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光强对油菜角果生长发育及几项品质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邵玉娇 王学奎 +1 位作者 胡立勇 吴江生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09年第7期25-28,共4页
以华双3号、中油821和北堡6号为试验材料,在角果生长发育期进行田间人工遮光处理并定期采样分析。结果表明:遮光条件下,角果干物质生产能力明显下降,籽粒含油量在后期迅速下降,在籽粒发育前期粗蛋白含量明显提高,可溶性糖含量无明显变... 以华双3号、中油821和北堡6号为试验材料,在角果生长发育期进行田间人工遮光处理并定期采样分析。结果表明:遮光条件下,角果干物质生产能力明显下降,籽粒含油量在后期迅速下降,在籽粒发育前期粗蛋白含量明显提高,可溶性糖含量无明显变化。遮光条件下,华双3号和中油821籽粒硫甙含量均明显降低,北堡6号则显著增加;中油821的芥酸含量明显提高,"双低"品种华双3号以及黄籽油菜北堡6号则存在明显降低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强 油菜 角果发育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芸薹属种间和属间杂种和异源多倍体的偏亲表型及遗传机制 被引量:4
2
作者 邵玉娇 曾攀 李再云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474-1482,共9页
虽然种间杂种和异源多倍体的形态特征具有多重性,有中间型、亲本型和超亲型,但有时只表现其中一个亲本的一些形态、生理与分子等层次的性状或特性,即在性状控制方面的偏亲现象。鉴于芸薹属3个栽培异源四倍体种间的细胞遗传学相互关系、... 虽然种间杂种和异源多倍体的形态特征具有多重性,有中间型、亲本型和超亲型,但有时只表现其中一个亲本的一些形态、生理与分子等层次的性状或特性,即在性状控制方面的偏亲现象。鉴于芸薹属3个栽培异源四倍体种间的细胞遗传学相互关系、芸薹属栽培种与近缘种的大量远缘杂交,本文对芸薹属栽培多倍体及人工合成的芸薹属栽培种与其他近缘种的属间杂种及多倍体的形态表现特征及可能机理进行综述与讨论。3个芸薹属异源四倍体中除发生基因组B>A>C的rRNA基因表达的显性及等级外,形态特征的偏亲表现也较明显,甘蓝型油菜及埃塞俄比亚芥的表型偏向甘蓝、芥菜型油菜的表型偏向黑芥,故甘蓝的表型可整体上掩盖黑芥和白菜型油菜的形态特征,黑芥可掩盖白菜型油菜的表型,呈现C>B>A的等级关系。芸薹属栽培种与萝卜、诸葛菜、菘蓝等的属间杂种及异源多倍体的表型偏向萝卜及诸葛菜,其中基部叶片的缺刻特性最易表现出来。偏亲表型包括一个亲本的整体表型、多个性状直至单个性状,由一条或几条染色体所决定。偏亲表型的发生可能与供体基因组及基因本身的性质及结构、基因组间的互作有关,调控的分子机制有待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芸薹属 异源多倍体 表型 基因组 核仁显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芸薹属栽培异源四倍体的基因组行为及附加系培育 被引量:2
3
作者 邵玉娇 丁梦思 李再云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24-828,共5页
芸薹属栽培种是研究作物异源多倍化过程中祖先基因组遗传行为的模式系统,本文综述了芸薹属异源四倍体的细胞学和遗传学研究进展。在远缘杂交诱导染色体丢失的情况下,3个四倍体染色体组的稳定性为埃塞俄比亚芥(埃芥)>芥菜型油菜>... 芸薹属栽培种是研究作物异源多倍化过程中祖先基因组遗传行为的模式系统,本文综述了芸薹属异源四倍体的细胞学和遗传学研究进展。在远缘杂交诱导染色体丢失的情况下,3个四倍体染色体组的稳定性为埃塞俄比亚芥(埃芥)>芥菜型油菜>甘蓝型油菜,每个四倍体内染色体组的稳定性为B>A>C,即甘蓝型油菜(AACC)易于丢失较多来自C-染色体组的染色体,芥菜型油菜(AABB)与埃塞俄比亚芥(BBCC)中来自B染色体组的染色体最为稳定。