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实用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液体中酶法酯化选择性富集单甘酯的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吕松泰 邹孝强 +2 位作者 钱海峰 金青哲 王兴国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37-43,共7页
系统地探究了离子液体的溶剂性质对酶法酯化反应中选择性富集单甘酯的影响。结果表明,离子液体的极性和氢键性质是影响选择性富集单甘酯的决定因素。在[Tf_2N]^-类离子液体中,E_N^T值与单甘酯选择性呈现明显的正相关性。具有羟基功能基... 系统地探究了离子液体的溶剂性质对酶法酯化反应中选择性富集单甘酯的影响。结果表明,离子液体的极性和氢键性质是影响选择性富集单甘酯的决定因素。在[Tf_2N]^-类离子液体中,E_N^T值与单甘酯选择性呈现明显的正相关性。具有羟基功能基团的离子液体[HO(CH_2)_2MIM]Tf_2N以及具有强氢键碱性的阴离子离子液体[BMIM]N(CN)_2有很高的单甘酯选择性。[PF_6]^-和[Tf_2N]^-类离子液体由于具有较高的log P值和较低β值,因此具有较高的脂肪酸转化率。[PF_6]^-离子液体过高的黏度提高了反应的传质阻力,使脂肪酸转化率降低,单甘酯选择性升高,呈现与极性规律相反的规律。选择[HO(CH_2)_2MIM]Tf_2N作为反应溶剂,得到合成单甘酯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底物(甘油与油酸)摩尔比4∶1、反应时间8 h、脂肪酶添加量4%、离子液体添加量30%、反应温度50℃。在最佳条件下脂肪酸转化率为93.6%,单甘酯含量为61.1%,单甘酯选择性为6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单甘酯 选择性富集 脂肪酶 溶剂性质 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HA单细胞油脂的脂肪酸分布及甘油三酯组成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齐冬梅 邹孝强 +2 位作者 黄健花 金青哲 王兴国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54-160,共7页
测定了DHA单细胞油脂的总脂肪酸组成,采用脂肪酶Lipozyme 435醇解DHA单细胞油脂获得2-单甘酯(2-MAG),结合薄层色谱法和气相色谱法,分析其脂肪酸分布,并选择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Q-TOF-MS/MS)在电喷雾离子化(ESI... 测定了DHA单细胞油脂的总脂肪酸组成,采用脂肪酶Lipozyme 435醇解DHA单细胞油脂获得2-单甘酯(2-MAG),结合薄层色谱法和气相色谱法,分析其脂肪酸分布,并选择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Q-TOF-MS/MS)在电喷雾离子化(ESI)模式下对DHA单细胞油脂的甘油三酯进行了分离鉴定。结果表明:DHA单细胞油脂中含量较高的脂肪酸是DHA(51.37%)、棕榈酸(31.13%)和DPA(10.78%);sn-2位DHA和DPA含量分别为72.65%和18.21%,sn-1,3位棕榈酸含量为43.61%;DHA和DPA平均分布在甘油三酯的sn-1,3位和sn-2位,棕榈酸主要分布在sn-1,3位。DHA单细胞油脂中含量较高的甘油三酯是22∶6-22∶5-16∶0(12.76%),22∶5-16∶0-16∶0(8.93%),22∶6-22∶6-22∶6(8.78%),22∶6-22∶6-22∶5(6.62%),16∶0-16∶0-16∶0(6.61%),占总甘油酯的4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HA单细胞油脂 脂肪酸分布 甘油三酯 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填充床反应器制备富含甘油二酯米糠油 被引量:4
14
作者 卢雍贇 金青哲 +1 位作者 邹孝强 王兴国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48-52,共5页
以高酸值米糠油为原料,采用填充床反应器酶法制备富合甘油二酯米糠油。考察了脂肪酶种类、分子筛添加量、底物摩尔比、进料流速、反应温度对甘油二酯含量和游离脂肪酸含量的影响。得到较优的反应条件为:固定化脂肪酶Lipozyme RM IM为实... 以高酸值米糠油为原料,采用填充床反应器酶法制备富合甘油二酯米糠油。考察了脂肪酶种类、分子筛添加量、底物摩尔比、进料流速、反应温度对甘油二酯含量和游离脂肪酸含量的影响。得到较优的反应条件为:固定化脂肪酶Lipozyme RM IM为实验用酶,甘油为酯化剂,甘油与高酸值米糠油摩尔比5∶1,进料流速0.2 m L/min,反应温度65℃,固定化脂肪酶添加量10 g,分子筛添加量10 g。在较优条件下,产物中甘油二酯含量和游离脂肪酸含量分别为37.67%和3.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酸值米糠油 甘油二酯 填充床反应器 固定化脂肪酶RM I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液体体系对脂肪酶性质和结构的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秦杰 邹孝强 +1 位作者 金青哲 王兴国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6-30,共5页
简述了离子液体的特点,包括蒸气压低、不可燃、不挥发等优点;分析了利用离子液体为介质的酶促反应中酶的性质和结构的变化。离子液体体系能够提高脂肪酶的活性、稳定性和选择性,并且相对于有机溶剂较好地保护了脂肪酶的二级结构。离子... 简述了离子液体的特点,包括蒸气压低、不可燃、不挥发等优点;分析了利用离子液体为介质的酶促反应中酶的性质和结构的变化。离子液体体系能够提高脂肪酶的活性、稳定性和选择性,并且相对于有机溶剂较好地保护了脂肪酶的二级结构。离子液体的性质,如疏水性、极性和黏度都可能影响脂肪酶的活性、稳定性和二级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酶活性 稳定性 选择性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液体中脂肪酶催化酯类合成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吕松泰 邹孝强 +2 位作者 钱海峰 金青哲 王兴国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39-43,共5页
