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崎病患儿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及血小板参数变化的观察与探讨 被引量:7
1
作者 朱丽芳 石统昆 +2 位作者 于寿昌 邵平扬 史晓萍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93-195,共3页
目的 探讨川崎病 (KawasakiDisease ,KD)患儿急性期血小板α 颗粒膜蛋白 (CD6 2P)、血小板参数的动态变化与本病发病机制及冠状动脉并发症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荧光标记单克隆抗体和流式细胞仪以及自动血球记数仪分别对 30例KD急性... 目的 探讨川崎病 (KawasakiDisease ,KD)患儿急性期血小板α 颗粒膜蛋白 (CD6 2P)、血小板参数的动态变化与本病发病机制及冠状动脉并发症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荧光标记单克隆抗体和流式细胞仪以及自动血球记数仪分别对 30例KD急性期患儿血清CD6 2P及 5 0例KD急性期患儿血小板参数进行了检测 ,并与 2 0例健康体检儿童进行对照。结果 KD组急性期血浆CD6 2P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血小板计数 (PLT)、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 (PDW )水平也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KD急性期患儿血浆CD6 2P呈高表达 ,PLT、PCT、PDW水平明显增高 ,提示急性期KD患儿体内血小板代谢旺盛 ,释放因子较多 ,活化程度显著增高 ,表现为高聚集、高黏附 ,高凝固及低血浓度的血液流变特点 ;而此期也正是临床KD患儿动脉血栓及冠状动脉瘤形成的高峰期 ,提示活化的血小板参与或促发了冠状动脉血栓的形成 ;因此动态检测CD6 2P、血小板参数的变化 ,及时采取有效抗炎抗凝措施 ,对于减轻KD患儿血管炎症 ,防止血栓形成 ,预防冠状动脉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液皮肤淋巴结综合征 血小板膜糖蛋白类 血小板功能试验 血栓形成 冠状动脉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和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王亚华 祝永明 +5 位作者 吴晓燕 宋秀兰 李旭梅 陈松劲 冯雪君 邵平扬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16期20-23,37,共5页
目的调查分析医院2012~2013年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及早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统计2012年1月~2013年12月嘉兴地区两所综合性三甲医院中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 目的调查分析医院2012~2013年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及早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统计2012年1月~2013年12月嘉兴地区两所综合性三甲医院中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资料,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分离率以痰液最高,分别占68.35%和81.79%;科室分布铜绿假单胞菌以呼吸内科为主(17.65%),鲍曼不动杆菌以ICU为主(19.03%);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和美洛培南的耐药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分别从8.45%、8.09%上升到13.10%、11.16%;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吡肟、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头孢哌酮衔巴坦、左氧氟沙星等抗菌药物耐药率为19.36%~32.80%,对氨曲南、头孢曲松的耐药率达90%。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是医院最常见的条件致病菌,临床应加强耐药性监测,减少多重耐药菌的产生,避免院内感染和暴发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鲍曼不动杆菌 抗菌药物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12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王亚华 祝永明 +2 位作者 吴晓燕 王蔚 邵平扬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13期124-127,共4页
目的调查分析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及早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统计2014年1月~2016年12月嘉兴地区两所综合性三甲医院中分离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临床资料,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 2014... 目的调查分析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及早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统计2014年1月~2016年12月嘉兴地区两所综合性三甲医院中分离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临床资料,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 2014年1月~2016年12月共分离到嗜麦芽窄食单胞菌1212株。标本来源前5位为下呼道标本、创面分泌物、尿液、腹腔引流液和胆汁,分别占86.30%、4.04%、3.14%、2.56%、2.15%。菌株主要分布于ICU、呼吸内科、神经外科、急诊医学科和肝胆外科,检出率分别为29.29%、12.79%、10.56%、8.00%、7.34%。3年间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米诺环素、复方磺胺甲噁唑、左氧氟沙星敏感,耐药率低于15%;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他啶耐药性较高,且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主要来源于呼吸道标本,该菌对多种抗菌物固有耐药,但对CLSI推荐的米诺环素、复方磺胺甲恶唑、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低,头孢他定对该菌耐药性高。临床应以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治疗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的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临床分布 抗菌药物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王亚华 祝永明 +4 位作者 邵平扬 陈松劲 吴晓燕 宋秀兰 冯雪君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4年第36期70-74,共5页