天然与人工合成多倍体的遗传及表观遗传变化受细胞质与祖先染色体组的影响。最后介绍了甘蓝型油菜与诸葛菜及菘蓝异源染色体附加系的培育及遗传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芸薹属 异源多倍体 细胞遗传学 表观遗传学 附加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用植物菘蓝的遗传及远缘杂交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邵玉娇 康雷 李再云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527-1533,共7页
十字花科菘蓝为我国大宗常用中药材植物,其叶和根分别是大青叶和板蓝根的原料。本文总结了菘蓝的基因组结构、生物活性成分及其生物合成途径、远缘杂交及新材料创建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菘蓝(2n=2x=14)的基因组大小为300 Mb,为tPCK核型,3... 十字花科菘蓝为我国大宗常用中药材植物,其叶和根分别是大青叶和板蓝根的原料。本文总结了菘蓝的基因组结构、生物活性成分及其生物合成途径、远缘杂交及新材料创建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菘蓝(2n=2x=14)的基因组大小为300 Mb,为tPCK核型,3万余蛋白编码基因。高质量的基因组测序解析了菘蓝的主要生物活性成分吲哚生物碱、苯丙烷类、萜类的合成途径及其候选基因。由于染色体消除,菘蓝(父本)与白菜及甘蓝型油菜的族间有性杂交只产生了具有少数菘蓝遗传成分的非预期杂种。菘蓝与萝卜的体细胞杂种具有双亲染色体,但自交及回交均未产生后代。菘蓝与白菜的体细胞杂种具有加倍的菘蓝染色体组,花粉部分可育而雌性不育。菘蓝与甘蓝型油菜的体细胞杂种与甘蓝型油菜连续回交后创建了全套的7个甘蓝型油菜-菘蓝附加系,一些附加系具有比菘蓝更强的广谱抗病毒效果;体细胞杂交中发生的双亲线粒体基因组重组导致甘蓝型油菜新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产生,菘蓝特定染色体上的育性基因导入培育了恢复系。最后讨论了这些附加系对菘蓝遗传研究的价值及开发利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菘蓝 芸薹属 药用植物 附加系 病毒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芸薹属二倍体种的基因组结构及细胞遗传学研究进展
5
作者 邵玉娇 曾攀 李再云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67-475,共9页
本文综合分析了细胞遗传学及比较基因组学在芸薹属栽培种基因组结构及进化方面的研究进展。测序物种的DNA序列比较分析显示,芸薹族特有的六倍体祖先基因组的进化途径为,先由芸薹科x=8的祖先核型衍生出染色体数减少的x=7的核型,然后该核... 本文综合分析了细胞遗传学及比较基因组学在芸薹属栽培种基因组结构及进化方面的研究进展。测序物种的DNA序列比较分析显示,芸薹族特有的六倍体祖先基因组的进化途径为,先由芸薹科x=8的祖先核型衍生出染色体数减少的x=7的核型,然后该核型经过三倍化事件产生古老的六倍体基因组,最后才分化产生3个芸薹属栽培二倍体种。根据3个二倍体种测序基因组的比较分析,构建了具有9条染色体的芸薹属祖先基因组及所形成的二倍体的染色体组成。传统及分子细胞遗传学研究为二倍体种基因组的多倍体性质及部分同源性关系提供了直观的证据,特别是二倍体间的异源染色体附加系的减数分裂配对行为揭示了单条染色体间的同源性程度。最后,对依据近缘物种的基因组结构进行芸薹属作物种质资源的创建与利用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芸薹属 细胞遗传学 祖先核型 减数分裂 附加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