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酒精性肝硬化和病毒性肝硬化病人营养状况调查和分析 被引量:15
1
作者 班凌伟 于淑清 +4 位作者 华鑫 王卫红 邹亚娜 赵亚平 赵乾 《肠外与肠内营养》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05-108,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酒精性肝硬化和病毒性肝硬化病人的营养状况,为营养支持提供针对性依据。方法:选择酒精性肝硬化病人95例,病毒性肝硬化病人260例,入院后48 h内采用欧洲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和主观整体评估(SGA)法对病人进行评估,记... 目的:对比分析酒精性肝硬化和病毒性肝硬化病人的营养状况,为营养支持提供针对性依据。方法:选择酒精性肝硬化病人95例,病毒性肝硬化病人260例,入院后48 h内采用欧洲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和主观整体评估(SGA)法对病人进行评估,记录病人的性别、年龄、肝功能Child-Pugh分级、血清清蛋白(ALB)、前清蛋白(PA)和血红蛋白(Hb)指标,测量病人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结果:酒精性肝硬化和病毒性肝硬化病人的NRS 2002营养风险发生率分别为76.80%和65.00%,SGA评估的营养不良发生率分别为67.40%和61.90%。两组病人的性别、Child-Pugh A级、ALB、PA、Hb、NRS 2002筛查等结果差异均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而年龄、Child-Pugh B级、Child-Pugh C级、BMI、SGA评估等结果则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两种类型肝硬化病人普遍存在营养问题,酒精性肝硬化病人的营养风险发生率、贫血程度显著高于病毒性肝硬化病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性肝硬化 病毒性肝硬化 营养不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电催化调控污泥-餐厨垃圾协同厌氧产酸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邹亚娜 臧越 +3 位作者 王恺元 秦曦 甄广印 陆雪琴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98-309,共12页
为探究不同餐厨垃圾(FW):剩余污泥(SS)配比下(以VS计)的产酸规律,构建单室式微生物电解池系统(MEC-AD),开展为期45 d的污泥与餐厨垃圾协同厌氧发酵实验,以寻找产酸最佳混合比例.结果表明,在外加电压为0.8 V时,外加电流调控可促进微生物... 为探究不同餐厨垃圾(FW):剩余污泥(SS)配比下(以VS计)的产酸规律,构建单室式微生物电解池系统(MEC-AD),开展为期45 d的污泥与餐厨垃圾协同厌氧发酵实验,以寻找产酸最佳混合比例.结果表明,在外加电压为0.8 V时,外加电流调控可促进微生物生长,提高污泥-餐厨垃圾消化效果,强化挥发性脂肪酸(VFAs)产生,且该促进作用随餐厨垃圾添加比例的增高而愈发明显.当配比为FW∶SS=8∶2、停留时间为7 d时,发酵体系达到最佳产酸效能,乙酸、丙酸产量分别高达164.7 mg·L^(-1)和102.4 mg·L^(-1),乙酸产量相比对照组提高了5.7倍;同时出现大量异戊酸积累,其产量在38 d时达到176.1 mg·L^(-1).在最佳配比下,甲烷的产生受到明显遏制,氢气稳定生成,与产酸效果互相印证.碳毡电极扫描电镜分析表明,配比为FW∶SS=8∶2的反应器中,可明显观测到优势菌种的附着情况和完整生物膜的形成.电极表面菌体的大量富集,促进了有机物的降解和电子释放,加速VFAs的产生.本研究可为生物电催化体系下污泥联合消化的产酸规律以及微生物代谢特征等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电解池 餐厨垃圾 剩余污泥 挥发性脂肪酸 协同厌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