目的 调查分析临床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及早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统计2012年1月~2013年12月嘉兴地区两所综合性三甲医院中分离的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的... 目的 调查分析临床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及早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统计2012年1月~2013年12月嘉兴地区两所综合性三甲医院中分离的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的临床资料,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 2012年1月~2013年12月间共检出肺炎克雷伯菌4145株,其中产ESBLs菌株855株,且2012、2013年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9.95%(387/1940)、21.22%(468/2205);菌株来源主要为呼吸道标本和尿液标本;2012、2013年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和厄他培南对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率分别为11.17%、4.55%,6.01%、5.38%和9.34%、8.23%;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和替加环素对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率分别为10.42%、12.65%,4.39%、6.62%和8.70%、11.01%。结论 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比非产ESBLs菌株具有更高的耐药率,药物治疗可以选择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厄他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和替加环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克雷伯菌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差显微镜和血细胞分析仪联合检测鉴别血尿来源 被引量:2
5
作者 李永祥 吴华军 +1 位作者 邵平扬 张黎霞 《浙江临床医学》 2007年第2期268-269,共2页
关键词 血细胞分析仪 血尿来源 相差显微镜 联合检测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鉴别 红细胞平均体积 非肾小球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sa_circ_0090231与hsa_circ_0004543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中的临床意义
6
作者 周虹 张小航 +2 位作者 董雪 蒋健 邵平扬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18期57-60,共4页
目的探讨hsa_circ_0090231与hsa_circ_0004543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颈动脉斑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12月于浙江省嘉兴市第一医院收治的60例ACI患者作为试验组,根据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39例)和预后不良组(21例);选择... 目的探讨hsa_circ_0090231与hsa_circ_0004543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颈动脉斑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12月于浙江省嘉兴市第一医院收治的60例ACI患者作为试验组,根据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39例)和预后不良组(21例);选择同期于浙江省嘉兴市第一医院体检中心体检的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测定hsa_circ_0090231和hsa_circ_0004543表达;采用Pearson分析hsa_circ_0090231、hsa_circ_0004543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hsa_circ_0090231、hsa_circ_0004543对ACI患者不良预后的诊断效能。结果试验组hsa_circ_0090231、hsa_circ_0004543及LDL-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hsa_circ_0090231、hsa_circ_0004543及LDL-C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ACI患者hsa_circ_0090231、hsa_circ_0004543表达均与LDL-C水平呈正相关(r=0.650、0.726,P<0.001)。ROC曲线显示,hsa_circ_0090231的曲线下面积为0.84375(95%CI:0.736~0.939),特异度为0.875,灵敏度为0.700;hsa_circ_0004543的曲线下面积为0.96875(95%CI:0.922~0.996),特异度为0.900,灵敏度为0.950。结论hsa_circ_0090231和hsa_circ_0004543在ACI患者中表达激活,其在不良预后患者中表达高于预后良好者,且其对患者不良预后具有一定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颈动脉斑块 hsa_circ_0090231 hsa_circ_00454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铕原子标记技术检验实验室移液器容量误差方法 被引量:1
