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8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不同耕作方式对砂姜黑土孔隙结构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
6
1
作者
钱泳其
熊鹏
+4 位作者
王玥凯
张中彬
郭自春
邵芳荣
彭新华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2-63,共12页
砂姜黑土黏闭僵硬问题突出,耕作是改良其结构的重要措施之一。基于安徽龙亢农场砂姜黑土耕作试验基地,采集免耕(No-tillage,NT)、旋耕(Rotarytillage,RT)和深翻(Deepploughing,DP)处理的原状土柱(高20cm,直径10cm),利用X射线CT扫描技术...
砂姜黑土黏闭僵硬问题突出,耕作是改良其结构的重要措施之一。基于安徽龙亢农场砂姜黑土耕作试验基地,采集免耕(No-tillage,NT)、旋耕(Rotarytillage,RT)和深翻(Deepploughing,DP)处理的原状土柱(高20cm,直径10cm),利用X射线CT扫描技术和ImageJ软件等对土壤孔隙结构进行三维重建和可视化处理,定量分析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孔隙度、孔径大小分布、孔隙形态特征、网络特征以及土壤饱和导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免耕相比,旋耕和深翻下土壤的大孔隙度分别增加了192.7%和261.1%(P<0.05);与旋耕相比,深翻下土壤大孔隙度增加了23.4%;(2)相较于免耕,旋耕和深翻显著增加了土壤孔隙的水力半径、紧密度、分形维数和全局连通性(P<0.05),显著降低了各向异性程度和欧拉数(P<0.05),土壤饱和导水率得到显著提升,且深翻的改良效果总体优于旋耕;(3)相关分析表明土壤饱和导水率与除水力半径外的孔隙结构特征参数均存在显著相关(P<0.05),其中与连通性最大孔隙度的相关性最高(r=0.833**,P<0.01)。综上所述,深翻扩大了土壤孔隙的水力半径,改善了连通性,提升了复杂程度,从而构建了相对良好的土壤孔隙形态和网络结构,提高了导水能力,消减砂姜黑土结构性障碍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姜黑土
深翻
CT扫描技术
孔隙结构
饱和导水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播种量对绿旱粳1号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
1
2
作者
邵芳荣
杨安中
+2 位作者
王士梅
刘俭
段素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22期35-36,72,共3页
绿旱粳1号属于节水型早熟中粳新品系,具有分蘖强、茎秆粗壮、产量高、品质优等优良综合特性。为了更好的在生产上应用,开展了旱直播不同播种量对绿旱粳1号生长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播种量在52.5~75.0 kg/hm^2时成穗率最高;产量...
绿旱粳1号属于节水型早熟中粳新品系,具有分蘖强、茎秆粗壮、产量高、品质优等优良综合特性。为了更好的在生产上应用,开展了旱直播不同播种量对绿旱粳1号生长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播种量在52.5~75.0 kg/hm^2时成穗率最高;产量以播种量75.0 kg/hm^2的处理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播
播种量
绿旱粳1号
生长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耐旱水稻新品种绿旱1号特征特性及旱直播栽培技术
3
作者
张德文
杨安中
+6 位作者
张世林
朱启升
杨前进
董军
孟志伟
邵芳荣
冯春
《农业科技通讯》
2007年第10期58-60,共3页
绿旱1号是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绿色食品工程研究所将"革命草"DNA导入优质水稻选育的高产、耐旱节水型水稻新品种。该品种株型紧凑,株高中等(91~95cm),生育期较短(110天左右),穗粒结构合理,结实率高,抗旱、抗病能力强,产量高,...
