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毛竹实生苗水培体系初步建立 被引量:7
1
作者 邵继锋 桂仁意 +2 位作者 季海宝 李国栋 方伟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6-94,共9页
为建立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实生苗适宜的水培体系,以毛竹实生苗为材料,通过比较不同处理下毛竹实生苗的叶面积、生物量和光谱反射特征,以筛选Yoshida培养液为基础的水培营养条件。结果表明:1/2 Yoshi-da叶面积、增加生物量和光... 为建立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实生苗适宜的水培体系,以毛竹实生苗为材料,通过比较不同处理下毛竹实生苗的叶面积、生物量和光谱反射特征,以筛选Yoshida培养液为基础的水培营养条件。结果表明:1/2 Yoshi-da叶面积、增加生物量和光谱反射特征都优于其他Yoshida比例处理,其中生物量增加达到对照的97.9%。氮、磷、钾单因素试验表明氮素浓度3.0 mmol.L-1处理各指标优于1.0,2.0,4.0,5.0 mmol.L-1处理;磷素浓度1.0mmol.L-1处理优于0.5,1.5,2.0 mmol.L-1处理;钾素浓度1.5 mmol.L-1处理优于0.5,1.0,2.0,2.5 mmol.L-1处理。氮、磷、钾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L9(33)表明,氮素4.0 mmol.L-1,磷素0.5 mmol.L-1和钾素1.0 mmol.L-1为较适宜毛竹实生苗生长的浓度配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培育学 毛竹 实生苗 生物量 水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磷水平对红壤溶液中锰、铝、镁和钙浓度变化以及小麦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2
2
作者 邵继锋 陈荣府 +1 位作者 董晓英 沈仁芳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6-41,共6页
为了探明不同磷水平对红壤中土壤溶液主要金属离子变化的影响以及小麦对磷的响应,确定红壤中小麦适宜的施磷水平,采用原位提取土壤溶液和比较生物量的方法,监测了短期内红壤溶液中主要金属离子浓度变化及小麦生物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碳... 为了探明不同磷水平对红壤中土壤溶液主要金属离子变化的影响以及小麦对磷的响应,确定红壤中小麦适宜的施磷水平,采用原位提取土壤溶液和比较生物量的方法,监测了短期内红壤溶液中主要金属离子浓度变化及小麦生物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碳酸钙的加入可以显著升高酸性红壤的p H,土壤溶液中铝、锰和镁浓度显著低于未加碳酸钙处理;800 mg/kg磷处理后铝、锰、镁和钙的浓度要比未加磷处理分别至少降低47%、44%、37%和33%。随着施磷量的增加,小麦在200 mg/kg磷处理时积累的生物量最大,随后磷增加,小麦生物量反而降低。而加碳酸钙处理小麦地下部生物量随着施磷量增加则降低。结果表明碳酸钙不仅可以有效升高土壤p H,降低土壤溶液铝浓度,还降低土壤溶液中锰的浓度。磷的加入同样可以降低锰和铝的浓度,缓解铝和锰毒害。红壤中生长小麦的适宜施磷量为200 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 小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钩梢对5年生毛竹竹材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7
3
作者 桂仁意 邵继锋 +3 位作者 俞友明 朱永军 董墩义 方伟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94-198,共5页
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秆形通直、材性优良,是利用范围最广、经济价值最大的竹种(刘亚迪等,2008);但同时因毛竹秆高大、枝叶繁茂,是受风雪灾害影响较大的林种之一(肖本权,2003)。2008年初,我国南方遭受了严重的雨雪冰冻灾害... 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秆形通直、材性优良,是利用范围最广、经济价值最大的竹种(刘亚迪等,2008);但同时因毛竹秆高大、枝叶繁茂,是受风雪灾害影响较大的林种之一(肖本权,2003)。2008年初,我国南方遭受了严重的雨雪冰冻灾害,涉及湖南、安徽、浙江、江西等19个省(区、市),受灾森林面积1860万hm2(祝列克,2008),受灾中心区域为毛竹的主分布区,占我国毛竹林面积的70%以上。据统计,全国竹林受灾面积约400万hm2,其中80%为毛竹林(李潇晓,2008)。在竹林培育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 钩梢 竹材 物理力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个绿竹地理种源的抗寒性 被引量:11
4
作者 黄耀华 郑蓉 +1 位作者 邵继锋 方伟 《浙江林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88-195,共8页
为探明4个绿竹Dendrocalamopsis oldhami地理种源的抗寒特性,测定了它们在越冬期间叶片低温半致死温度(LT50)、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丙二醛(MDA)、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越冬过程中,4个绿竹地理种源的LT50... 为探明4个绿竹Dendrocalamopsis oldhami地理种源的抗寒特性,测定了它们在越冬期间叶片低温半致死温度(LT50)、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丙二醛(MDA)、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越冬过程中,4个绿竹地理种源的LT50值均随温度的下降而下降,并在1月份降到-5.10~-8.14℃;各地理种源绿竹的POD活性、MDA质量摩尔浓度和脯氨酸质量分数均随着气温的升高而增加,但上升幅度因种源而异。各抗寒指标的相关分析表明,可溶性蛋白与POD、MDA和脯氨酸、POD和脯氨酸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纬度与LT50和MDA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POD与脯氨酸,LT50与可溶性蛋白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抗寒综合评价表明:4个绿竹种源抗寒能力排序为温州种源>福安种源>尤溪种源>漳州种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学 绿竹 半致死温度 丙二醛 抗寒性 种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