7
作者 沈伟 张征军 +2 位作者 孙杰 邵平扬 王志刚 《上海计量测试》 2010年第3期31-33,39,共4页
建立铕原子标记技术对实验室移液器容量的比对与校准,能实现对小容量移液器容量准确度与精密度的有效监控。采用时间分辨荧光检测技术,检验移液器容量的误差来源。时间分辨荧光法检测批内重变性误差在0.17%~7.8%之间。铕标记法... 建立铕原子标记技术对实验室移液器容量的比对与校准,能实现对小容量移液器容量准确度与精密度的有效监控。采用时间分辨荧光检测技术,检验移液器容量的误差来源。时间分辨荧光法检测批内重变性误差在0.17%~7.8%之间。铕标记法与蒸馏水称重法对移液器容量测定的比对试验,相对误差-3.9%~0.62%。时间分辨荧光进行移液器容量比对与误差评估,方法灵敏、精确、简便,可适用于临床实验室移液器容量的误差识别及常规比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液器 移液器 容量 铕原子 时间分辨荧光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浮动界标对红细胞和血小板计数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沈伟锋 卜英 +1 位作者 李莉 邵平扬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72-372,共1页
关键词 浮动界标 血小板计数 计数结果 血细胞分析仪 红细胞计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重荧光RT-PCR快速检测手足口病病原体的结果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沈伟锋 邵平扬 +3 位作者 殷新光 邹洪兴 吕青山 杨清萍 《浙江临床医学》 2018年第6期1115-1117,共3页
目的了解嘉兴地区手足口病(HFMD)的病原学类型及流行特征,为预防和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12月确诊的HFMD患者743例,采用自建的多重荧光RT-PCR方法对HFMD患者咽拭子标本进行肠道病毒通用型、肠道病毒EV71型和CA16进... 目的了解嘉兴地区手足口病(HFMD)的病原学类型及流行特征,为预防和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12月确诊的HFMD患者743例,采用自建的多重荧光RT-PCR方法对HFMD患者咽拭子标本进行肠道病毒通用型、肠道病毒EV71型和CA16进行检测,比较HFMD患儿不同肠道病毒感染类型与季节、患儿性别和年龄、临床分类等方面的关系。结果743例HFMD患者标本肠道病毒EV/EV71/CA16检测,其中EV71(+)占237%(176/743),CA16(+)占20.9%(155/743),非EV71非CA16肠道病毒感染占55.1%(410/743);混合感染2例。重症HFMD患者与普通HFMD患者之间肠道病毒株流行分布特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5.939,P=0.000),HFMD重症病例EV71阳性率78.1%(89/114),明显高于普通病例13.8%(87/629)。不同季节HFMD肠道病毒感染分布不一,二、三季度为全年发病高峰期。743例HFMD患儿发病年龄以0~5岁婴幼儿为主,占总感染人数的88.6%;743例HFMD不同肠道病毒感染人数分布与患儿性别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96)。结论HFMD患者肠道病毒感染在不同季节、不同年龄流行特点不一,重症HFMD仍以EV71病毒株感染为主;20174嘉兴地区HFMD肠道病毒感染以非EV71非CA16型肠道病毒株为主,有必要进一步明确病毒类型并加强监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转录聚合酶联反应 手足口病 肠道病毒属 核酸 流性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素结合蛋白及IL-17 IL-10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表达与意义 被引量:5
10
作者 吴华军 潘海华 +4 位作者 黄明德 沈伟锋 陈海炳 邹洪兴 邵平扬 《浙江临床医学》 2021年第8期1153-1154,1157,共3页
目的探讨肝素结合蛋白(HBP)及IL-17、IL-10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本院就诊的COPD患者235例,其中COPD稳定期患者85例,COPD急性加重期(AEAOPD)患者150例,另选取同期于本... 目的探讨肝素结合蛋白(HBP)及IL-17、IL-10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本院就诊的COPD患者235例,其中COPD稳定期患者85例,COPD急性加重期(AEAOPD)患者150例,另选取同期于本院健康体检者50例,并根据痰培养结果将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分为细菌感染组(82例)和非细菌感染组(68例)。比较各组间HBP及IL-17、IL-10水平的差异,比较AECOPD细菌感染组与非细菌感染组HBP、IL-17、IL-10及血氧分压(PO_(2))、二氧化碳分压(PCO_(2))、PH值的差异,分析AECOPD组血PCh、PCCh、PH值与HEP、IL-17、IL-10的相关性。结果COPD稳定组、AECOPD组的HBP及IL-17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IL-10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AECOPD组的HBP及IL-17水平显著高于COPD稳定组,IL-10水平显著低于COPD稳定组。AECOPD细菌感染组的HBP及IL-17水平显著高于非细菌感染组,IL-10水平显著低于非细菌感染组,血PO_(2)、PCO_(2)、PH值在AECOPD细菌感染组与非细菌感染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COPD急性加重期血PCO_(2)与HBP、IL-17呈正相关,与IL-10呈负相关,PH值与HBP、IL-17呈负相关,与IL-10呈正相关。结论HBP、IL-17、IL-10及血气分析相关指标与COPD病情急性加重密切相关,可以用于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和指导临床诊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素结合蛋白 白细胞介素-17 白细胞介素-1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