绿旱1号是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绿色食品工程研究所将"革命草"DNA导入优质水稻选育的高产、耐旱节水型水稻新品种。该品种株型紧凑,株高中等(91~95cm),生育期较短(110天左右),穗粒结构合理,结实率高,抗旱、抗病能力强,产量高,适宜在干旱少雨地区推广。旱直播栽培要抓住精细整地、多施农家肥,适时早播,合理密植,播种后灌透水以保全苗,抽穗扬花期保持土壤水分以促大穗,化学除草和人工除草相结合等技术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旱1号
耐旱水稻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淮北平原砂姜黑土区砂姜的空间分布及其驱动因素
被引量:
3
4
作者
陈月明
高磊
+3 位作者
张中彬
郭自春
邵芳荣
彭新华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48-160,共13页
砂姜黑土的典型特征就是土体内含有"砂姜"。基于经典统计学及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淮北平原砂姜黑土区东西(河南上蔡到安徽泗县)及南北(河南鹿邑到安徽怀远)两条典型样带0~100 cm土层内砂姜含量分布及0~20 cm土壤性质、地形因...
砂姜黑土的典型特征就是土体内含有"砂姜"。基于经典统计学及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淮北平原砂姜黑土区东西(河南上蔡到安徽泗县)及南北(河南鹿邑到安徽怀远)两条典型样带0~100 cm土层内砂姜含量分布及0~20 cm土壤性质、地形因子和气候特征。结果表明:(1)东西样带内从西向东、南北样带内从北向南,砂姜含量逐渐增多,埋深也逐渐变浅;(2)两条样带砂姜含量随土层的加深呈增加的趋势,而极大值出现在20~60cm土层,砂姜以2~5mm粒级的占比最大(40%~44%);(3)相关分析表明砂姜含量与蒙脱石组成比例(r=0.321,P <0.01)、年均降水量(r=0.416,P <0.01)、年均温度(r=0.369,P <0.01)呈正相关,而与土壤全钙(r=–0.279,P <0.05)、高程(r=–0.387,P <0.01)、年均蒸发量(r=–0.392,P<0.01)呈负相关。可见,淮北平原砂姜含量受地形、气候条件和土壤性质等因素的共同作用,形成了"西低东高,北低南高"空间分布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北平原
砂姜黑土
钙质结核
空间变异
地统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绿旱1号麦茬免耕直播栽培技术
5
作者
邵芳荣
王士梅
+2 位作者
朱启升
王申
刘检
《农业科技通讯》
2010年第7期158-159,共2页
本文介绍了节水稻新品种绿旱1号麦茬免耕直播栽培技术,包括播前准备、播种、水肥管理、病虫草害防治等内容,以期指导"绿旱1号"小麦茬免耕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
关键词
绿旱1号
麦茬
免耕
直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龙亢农场麦稻轮作秸秆还田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
1
6
作者
邵芳荣
《园艺与种苗》
CAS
2021年第1期72-73,77,共3页
[目的]分析秸秆还田对龙亢农场稻麦轮作区小麦产量的影响。[方法]在大田条件下,设置秸秆全量还田、秸秆半量还田、秸秆不还田3个处理,通过麦稻轮作秸秆还田对比试验,研究龙亢农场小麦-水稻一年两熟种植制度下,不同秸秆还田量对小麦产量...
[目的]分析秸秆还田对龙亢农场稻麦轮作区小麦产量的影响。[方法]在大田条件下,设置秸秆全量还田、秸秆半量还田、秸秆不还田3个处理,通过麦稻轮作秸秆还田对比试验,研究龙亢农场小麦-水稻一年两熟种植制度下,不同秸秆还田量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除有效穗数略低外,秸秆不还田处理其余各指标均高于秸秆还田处理,产量可比秸秆全量还田处理高出1500 kg/hm^(2)左右。[结论]龙亢农场麦稻轮作秸秆还田造成小麦减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小麦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龙亢农场粳糯稻品种展示试验
7
作者
杜翱翔
杨俊生
+3 位作者
刘俭
邵芳荣
洪亮
李杨
《园艺与种苗》
CAS
2020年第10期42-43,56,共3页
[目的]筛选出适合龙亢农场推广栽培的优质、高产粳糯稻新品种。[方法]选定13个优质粳糯新品种在龙亢农场进行展示试验,进一步鉴定其丰产性、抗逆性和适应性。[结果]13个优质粳糯新品种中,皖垦糯3号的产量最高,达12039.45 kg/hm^2,其次...
