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浅谈李渔园林美学思想中的"取景在借"观点
被引量:4
- 1
-
-
作者
邵晓舟
-
机构
扬州大学文学院
-
出处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28-131,共4页
-
文摘
《闲情偶寄》是集李渔美学思想大成之作,充满了独特的文化情趣和鲜明的人 文意识。本文通过对其中"取景在借"观点的归纳和总结,探讨李渔的园林美学观的创新理 念,特色本质,及其形成的思想和社会原因。
-
关键词
李渔
借号
创新
-
分类号
TU-8
[艺术—艺术设计]
-
-
题名数字时代的文学变奏——网络小说创作法动向分析
被引量:2
- 2
-
-
作者
邵晓舟
-
机构
扬州大学文学院
-
出处
《扬子江(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05-112,共8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泰州学派‘百姓日用’美学思想研究"(项目编号:15BZX122)
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泰州学派百姓日用美学思想研究"(项目编号:14ZWB006)
+1 种基金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PAPD
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资助项目TAPP阶段性成果
-
文摘
网络小说可谓网络文学的代表性文体。它不是无根之木,而是小说这种历史非常悠久但生命力依旧旺盛的文体在当今数字时代的存在形态。其创作遵循小说创作的一般规律,也体现出不同以往的新特征、新动向。这种变化在2005年前后开始变得显著:05年之前,网络小说的创作自由松散,以兴趣为主导,明显带有传统文学烙印。05年10月间起点中文网(现属于阅文集团)VIP会员制度的成熟,可视为一个信号,标志着资本已对网络文学的创作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由此开始,网络小说的创作面貌呈现出别具一格的新局面。
-
关键词
网络小说
网络文学
数字时代
创作法
变奏
起点中文网
存在形态
小说创作
-
分类号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微创作”的文体批评——以新浪微博为例
被引量:1
- 3
-
-
作者
邵晓舟
-
机构
扬州大学文学院
-
出处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59-163,共5页
-
基金
扬州大学人文社科基金项目"泛文学时代的青春幻想文学与动漫研究"成果
项目编号201204
-
文摘
"微创作"是通过微博平台创作和发布的各类文艺作品,涵盖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众多形式,较之传统文学作品,是具有文体层面的创新性的。"微创作"可分为文学类和图文类两种。"微创作"文体层面的特征从内外两方面来发掘,为相对的独立性、互动的流变性、具体而微的完整性和语言表达的圈层性。
-
关键词
微博
微创作
文体
-
分类号
G206
[文化科学—传播学]
I206.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新浪微博“汪曾祺栀子花”现象解析
- 4
-
-
作者
邵晓舟
-
机构
扬州大学文学院
-
出处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18年第10期45-50,共6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课题(15BZX122)
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课题(14ZWB006)研究成果
-
文摘
新浪微博用户"青团扇子"的网络超文本漫画引发的"汪曾祺栀子花"现象已成为一个微博文学类话题热点,同时也堪称现象级文化景观。它因为割裂"文气"而破坏了汪曾祺强调的整体性创作理念,反映出网络时代的文学窘境。因为"审美的人"在"百姓日用"间普遍的、动态的艺术行为,而展示出其审美的生命内驱力,揭示出文化意义上的巨大潜能。
-
关键词
微博
汪曾祺
“文气”
审美的人
“百姓日用”
文学
文化
-
分类号
I206.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扬州通草花活态保护研究
被引量:7
- 5
-
-
作者
秦园
邵晓舟
-
机构
无锡太湖学院艺术学院环境设计系
扬州大学文学院
-
出处
《美与时代(城市)》
2017年第10期114-115,共2页
-
基金
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指导)
<扬州明清时期人文聚落建筑特征研究>
+6 种基金
项目批准号:2015SJD403
国家社科基金课题
<泰州学派"百姓日用"美学思想研究>
项目批准号:15BZX122
江苏省社科基金课题
<泰州学派"百姓日用"美学思想研究>
项目批准号:14ZWB006
-
文摘
通草花技艺的诞生与扬州兼收并蓄、开阔包容的艺术文化环境密不可分,其艺术形态为扬州传统手工艺之集大成者。通草花艺术的衰败除了自身发展形态的制约之外,也与社会因素有关。通草花手工艺的复兴要从回归日常空间着手,完整地保护生活场中的活态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对通草花的工艺风格与技艺特色进行分析,归纳蕴含的美学特征和文化意向。立足当代市场需求,适当引入素质基础教育,并结合高校教育系统展开学科交叉系统研究,明确其当代价值,探讨活态保护方式。
-
关键词
扬州
通草花
非遗
传统手工艺
活态保护
-
分类号
J528
[艺术—艺术设计]
-
-
题名解读漫画
被引量:1
- 6
-
-
作者
邵晓舟
-
出处
《艺术广角》
2003年第1期37-43,共7页
-
文摘
当代审美文化中,漫画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文本。自1895年世界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故事漫画《黄孩子》问世,发展到今天这种根据情节以蒙太奇手法分割画面,并配以对白旁白和音响符号的完备形式,漫画逐渐在电视机前长大的几代人之间确立起了牢固的地位。漫画文化在欧美、日韩、港台等地早巳十分发达,并在90年代初开始在我国大陆地区普及开来,漫画的叙事方式与传统文本有着极大差别,
-
关键词
漫画
故事
文本
叙事方式
情节
当代审美文化
解读
对白
旁白
蒙太奇手法
-
分类号
J218.2
[艺术—美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