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赋有胶体颗粒一级强化絮凝高效预处理垃圾渗滤液的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杨昕达 郝林林 +3 位作者 王力 邵维敏 刘彦博 王昶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5-69,共5页
使用无机矿物材料膨润土(PRT),作为垃圾渗滤液中胶体的颗粒物,采用聚合氯化铝(PAC)絮凝一级强化预处理方法,结合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助凝剂对有机污染物的亲和性,调查了PRT、PAC以及C-PAM对垃圾渗滤液絮凝处理的絮凝效果,考察了PRT... 使用无机矿物材料膨润土(PRT),作为垃圾渗滤液中胶体的颗粒物,采用聚合氯化铝(PAC)絮凝一级强化预处理方法,结合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助凝剂对有机污染物的亲和性,调查了PRT、PAC以及C-PAM对垃圾渗滤液絮凝处理的絮凝效果,考察了PRT和PAC的协同效应。实验表明,传统PAC和C-PAM联合使用对垃圾渗滤液具有一定的絮凝效果,在稀释5倍的垃圾渗滤液中,PAC和C-PAM的投加量分别为8 mL和5 mL的情况下,化学需氧量(COD)、浊度、悬浮物(SS)和总磷(TP)去除率分别为23.1%、93.4%、91.1%和96.7%,但除了有部分沉降外,还有更多的絮体上浮,难以分离。而PRT的胶体和颗粒物质量力的作用,打破了垃圾渗滤液的离子平衡,与PAC形成了协同效应,在C-PAM作用下,显现出较高的絮凝效果和沉降速度,当PRT、PAC和C-PAM的投加量分别为2 g、8 mL和5 mL时,上清液中的COD、浊度、SS和总磷的去除率分别达到72.3%、97.6%、93.8%以及97.5%,与传统的方法相比,COD从16483 mg/L降低到5941 mg/L,上清液的浊度达到10.4 NTU,絮体密实由上浮形式转变为沉降,1 min内基本实现快速沉降,其絮体体积比只有7.2%,为后续新的生化处理模式的建立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渗滤液 膨润土 一级强化 电中和 絮凝沉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型一级强化絮凝预处理养猪废水的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王力 陈冠仪 +3 位作者 郝林林 邵维敏 曾明 王昶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575-1581,共7页
针对干湿分离集约化养猪废水污染物浓度高,生化处理难以达标排放的现状,使用生态型无生物毒性的蛭石无机矿物絮凝剂以及常规的阳离子助凝剂聚丙烯酰胺(C-PAM),以资源化为目的,进行一级强化絮凝预处理,降低后续生化处理的负荷,分别调查... 针对干湿分离集约化养猪废水污染物浓度高,生化处理难以达标排放的现状,使用生态型无生物毒性的蛭石无机矿物絮凝剂以及常规的阳离子助凝剂聚丙烯酰胺(C-PAM),以资源化为目的,进行一级强化絮凝预处理,降低后续生化处理的负荷,分别调查了蛭石絮凝剂以及蛭石絮凝剂与助凝剂C-PAM的协同效应,分析了一级强化絮凝预处理对浊度、化学需氧量(COD)、悬浮物(SS)、总磷和氨氮的去除率,以及对絮体的沉降速度和体积的影响。研究发现:蛭石絮凝剂对养猪废水具有很好的絮凝效果,在蛭石絮凝剂投加量为8 g·L^(-1)的情况下,废水的浊度和COD、SS、总磷、氨氮的浓度分别由原水的405 NTU和1340、260、38.2、296.4 mg·L^(-1),减少到73.4 NTU和611.7、60、2.5、284.4 mg·L^(-1),去除率分别为81.9%和54.4%、76.9%、93.3%、4.1%,大幅降低后续生化处理的负荷;蛭石絮凝剂4 g·L^(-1)和C-PAM 24 mg·L^(-1)组合下,浊度和COD、SS、总磷、氨氮的浓度分别减少到19.2 NTU和454.5、34、5.5、267.1 mg·L^(-1),二者协同作用下的总去除率分别高达95.3%和66.1%、86.9%、85.5%、9.9%,优于蛭石絮凝剂单独使用的效果,相对于单一使用4 g·L^(-1)蛭石絮凝剂而言,去除率提高了24.6%和19.2%、26.9%、8.0%、6.2%,说明阳离子助凝剂C-PAM的投加有助于污染物的去除,两者具有很好的协同效应,不仅降低了蛭石絮凝剂用量,而且有效地降低了后续生化处理的负荷。上清液与絮凝沉积物的重金属分析结果表明,其均符合排放标准和农业用肥标准,沉积物可以作为堆肥的原料,实现资源化。与传统无机絮凝剂PAC絮凝效果相比,蛭石絮凝剂以及与C-PAM协同处理后的絮体的沉降速度更快,体积更小。因此,生态型一级强化絮凝预处理将会成为未来养猪废水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的重要途经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猪废水 生态型絮凝剂 蛭石絮凝剂 一级强化预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毒、生化难的阻燃剂四溴双酚A生产废水优化处理的研究
3
作者 王昶 邵维敏 +2 位作者 郝林林 邱炜 周青云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7-31,37,共6页
针对阻燃剂四溴双酚A生产综合废水组成复杂、具有刺激性有毒气味、难以生化降解的特点,采用资源化为主体的优化处理模式,使用顶空气相色谱仪、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调查废水中难以生化降解的组成,根据实际生产工艺,构建酸化分离... 针对阻燃剂四溴双酚A生产综合废水组成复杂、具有刺激性有毒气味、难以生化降解的特点,采用资源化为主体的优化处理模式,使用顶空气相色谱仪、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调查废水中难以生化降解的组成,根据实际生产工艺,构建酸化分离、絮凝净化、活性炭吸附以及离子交换深度处理,实现对实际四溴双酚A生产综合废水的有效处理。实验结果表明,综合废水中含有的有机物主要有甲苯、氯苯、2,4-二溴苯酚、2,6-二溴苯酚和2,4,6-三溴苯酚,其中2,4,6-三溴苯酚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和毒性;酸化分离过程的pH最佳操作条件为3.1,此时酸析出对以上五种物质的去除率分别为81.0%、70.7%、64.76%、54.26%和90.52%,固体物每升回收5.2 g,有效降低了后续处理的负荷;絮凝净化去除酸析出过程悬浮在污水中的微小颗粒物,其去除率分别为55.4%、14.9%、0%、0%以及14.1%,上清液的浊度达到1.8 NTU;活性炭吸附的去除率分别为3.1%、81.23%、99.75%、100%和92.41%,刺激性气味已基本消除;最后离子交换深度处理的去除率分别为3.1%、100%、100%、100%和100%,上清液无色无味、清澈透明,为阻燃剂生产废水的有效处理提供了一个重要途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溴双酚A 酸化分离 絮凝净化 活性炭吸附 离子交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