[目的]筛选出适合龙亢农场推广栽培的优质、高产粳糯稻新品种。[方法]选定13个优质粳糯新品种在龙亢农场进行展示试验,进一步鉴定其丰产性、抗逆性和适应性。[结果]13个优质粳糯新品种中,皖垦糯3号的产量最高,达12039.45 kg/hm^2,其次是丰糯1246,产量达11877.75 kg/hm^2。每穗粒数最高的品种是皖垦糯3号,达134.2粒/穗。皖垦糯3号千粒重最高,达29.3 g,其次是丰糯1246,达28.7 g。[结论]综合比较,皖垦糯3号、绿糯3号、丰糯1246综合性状表现突出,分蘖力强、抗倒伏能力强、产量高,建议在龙亢农场大面积推广种植;皖垦糯1号、泉糯669各农艺性状表现也较好,有继续试验和扩大示范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糯稻
品种展示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安徽农垦发展优质专用小麦产业化经营探讨
8
作者
赵同利
邵芳荣
《现代农业科技》
2010年第16期354-354,356,共2页
分析我国小麦专用粉的生产情况,阐述安徽农垦发展小麦专用粉生产的资源规模优势、组织优势和科技推广优势,提出优质专用小麦产业化开发的主要品种和相应的产品定位策略。
关键词
小麦
优质专用品种
优势
产业化
产品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耕作方式对砂姜黑土孔隙结构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
6
1
作者
钱泳其
熊鹏
王玥凯
张中彬
郭自春
邵芳荣
彭新华
机构
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学
安徽省农垦集团龙亢农场有限公司
出处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2-63,共12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725004,41930753)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BK20201104)资助。
文摘
砂姜黑土黏闭僵硬问题突出,耕作是改良其结构的重要措施之一。基于安徽龙亢农场砂姜黑土耕作试验基地,采集免耕(No-tillage,NT)、旋耕(Rotarytillage,RT)和深翻(Deepploughing,DP)处理的原状土柱(高20cm,直径10cm),利用X射线CT扫描技术和ImageJ软件等对土壤孔隙结构进行三维重建和可视化处理,定量分析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孔隙度、孔径大小分布、孔隙形态特征、网络特征以及土壤饱和导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免耕相比,旋耕和深翻下土壤的大孔隙度分别增加了192.7%和261.1%(P<0.05);与旋耕相比,深翻下土壤大孔隙度增加了23.4%;(2)相较于免耕,旋耕和深翻显著增加了土壤孔隙的水力半径、紧密度、分形维数和全局连通性(P<0.05),显著降低了各向异性程度和欧拉数(P<0.05),土壤饱和导水率得到显著提升,且深翻的改良效果总体优于旋耕;(3)相关分析表明土壤饱和导水率与除水力半径外的孔隙结构特征参数均存在显著相关(P<0.05),其中与连通性最大孔隙度的相关性最高(r=0.833**,P<0.01)。综上所述,深翻扩大了土壤孔隙的水力半径,改善了连通性,提升了复杂程度,从而构建了相对良好的土壤孔隙形态和网络结构,提高了导水能力,消减砂姜黑土结构性障碍效果显著。
关键词
砂姜黑土
深翻
CT扫描技术
孔隙结构
饱和导水率
Keywords
Shajiang black soil
Deep ploughing
Computed tomography
Pore structure
Saturated hydraulic conductivity
分类号
S152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播种量对绿旱粳1号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
1
2
作者
邵芳荣
杨安中
王士梅
刘俭
段素梅
机构
安徽省农垦集团龙亢农场有限公司
安徽科技学院农学院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出处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22期35-36,72,共3页
基金
安徽省重点研发计划“节水抗旱粳稻品种筛选及配套高产高效直播栽培技术示范推广”(1804e03020329)
安徽省重点研发计划“适宜东南亚地区水稻抗逆品种选育及应用合作研究”(201904b11020021)
2020年院创新团队“水稻抗旱新品种选育与应用”(2020YL004)。
文摘
绿旱粳1号属于节水型早熟中粳新品系,具有分蘖强、茎秆粗壮、产量高、品质优等优良综合特性。为了更好的在生产上应用,开展了旱直播不同播种量对绿旱粳1号生长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播种量在52.5~75.0 kg/hm^2时成穗率最高;产量以播种量75.0 kg/hm^2的处理最高。
