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大同地区早中生代煌斑岩-碳酸岩岩墙群 |
邵济安
张永北
张履桥
牟保磊
王佩瑛
郭峰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3 |
56
|
|
2
|
大兴安岭—燕山晚中生代岩浆活动与俯冲作用关系 |
邵济安
刘福田
陈辉
韩庆军
|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1 |
145
|
|
3
|
冀西北晚侏罗世火山-沉积盆地的性质及构造环境 |
邵济安
孟庆任
魏海泉
张履桥
王佩瑛
|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3 |
52
|
|
4
|
陆壳垂向增生的两种方式:以大兴安岭为例 |
邵济安
韩庆军
张履桥
牟保磊
乔广生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9 |
55
|
|
5
|
南口-古崖居中生代双峰式岩墙群形成机制的地球化学制约 |
邵济安
李献华
张履桥
牟保磊
刘玉琳
|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1 |
62
|
|
6
|
中生代大兴安岭的隆起——一种可能的陆内造山机制 |
邵济安
张履桥
肖庆辉
李晓波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101
|
|
7
|
内蒙古早二叠世构造古地理的再造 |
邵济安
唐克东
何国琦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4 |
78
|
|
8
|
辽西义县组玄武岩捕虏晶的发现及其意义 |
邵济安
路凤香
张履桥
杨进辉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41
|
|
9
|
黑龙江西北部小古里河过钾质基性、超基性火山岩的发现 |
邵济安
张文兰
周新华
张聪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10
|
|
10
|
北京南口中生代双峰式岩墙群的组成及其特征 |
邵济安
张履桥
魏春景
韩庆军
|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1 |
34
|
|
11
|
华北克拉通北缘赤峰地区显生宙麻粒岩的发现及其意义 |
邵济安
张舟
佘宏全
刘东盛
|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21
|
|
12
|
华北北部二叠纪陆壳演化 |
邵济安
何国琦
唐克东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5 |
44
|
|
13
|
张广才岭造山过程的重构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
邵济安
李永飞
唐克东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3 |
34
|
|
14
|
内蒙古喀喇沁堆晶岩捕虏体和寄主闪长岩的同位素年龄 |
邵济安
张任祜
韩庆军
张履桥
乔广生
桑海清
|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0 |
21
|
|
15
|
晋冀蒙交界地区五期岩墙群的界定及其构造意义 |
邵济安
翟明国
张履桥
李大明
|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19
|
|
16
|
内蒙古晚石炭世高镁玄武岩的成因和构造背景 |
邵济安
田伟
唐克东
王友
|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5 |
26
|
|
17
|
橄榄石流体包裹体中分子水的发现 |
邵济安
臧启家
韩庆军
张树霖
李红东
王志海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0 |
11
|
|
18
|
大兴安岭中生代伸展造山过程中的岩浆作用 |
邵济安
张履桥
牟保磊
|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
1999 |
240
|
|
19
|
喀喇沁橄榄石斑晶中流体包裹体的组分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
邵济安
王志海
臧启家
韩庆军
张树霖
李红东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0 |
8
|
|
20
|
华北早白垩世末岩石圈局部被扰动的时空证据 |
邵济安
路凤香
张履桥
施光海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2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