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组合赋权法和脆弱性指数模型的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评价
1
作者 邱梅 赵建飞 +5 位作者 邵振东 张伟强 郑妍 尹心雨 盖贵超 韩昭帝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0-168,共9页
针对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评价模型中主控因素赋权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FDAHP)、熵权法(EWM)与偏差平方和法(SSD)组合赋权的脆弱性指数模型。以良庄井田15煤层底板奥灰突水危险性评价为例,选取含水层富水性、含水层水压、... 针对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评价模型中主控因素赋权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FDAHP)、熵权法(EWM)与偏差平方和法(SSD)组合赋权的脆弱性指数模型。以良庄井田15煤层底板奥灰突水危险性评价为例,选取含水层富水性、含水层水压、隔水层厚度、脆塑性岩石厚度比、断层交点和尖灭点密度、断层强度指数等6个主控因素。采用FDAHP法和EWM法分别确定主控因素的主、客观权重,并利用SSD法有效融合主、客观权重构建最优组合权重。在此基础上,建立脆弱性指数模型对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进行评价,将研究区划分为4大区域:安全区、过渡区、危险区、强危险区。结果表明,该方法将主控因素主观、客观权重有效融合,突水危险性评价结果与工程实践相吻合,预测效果较好,为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评价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脆弱性指数法 煤层底板突水 模糊层次分析法 熵权法 危险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压浆钻孔灌注桩单桩沉降的敏感性影响因素分析
2
作者 靳冰冰 邵振东 《低温建筑技术》 2025年第5期71-74,共4页
为研究后压浆钻孔灌注桩沉降影响因素的敏感性,文中结合理论计算公式分析了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后压浆钻孔灌注桩的沉降作用机理。基于15项后压浆钻孔灌注桩工程实例和灰色关联分析法,研究桩的几何特征、浆料的材料特征和土层条件对其沉降... 为研究后压浆钻孔灌注桩沉降影响因素的敏感性,文中结合理论计算公式分析了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后压浆钻孔灌注桩的沉降作用机理。基于15项后压浆钻孔灌注桩工程实例和灰色关联分析法,研究桩的几何特征、浆料的材料特征和土层条件对其沉降的关联度大小。研究结果表明,后压浆技术可以作为控制钻孔灌注桩沉降的有效手段。压浆后桩长对钻孔灌注桩沉降的关联程度最大,其次为浆料的材料特征,土层条件对其沉降的关联程度最小。工程实例中后压浆灌注桩沉降的影响因素关联分析结果与理论公式一致,可为实际工程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压浆钻孔灌注桩 沉降敏感性分析 灰色关联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几类图的L(2,1)标号问题(英文) 被引量:8
3
作者 邵振东 刘家壮 《应用数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1-36,共6页
图G的L( 2 ,1 )标号是一个从顶点集V(G)到非负整数集的函数f(x) ,使得若d(x ,y) =1 ,则|f(x) -f(y) |≥ 2 ;若d(x ,y) =2 ,则|f(x) -f(y) |≥ 1 .图G的L( 2 ,1 ) 标号数λ(G)是使得G有max{f(v) ∶v∈V(G) }=k的L( 2 ,1 )标号中的... 图G的L( 2 ,1 )标号是一个从顶点集V(G)到非负整数集的函数f(x) ,使得若d(x ,y) =1 ,则|f(x) -f(y) |≥ 2 ;若d(x ,y) =2 ,则|f(x) -f(y) |≥ 1 .图G的L( 2 ,1 ) 标号数λ(G)是使得G有max{f(v) ∶v∈V(G) }=k的L( 2 ,1 )标号中的最小数k .Griggs和Yeh猜想对最大度为Δ的一般图G ,有λ(G) ≤Δ2 .本文给出了Kneser图 ,Mycieklski图 ,Descartes图 ,Halin图的λ值的上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2 1)标号 Kneser图 Mycieklski图 Descartes图 HALIN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图的L(3,2 ,1)-标号问题(英文) 被引量:6
4
作者 邵振东 刘家壮 《应用数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96-602,共7页
图G的L( 2 ,1 )标号是一个从顶点集V(G)到非负整数集的函数f(x) .使得若d(x ,y) =1 .则|f(x) -f(y) |≥ 2 ;若d(x ,y) =2 ,则|f(x) -f(y)|≥ 1 .图G的L( 2 ,1 )标号数λ(G)是使得G有max{f(v) ∶v∈V(G) }=k的L( 2 ,1 )标号中的最小... 图G的L( 2 ,1 )标号是一个从顶点集V(G)到非负整数集的函数f(x) .使得若d(x ,y) =1 .则|f(x) -f(y) |≥ 2 ;若d(x ,y) =2 ,则|f(x) -f(y)|≥ 1 .图G的L( 2 ,1 )标号数λ(G)是使得G有max{f(v) ∶v∈V(G) }=k的L( 2 ,1 )标号中的最小数k .本文将L( 2 ,1 ) 标号问题推广到更一般的情形即L( 3,2 ,1 ) 标号问题 .我们首先定义了图G的顶点 3 着色及图的 3 色数 χ3 (G)等有关概念 ,并推导出 3 色数 χ3 (G)的上界 ;然后根据 χ3 (G)与λ3 (G)的关系 ,得出了对一般图G ,有λ3 (G) ≤ 3maxH Gδ(H) (Δ2 -Δ+ 1 )这一一般关系式 ;最后证明了对一般平面图G ,有λ3 (G)≤ 1 5(Δ2 -Δ+ 1 ) ,并得出了其它几类平面图的λ3 (G)的上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3 2 1)—标号 顶点2—着色 2—色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几类图的L(3,2,1)-标号问题 被引量:4