关键词
直播
播种量
绿旱粳1号
生长
产量
Keywords
Direct seeding
Sowing quantity
Luhanjing 1
Growth
Yield
分类号
S51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耐旱水稻新品种绿旱1号特征特性及旱直播栽培技术
3
作者
张德文
杨安中
张世林
朱启升
杨前进
董军
孟志伟
邵芳荣
冯春
机构
安徽省农科院绿色食品工程研究所
安徽科技学院
滁州市种子管理站
肥东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安徽省国有龙亢农场农科所
出处
《农业科技通讯》
2007年第10期58-60,共3页
基金
安徽省国际科技合作项目"节水稻新品种选育"(编号:00250803)
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导入空心莲子草基因DNA增强水稻耐旱性研究"(编号:03041103)
+4 种基金
合肥市科技产业项目"绿旱1号在江淮分水岭地区的节水高效栽培技术研究"(编号:合科合同(农)字2006(012)号)
安徽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耐旱
高产
高效
节水水稻新品种‘绿旱1号’推广应用"
文摘
绿旱1号是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绿色食品工程研究所将"革命草"DNA导入优质水稻选育的高产、耐旱节水型水稻新品种。该品种株型紧凑,株高中等(91~95cm),生育期较短(110天左右),穗粒结构合理,结实率高,抗旱、抗病能力强,产量高,适宜在干旱少雨地区推广。旱直播栽培要抓住精细整地、多施农家肥,适时早播,合理密植,播种后灌透水以保全苗,抽穗扬花期保持土壤水分以促大穗,化学除草和人工除草相结合等技术要点。
关键词
绿旱1号
耐旱水稻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分类号
S51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淮北平原砂姜黑土区砂姜的空间分布及其驱动因素
被引量:
3
4
作者
陈月明
高磊
张中彬
郭自春
邵芳荣
彭新华
机构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学
安徽省农垦集团龙亢农场有限公司
出处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48-160,共13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930753,41725004)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2016YFD0300809)
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BE2017385)共同资助。
文摘
砂姜黑土的典型特征就是土体内含有"砂姜"。基于经典统计学及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淮北平原砂姜黑土区东西(河南上蔡到安徽泗县)及南北(河南鹿邑到安徽怀远)两条典型样带0~100 cm土层内砂姜含量分布及0~20 cm土壤性质、地形因子和气候特征。结果表明:(1)东西样带内从西向东、南北样带内从北向南,砂姜含量逐渐增多,埋深也逐渐变浅;(2)两条样带砂姜含量随土层的加深呈增加的趋势,而极大值出现在20~60cm土层,砂姜以2~5mm粒级的占比最大(40%~44%);(3)相关分析表明砂姜含量与蒙脱石组成比例(r=0.321,P <0.01)、年均降水量(r=0.416,P <0.01)、年均温度(r=0.369,P <0.01)呈正相关,而与土壤全钙(r=–0.279,P <0.05)、高程(r=–0.387,P <0.01)、年均蒸发量(r=–0.392,P<0.01)呈负相关。可见,淮北平原砂姜含量受地形、气候条件和土壤性质等因素的共同作用,形成了"西低东高,北低南高"空间分布格局。
关键词
淮北平原
砂姜黑土
钙质结核
空间变异
地统计学
Keywords
Huaibei Plain
Shajiang black soil
Calcareous concretion
Spatial variability
Geo-statistics
分类号
S159.2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绿旱1号麦茬免耕直播栽培技术
5
作者
邵芳荣
王士梅
朱启升
王申
刘检
机构
安徽省怀远县龙亢农场农科所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出处
《农业科技通讯》
2010年第7期158-159,共2页
文摘
本文介绍了节水稻新品种绿旱1号麦茬免耕直播栽培技术,包括播前准备、播种、水肥管理、病虫草害防治等内容,以期指导"绿旱1号"小麦茬免耕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
