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浙江省东西部25年乔木林持久性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卢金宝 邵华亮 +4 位作者 金鑫 王绍平 王剑武 谢秉楼 吴伟志 《浙江林业科技》 2022年第2期48-54,共7页
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是森林持续发挥生态效益的前提,研究森林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森林持久性是森林稳定性的前提。乔木林是森林的主体,本文选择浙江省东部的台州市和西部的衢州市作为研究区,根据样地优势树种将样地分为松林、杉木Cunningh... 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是森林持续发挥生态效益的前提,研究森林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森林持久性是森林稳定性的前提。乔木林是森林的主体,本文选择浙江省东部的台州市和西部的衢州市作为研究区,根据样地优势树种将样地分为松林、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e林和阔叶林3大优势树种组,利用1994—2019年的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固定样地数据,从林分存续期数学期望角度入手,进行25年来东、西部乔木林持久性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无论东部还是西部,阔叶林的持久性最强,松林的持久性最弱;(2)松林的持久性虽然最弱,但都有随着时间推移而增强的趋势,东部更明显;(3)无论哪个优势树种组,东部的持久性明显强于西部;(4)无论东部还是西部,不分树种组,持久性总体都在随着时间推移而增强;(5)林分持久性与林木持久性具有不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稳定性 森林持久性 林分存续期数学期望 森林资源连续清查 浙江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东部和西部林木持久性和森林树种结构25年变化对比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卢金宝 邵华亮 +4 位作者 马雪清 曾春兴 王坚娅 应彬彬 吴伟志 《浙江林业科技》 2021年第3期39-45,共7页
林木持久性是森林稳定程度的直观反映,森林树种结构是森林稳定性的综合体现。文章将浙江的森林林木分为松类、杉类、阔叶类3类,将1994—2019年按浙江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固定样地复查的调查时间分为1994—1999年(第一阶段)、1999—2004年... 林木持久性是森林稳定程度的直观反映,森林树种结构是森林稳定性的综合体现。文章将浙江的森林林木分为松类、杉类、阔叶类3类,将1994—2019年按浙江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固定样地复查的调查时间分为1994—1999年(第一阶段)、1999—2004年(第二阶段)、2004—2009年(第三阶段)、2009—2014年(第四阶段)、2014—2019年(第五阶段)五个阶段,通过单位面积活立木的株数比例和林木存续期数学期望,定量分析对比浙江省东西部25年来森林结构与组成的变化情况,探索林木稳定及其变动的规律和原因,以期服务森林可持续发展。阔叶类林木的比例高,表明森林结构稳定;林木存续期数学期望高,表明林木的持久性强。研究结果表明,在浙江省东西部,3类林木的林木存续期数学期望均表现出"N"形现象,即随着时间的推移呈先增大后减小再稳定增加,且变化节点均在1999—2004年;东部的林木持久性在25年间强于西部的,但这种差距随着时间的推移在逐渐减小;无论东部还是西部,松类林木的林木持久性在3类林木中都是最低的,而阔叶类都是最高的;东西部的树种组成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即松类林木的比例逐年下降、杉类林木的比例在整体上变化不大、阔叶类林木的比例逐年增加;东部的阔叶类林木比例在前三个阶段低于西部,而后两个阶段略高于西部,单位面积株数均低于西部,但差距在缩小。整体上,浙江省东西部阔叶类林木的持久性均在不断增强,但东部强于西部,两地阔叶类林木的单位面积立木株数和相对比例在不断增加,森林趋于更稳定的状态,森林质量得到不断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东部 浙江西部 森林 树种结构 林木持久性 林木存续期数学期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山市生态公益林社会化管理实证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曾春兴 陈丰荣 邵华亮 《浙江林业科技》 2020年第5期70-76,共7页
江山市于2004年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建立了专职护林员管理模式,截止2017年,已建成省级以上重点生态公益林6.67万hm^2。自2018年1月1日始,江山市开展了生态公益林社会化管理试点,对全市6.40万hm^2生态公益林进行了社会化管理。文章... 江山市于2004年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建立了专职护林员管理模式,截止2017年,已建成省级以上重点生态公益林6.67万hm^2。自2018年1月1日始,江山市开展了生态公益林社会化管理试点,对全市6.40万hm^2生态公益林进行了社会化管理。文章对2018-2019年2年的社会化管理初步实践进行了分析研究,总结出生态公益林社会化管理要点:一是将具有市场竞争机制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引入其中;二是政府向社会机构购买服务必须首先着力培育公共服务市场,壮大社会机构;三是政府和社会资源的有机高效整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山市 生态公益林 社会化管理 社会机构 公共资源交易平台 生态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江山市公益林地涵养水源功能和价值评估
4
作者 刘基霞 姚任图 +2 位作者 邵华亮 吴家森 曾小翠 《福建农业科技》 CAS 2023年第1期66-72,共7页
以浙江省江山市公益林地为研究对象,依据公益林固定样地和小班等实测数据,对不同林分枯落物层和土壤层涵养水源能力和价值进行定量测算和分析。结果表明:江山市公益林不同林分类型枯落物的效拦蓄量表现为针阔混交林>阔叶林>杉木林... 以浙江省江山市公益林地为研究对象,依据公益林固定样地和小班等实测数据,对不同林分枯落物层和土壤层涵养水源能力和价值进行定量测算和分析。结果表明:江山市公益林不同林分类型枯落物的效拦蓄量表现为针阔混交林>阔叶林>杉木林>松木林>毛竹林;在相同深度土层中,土壤的物理性质和持水量差异不太明显;土壤层贡献了超99%的林地涵养水源量;涵养水源能力强弱表现为针阔混交林>阔叶林>毛竹林>杉木林>针叶混交林>松木林>灌木林。全市公益林年涵养水源总量为18778.69万t,年涵养水源价值量为19.79亿元,单位面积涵养水源量约2813 t·hm^(-2),单位面积价值量约2.97万元·hm^(-2)。江山市公益林涵养水源能力较强的区域为东部,北部的涵养水源能力相对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益林 涵养水源功能 枯落物 土壤 江山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