离子液体与传统的有机溶剂相比,常温下呈液态,饱和蒸气压小,是一种可调节、可设计的溶剂,并且能够提高脂肪酶的活性与稳定性,已经在酶促酯类合成中有广泛的应用。通过改变不同阴阳离子的自由组合,会使其产生不同的溶剂性质。这些溶剂性... 离子液体与传统的有机溶剂相比,常温下呈液态,饱和蒸气压小,是一种可调节、可设计的溶剂,并且能够提高脂肪酶的活性与稳定性,已经在酶促酯类合成中有广泛的应用。通过改变不同阴阳离子的自由组合,会使其产生不同的溶剂性质。这些溶剂性质如疏水性、极性、黏度、氢键强度将会对酶促反应产生影响。从离子液体的结构、离子液体溶剂性质对酯类合成的影响、离子液体在酯类合成中的应用以及针对特定反应设计特别结构的离子液体4个方面对离子液体在脂肪酶催化酯类合成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同时对未来在离子液体中酯类合成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溶剂性质 酯类 合成 脂肪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法合成sn-2位富含DHA的中长链结构脂 被引量:6
17
作者 姜萱 杨瑶 +4 位作者 徐秀丽 晁仲昊 张石群 程阳 邹孝强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1-76,99,共7页
采用两步酶法制备sn-2位富含DHA的中长链结构脂。首先,利用固定化脂肪酶Lipozyme 435催化DHA藻油发生醇解反应,溶剂萃取以获得富含DHA的单甘酯,再利用脂肪酶催化单甘酯和癸酸的酯化反应合成sn-2位富含DHA的中长链结构脂,并对中长链结构... 采用两步酶法制备sn-2位富含DHA的中长链结构脂。首先,利用固定化脂肪酶Lipozyme 435催化DHA藻油发生醇解反应,溶剂萃取以获得富含DHA的单甘酯,再利用脂肪酶催化单甘酯和癸酸的酯化反应合成sn-2位富含DHA的中长链结构脂,并对中长链结构脂的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最优酶法酯化反应条件为真空度0.05 MPa,单甘酯与癸酸摩尔比1∶3,固定化脂肪酶Lipozyme TL IM添加量为底物质量的8%,反应温度25℃,反应时间9 h。在最优条件下,酯化产物中甘油三酯(TAG)含量为96.55%,TAG脂肪酸组成中,DHA占总脂肪酸的40.04%,占sn-2位脂肪酸的72.15%。纯化的产品TAG中中长链结构脂占99.14%,含DHA的中长链结构脂占67.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二碳六烯酸 中长链结构脂 单甘酯 脂肪酶 醇解 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咪唑类离子液体对酶法醇解制备脂肪酸酯的影响研究
18
作者 秦杰 孙聪 +2 位作者 邹孝强 金青哲 王兴国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0-55,70,共7页
在不同阴离子组成的咪唑类离子液体体系中,以含有不同脂肪酸组成的油脂与醇类为反应原料,酶法醇解制备脂肪酸酯,考察了离子液体种类对制备脂肪酸酯的影响,并探索离子液体的主要性质对脂肪酸酯制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疏水阴离子组... 在不同阴离子组成的咪唑类离子液体体系中,以含有不同脂肪酸组成的油脂与醇类为反应原料,酶法醇解制备脂肪酸酯,考察了离子液体种类对制备脂肪酸酯的影响,并探索离子液体的主要性质对脂肪酸酯制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疏水阴离子组成的离子液体中,脂肪酸酯的生成量较高,且阴离子的影响较为明显。离子液体的性质与脂肪酸酯的生成量有一定的相关性,且是共同作用的结果,除某些特例外,随着离子液体极性值和氢键碱度的增加,脂肪酸酯的生成量整体呈现下降趋势;随着离子液体疏水性值的增加,脂肪酸酯的生成量增加;离子液体黏度与脂肪酸酯没有明显的相关性,但高黏度会影响脂肪酸酯的生成量。另外,此结论适用于各种脂肪酸组成的油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脂肪酸酯 极性 疏水性 氢键碱度 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魔芋膳食纤维对油脂体外消化特性的影响
19
作者 徐秀丽 顾教元 +3 位作者 文冶 姜萱 晁仲昊 邹孝强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51-156,共6页
向油脂乳液中加入一定量魔芋膳食纤维,采用pH-stat法模拟油脂体外消化过程,考察魔芋膳食纤维对乳液在胃肠道中消化特性的影响,并研究乳液消化前后有效粒径、粒径分布、Zeta电位和微观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魔芋膳食纤维对乳液消化特性... 向油脂乳液中加入一定量魔芋膳食纤维,采用pH-stat法模拟油脂体外消化过程,考察魔芋膳食纤维对乳液在胃肠道中消化特性的影响,并研究乳液消化前后有效粒径、粒径分布、Zeta电位和微观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魔芋膳食纤维对乳液消化特性和消化前后理化性质产生显著性影响。随着纤维含量增加,乳液初始消化速率和最终消化程度均减小,含0.5%(质量分数)魔芋膳食纤维的乳液经胰脂肪酶消化120 min后脂肪酸释放率仅为14.84%;乳液粒径在体外消化的不同阶段逐渐增大,且同一消化阶段随纤维添加量增加而增大;肠消化后Zeta电位绝对值均大于40 mV,脂滴不稳定,发生聚集。脂肪乳液中脂质的最终消化率随体系中纤维添加量的增加而降低,该研究结果对胃肠道中脂质消化的控制及低热量功能食品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魔芋膳食纤维 脂肪乳液 体外消化 胃肠道 脂肪酸释放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