关键词
绿旱1号
麦茬
免耕
直播
分类号
S51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龙亢农场麦稻轮作秸秆还田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
1
6
作者
邵芳荣
机构
安徽省农垦集团龙亢农场有限公司
出处
《园艺与种苗》
CAS
2021年第1期72-73,77,共3页
文摘
[目的]分析秸秆还田对龙亢农场稻麦轮作区小麦产量的影响。[方法]在大田条件下,设置秸秆全量还田、秸秆半量还田、秸秆不还田3个处理,通过麦稻轮作秸秆还田对比试验,研究龙亢农场小麦-水稻一年两熟种植制度下,不同秸秆还田量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除有效穗数略低外,秸秆不还田处理其余各指标均高于秸秆还田处理,产量可比秸秆全量还田处理高出1500 kg/hm^(2)左右。[结论]龙亢农场麦稻轮作秸秆还田造成小麦减产。
关键词
秸秆还田
小麦
产量
Keywords
Straw returning to field
Wheat
Yield
分类号
S512.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龙亢农场粳糯稻品种展示试验
7
作者
杜翱翔
杨俊生
刘俭
邵芳荣
洪亮
李杨
机构
安徽皖垦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怀远分公司
出处
《园艺与种苗》
CAS
2020年第10期42-43,56,共3页
文摘
[目的]筛选出适合龙亢农场推广栽培的优质、高产粳糯稻新品种。[方法]选定13个优质粳糯新品种在龙亢农场进行展示试验,进一步鉴定其丰产性、抗逆性和适应性。[结果]13个优质粳糯新品种中,皖垦糯3号的产量最高,达12039.45 kg/hm^2,其次是丰糯1246,产量达11877.75 kg/hm^2。每穗粒数最高的品种是皖垦糯3号,达134.2粒/穗。皖垦糯3号千粒重最高,达29.3 g,其次是丰糯1246,达28.7 g。[结论]综合比较,皖垦糯3号、绿糯3号、丰糯1246综合性状表现突出,分蘖力强、抗倒伏能力强、产量高,建议在龙亢农场大面积推广种植;皖垦糯1号、泉糯669各农艺性状表现也较好,有继续试验和扩大示范的价值。
关键词
粳糯稻
品种展示
产量
Keywords
Japonica glutinous rice
Variety display
Yield
分类号
S51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安徽农垦发展优质专用小麦产业化经营探讨
8
作者
赵同利
邵芳荣
机构
安徽省国营龙亢农场
出处
《现代农业科技》
2010年第16期354-354,356,共2页
文摘
分析我国小麦专用粉的生产情况,阐述安徽农垦发展小麦专用粉生产的资源规模优势、组织优势和科技推广优势,提出优质专用小麦产业化开发的主要品种和相应的产品定位策略。
关键词
小麦
优质专用品种
优势
产业化
产品定位
分类号
S512.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不同耕作方式对砂姜黑土孔隙结构特征的影响
钱泳其
熊鹏
王玥凯
张中彬
郭自春
邵芳荣
彭新华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播种量对绿旱粳1号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邵芳荣
杨安中
王士梅
刘俭
段素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0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耐旱水稻新品种绿旱1号特征特性及旱直播栽培技术
张德文
杨安中
张世林
朱启升
杨前进
董军
孟志伟
邵芳荣
冯春
《农业科技通讯》
200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淮北平原砂姜黑土区砂姜的空间分布及其驱动因素
陈月明
高磊
张中彬
郭自春
邵芳荣
彭新华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绿旱1号麦茬免耕直播栽培技术
邵芳荣
王士梅
朱启升
王申
刘检
《农业科技通讯》
2010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龙亢农场麦稻轮作秸秆还田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邵芳荣
《园艺与种苗》
CAS
2021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龙亢农场粳糯稻品种展示试验
杜翱翔
杨俊生
刘俭
邵芳荣
洪亮
李杨
《园艺与种苗》
CAS
2020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安徽农垦发展优质专用小麦产业化经营探讨
赵同利
邵芳荣
《现代农业科技》
2010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