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时期生态沟对农业污水中氮磷沿程削减效应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方荣杰 邹传林 +3 位作者 徐保利 代俊峰 张帅普 白凯华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99-205,共7页
为探究广西地区不同观测期生态沟对农业面源氮磷的削减效果,明确关键削减时段,根据2019年5月-2021年4月研究区实测资料,分析研究区干季、雨季、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不同观测期氮磷浓度变化、氮素组成及削减效果。结果表明:整个监测期... 为探究广西地区不同观测期生态沟对农业面源氮磷的削减效果,明确关键削减时段,根据2019年5月-2021年4月研究区实测资料,分析研究区干季、雨季、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不同观测期氮磷浓度变化、氮素组成及削减效果。结果表明:整个监测期,研究区氨氮、硝态氮、总氮、总磷的平均浓度分别在5.62~19.84、2.38~4.00、15.30~28.18、0.50~1.26 mg/L之间;生态沟沿程监测点氨氮、硝态氮浓度占总氮浓度平均比例分别在0.04~0.90、0.02~0.66之间,且秋季、冬季、干季氨氮平均占比在0.41~0.90之间,显著大于其他季节;生态沟沿程各点对进水口的削减效率明显,氨氮、硝态氮、总氮、总磷平均单位去除率分别在0.31%~1.10%、0.07%~1.69%、0.31%~1.07%、0.30%~0.91%之间。秋冬季生态沟对氨氮、总氮、总磷削减效果显著,而在夏秋季对硝态氮削减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源污染 生态沟 氮磷排放 削减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平原区水肥调控下水稻节水减排效应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肖新 邹志科 +6 位作者 陈燕飞 罗文兵 李亚龙 杨子荣 邹传林 邓海龙 付桃秀 《灌溉排水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7-73,共7页
【目的】揭示南方平原区水肥调控下的水稻节水减排效应。【方法】基于田间试验,设置传统淹灌(W0)和间歇灌溉(W1)2种灌溉模式,不施氮(N0)、减量施氮(N1,135 kg/hm2)及常规施氮(N2,180 kg/hm2)3种施氮水平,分析不同水肥调控方案下的水稻... 【目的】揭示南方平原区水肥调控下的水稻节水减排效应。【方法】基于田间试验,设置传统淹灌(W0)和间歇灌溉(W1)2种灌溉模式,不施氮(N0)、减量施氮(N1,135 kg/hm2)及常规施氮(N2,180 kg/hm2)3种施氮水平,分析不同水肥调控方案下的水稻节水、增产、控污和减排效应。【结果】灌溉模式影响水稻灌水量、渗漏量和排水量,W1模式相比W0模式下的水稻灌水量减少18.12%~28.37%,渗漏量减少13.68%~22.85%,平均节水28.77%。在N1、N2施氮水平下,W1处理相比W0处理的水稻平均增产分别达到16.57%与29.94%。与W0模式相比,W1模式下的TN排放负荷量平均减少25.67%。同一灌溉模式下,TN排放负荷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施氮水平对氨挥发总量有显著影响,而灌溉模式和水肥交互作用对氨挥发总量的影响不显著。【结论】最优的水肥交互模式为W1N1处理,相对于当地传统模式可使水稻增产9.82%,节水27.54%,控污25.67%,减排11.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水减排 水肥交互 氨挥发 稻田 灌溉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连通类型对会仙湿地水质影响分析及评价
3
作者 韦春伊 徐保利 +4 位作者 马惠娟 代俊峰 方荣杰 徐觉明 邹传林 《人民珠江》 2023年第2期37-43,69,共8页
为了解不同连通类型对湿地水环境的影响,以桂林市会仙的河滨湿地、河道相连水塘湿地、孤立水塘湿地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子评价法、综合污染指数法、对数型幂函数普适指数公式评价湿地水体及富营养化状态。结果表明:①会仙湿地氨氮、硝... 为了解不同连通类型对湿地水环境的影响,以桂林市会仙的河滨湿地、河道相连水塘湿地、孤立水塘湿地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子评价法、综合污染指数法、对数型幂函数普适指数公式评价湿地水体及富营养化状态。结果表明:①会仙湿地氨氮、硝氮、总氮、总磷、化学需氧量浓度分别在0.07~1.22、0.01~1.24、0.45~3.95、0.04~0.29、6.19~120.28 mg/L,河滨湿地氨氮和总氮平均浓度高于其余湿地,河道相连水塘湿地硝氮最高,孤立水塘湿地化学需氧量浓度最高且总磷浓度波动最大;②会仙不同连通类型湿地水质均属劣Ⅴ类,主要超标水质因子为总氮和化学需氧量,且均处于富营养化状态。本研究能为会仙不同类型湿地水环境治理与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通类型 水质评价 氮磷污染 会仙湿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