5
作者 邵振东 刘家壮 《运筹与管理》 CSCD 2004年第5期43-46,共4页
图G的L(2,1)-标号是一个从顶点集V(G)到非负整数集的函数f(x),使得若d(x,y)=1则|f(x)-f(y)| 2;若d(x,y)=2,则|f(x)-f(y)| 1。图G的L(2,1)-标号数是λ(G)使得G有的max{f(v):v∈V(G)}=k的L(2,1)-标号中的最小数k。本文将L(2,1)-标号问题... 图G的L(2,1)-标号是一个从顶点集V(G)到非负整数集的函数f(x),使得若d(x,y)=1则|f(x)-f(y)| 2;若d(x,y)=2,则|f(x)-f(y)| 1。图G的L(2,1)-标号数是λ(G)使得G有的max{f(v):v∈V(G)}=k的L(2,1)-标号中的最小数k。本文将L(2,1)-标号问题推广到更一般的情形即L(3,2,1)标号问题,并得到了平面三角剖分图、立体四面体剖分图的λ3(G)的上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筹学 频率分配 T-染色 L(2 1)-标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图的L(d_1,d_2)-标号问题(英文) 被引量:1
6
作者 邵振东 刘家壮 《工程数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59-562,共4页
图的L(2,1)-标号问题是由频率分配问题归结而来,本文研究作为L(2,1)-标号问题的推广的L(d_1,d_2)-标号问题。首先定义了顶点2-着色,2-色数及其它有关概念,给出了2-色数的上界。然后得出了λ_(d_1,d_2)(G)与δ(G)和Δ(G)的一般关系。最... 图的L(2,1)-标号问题是由频率分配问题归结而来,本文研究作为L(2,1)-标号问题的推广的L(d_1,d_2)-标号问题。首先定义了顶点2-着色,2-色数及其它有关概念,给出了2-色数的上界。然后得出了λ_(d_1,d_2)(G)与δ(G)和Δ(G)的一般关系。最后得出了一般图与平面图的λ_(d_1,d_2)(G)的上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d1 d2)-标号 顶点2-着色 2-色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图的距离标号问题
7
作者 邵振东 刘家壮 《运筹与管理》 CSCD 2006年第4期44-46,共3页
图G的L(2,1)-标号是一个从顶点V(G)集到非负整数集的函数f(x),使得若d(x,y)=1,则|f(x)-f(y)|≥2;若d(x,y)=2,则|f(x)-f(y)|≥1。图G的L(2,1)-标号数λ(G)是使得G有max{f(v):v∈V(G)}=k的L(2,1)-标号中的最小数k。本文将L(2,1)-标号问题... 图G的L(2,1)-标号是一个从顶点V(G)集到非负整数集的函数f(x),使得若d(x,y)=1,则|f(x)-f(y)|≥2;若d(x,y)=2,则|f(x)-f(y)|≥1。图G的L(2,1)-标号数λ(G)是使得G有max{f(v):v∈V(G)}=k的L(2,1)-标号中的最小数k。本文将L(2,1)-标号问题推广到更一般的情形即L(d1,d2,d3)-标号问题,并得出了复合图的λd1,d2,d3(G)的上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筹学 频率分配 T-染色 L(2 1)-标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化技术在大型基础工程中的应用及研究
8
作者 汤永净 邵振东 +1 位作者 袁聚云 陈祥福 《施工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1-73,共3页
在采用“逆作法”施工的基坑工程施工中 ,控制好地下连续墙及桩的水平和垂直变形 ,使变形在允许的控制标准范围内是至关重要的。本文通过上海长峰商城超大型基础工程施工中使用信息技术对地下连续墙及桩的水平和垂直变形的控制经验介绍 ... 在采用“逆作法”施工的基坑工程施工中 ,控制好地下连续墙及桩的水平和垂直变形 ,使变形在允许的控制标准范围内是至关重要的。本文通过上海长峰商城超大型基础工程施工中使用信息技术对地下连续墙及桩的水平和垂直变形的控制经验介绍 ,说明工程施工中特别是采用“逆作法”施工的大型基坑工程中采用信息化技术的重要性。还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分析提出采用“逆作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作法 共同作用 刚度矩阵 监测 信息化技术 基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钻芯──回弹”综合法检测结构混凝土强度初探 被引量:1
9
作者 邵振东 《工程质量》 1999年第1期27-28,共2页
关键词 钻芯-回弹 检测 结构混凝土 强度 匀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钻芯法检测结构混凝土强度的若干问题探讨 被引量:4
10
作者 邵振东 《安徽建筑》 1998年第2期24-25,共2页
关键词 钻芯法 回弹-钻芯 混凝土强度 构件 工程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结构混凝土回弹测强的几点建议
11
作者 邵振东 《建筑技术》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47-48,共2页
关键词 结构 混凝土 回弹法 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